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膜血管周细胞瘤2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远钦 吴玲玲 +4 位作者 张锦 石群立 周晓军 马恒辉 马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96-1100,共5页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eningeal hemangiopericytoma,M-HPC)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29例M-HPC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9例M-HPC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9例,年龄14~82岁,中位年龄48岁。肿...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eningeal hemangiopericytoma,M-HPC)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29例M-HPC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9例M-HPC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9例,年龄14~82岁,中位年龄48岁。肿瘤位于幕上17例,小脑幕4例,幕下5例,其余3例位于脊髓。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四肢和(或)头面部麻木、视力下降等。组织学观察,首发病灶中21例(72%)为WHOⅡ级,8例(18%)为WHOⅢ级。肿瘤特征性的富于细胞,由圆形、卵圆形至梭形瘤细胞构成,间质富含"鹿角形"薄壁分支血管,部分肿瘤组织内尚见小灶性分布、疏松水肿样的少细胞区。Ⅲ级病例瘤细胞异型性及细胞密度增加,核分裂象增多,并可见坏死。免疫表型:瘤细胞弥漫表达vimentin、CD99,灶性弱表达CD34,部分病例表达BCL-2,个别病例表达SMA、EMA及S-100,不表达GFAP,Ki-67增殖指数2%~45%,平均10%。网状纤维染色示肿瘤富含网状纤维并包绕在瘤细胞周围。结论 M-HPC属少见脑肿瘤,临床及影像学无特征性,病理诊断时须与伴有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的其他肿瘤相鉴别,生物学行为属WHOⅡ/Ⅲ级,术后复发率高且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瘤 血管周细胞瘤 病理诊断 临床病理
下载PDF
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夏燕 吴玲玲 +1 位作者 封扬 吴礼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 探讨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bizarre parosteal osteochondromatous proliferation,BPOP)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5例BPOP进行HE染色,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5例BPOP患者发病年龄17~4... 目的 探讨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bizarre parosteal osteochondromatous proliferation,BPOP)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5例BPOP进行HE染色,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5例BPOP患者发病年龄17~48岁,无性别差异,均感觉肿痛不适就诊,病变位于四肢长、短管状骨。X线示宽基底的边界清晰的高密度肿块,起源骨膜下完整的骨皮质,病变部位与附着骨的骨髓腔亦不相通,其中1例伴附骨的骨皮质轻度破坏。镜下见主要由软骨、骨和纤维组织无规则排列而成,轻度异型的软骨细胞可伴大部分钙化软骨,即多形性骨小梁中的“蓝骨”;骨小梁周围被覆无异型的骨母细胞,骨小梁间有大量的血管、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BPOP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的骨软骨瘤样病变,术后高复发性,无转移,恶变罕见,需结合影像学与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诊断,易误诊,需与骨旁骨肉瘤、软骨肉瘤、骨化性肌炎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 Nora病 骨软骨瘤
下载PDF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4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封扬 胡怀远 +1 位作者 夏燕 吴玲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1214-1217,共4页
目的:观察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探讨PTL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按WHO(2008)淋巴瘤分类标准,收集4例HT合并PTL,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分型并随访。结果:... 目的:观察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探讨PTL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按WHO(2008)淋巴瘤分类标准,收集4例HT合并PTL,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分型并随访。结果:4例中女3例,男1例,年龄56~62岁。单侧甲状腺无痛性肿块常为首发症状。镜下表现为中等或较大的肿瘤性淋巴细胞弥漫浸润,可见残存的甲状腺腺体,腺体萎缩,并可见淋巴上皮病变。结论: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少见,与HT的发生密切相关,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确诊,治疗以手术治疗辅助联合化疗、放疗等方案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炎 淋巴瘤 诊断 鉴别 病理 临床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5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蔡昶 孟宪良 +2 位作者 李军 夏燕 张艮龙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911-913,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rnal tumor,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3例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IST较为少见,胃和小肠是好发部位,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有统计...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rnal tumor,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3例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IST较为少见,胃和小肠是好发部位,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核分裂象、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表型CD117为84.91%,CD34为67.92%,vimentin为94.34%,平滑肌动蛋白(SMA)为60.38%,S-100蛋白为13.21%。根治性手术44例,姑息性切除术9例。随访11例,生存时间7-33个月。结论:GIST由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因此术前确诊率低,其确诊仍依赖病理结果。GIST均具有潜在恶性,术后需长期随访。CD117及CD34对于GIST的确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疾病/外科手术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角化棘皮瘤2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夏燕 胡怀远 +1 位作者 封扬 吴玲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55-257,共3页
目的:探讨角化棘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4例角化棘皮瘤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发生于臀部1例,鼻前庭1例,其余均发生于曝光部位,均为单发型。肿瘤呈半球状突出于皮肤表面,中央充满... 目的:探讨角化棘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4例角化棘皮瘤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发生于臀部1例,鼻前庭1例,其余均发生于曝光部位,均为单发型。肿瘤呈半球状突出于皮肤表面,中央充满角质栓,似"火山口"样,边缘有唇状表皮包绕。结论:角化棘皮瘤的诊断依据特征性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应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相鉴别,局部完整切除皮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角化棘皮瘤 鳞状细胞 病理学 临床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肾母细胞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武春燕 胡怀远 孟宪良 《安徽医药》 CAS 2003年第6期434-435,共2页
目的 探讨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1 5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本病占同期肾脏恶性肿瘤的 4 1 9% ,儿童肾脏恶性肿瘤的 90 %。发病年龄在 5岁以前的为 77 8%。 1~ 3岁最多见占 6 0 % ,成人少见为1 3 3... 目的 探讨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1 5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本病占同期肾脏恶性肿瘤的 4 1 9% ,儿童肾脏恶性肿瘤的 90 %。发病年龄在 5岁以前的为 77 8%。 1~ 3岁最多见占 6 0 % ,成人少见为1 3 3%。结论 上皮型预后好 ,肉瘤型恶性度高。明确分型对估计预后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病理学 分型 预后
下载PDF
心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夏燕 孟宪良 封扬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69-471,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理诊断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心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于左心房后壁,呈3个分叶,长径2.0~4.5cm。镜检见瘤细胞大多为... 目的:探讨心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理诊断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心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于左心房后壁,呈3个分叶,长径2.0~4.5cm。镜检见瘤细胞大多为梭形,呈束状排列,可见黏液样基质,薄壁血管丰富,间质见显著慢性炎细胞浸润。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CD68(+),Ki-67(,>50%),SMA(+,灶性),S-100蛋白(+),CD34(-),desmin(-)。结论:心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易误诊为心房黏液瘤,要依据形态特征及免疫表型方可确诊。本瘤恶性程度高,易复发,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6例病理分析
8
作者 焦福兰 孟宪良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452-453,共2页
目的 :了解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DFSP)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例资料完整的病理切片 ,部分做粘液、网状纤维特殊染色的形态学观察。结果 :病变主要发生在躯干 ,复发率为 2 5 .0 %。DFSP MX型占 18.8% ,DFSP FS型占 12 .5 % ... 目的 :了解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DFSP)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例资料完整的病理切片 ,部分做粘液、网状纤维特殊染色的形态学观察。结果 :病变主要发生在躯干 ,复发率为 2 5 .0 %。DFSP MX型占 18.8% ,DFSP FS型占 12 .5 % ,并见 1例有明显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结论 :DFSP各型组织形态多样 ,需多做切片寻找典型结构 ,或辅以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纤维肉瘤 DFSP 病理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膀胱肿瘤10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韩新亮 孟献良 杜明珠 《淮海医药》 2000年第3期207-207,共1页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化生 透明细胞癌 病理
下载PDF
HCⅡ与LBC检测法联合应用在宫颈癌筛查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梅 夏燕 郝维敏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2320-2322,共3页
目的探讨HPV DNA第二代杂交捕获(HCⅡ)检测法和液基细胞学(LBC)检测法及其联合应用在宫颈癌筛查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10月门诊及体检中心就诊的患者500例,分别行LBC检测、HCⅡ法检测,对任一方法结果阳性者行阴道镜病理活... 目的探讨HPV DNA第二代杂交捕获(HCⅡ)检测法和液基细胞学(LBC)检测法及其联合应用在宫颈癌筛查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10月门诊及体检中心就诊的患者500例,分别行LBC检测、HCⅡ法检测,对任一方法结果阳性者行阴道镜病理活检。结果 500例LBC异常占10.6%;HCⅡ异常占6.4%;HCⅡ+LBC异常占11.2%。106例检测阳性患者按要求做阴道镜病理活检,宫颈炎症、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发病率分别为74.5%、15.1%、6.6%、2.8%、0.9%;HCⅡ+LBC联合检测法阳性率分别为17.7%、56.2%、85.7%、100%、100%;单独的HCⅡ检测法阳性率分别为45.6%、62.5%、71.4%、100%、100%,随着病理恶性等级增高阳性率增高。结论 HCⅡ+LBC联合检测法与单独的HCⅡ检测法都是宫颈癌筛查的好方法。HCⅡ+LBC联合检测法是宫颈癌筛查的首选。但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城乡地区的宫颈癌筛查也可采用单独的HCⅡ检测法,以便及早发现宫颈癌及时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筛查 HCⅡ检测法 HCⅡ+LBC联合检测法 宫颈癌
下载PDF
嗜酸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1
作者 夏燕 胡怀远 +1 位作者 封扬 吴玲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458-461,共4页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O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3例OPRCC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OPRCC中,2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分别为41、45、65岁。3例均为体检发现肾肿块...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O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3例OPRCC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OPRCC中,2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分别为41、45、65岁。3例均为体检发现肾肿块,例1及例2肿块位于肾下极,例3位于肾中上级,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长径分别为3.0、3.5及4.5 cm,瘤细胞细胞质丰富,嗜酸性,核Fuhrman分级2~3级,瘤细胞排列呈乳头状,乳头内见泡沫细胞聚集。免疫表型3例瘤细胞vimentin、CK7、CD10、AMACR、EMA、CK均阳性,而TFE3、CD15、CD117、RCC、E-cadherin等均阴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3例瘤细胞均有7、17号染色体扩增。结论:OPRCC是肾细胞癌的罕见亚型,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与1型乳头状肾细胞癌相似。应与嗜酸细胞瘤、嫌色性肾细胞癌、Xp11.2易位肾细胞癌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乳头状肾细胞癌 嗜酸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中DSG3、MAC387及p4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封扬 余波 +3 位作者 王璇 吴楠 陆珍凤 吴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89-993,共5页
目的探讨DSG3、MAC387及p4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中的表达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进行常规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另收集12例膀胱鳞状细胞癌和15例普通膀胱尿路上皮... 目的探讨DSG3、MAC387及p4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中的表达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进行常规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另收集12例膀胱鳞状细胞癌和15例普通膀胱尿路上皮癌作为对照分析。结果 DSG3、MAC387及p4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中的表达分别为15例(83%)、17例(94%)和17例(94%),在膀胱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分别为11例(92%)、12例(100%)和12例(100%),在普通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分别为2例(13%)、4例(27%)和12例(80%)。结论 DSG3和MAC387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中的表达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肿瘤 鳞状分化 DSG3 MAC387 P40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伴有脑膜瘤结构特征的小肠恶性间质瘤
13
作者 吴玲玲 何燕 +1 位作者 时栅栅 吴波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讨发生在小肠、具有旋涡状结构的恶性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生物学及电镜特点。方法对1例具有脑膜瘤样特征的GIST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研究,行常规病理检查、免疫组化、电镜观察及PCR扩增和DNA测序检测。结果镜检示... 目的探讨发生在小肠、具有旋涡状结构的恶性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生物学及电镜特点。方法对1例具有脑膜瘤样特征的GIST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研究,行常规病理检查、免疫组化、电镜观察及PCR扩增和DNA测序检测。结果镜检示瘤细胞似"脑膜瘤"样排列,细胞质丰富,核梭形,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示瘤细胞CD117(+);PCR产物直接测序显示c-kit基因外显子均无突变;电镜示瘤细胞间可见桥粒连接。结论 GIST形态学上具有"脑膜瘤"样结构特征,免疫组化具有经典GIST的特征,电镜检测有助于确定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小肠 C-KIT基因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中bcl-2、p53表达及其意义
14
作者 蔡昶 孟宪良 +2 位作者 李军 夏燕 张艮龙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596-598,共3页
目的:探讨bcl-2、p5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rnal tumor,GIST)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53例GIST组织中bcl-2和p53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性别与bcl-2、p53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探讨bcl-2、p5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rnal tumor,GIST)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53例GIST组织中bcl-2和p53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性别与bcl-2、p53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IST的瘤体直径、核分裂象差异亦均无统计意义(P>0.05);GIST的恶性程度与p53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IST的恶性程度与bcl-2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IST恶性程度间与bcl-2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IST恶性程度间与p53表达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GIST恶性潜能的增加,胃肠肿瘤bcl-2过表达可以作为判别GIST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p53与GIST的形成、发生与发展无关,且其表达率相对较低,特异性不强,作为判断GIST恶性程度的参考价值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胃肠道间质瘤 免疫组织化学 BCL-2 P53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