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若干视角 被引量:7
1
作者 胡东升 《理论建设》 2004年第5期13-16,共4页
从多角度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辩正统一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中国的具体体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过初级阶... 从多角度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辩正统一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中国的具体体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过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又将走向更高阶段的社会主义;从“世界历史”的视野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自己的“世界历史性”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 世界历史
下载PDF
推进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基于安徽省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汪兴福 《社会治理》 2018年第3期78-84,共7页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党的领导全覆盖的应有之义。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系统与流程来看,主要涵盖党建意识、党的组织、党建路线图、党建内容、党建资源、党建责任、党组织的组织力与党建评估等八个主要...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党的领导全覆盖的应有之义。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系统与流程来看,主要涵盖党建意识、党的组织、党建路线图、党建内容、党建资源、党建责任、党组织的组织力与党建评估等八个主要组成部分(静态)与重要节点(动态)。本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剖析,对做好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完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组织 党建工作
下载PDF
基层治理视阈下安徽城乡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研究
3
作者 吴悦 汪兴福 阚家安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28-31,共4页
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安徽省近年来以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为切入口,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可行路径。通过剖析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这一新生事物的内涵和功能,明晰其发展现状... 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安徽省近年来以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为切入口,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可行路径。通过剖析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这一新生事物的内涵和功能,明晰其发展现状与脉络,提出进一步规范其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对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社区治理 社区社会组织 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下载PDF
社会主义语境下的“中国模式” 被引量:3
4
作者 胡东升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22,共4页
"中国模式"与社会主义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其生成和发展贯穿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坚定选择和不懈探索;"中国模式"蕴涵着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q... "中国模式"与社会主义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其生成和发展贯穿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坚定选择和不懈探索;"中国模式"蕴涵着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中国模式"的未来取决于能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模式 社会主义 现代化
原文传递
“国家-社会”关系范式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理论逻辑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夏伟 李琼英 《行政与法》 2022年第9期46-53,共8页
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政策议题和现实要求。基层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基础场域,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着力点。基于此,本文拟在“国家-社会”关系范式下探讨基层治理场域内政党逻辑与治理逻辑的耦合机理,并从... 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政策议题和现实要求。基层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基础场域,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着力点。基于此,本文拟在“国家-社会”关系范式下探讨基层治理场域内政党逻辑与治理逻辑的耦合机理,并从政治统领、思想引领、组织夯基、作风和纪律护航、制度贯穿五个方面来阐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路径,以期对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党建+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关系 基层治理 耦合 组织力 号召力 执行力
下载PDF
扩散与异化:现阶段我国劳资矛盾的新表征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琼英 朱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6-741,共6页
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制度构架、文化传统、发展阶段等使劳资矛盾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表现形态。现阶段我国劳资矛盾表现出凸显与扩散的特性,日益显性化和常态化,并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劳资矛盾扩展和生长,且矛盾诉求形式外溢,由企业内部... 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制度构架、文化传统、发展阶段等使劳资矛盾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表现形态。现阶段我国劳资矛盾表现出凸显与扩散的特性,日益显性化和常态化,并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劳资矛盾扩展和生长,且矛盾诉求形式外溢,由企业内部向社会扩散。与此同时劳资矛盾还出现了偏离与异化现象,衍生出更为复杂社会矛盾,如族群矛盾、劳政矛盾、本地人-外地人矛盾、地域矛盾以及由非直接利益相关的敌恶势力操纵和控制的外源性矛盾等。劳资矛盾的这一系列新特征也带来新的社会风险和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资矛盾 特征 扩散 异化
下载PDF
从我国离婚制度的发展看女性地位的变迁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琼英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723-727,共5页
离婚制度作为人类婚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我国先后经历了古代男性的专权离婚、近代的限制离婚和现代的自由离婚三个阶段,各个时期的离婚制度是当时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与文化制度... 离婚制度作为人类婚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我国先后经历了古代男性的专权离婚、近代的限制离婚和现代的自由离婚三个阶段,各个时期的离婚制度是当时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与文化制度的产物。从不同时代离婚制度的历史发展中,可以发现女性平等的离婚权利的获得经历了较为漫长和艰难的过程,这一过程映射出女性社会地位不断上升的趋势以及时代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婚 历史发展 女性地位
下载PDF
破解村庄公共建管难题的有效路径-对南陵县“三会四自一平台”治理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汪兴福 《理论建设》 2017年第5期80-85,共6页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一直是个难题,长期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与乡村振兴。安徽省在全国率先进行农村公共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出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和政府监管服务新机制(简称"...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一直是个难题,长期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与乡村振兴。安徽省在全国率先进行农村公共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出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和政府监管服务新机制(简称"村民自建")。南陵县"三会四自一平台"治理模式是"村民自建"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我国农村公共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方向性的经验和启示,在扶贫攻坚、乡村振兴中极具全面推广复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建设管理体制 改革 创新
下载PDF
党内协商民主的基本功能初探
9
作者 朱兆华 吴晓虹 《池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23-25,共3页
党内协商民主是将协商民主的理论、原则和原理运用到党内民主运作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概念。对中国共产党党内协商民主功能的分析,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作为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学术立场,明确党内协商民主的根本功能是既要保证中国共... 党内协商民主是将协商民主的理论、原则和原理运用到党内民主运作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概念。对中国共产党党内协商民主功能的分析,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作为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学术立场,明确党内协商民主的根本功能是既要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能使中国的民主政治顺应时代潮流。围绕这一根本功能,运用政治学的功能分析法,可以概括出党内协商民主具有以下基本功能,即政治合法化功能、政治参与功能、政治稳定功能和政治示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党内民主 党内协商民主 基本功能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与升华
10
作者 朱兆华 《理论建设》 2005年第4期51-53,共3页
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嬗变开始于19世纪中叶。正是这种现代民族精神所凝聚成的强大的精神动能,推动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华民族精神也在抗战的烈火中得到进一步升华。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民族精神 凝聚 升华
下载PDF
“微信民主”视阈下的小区治理及其优化
11
作者 朱兆华 鲍镜伊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16-20,38,共6页
"微信民主"是一种平台创新的民主,也是一种内容创新的民主和治理重心下移的社会民主。"微信民主"所涵盖的民主协商功能、民主投票功能、民主动员功能以及民主监督功能能够促进小区治理步入新境界。由于"微信民... "微信民主"是一种平台创新的民主,也是一种内容创新的民主和治理重心下移的社会民主。"微信民主"所涵盖的民主协商功能、民主投票功能、民主动员功能以及民主监督功能能够促进小区治理步入新境界。由于"微信民主"是一个新生事物,它还存在语言暴力化、参与寡头化、职能缺失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又构成当下小区治理的多重困境。为了走出困境,亟需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并实现小区治理的功能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民主 小区治理 功能优化
下载PDF
博弈论视角下的乡村重构与生态治理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君 汪兴福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89-94,112,共7页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从历史沿革看,乡村治理遵循其自身的演绎规律,始终保持内生型发展态势。随着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解体,内生型发展模式并不能改善农村积贫积弱的现状,为此政府以权力介入催生乡村外放型发展...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从历史沿革看,乡村治理遵循其自身的演绎规律,始终保持内生型发展态势。随着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解体,内生型发展模式并不能改善农村积贫积弱的现状,为此政府以权力介入催生乡村外放型发展,并在此进程中呈现出权力博弈、文化博弈、角色博弈、道路博弈以及重构生态治理的基本价值旨趣。乡村生态治理并非概念嵌入式的污染治理,而是建构产业聚合、城乡互荣、阶层融入、和谐共生的综合性、全方位、多点面的乡村治理业态,最终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治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弈论 乡村振兴 生态治理 共同体
下载PDF
坚持以人为本 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13
作者 唐文成 李琼英 《理论建设》 2007年第6期37-41,共5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亿万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事情入手,以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农民的根...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亿万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事情入手,以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把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农民的主体作用有机统一起来,做到发展为了农民,发展依靠农民,发展成果惠及农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建设新农村 主体作用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创新理念探析
14
作者 陈开菊 《福州党校学报》 2022年第4期34-39,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制度治党这一重要治党理念和思想,生动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用制度管党治党战略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制度治党创新理念的提出立足于世界格局深刻调整、我国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制度治党这一重要治党理念和思想,生动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用制度管党治党战略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制度治党创新理念的提出立足于世界格局深刻调整、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党的自我革命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理论总结、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重要内容的理论逻辑。强化制度治党要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统一,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国家治理与政党治理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制度治党 创新理念
下载PDF
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主体地位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东升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60,共3页
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地位是由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要求;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和内在逻辑。因此,实现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落实是推进马克思主义... 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地位是由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要求;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和内在逻辑。因此,实现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落实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人民群众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原文传递
反腐败国际合作的中国参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丹丹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3-126,共4页
反腐败问题研究是各国所面临的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的世界性重大政治课题,它既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又总是跨越社会形态、社会制度而存在。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核心是制度建设,而建立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是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建设中... 反腐败问题研究是各国所面临的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的世界性重大政治课题,它既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又总是跨越社会形态、社会制度而存在。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核心是制度建设,而建立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是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有效的国际合作,不仅导致国家财产的重大损失,而且还会影响国家整体形象。更为严重的是助长了腐败,不利于从源头上有效遏制腐败行为。作为一个地区和世界性的大国,研究建立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不仅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要求,是通过国际合作打击腐败犯罪的根本举措,而且也是构建我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败 国际合作 参与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