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宿州地区近7年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
1
作者 王龙 张玉树 +3 位作者 程秋晨 黄菊 仲鑫亮 曹杰 《感染、炎症、修复》 2024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宿州地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分析变化趋势及其与性别、年龄、季节等一般性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体检中心2017年1月3日至2023年6月30日体检人群,年龄18~90岁,共计66685人次,均自愿... 目的:了解安徽省宿州地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分析变化趋势及其与性别、年龄、季节等一般性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体检中心2017年1月3日至2023年6月30日体检人群,年龄18~90岁,共计66685人次,均自愿进行碳呼气试验,按照年龄分成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60岁),根据检测结果,采用SPSS Statistics 2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Hp感染率、感染率年度变化趋势,分析Hp感染与性别、年龄、季节等一般性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本次调查显示,宿州市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7年42.68%,2018年40.43%,2019年36.24%,2020年32.17%,2021年31.13%,2022年27.42%,2023年26.33%),大部分为低浓度数值感染(“+”“++”比例者约占全部阳性患者的98.73%),Hp感染率与年龄、性别均具有一定相关性。40~44岁年龄段以及80~84岁年龄段Hp感染率较高,呈“双峰”状。中青年组男性中Hp感染率为54.55%,高于女性4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老年组中性别差异不明显(P=0.634),老年男性Hp感染率(59.52%)明显高于中青年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率与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中青年夏季感染率较高,而老年人群呈现夏季及冬季“双峰”状。结论:本地区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率总体呈逐年明显下降趋势,且多数为低浓度数值感染,中青年人群中Hp感染与性别有一定关系,老年男性Hp感染率高于中青年人群,Hp感染率与年龄、季节等一般因素均具有明显相关性,且呈一定节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老年 幽门螺杆菌 性别 季节
下载PDF
安徽宿州地区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现况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曹杰 王选举 +16 位作者 刘芳 辛毅 施进 刘志 王龙 许芳 代海萍 刘丹丹 丁平 郭志国 李友梅 秦艳秋 任恒亚 吴建敏 马莉 刘飞雪 王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082-3084,共3页
目的:了解安徽宿州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状况。方法:受检者来自安徽宿州市有上消化道症状而来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共6720例,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法,除健康体检者以外,其... 目的:了解安徽宿州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状况。方法:受检者来自安徽宿州市有上消化道症状而来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共6720例,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法,除健康体检者以外,其余人群均接受胃镜和(或)病理检查。结果:宿州地区总体人群Hp的感染率为50.5%,其中健康体检人群感染率为33.7%,胃相关疾病患者感染率为58.3%。农村居民感染率为64.2%,城市居民感染率为44.1%。有胃相关疾病者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人群,农村居民感染率明显高于城市居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女之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相关疾病中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溃疡、胃溃疡等疾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人群及其他胃相关性疾病(P<0.05)。宿州地区Hp感染人群中,年龄段位于5~30岁之间的人群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31~70岁,Hp的感染率略有下降,且趋于平稳,71岁以后,人群感染Hp的几率明显下降。结论:安徽宿州地区人群Hp感染率普遍较高,在相关疾病的诊治中要注意该菌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14C-尿素呼气试验 宿州
下载PDF
基层医院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华法林最佳初始剂量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澍 孙彤 +2 位作者 程仁立 谢厚田 徐飞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698-700,共3页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接受指南推荐的抗凝剂应用情况,探讨基层医院NV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最佳初始剂量。方法:调查无抗凝治疗禁忌证的NVAF患者256例,分析华法林使用情况;将使用华法林的患者随机分为3.1...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接受指南推荐的抗凝剂应用情况,探讨基层医院NV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最佳初始剂量。方法:调查无抗凝治疗禁忌证的NVAF患者256例,分析华法林使用情况;将使用华法林的患者随机分为3.125 mg初始剂量组和5 mg初始剂量组,2组患者均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林剂量,直到INR稳定于2.0~3.0,随访2个月。结果:256例患者中应用华法林者47例;高危患者164例,其中有29例应用华法林,高危患者中使用华法林的比率阵发性房颤(6.8%)低于持续性与持久性房颤(21.7%)(P<0.05);3.125 mg组达稳定INR的时间与5mg组相似,3.125 mg组的INR增高发生率低于5 mg组(P<0.05),2组均无明显出血及血栓事件。结论:目前我国部分基层医院NVAF患者多数未接受指南推荐的抗凝剂,以3.125 mg为初始剂量应用华法林能使INR安全、迅速、有效的达标并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非瓣膜病性 华法林 初始剂量
下载PDF
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取栓术患者自护能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谢敬 唐雨晴 马争飞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2073-2076,2080,共5页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脑梗取栓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机械取栓术的82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以问题为...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脑梗取栓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机械取栓术的82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采用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ESCA)、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SSEQ),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ESCA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SSEQ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取栓术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术后康复的自我效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机械取栓 问题导向 康复效果
下载PDF
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干预模式对冠心病伴抑郁症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潘艳 马美玲 陈凤芹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24-129,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干预模式对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于我院治疗的98例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理论干预组(常规护理组基础上加用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干预模式),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 目的:研究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干预模式对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于我院治疗的98例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理论干预组(常规护理组基础上加用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干预模式),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分。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干预后,理论干预组HAMD评分[(11.78±2.76)分比(10.24±2.47)分]、MCMQ屈服应对[(12.67±2.41)分比(11.65±2.11)分]及回避应对评分[(13.67±2.21)分比(12.27±2.40)分]降低更显著;GWB评分[(65.10±5.48)分比(67.84±6.54)分],CSMS不良嗜好管理[(9.67±3.67)分比(11.43±3.89)分]、日常生活管理[(11.37±2.41)分比(12.37±2.32)分]、治疗依从性管理[(10.20±2.37)分比(11.55±2.35)分]、情绪认知管理评分[(14.18±3.09)分比(15.59±2.78)分],MCMQ面对应对评分[(22.29±2.36)分比(23.65±2.24)分]升高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干预模式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提高幸福感及自我管理,改善对疾病的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抑郁 心理疗法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54
6
作者 程敏 王新燕 张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期167-170,共4页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自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自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两组均连续护理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负性情绪及依从性。结果护理后,两组NHISS评分与护理前比较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护理后的NHISS评分、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及SDS评分与护理前比较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护理后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依从率为75.56%,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依从率为93.33%,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辅助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缓解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 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负性情绪 依从性
下载PDF
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郭志国 彭炤源 +1 位作者 辛毅 缪林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BE)在小肠出血(SBB)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分析SBB患者的病因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SBB的52例接受DBE检查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诊治结果及并发症发生和随访...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BE)在小肠出血(SBB)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分析SBB患者的病因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SBB的52例接受DBE检查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诊治结果及并发症发生和随访情况。结果该研究共纳入患者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16~82(51.0±17.0)岁,发病时间1~14(8.3±4.0)d。显性消化道出血37例,隐性消化道出血15例。经口进镜25例,经肛进镜21例,经结肠造瘘口进镜2例,口+肛4例。DBE的诊断率为76.9%(40/52),并发症发生率为5.8%(3/52),小肠镜检查阴性患者小肠再出血率16.7%(2/12)。5例小肠多发性息肉予以内镜黏膜切除术(EMR),2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给予氩离子凝固术(APC)。1例空肠癌伴胶囊滞留予以取出胶囊,14例(26.9%)接受手术治疗。SBB病因为肿瘤(n=9,17.3%)、溃疡(n=9,17.3%)、克罗恩病(n=7,13.5%)、息肉(n=5,9.6%),憩室/血管畸形(n=4,7.7%)等。SBB患者中位随访时间(8.3±2.0)个月,范围4~10个月,死亡2例,死因为小肠癌再出血。结论 DBE诊断SBB及行内镜下治疗安全有效,即使在困难病例Roux-en-Y术后。SBB病因以肿瘤、溃疡、克罗恩病较为常见,小肠镜检查阴性患者仍有小肠再出血可能,血管病变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气囊小肠镜 小肠出血 随访 肿瘤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程仁力 王志荣 +4 位作者 张澍 黄利军 黄涛 谢后田 孙彤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1053-1055,1058,共4页
目的:探讨左心房重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膜活化糖蛋白Ⅱb/Ⅲa(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Ⅱb/Ⅲa,GPⅡb/Ⅲa)同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初步探讨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机制。... 目的:探讨左心房重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膜活化糖蛋白Ⅱb/Ⅲa(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Ⅱb/Ⅲa,GPⅡb/Ⅲa)同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初步探讨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临床选取100例研究对象,分为心房颤动组(房颤组)60例、窦性心律组(窦律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其中房颤组中41例患者通过经胸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又分为血栓阳性组(21例)和血栓阴性组(20例)。所有的研究对象均给予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ial echocardiography,TTE)检查,记录以下指标:(1)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2)左心房、左心耳血栓情况。测定全部研究对象的血浆凝血分子标志物水平:包括(1)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vWF和D-D;(2)流式细胞仪检测全部研究对象的全血中GPⅡb/Ⅲa水平。结果:LA-D、vWF、D-D、GPⅡb/Ⅲa的测定值均为窦律组<血栓阴性组<血栓阳性组(P<0.01);房颤组LA-D、vWF、D-D、GPⅡb/Ⅲa的测定值均高于窦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窦律组LA-D、vWF、D-D、GPⅡb/Ⅲa的检测值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重塑、内皮损伤、血小板激活和凝血酶增加等因素可能共同参与左心房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房重构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D-二聚体 血小板膜活化糖蛋白Ⅱb/Ⅲa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研究新观点 被引量:27
9
作者 郭志国 辛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400-2403,共4页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的炎症性疾病,表现为胰蛋白酶原不适当的活化、炎性细胞浸润及胰腺分泌细胞的破坏,若进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可危及生命。由于发病机制不清,临床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缺乏有效方法。胰蛋白酶学说在胰腺炎发病机制中处...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的炎症性疾病,表现为胰蛋白酶原不适当的活化、炎性细胞浸润及胰腺分泌细胞的破坏,若进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可危及生命。由于发病机制不清,临床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缺乏有效方法。胰蛋白酶学说在胰腺炎发病机制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中前体胰蛋白酶原激活与胰蛋白酶-抗胰蛋白酶的失衡、遗传异质性相关。近年来多项研究揭示胰腺炎是多因素参与的疾病,乙醇与烟草可损伤小胰管及腺泡细胞,但饮酒者急性胰腺炎发病率升高并不显著。胰管分泌物可减轻胰腺损伤,缺乏胰蛋白酶原激活的动物模型仍有胰腺炎发生,细胞因子在预测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表达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自噬在胰腺炎性反应中也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 胰蛋白酶 胰管细胞 自噬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依诺肝素抗凝对不同年龄患者临床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飞 唐念中 +2 位作者 周勇 王君 郑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47-754,共8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依诺肝素抗凝对不同年龄患者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 2010年至2014年入选未发生无复流及冠脉夹层等具有血栓高危因素等并发症的PCI术后患者700例,随机分为依...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依诺肝素抗凝对不同年龄患者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 2010年至2014年入选未发生无复流及冠脉夹层等具有血栓高危因素等并发症的PCI术后患者700例,随机分为依诺肝素抗凝组与非抗凝组,术后比较中年(〈60岁)、老年(60~74岁)、高龄(≥75岁)肝素抗凝组与非抗凝组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及术后1年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s)的发生率。结果住院期间中年抗凝组与非抗凝组小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5%vs 18.8%);老年抗凝组小出血发生率高于非抗凝组(36.4%vs 23.5%,P〈0.05);高龄抗凝组小出血发生率高于非抗凝组(46.7%vs 22.4%,P〈0.05);住院期间不同年龄抗凝组与非抗凝组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老年、高龄抗凝组平均住院天数长于非抗凝组(P〈0.05)。术后1年内中年、老年、高龄抗凝组与非抗凝组MACCE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1%vs 4.3%,7.3%vs 6.6%,11.7%vs 10.3%)。Kaplan-Meier曲线显示:住院期间出血事件与1年内MACCEs的发生率无相关性。结论对于无血栓高危因素并发症的PCI术后患者,不予肝素抗凝不增加MACCEs发生率,也不增加住院期间DVT发生率,且可减少老年、高龄患者住院期间小出血发生率及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依诺肝素 出血 主要心脑不良事件 年龄因素
下载PDF
粪便检测在炎症性肠病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龙 辛毅 梅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59-1361,共3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诊断依据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组织学进行...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诊断依据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组织学进行综合分析,并在排除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作出诊断。目前评估肠道炎症程度的方法仍是内镜表现以及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程序较为繁琐、费用较高,且具有侵入性而影响检测的频率和患者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感染性结肠炎 肠道炎性疾病 肠道炎症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病理组织学 菌群分析 特异性 便钙卫蛋白
下载PDF
心理社会因素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进一步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许春奇 钟平 +2 位作者 王辉 岳磊 马争飞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5期570-571,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运用LES、TABPQ、TAS、SDS、SAS和自编资料调查表,对102例治疗组和98例对照组在不同行为类型、是否伴有焦虑和(或)抑郁情绪障碍、一年内发生重大生活事件多少进行分组对照分析。结果与对...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运用LES、TABPQ、TAS、SDS、SAS和自编资料调查表,对102例治疗组和98例对照组在不同行为类型、是否伴有焦虑和(或)抑郁情绪障碍、一年内发生重大生活事件多少进行分组对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A型行为人数多(P<0.01),负性生活事件分数高(P<0.01),有焦虑和抑郁情绪障碍者多见(P<0.01)。结论A型行为、负性生活事件多发和情绪障碍是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社会因素 脑卒中
下载PDF
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梁彩霞 吴雪松 岳磊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914-91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和凝固法对85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7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及8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测...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和凝固法对85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7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及8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并予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三组间作比较。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增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最高,进展性脑梗死组三个指标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非进展性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618 3,P<0.01),而血浆纤维蛋白原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459 2,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高,脑梗死病情进展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C反应蛋白 血浆纤维蛋白原 颈动脉粥样硬化 进展性脑梗死
下载PDF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7
14
作者 周勇 徐飞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7-910,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替罗非班给药时间随机分为早期组(入急诊室PCI术前即开始给予替罗非班)、对照组(PCI...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替罗非班给药时间随机分为早期组(入急诊室PCI术前即开始给予替罗非班)、对照组(PCI术中给予替罗非班),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浆N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变化,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术后24 h和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早期组术后1周NT-pro BNP水平显著下降(P<0.01),术后24 h及1周后c Tn I水平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术后1周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早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ACE及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术前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明显提高LVEF,改善心功能,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功能
下载PDF
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后胆道疾病的前视镜下治疗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杰 施进 +2 位作者 辛毅 缪林 范志宁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24-726,730,共4页
目的介绍和探讨应用前视镜对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后胆道疾病患者的内镜下治疗的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两院消化内镜中心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26例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后合并胆道疾病患者的病例进行... 目的介绍和探讨应用前视镜对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后胆道疾病患者的内镜下治疗的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两院消化内镜中心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26例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后合并胆道疾病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前视镜对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后胆道疾病患者的内镜下治疗的价值。结果 26例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后合并胆道疾病患者中行治疗性ERCP成功21(80.8%)例,失败5(19.2%)例。在21例成功插管中,使用柱状球囊扩张法10例,胆道支架加针形刀切开十二指肠乳头5例,小切开加大气囊扩张法4例,未进行括约肌处理2例。内引流4例,鼻胆管外引流4例,成功取石13例。术后轻中度发热2例,高淀粉酶血症2例,胰腺炎1例,无出血和穿孔发生。结论前视镜是治疗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后胆道疾病患者的安全有效手段,可以提高成功率和避免穿孔严重并发症发生,但操作具有难度,可在有技术条件的医院选择性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视镜 胰胆管造影术 内镜逆行 胆道疾病 毕Ⅱ式吻合术
下载PDF
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颅内非大血管闭塞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8
16
作者 马争飞 钟平 +1 位作者 朱刚 苏永兴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65-668,共4页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应用于颅内非大血管闭塞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于我科治疗的93例急性颅内非大血管闭塞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被分为常规治疗组(47例)与替罗非班组(46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接受...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应用于颅内非大血管闭塞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于我科治疗的93例急性颅内非大血管闭塞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被分为常规治疗组(47例)与替罗非班组(46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接受替罗非班)。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2h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72h后替罗非班组NIHSS评分降低更显著[3.00(2.00,7.00)分比3.00(2.00,5.25)分,P=0.044],治疗3个月后替罗非班组MRS评分降低更显著[2.00(1.00,4.00)分比1.00(0.00,2.00)分,P=0.010]。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985)。结论:替罗非班能显著改善颅内非大血管闭塞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替罗非班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有高血压史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特点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澍 张湘 +1 位作者 马红雨 徐飞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99-200,共2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 (HT)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疾病过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比分析 82例有HT史和 94例无高血压 (NHT)史的老年人AMI临床资料。结果 HT组有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慢性心肌缺血史者及女性患者的... 目的 探讨高血压 (HT)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疾病过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比分析 82例有HT史和 94例无高血压 (NHT)史的老年人AMI临床资料。结果 HT组有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慢性心肌缺血史者及女性患者的比例均较NHT组高 (P <0 0 5~ 0 0 1) ;AMI于饱餐后发病者 ,HT组多于NHT组 (P <0 0 1) ,因劳累诱发者 ,HT组少于NHT组 (P <0 0 5 ) ;HT组无痛性AMI者较NHT组多 (P <0 0 5 ) ,出现脑卒中、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室速与室颤等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均高于NHT组 (P <0 0 5~ 0 0 1)。结论 合并HT的老年AMI患者具有更多的冠心病易患因素 ,严重心脏并发症较多 ,近期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高血压 临床特点 老年人
下载PDF
坎地沙坦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澍 谢厚田 +1 位作者 黄涛 夏文书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坎地沙坦酯 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晨峰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静脉滴注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苏东升 杨红 钟平 《安徽医药》 CAS 2001年第3期179-180,共2页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前瞻性随机单盲方法 ,对 96例起病在 48h内经CT证实为急性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差、颅内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水肿带...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前瞻性随机单盲方法 ,对 96例起病在 48h内经CT证实为急性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差、颅内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的改变。结果 尼莫地平治疗组较对照组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明显缩小 (P <0 0 5 )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 (P<0 0 1)。血肿体积则改变不明显。结论 在脑出血急性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尼莫地平 缺血性损害 脑水肿 疗效研究
下载PDF
帕罗西汀奥氮平分别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HAMD BI及NIHS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马汉 王辉 王梦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究帕罗西汀和奥氮平分别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我院脑卒中抑郁患者12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组为3组,帕罗西汀联合组、奥氮平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2例。帕... 目的:探究帕罗西汀和奥氮平分别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我院脑卒中抑郁患者12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组为3组,帕罗西汀联合组、奥氮平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2例。帕罗西汀联合组行帕罗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奥氮平联合组行奥氮平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对照组单独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疗程均为8周。对比三组的治疗疗效、NIHSS、HAMD、B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帕罗西汀联合组与奥氮平联合组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Z=3.063、2.301,P均<0.05);帕罗西汀联合组与奥氮平联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1%(P<0.0167)。治疗后三组NIHSS、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5),BI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帕罗西汀联合组与奥氮平联合组的NIHSS、HAM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帕罗西汀联合组、奥氮平联合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67%、80.95%、78.57%,三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独使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帕罗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和奥氮平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应用于脑卒中抑郁患者,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和抑郁程度,提高生活能力,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帕罗西汀 奥氮平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