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沿江地区双季稻光热资源利用效率变化特征及对气象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岳伟 陈金华 +3 位作者 阮新民 陈曦 陈砚涛 王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9-940,共12页
为进一步了解安徽省沿江地区双季稻光温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及光温资源变化对双季稻气象产量的影响,以安徽省沿江地区19个市县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逐日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及7个双季稻主产市县1961-2006年早稻和晚稻产量为基础,... 为进一步了解安徽省沿江地区双季稻光温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及光温资源变化对双季稻气象产量的影响,以安徽省沿江地区19个市县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逐日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及7个双季稻主产市县1961-2006年早稻和晚稻产量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M-K突变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早稻、晚稻、双季稻生长季光热资源和利用效率变化特征及光热资源变化对气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961-2017年安徽省沿江地区早稻、晚稻和双季稻生长季太阳总辐射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平均每10 a降幅分别为30.5 MJ·m-2、69.8 MJ·m-2和86.6 MJ·m-2;≥10℃积温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每10 a增幅分别为39.1℃·d、24.4℃·d和14.7℃·d。早稻、晚稻、双季稻光能和热量利用效率均呈显著增加趋势(P<0.01),其中光能利用效率增幅分别为0.040%·(10a)-1、0.103%·(10a)-1和0.083%·(10a)-1,热量利用效率平均每10 a增幅分别为0.141 kg·℃-1·d-1·hm-2、0.39 kg·℃-1·d-1·hm-2和0.315 kg·℃-1·d-1·hm-2;早稻、晚稻和双季稻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显著增加主要源于其产量的大幅提升。太阳总辐射、≥10℃积温与早稻气象产量分别呈极显著(P<0.01)、显著(P<0.05)正相关;晚稻气象产量与太阳总辐射呈显著(P<0.05)正相关,但与≥10℃积温相关性不显著(P>0.05)。太阳总辐射是影响早稻和晚稻气象产量的主要因子,≥10℃积温为次要因子;光热资源变化对早稻气象产量的影响较晚稻更为明显。在太阳总辐射减少、≥10℃积温增加趋势下,可通过选择光合效率高的品种,并采用薄膜育秧或温室育秧方式,增加早稻生长季积温,适当延长晚稻生育期等途径,提高安徽省沿江地区双季稻光热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稻周年产量的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双季稻 光热资源 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安徽省江淮地区水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砚涛 霍延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9期190-194,共5页
以安徽省江淮地区14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逐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法,分析了江淮地区高温热害发生次数和日数、时间分布、极端最高气温等变化特征,并分析高温热害发生日数对水稻结实率、千粒重的影响... 以安徽省江淮地区14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逐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法,分析了江淮地区高温热害发生次数和日数、时间分布、极端最高气温等变化特征,并分析高温热害发生日数对水稻结实率、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3年安徽省江淮地区水稻高温热害发生次数、日数均无明显变化趋势;水稻高温热害开始时间主要在7月中下旬,结束时间主要在8月上中旬;极端最高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增幅为0.15℃/10 a;高温热害日数与水稻结实率、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高温热害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大于对千粒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热害 发生规律 产量结构 安徽省江淮地区
下载PDF
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局站分离”业务运行技术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3
3
作者 朱一正 朱玉新 +1 位作者 严忠国 霍延风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7年第4期31-33,共3页
地面气象自动观测业务在"局站分离"的情况下无法再利用RS-232接口和四芯电缆或光纤进行自动观测数据传输。文章利用设备将RS-232接口与RJ45接口相互转换,通过VPN通道传输,可实现将自动观测数据传输到远距离的计算机上。2014... 地面气象自动观测业务在"局站分离"的情况下无法再利用RS-232接口和四芯电缆或光纤进行自动观测数据传输。文章利用设备将RS-232接口与RJ45接口相互转换,通过VPN通道传输,可实现将自动观测数据传输到远距离的计算机上。2014年石台县气象局进行了此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这项技术能正确、稳定、及时地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远程值班室计算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气象观测 局站分离 RS-232接口 RJ45接口
下载PDF
近50年安徽省双季稻安全生产期变化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岳伟 阮新民 +4 位作者 陈金华 王晓东 陈砚涛 伍琼 王珍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30-2238,共9页
为进一步了解安徽省双季稻安全生产界限温度日期变化特征,以安徽省22个双季稻生产市(县)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日平均气温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安徽省沿江双季稻区早稻安全播种期、移栽期和晚稻安全... 为进一步了解安徽省双季稻安全生产界限温度日期变化特征,以安徽省22个双季稻生产市(县)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日平均气温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安徽省沿江双季稻区早稻安全播种期、移栽期和晚稻安全齐穗期、成熟期及双季稻安全生长期日数、积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安徽省沿江地区早稻安全播种期呈显著提前趋势(P<0.05),其中薄膜育秧平均提前1.8 d/10 a,露天育秧提前1.5 d/10 a;早稻安全移栽期呈极显著提前趋势(P<0.01),平均提前2.5 d/10 a;晚稻安全齐穗期、成熟期推迟趋势不显著(P>0.05);安全生产期日数和积温增加显著(P<0.01),平均增幅分别为2.6和62.7℃·d/10 a。安全生产期日数和积温增加对双季稻种植和品种选择具有积极作用,但晚稻采用直播、机插等栽种方式有遭遇低温冷害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双季稻 界限温度 安全生产期 保证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