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巧设情境 导入新课 被引量:3
1
作者 方先华 《中学数学教学》 2008年第2期25-26,共2页
情境创设,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导入是在不知不觉中引出新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所上的课作好铺垫,要在“巧”字上作创设,要在“导”字上下功夫.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学生已有... 情境创设,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导入是在不知不觉中引出新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所上的课作好铺垫,要在“巧”字上作创设,要在“导”字上下功夫.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教师要有“艺术”的问,做到“提问有趣,提问要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提问要有针对性,提问要有悬念”.巧妙的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商,启发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内驱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从而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最佳状态.笔者在三年的跟踪听课后,就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怎样进行情境创设这个环节,作了以下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 引导学生 求知欲望 思维活动 学习数学 新课程教学 承上启下
下载PDF
培养从小听话“好孩子”的尴尬
2
作者 汪小祥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1-52,共2页
我国传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培养“听话的好孩子”。这一理念至今仍在很多家长、学校、教师心目中根深蒂固。
关键词 “好孩子” 听话 培养 尴尬 传统教育 家长 学校
下载PDF
农村初中开展化学课外活动的探索
3
作者 陈卫星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4年第5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农村初中 课外活动 课程标准 化学教学
下载PDF
揭示课文蕴涵 发散学生思维——《避雨》中心句教学谈
4
作者 汤辉 《小学教学研究》 1992年第8期5-5,共1页
《避雨》(五年制第七册6课,六年制第九册12课)一文讲的是“我”在路上避雨时,遇到公社气象站的一位气象员的事,赞美了一位有心计、热爱气象事业及具有丰富的气象知识的好姑娘。文章借“雨”写人,构思十分巧妙。“多么有心计的姑娘呀!”... 《避雨》(五年制第七册6课,六年制第九册12课)一文讲的是“我”在路上避雨时,遇到公社气象站的一位气象员的事,赞美了一位有心计、热爱气象事业及具有丰富的气象知识的好姑娘。文章借“雨”写人,构思十分巧妙。“多么有心计的姑娘呀!”这就是课文中心句,教学时可以从此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事业 气象知识 在路上 二段 整体感知 心宝 谈话内容 重点部分 一个青年 外貌描写
下载PDF
浅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创新性特点 被引量:1
5
作者 汪小祥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5-6,20,共3页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课程标准 特点 教学内容 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 初中
原文传递
浅议初中思想政治“活动”特点及教学环节
6
作者 汪小祥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48-49,共2页
新修订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修订)》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从初一至初三年级共设置活动49项,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规定初中至少有20%的时... 新修订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修订)》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从初一至初三年级共设置活动49项,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规定初中至少有2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因此,如何认识“活动”,又如何创造性地上好活动课就成为广大思想政治教师值得探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初中活动 教学环节 教学特点 课程标准
原文传递
专业引领的探索与思考
7
作者 程爱娣 《江西教育(教学版)(B)》 2010年第1期45-46,共2页
针对农村地区中小学师资力量不均衡的状况,我县创建了新课程教学专业引领专家库,主要由学科教研员、特约教研员以及专家组成。其中特约教研员是为了加强新课程学科教学专业引领而特设的,由市骨干教师、县学科带头人以及市级教学比赛... 针对农村地区中小学师资力量不均衡的状况,我县创建了新课程教学专业引领专家库,主要由学科教研员、特约教研员以及专家组成。其中特约教研员是为了加强新课程学科教学专业引领而特设的,由市骨干教师、县学科带头人以及市级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组成。此外,我县建立了跨乡镇、跨学校的资源整合式教研工作运行机制,其中,专业引领机制的建立是一项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引领 新课程教学 工作运行机制 学科教学 学科带头人 教研员 师资力量 农村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