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教育竞争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史冬防 毕学成 杨孝青 《黄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93-98,共6页
通过选取相应的指标构建安徽省教育竞争力评价模型,运用熵值法对安徽省各地区的教育竞争力现状进行评价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将安徽省各地市教育竞争力分为五个梯队。整体来看,当前安徽省部分地市之间的教育竞争力还存在着较大的差... 通过选取相应的指标构建安徽省教育竞争力评价模型,运用熵值法对安徽省各地区的教育竞争力现状进行评价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将安徽省各地市教育竞争力分为五个梯队。整体来看,当前安徽省部分地市之间的教育竞争力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并且多数地市位于教育竞争力较差梯队,说明安徽省教育整体竞争力还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竞争力 比较 评价 熵值法
下载PDF
安徽创新型文化强省建设研究
2
作者 庆跃先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年第4期65-71,共7页
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创新型文化强省建设的基础和条件,梳理创新型文化强省建设的主要内容、基本做法和丰硕成果,全景式展示创新型文化强省建设的壮丽画卷,总结在发展中地区和文化资源大省建设创新型文化强省的基本经验,希冀对加快建... 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创新型文化强省建设的基础和条件,梳理创新型文化强省建设的主要内容、基本做法和丰硕成果,全景式展示创新型文化强省建设的壮丽画卷,总结在发展中地区和文化资源大省建设创新型文化强省的基本经验,希冀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创新型 文化强省 建设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之路”——“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第22届哲学年会”综述
3
作者 李季林 王光辉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1-113,共3页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第22届哲学年会”于2011年11月2—5日在合肥召开,来自全国社科院系统哲学研究所和部分大学哲学系、中央及部分党校哲学教研部(室)的从事哲学工作的专家...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第22届哲学年会”于2011年11月2—5日在合肥召开,来自全国社科院系统哲学研究所和部分大学哲学系、中央及部分党校哲学教研部(室)的从事哲学工作的专家学者约140人与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谢地坤研究员、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党组纪检组长张东明、安徽大学哲学系书记王国良教授出席会议。学者们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90年的回顾与展望”的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院系统 年会 综述 专家学者 安徽大学 系统哲学
原文传递
安徽产业演进机制与区域主导产业成长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蒋晓岚 孔令刚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1年第10期18-21,共4页
主导产业的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水平、经济增长质量的根本因素。资源再配置机制、产业关联传导机制的演化作用是影响主导产业成长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大量数据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安徽主导产业演进状况,指出发挥演进机... 主导产业的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水平、经济增长质量的根本因素。资源再配置机制、产业关联传导机制的演化作用是影响主导产业成长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大量数据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安徽主导产业演进状况,指出发挥演进机制作用、加快产业成长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主导产业 产业演化
下载PDF
新时代中华孝文化传承创新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孝青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年第6期40-45,共6页
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DNA,有"家宗教"之称。考察孝文化的历史演进脉络,可以将其分为权威性孝道和相对性孝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传承孝文化有利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促进国家治理... 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DNA,有"家宗教"之称。考察孝文化的历史演进脉络,可以将其分为权威性孝道和相对性孝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传承孝文化有利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为使孝文化与现代文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文化相融合,需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其加以创新。在内容上,个人层面倡导"相互平等、勇于创新";社会层面倡导"关爱他人、团结互助";国家层面倡导"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生态层面倡导"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在形式上,发挥现代科技的力量,推动孝文化的国内外传播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孝文化 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儒家“君子文化”的哲学特征及其伦理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季林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4-39,67,共7页
君子是儒家文化的一种理想人格,是一个社会的楷模,是人中之花——"人花";他赋有拯人救世的道义、行仁仗义的情怀、谦恭礼让的胸襟和恪守诚信的践约精神,即赋有道义、礼让、诚信、乐进等独特的君子之性。儒家经典代表"四... 君子是儒家文化的一种理想人格,是一个社会的楷模,是人中之花——"人花";他赋有拯人救世的道义、行仁仗义的情怀、谦恭礼让的胸襟和恪守诚信的践约精神,即赋有道义、礼让、诚信、乐进等独特的君子之性。儒家经典代表"四书"中关于君子的言论较为集中,关于君子的形象也较为生动。《论语》讲君子的仁义、和乐精神;《大学》讲君子的自律、自觉意识;《中庸》讲君子的中正、中庸思想;《孟子》讲君子的平等、伟岸人格。君子文化启示我们,"人有君子之行"是我们人之为人的道义;虽然我们不可能事事都做君子,但是可以事事不做小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君子 理想人格 文化特征 价值观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探索
7
作者 陶清 《西部学刊》 2017年第11期26-30,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把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有个性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自己的源始价值目的设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把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有个性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自己的源始价值目的设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传统三者间的良性互动和综合创新作为自己的路径选择和战略设计,把"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和终极价值目标设定,以通过文化建设的实践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提供人才保证,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供思想文化支持,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核心价值理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人是可以转化的 人的本性 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戴震对程朱“气质之性”的批判与重释
8
作者 张盈盈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5,共8页
戴震以批判程朱“气质之性”为基础提出气质之性是人的本然之性。程朱以“理”为人之性善的本体论根据,将人性“恶”的来源归于“气质之性”。戴震论性的思想模式不同于程朱,力主“气质之性”为善。天道观上,他在“天道—天德”中建构... 戴震以批判程朱“气质之性”为基础提出气质之性是人的本然之性。程朱以“理”为人之性善的本体论根据,将人性“恶”的来源归于“气质之性”。戴震论性的思想模式不同于程朱,力主“气质之性”为善。天道观上,他在“天道—天德”中建构“气”与“善”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命论上,他从人性结构内部推导出由“血气”之自然到“善”之必然;心知论上,他以“血气心知”为人性的基本实体,通过对“心的本质为气”“心能扩充”的诠释,揭示心知觉道德的能力来源于气,“心”通“事物之则”不惑乎所行。他强调“气质之性”不仅为“善”而且有创造善的能力,彰显了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上的能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之性 人性 道德人格
下载PDF
弘扬“大别山精神”打造红色文化传承高地 被引量:4
9
作者 庆跃先 《理论建设》 2018年第3期74-77,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发挥大别山老区"中国革命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重要发源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弘扬"大别山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发挥大别山老区"中国革命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重要发源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弘扬"大别山精神",打造红色文化传承高地,促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落地生根,增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精神 红色文化 传承
下载PDF
论孟子哲学的真理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陶清 《中国文化论衡》 2017年第1期41-53,共13页
关于孟子哲学的真理观研究长期付诸阙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孟子哲学思想的心性之学的外在形态遮蔽了其哲学中关于真理问题的深入思索。不论是主观符合客观,还是主观外化、对象化客观,都必须回答两个问题:正确的认识来源于何处?如何... 关于孟子哲学的真理观研究长期付诸阙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孟子哲学思想的心性之学的外在形态遮蔽了其哲学中关于真理问题的深入思索。不论是主观符合客观,还是主观外化、对象化客观,都必须回答两个问题:正确的认识来源于何处?如何证明?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严肃的哲学思索都是对真理的追求,孟子的心性之学当然也不例外。由孟子与告子的人性之辨可以看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具有逻辑推导的必然性。但从经验观点看,纯粹之善的道德意识并不能保证善的行为。孟子哲学说明和证明了人类行为与活动的合理性,系由人的善良本性经由"心"的主观能动作用而实现和证明了"性"的全体合于"天"道,即符合外部世界的普遍规律。在孟子哲学思想体系中,它表现为由"尽心"向"知性""知天"的渐次提升过程,而不是停留在观念的逻辑推演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哲学 真理观 人性 良知 良能
下载PDF
孟子和庄子的孝道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孝青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8期11-13,共3页
孟子和庄子分别是儒家和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的孝道思想各具特色。孟子以性善论为基础,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孝道规范,有利于进行道德教化。庄子以道法自然为出发点,肯定孝是人的善良本性,主张顺应人的本性,反对过度提倡孝道。庄子批判... 孟子和庄子分别是儒家和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的孝道思想各具特色。孟子以性善论为基础,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孝道规范,有利于进行道德教化。庄子以道法自然为出发点,肯定孝是人的善良本性,主张顺应人的本性,反对过度提倡孝道。庄子批判了孝道的功利化,但同时也否定了道德教化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道 事亲 孟子 庄子
下载PDF
清康熙年间思想文化建设成就述论
12
作者 陶清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6-120,共5页
清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在入关以前就已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汉化,主动追求对中国优秀思想文化传统的认同。经过多尔衮和顺治的持续努力,特别是康熙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智慧,追慕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亲力亲为,在思想文化建设上取得... 清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在入关以前就已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汉化,主动追求对中国优秀思想文化传统的认同。经过多尔衮和顺治的持续努力,特别是康熙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智慧,追慕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亲力亲为,在思想文化建设上取得了超迈前贤的成就。本文拟就此进行论述,以求教于学界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文化建设 康熙年间 成就 述论 思想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 政治智慧 远见卓识
下载PDF
“创学”:中国新哲学建设的重要探索
13
作者 杨孝青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54-59,共6页
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创学"在张岱年"综合创新论"的指导下,以跨学科为拓展视野,以"道统"传承为主线,以"创造"觉醒为追求,以"大众"亲证为落脚点,形成以"创造之道"为核心... 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创学"在张岱年"综合创新论"的指导下,以跨学科为拓展视野,以"道统"传承为主线,以"创造"觉醒为追求,以"大众"亲证为落脚点,形成以"创造之道"为核心的中西会通新哲学。在理论架构上,"创学"将西方创造学的"成物"之学和中华文化的"成己"之学融会贯通,形成由"创造心性、创造思维、创造技法和创造境界"组成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学” 新哲学 哲学建设
下载PDF
戴震的自然必然本然人性论说探微 被引量:2
14
作者 陶武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7-176,326-327,共10页
在中国传统人性理论中,戴震创造性地提出自然必然本然概念阐述自己的人性主张。梳理三个概念的人性论史流变可以发现,惟有戴震真正自觉而又全面地运用它们,不管是三词连缀,还是两词对举,都突显戴震人性论说贯穿古今、融汇百家的丰富内涵... 在中国传统人性理论中,戴震创造性地提出自然必然本然概念阐述自己的人性主张。梳理三个概念的人性论史流变可以发现,惟有戴震真正自觉而又全面地运用它们,不管是三词连缀,还是两词对举,都突显戴震人性论说贯穿古今、融汇百家的丰富内涵,展现出传承性、批判性和平民性的理论品质,由此戴震不仅终结了程朱理学人性论,而且也成为中国传统人性论说的集大成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自然 必然 本然 人性论 综合
下载PDF
“心与理一”的圣人之乐——朱子对“孔颜之乐”与“曾点气象”的重释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冬梅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9-95,共7页
为了构建"心与理一"的圣人之乐境界,朱子重新阐释了"孔颜之乐"与"曾点气象"。朱子明确区分孔子之乐与颜子之乐,孔子之乐是自然而然的心与理一;颜子之乐是下功夫后的心与理一,欠缺自然之性。曾点已经识得... 为了构建"心与理一"的圣人之乐境界,朱子重新阐释了"孔颜之乐"与"曾点气象"。朱子明确区分孔子之乐与颜子之乐,孔子之乐是自然而然的心与理一;颜子之乐是下功夫后的心与理一,欠缺自然之性。曾点已经识得日用之间天理流行,欠缺细密功夫。基于颜子之乐与曾点之乐的不足,朱子提出圣人之乐——心与理一,其实质是见大而忘小,经下切己功夫而自然上达为天理流行的圣人境界,是现实与超越、直觉与自觉、有与无、实与虚、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欲透视朱子的圣人之乐,要综合地分析他对"孔颜之乐"与"曾点气象"的重新阐释,以解决其境界论中貌似矛盾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圣人之乐 孔颜之乐 曾点气象 心与理一
下载PDF
传统人性理论再解读——戴震人性可善论摭谈 被引量:1
16
作者 陶武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6-205,312,共10页
先秦人性论思想是中国传统人性论的发韧期。孔子对人性善恶未置可否,为后世人性讨论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孟荀二子所揭橥人性善恶之理论交锋,谱就中国人性论史最为璀璨的华章。戴震秉承"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的学术路径,... 先秦人性论思想是中国传统人性论的发韧期。孔子对人性善恶未置可否,为后世人性讨论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孟荀二子所揭橥人性善恶之理论交锋,谱就中国人性论史最为璀璨的华章。戴震秉承"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的学术路径,基于对中国传统尤其是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比较和考辨提出其人性可善理论。戴震既归宗孔子、沟通孔孟,又融汇孟荀、择善而从,体现人性理论中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有机融合,实现中国传统人性理论在更高层次上的深化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荀子 戴震 性善论 性可善论
下载PDF
论牟宗三的中国历史观 被引量:1
17
作者 陶清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56,共8页
牟宗三的历史观的基本特征,是意识决定存在和观念决定历史。他认为:由于启动中国历史的源始观念"修德安民"所具有的道德性、理想性和实践性,因此,中国历史在起始之初就与西方历史有差异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不同,如无封建... 牟宗三的历史观的基本特征,是意识决定存在和观念决定历史。他认为:由于启动中国历史的源始观念"修德安民"所具有的道德性、理想性和实践性,因此,中国历史在起始之初就与西方历史有差异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不同,如无封建社会、无阶级存在等等,所以适用于西方历史的历史观、如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历史观尤其是马克思的社会形态说和阶级斗争说并不适合于中国。在他看来,启动中国历史的源始观念规定了中国历史的特点、发展道路和方式,以及历史即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和目的。深入理解和诠释唯物史观,可以清晰地和准确地揭橥牟宗三的中国历史观的片面性和不彻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中国历史观 观念决定历史 世界历史 唯物史观
下载PDF
戴震与儒学哲理化进程的终结 被引量:1
18
作者 陶清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5-142,共8页
儒学究竟是维系人心、规范人的社会关系的人生学问,还是由概念辨析、逻辑推理所建构的哲学系统,这是儒学研究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研究所必需思考和直接面对的大问题。戴震直面儒学失却匡范人心、维系伦常的社会功能以及宋明新儒... 儒学究竟是维系人心、规范人的社会关系的人生学问,还是由概念辨析、逻辑推理所建构的哲学系统,这是儒学研究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研究所必需思考和直接面对的大问题。戴震直面儒学失却匡范人心、维系伦常的社会功能以及宋明新儒学"以理杀人"的现实,延续儒学传统的经典诠释学的方法,从思想理论上分疏和辨析了儒学作为学问和作为哲学所具有的截然不同的社会功能和效应,从而提出和完成了终止儒学哲理化进程以回归其学问特质的历史性任务。出于思想理论分疏和辨析尤其是学术论战的需要,戴震的学术思想、特别是通过经典诠释学所实现的他的学术思想的理论精华和思想贡献,仍然属于哲学范畴;但是,戴震哲学以后,以儒家学问为思想理论资源的"道德的形上学"的理论建构和思想实现已无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儒学 哲理化 宋明新儒学 理与欲
下载PDF
戴震西学思想庶议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武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6-721,共6页
戴震置身于明清之际西学东渐思潮,主张中西两法"权衡归一"和"择优会通",倡导"存古法之意,开西法之源",成为明末以来"西学中源"论说的宣传者和推动者。戴震近乎矛盾的西学思想对于中西文化交流... 戴震置身于明清之际西学东渐思潮,主张中西两法"权衡归一"和"择优会通",倡导"存古法之意,开西法之源",成为明末以来"西学中源"论说的宣传者和推动者。戴震近乎矛盾的西学思想对于中西文化交流具有双重效应,对其自身学术思想的演进也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西学 西学东渐 反思
下载PDF
《道德经》和谐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陶武 《社科纵横》 2018年第1期56-60,共5页
中国文化崇尚和谐理念,《道德经》和谐思想资源值得挖掘。这种和谐思想是以道法自然与有无之辨为其哲学基础,虽然没有儒家典籍鲜明与积极,但也蕴含于诸如道与德、小与大、圣与凡等命题之中。《道德经》和谐思想的具体目标有三:一是道法... 中国文化崇尚和谐理念,《道德经》和谐思想资源值得挖掘。这种和谐思想是以道法自然与有无之辨为其哲学基础,虽然没有儒家典籍鲜明与积极,但也蕴含于诸如道与德、小与大、圣与凡等命题之中。《道德经》和谐思想的具体目标有三:一是道法自然,做一个知和、玄同之人;二是无为而治,建一个不争、不战之国;三是修身以德,创一个德播家邦的天下。《道德经》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更好领会协调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和谐 文化 协调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