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药灌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分析
1
作者 施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507-508,共2页
目的 :观察中药、西药及中西药联合灌肠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2 0例 ,分别以中药、西药和中西药联合灌肠 ,每晚 1次 ,14天为 1疗程。结果 :3组均有显著疗效 ,但总有效... 目的 :观察中药、西药及中西药联合灌肠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2 0例 ,分别以中药、西药和中西药联合灌肠 ,每晚 1次 ,14天为 1疗程。结果 :3组均有显著疗效 ,但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症状缓解的起始时间中西药联合组虽早于中药组和西药组 ,但三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中西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均有较好的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灌肠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生长抑素与乌司他丁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4
2
作者 丁平 王选举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与乌司他丁联合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102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1例。2组均予生长抑素6 mg,用微量泵进行24 h持续静脉滴注,乌司他丁起始剂量每次10...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与乌司他丁联合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102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1例。2组均予生长抑素6 mg,用微量泵进行24 h持续静脉滴注,乌司他丁起始剂量每次10万单位,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NaCl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每次1~2 h,每天1~3次,根据患者状况改善情况逐渐减量。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营养支持;试验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肠黏膜屏障指标、白蛋白、淀粉酶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栓素B2(TXB2)、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果糖/甘露醇(L/M)、淀粉酶及APACHE-Ⅱ、白蛋白(ALB)和一氧化氮(NO)水平分别为(18.94±4.05)pg·mL^-1,(22.73±4.29)pg·mL^-1,(15.53±3.31)pg·mL^-1,(211.52±11.24)pg·mL^-1,(103.73±14.83)%,(102.51±11.06)pg·mL^-1,(5.27±6.51)μg·mL^-1,(2.05±0.96)U·mL^-1,0.13±0.05,(428.59±52.35)U·L^-1,6.63±2.11,(4.24±1.18)g·L^-1,(10.71±3.94)U·mL^-1。对照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为(27.51±6.27)pg·mL^-1,(36.58±5.61)pg·mL^-1,(19.15±4.08)pg·mL^-1,(274.94±13.08)pg·mL^-1,(151.62±14.85)%,(122.82±12.59)pg·mL^-1,(8.14±7.29)μg·mL^-1,(3.41±1.02)U·mL^-1,0.22±0.09,(861.81±74.83)U·L^-1,8.54±2.28,(2.65±1.09)g·L^-1,(5.62±2.08)U·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2%和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与乌司他丁联合肠内营养可以有效抑制SAP患者体内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内皮功能的恢复和肠黏膜屏障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生长抑素 乌司他丁 肠内营养 血管内皮功能 肠黏膜屏障
原文传递
内镜清创术对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坏死并感染的疗效观察(含视频)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丽娟 钟宁 +5 位作者 郭志国 贾晓青 韩炜 李文捷 王磊 李延青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感染的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坏死在内镜超声(EUS)引导下直接经内镜坏死组织清创术(EETN)的疗效。方法纳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自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间经临床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行胰腺增强CT及EUS明确为包裹性... 目的探讨合并感染的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坏死在内镜超声(EUS)引导下直接经内镜坏死组织清创术(EETN)的疗效。方法纳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自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间经临床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行胰腺增强CT及EUS明确为包裹性坏死并感染,回顾性分析在EUS引导下经胃穿刺置入双猪尾塑料支架+鼻胆管于坏死腔内引流+冲洗,并行内镜直视下坏死组织清创术,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及预后情况。结果25例合并感染的包裹性坏死患者中,EETN组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ETN;其他治疗组14例,包括保守治疗6例、经皮置管引流8例。EETN组中,1例术中出现活动性出血,为囊内大出血合并休克,经血凝酶、奥曲肽、输血等治疗后出血停止;2例术中并发囊内及胃壁坏死腔内少量出血,内镜下止血均成功,未出现脏器穿孔、胰痿、空气栓塞、败血症或死亡病例。EETN术后症状消失6例,病情好转4例,随访(8.2±4.7)个月,1例患者失访,复查CT均提示包裹性坏死消失或较前明显缩小。结论EETN治疗与胃壁紧密粘连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坏死并感染安全有效,尽管术中出血常见,但严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内窥镜检查 腔内超声检查 清创术 包裹性坏死
原文传递
肠道脂代谢障碍症
4
作者 丁平 刘文忠 +2 位作者 冉志华 范竹萍 陈晓宇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81-681,共1页
患者女,55岁,因反复腹泻十余年伴消瘦乏力收住入院。患者每天排便3~4次。每次量中,呈黏液便,伴轻中度腹胀,便后腹胀缓解;无脓血、恶心呕吐,反酸,嗳气,腹痛,发热。外院多次检查,治疗效果不佳。患者既往无结核、病毒性肝炎史... 患者女,55岁,因反复腹泻十余年伴消瘦乏力收住入院。患者每天排便3~4次。每次量中,呈黏液便,伴轻中度腹胀,便后腹胀缓解;无脓血、恶心呕吐,反酸,嗳气,腹痛,发热。外院多次检查,治疗效果不佳。患者既往无结核、病毒性肝炎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有关节痛病史多年。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4℃,血压100/6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营养差,巩膜无黄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脂代谢障碍 糖尿病史 体格检查 消瘦乏力 恶心呕吐 治疗效果 高血压 轻中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