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膜癌病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艳 陈卓 +1 位作者 易建中 赵德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及脑脊液细胞学特征。方法:总结2例脑膜癌病的临床及脑脊液细胞学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1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1例为乳腺癌术后;临床主要表现头痛、呕吐,无脊神经损害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颅内压增...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及脑脊液细胞学特征。方法:总结2例脑膜癌病的临床及脑脊液细胞学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1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1例为乳腺癌术后;临床主要表现头痛、呕吐,无脊神经损害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颅内压增高,细胞数、蛋白升高,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脑膜癌病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瘤 脑膜癌病 脑脊髓液/分析 细胞诊断学
下载PDF
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张子诚 苏东升 肖崇学 《蛇志》 2000年第3期21-22,共2页
目的 观察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应用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脑梗死 2 0例 ,并与维脑路通对照组对照。 结果 显示发病 6~ 2 4 h之内溶栓显效率、有效率 90 % ,在治疗后不同时期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 目的 观察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应用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脑梗死 2 0例 ,并与维脑路通对照组对照。 结果 显示发病 6~ 2 4 h之内溶栓显效率、有效率 90 % ,在治疗后不同时期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以超早期 ( <6h)使用疗效较好 ,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力源精纯溶栓酶 治疗 疗效试验
下载PDF
戊乙奎醚吸入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金正瑞 韩军侠 +1 位作者 赵琳音 张兴文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482-484,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吸入盐酸戊乙奎醚的疗效。方法:45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24例,两组均予吸氧、抗感染、静脉滴注氨茶碱等治疗,治疗组另给予盐酸戊...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吸入盐酸戊乙奎醚的疗效。方法:45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24例,两组均予吸氧、抗感染、静脉滴注氨茶碱等治疗,治疗组另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5ml加入生理盐水4ml雾化吸入,每天2次。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测定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结果:两组治疗前,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均无明显不同(P>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及动脉血气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动脉氧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雾化吸入盐酸戊乙奎醚能明显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阻塞性 戊乙奎醚 肺功能 血气分析
下载PDF
脑心综合征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祖树广 易建中 丛时兵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83-284,共2页
目的:探讨脑心综合征(cerebral cardiac syndrome,CCS)的发病机制及其对卒中患者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10月。2004年12月入院的40例脑心综合征患者与同期入院的心电图正常的86例脑卒中患者作对照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脑心综合征(cerebral cardiac syndrome,CCS)的发病机制及其对卒中患者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10月。2004年12月入院的40例脑心综合征患者与同期入院的心电图正常的86例脑卒中患者作对照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以出血性卒中最多见,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延长(P〈0.001)。结论:脑心综合征的发生与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脑心综合征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福芝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898-899,共2页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CNP;比较2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的满...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CNP;比较2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CNP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下降,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P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经济负担,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
下载PDF
无痛胃镜检查216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周冰 周大军 +2 位作者 陈玲 朱琳琳 李娜 《淮海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422-423,共2页
目的观察无痛胃镜检查术应用的安全性及依从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本院丙泊酚、芬太尼联合应用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216例,观察其在检查前、中、后的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及复检意向。结果所有... 目的观察无痛胃镜检查术应用的安全性及依从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本院丙泊酚、芬太尼联合应用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216例,观察其在检查前、中、后的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及复检意向。结果所有检查均顺利完成,检查中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下降18.7%及19.3%,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心率与血氧饱和度有所下降,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上变化均为一过性,检查后迅速恢复正常。检查中4%(8/216)患者出现烦燥;6%(13/216)出现呛咳;补充用药后消失。6%(13/216)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在90%以下,予托起下颌,加大吸氧浓度后改善。检查结果后患者一般均很快清醒,7%(15/216)患者有轻微头晕、乏力,在观察10~20 min后消失。检查后患者满意度100%,99%(214/216)患者愿意接受无痛胃镜复查。结论无痛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的检查方法,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检查 无痛 安全性 耐受性
下载PDF
经内镜局部注药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26例近期疗效观察
7
作者 周冰 周桂荣 +1 位作者 周桂芝 赵永军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5年第3期192-193,共2页
我们1994~1998年经胃镜局部注射无水乙醇和化疗药物姑息治疗26例晚期食管贲门癌,经临床观察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经内镜局部注药 治疗 晚期 食管贲门癌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潘托拉唑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周冰 周桂荣 周桂芝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5年第4期271-272,共2页
应激性溃疡出血(SUB)是急性脑血管病(AVCD)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老年病人,死亡率高达80%。近几年我们应用潘托拉唑预防老年人ACVD并应激性溃疡出血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潘托拉唑 预防 急性脑血管病 应激性溃疡出血 临床观察 并发症
下载PDF
潘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9
作者 周冰 周桂荣 周桂芝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5年第5期325-326,共2页
目的研究潘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胃镜证实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随机分成潘托拉唑组(治疗组,简称P组)和雷尼替丁组(简称R组)两组,P组50例,应用潘托拉唑40mg,1次/d;R组39例,应用雷尼替丁150mg,2次/d。疗程... 目的研究潘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胃镜证实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随机分成潘托拉唑组(治疗组,简称P组)和雷尼替丁组(简称R组)两组,P组50例,应用潘托拉唑40mg,1次/d;R组39例,应用雷尼替丁150mg,2次/d。疗程4周。停药后均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治疗期间每周随防1次,并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两组分别为92%和79.5%(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有良好的耐受性。结论潘托拉唑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潘托拉唑 胃镜 消化系统 给药方法
下载PDF
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进展
10
作者 王晓晨 吴永全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0年第2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介入治疗 肾动脉移植
下载PDF
Familial 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is linked to the loci on chromosome 7q3
11
作者 刘文玲 胡大一 +5 位作者 刘国树 单兆亮 戚豫 杨大严 刘德强 王玉梅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733-1735,共3页
OBJECTIVE: 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WPW) is considered to be an autosomal dominant hereditary disease, but the gene is not identifi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localize the genetic loci of Wolff-Parki... OBJECTIVE: 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WPW) is considered to be an autosomal dominant hereditary disease, but the gene is not identifi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localize the genetic loci of 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METHODS: Linkage analysis between the disease of 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and 3 STR (short tandem repeats) markers on 7q3 (D7S505, D7S688, and D7S483) was tested in 3 kindreds of the 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101 numbers in total) by genotyping. RESULTS: 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was linked to the loci above. The maximum two-point Lod score detected at D7S505 was 6.4 at a recombination fraction (theta) of 0.1; the Lod score of D7S688, D7S483 was 5.3 vs 2.5. CONCLUSION: The gene of 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is located at 7q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osome Mapping Chromosomes Human Pair 7 ADOLESCENT ADULT CHILD Female Genetic Markers Humans Male Middle Aged Tandem Repeat Sequences 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