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文课“四度”激趣法
1
作者 张健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7年第3期29-30,共2页
语文课“四度”激趣法●安徽省滁州市财税干校张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教学实效,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倍受关注的课题。“要我学”是激趣的动因和前提,“我要学”是激趣的目的和归宿。问题... 语文课“四度”激趣法●安徽省滁州市财税干校张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教学实效,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倍受关注的课题。“要我学”是激趣的动因和前提,“我要学”是激趣的目的和归宿。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要我学”对学习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 课堂教学质量 景物描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祥林嫂 封建礼教 效度 肖像描写 教学深度
下载PDF
请向教学研究靠拢
2
作者 张剑 《中华会计函授》 2000年第8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教学研究 教研意识 教研成果 价值体现 教研素质 献身精神 研究能力
下载PDF
“中 函”素质教育要注重潜在课程的开发
3
作者 张剑 《中华会计函授》 2000年第7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中华会计函授学校 素质教育 潜在课程 课程开发 校刊 校训
下载PDF
反思教学法浅探
4
作者 张剑 《中华会计函授》 1999年第12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反思教学法 教学水平 教师 动力机制 教学内容 教学态度
下载PDF
教学生会学
5
作者 张剑 《中华会计函授》 2000年第5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中华会计函授学校 教学管理 学生 学习方法 教学质量 思维方法
下载PDF
教师的角色定位及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6
作者 张剑 《中华会计函授》 2000年第11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教师 角色定位 素质教育 宣传身教 文化知识 智力资源
下载PDF
教学研究的现状反思与出路对策
7
作者 张剑 《中华会计函授》 1999年第1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教学研究 中华会计函授学校 教研机构 教研队伍 课题 学术交流
下载PDF
谈谈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
8
作者 张剑 《中华会计函授》 2000年第3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中华会计函授学校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理论联系实际
下载PDF
谨防教育的另一误区—文凭教育
9
作者 张剑 《中华会计函授》 2000年第9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文凭 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改革 中国
下载PDF
职教考评工作的实施与操作
10
作者 张健 《职教论坛》 2000年第2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考评工作 实施 操作 教学质量
下载PDF
财经应用文教材概括失当举隅
11
作者 张剑 《中华会计函授》 1999年第10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财经应用文 教材 概括失当 语言
下载PDF
意识流过渡举隅
12
作者 张剑 《写作(中)》 1995年第1期29-30,共2页
意识流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和新的文学表现方法,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来的。他说:“意识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们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做... 意识流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和新的文学表现方法,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来的。他说:“意识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们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流吧!”(见《心理学原理》1890年)以后意识流便被引进文学创作领域,被写作界誉为“不朽的詹姆士的不朽的表达方法”(劳伦斯语)意识流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来刻画人物,以错杂闪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流 过渡 詹姆士 思维模式 心理学原理 文学创作 美国心理学 内心独白 自由联想 表达方法
下载PDF
教学中的照应
13
作者 张健 《语文学习》 1996年第4期30-32,共3页
"照应"是写作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文章内容的前后关照与呼应。它是结构的基本环节之一,是文章内在联系的反映。良好的照应,可以使文章周密、圆合、严谨、统一。教学中的"照应",是对文章照应的反映和揭示。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文章内容 醉翁亭记 教学手段 基本环节 内在联系 岳阳楼记 导入式 总结式
原文传递
把学习的钥匙交给学生
14
作者 张剑 《中华会计学习》 2001年第5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教学理论 学生主体 教学方法 学以致用
原文传递
结尾那句诗
15
作者 张倢 《语文学习》 1995年第8期26-27,共2页
《驿路梨花》的教学已至尾声。我问道:"同学们,有谁知道小说的三要素吗?"学生茫然。"想知道吗?""想!’,全班同学一致回答。于是,我简单地介绍了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三个基本要素。然后顺势一转... 《驿路梨花》的教学已至尾声。我问道:"同学们,有谁知道小说的三要素吗?"学生茫然。"想知道吗?""想!’,全班同学一致回答。于是,我简单地介绍了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三个基本要素。然后顺势一转说:"其实小说的三要素在结尾那句诗里就能体现出来。"学生一惊,纷纷看诗,思考。一会儿,我问:"看出来了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要素 小说 结尾 基本要素 梨花 学生 同学 情节 典型环境 教学氛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