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年安徽省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建勤 李卫东 +4 位作者 赵立胜 孙瑞发 王玲俐 秦克彬 李春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后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现状,掌握碘缺乏病病情的消长趋势。方法按人口比例概率抽样方法确定监测对象,触诊法和B超法检查8~10岁儿童甲状腺大小;用直接滴定法(GB/T13025.7-1999)检测食盐含碘... 目的了解安徽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后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现状,掌握碘缺乏病病情的消长趋势。方法按人口比例概率抽样方法确定监测对象,触诊法和B超法检查8~10岁儿童甲状腺大小;用直接滴定法(GB/T13025.7-1999)检测食盐含碘量,用酸消化砷铈接触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结果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311.7μg/L,其中〈50μg/L的2份,占0.55%;〈100μg/L的29份,占8.03%。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触诊法为3.33%,B超法为3.73%。合格碘盐食用率95.5%,碘盐覆盖率97.6%。儿童智商均值98.22。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学生组为86.3%,家庭主妇组为100%。结论安徽省儿童碘营养水平充足:安徽省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各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乏症 尿 监测
下载PDF
蚊孳生水体周围居民疟疾休止期预防性服药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朱东山 王建军 +2 位作者 徐娴 朱剑 李华忠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评价蚊孳生水体周围居民疟疾休止期划范同服药措施埘疟疾的控制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07年3月选取淮河沿岸及其以北地区疟疾高发的6个县,每县根据2006年病例数将A然村分为5层,每层抽取1个A然村,即每县抽取5个... 目的评价蚊孳生水体周围居民疟疾休止期划范同服药措施埘疟疾的控制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07年3月选取淮河沿岸及其以北地区疟疾高发的6个县,每县根据2006年病例数将A然村分为5层,每层抽取1个A然村,即每县抽取5个自然村,共抽取30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调查300~500名对象,合计12860名。将每个县的5个自然村按区组随机化法分配到3个处理组中,其中,干预1组有9个自然村,4362名捌查对象;十预2组有12个自然村,4471名调查对象;非干预组有9个自然村,4027名调查对象。,应朋问卷渊查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调查疟疾病例与蚊孳生水体分布的关系,并以此作为划范围服药的依据。对干预1组采取划范围服药措施,对干预2组采取常规服药策略,非干预组不实施干预策略。计算2006、2007年各组研究对象疟疾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发病率净变化值(干预前后标化发病率差值)、年龄别发病率,以及划范围服药措施的保护率、效果指数和病例捕获率。结果干预1组共服药1219名(占27.9%),干预2组共服药219名(占4.9%)。2006年干预前,干预1组、干预2组和非干预组分别以50~59岁、60~69岁和7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较高,其发病率分别是36.22%e(18/497)、40.11‰(15/374)和34.88%(9/258)。干预后,干预1组和十预2组均以7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9.17‰(3/327)和22.01‰(7/318);非干预组以30~39岁年龄组发病率较高,为24.88‰(10/402)。干预1组、干预2组和非干预组2006年疟疾发病率分别为18.78‰(83/4420)、20.27‰(93/4587)和14.61‰(53/3627),标化发病率分别为18.85‰、20.72‰和14.89‰;2007年干预后的发病率分别为2.75‰(12/4362)、11.63‰(52/4471)和12.17‰(49/4027),标化发病率分别为2.81‰、12.75‰和12.35‰。各组发病率净变化值分别为16.04%、7.97%和2.54%,干预1组和非干预组间的发病率净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4,P〈0.05)。与非十预组相比,干预1组划范围服药的保护率和效果指数分别为84.2%和6.31。划范围服药的病例捕获率约为69.2%(9/13)。结论蚊孳生水体周围居民疟疾休止期划范围服药措施对清除潜在疟疾传染源、降低疟疾发病率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按蚊属 淡水 服药法 评价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