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生产“大托管”的对策建议——基于对安徽淮南市的调查研究
1
作者 赵胜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年第21期10-12,共3页
农业生产“大托管”好处多,但就目前而言,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在推行过程中还存在农民和村集体、经营主体之间缺乏利益联结机制,“大托管”示范推广工作过急过快,多数村集体“两委”在土地“大托管”后尚未及时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 农业生产“大托管”好处多,但就目前而言,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在推行过程中还存在农民和村集体、经营主体之间缺乏利益联结机制,“大托管”示范推广工作过急过快,多数村集体“两委”在土地“大托管”后尚未及时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职能,少数地方存在弄虚作假、名不副实的“假托管”现象,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紧缺等问题。为此,提出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要稳步推进,村集体领导班子要积极主动作为,村集体经济与农民之间要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安徽“农管家”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需要承担起人才培养工作的职能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库,且要发挥监督作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农业生产“大托管” “农管家” 村集体经济
下载PDF
安徽省“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探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邢军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6-22,共7页
文化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现代化文化强省的战略任务。“十三五”期间,安徽省文化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仍存在产业转型升级缓慢、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体制机制改革动力不足、“皖字”文化品牌偏少、文化产业人才缺... 文化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现代化文化强省的战略任务。“十三五”期间,安徽省文化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仍存在产业转型升级缓慢、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体制机制改革动力不足、“皖字”文化品牌偏少、文化产业人才缺乏、文化经济政策创新落差等突出问题。“十四五”时期,安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两个大局”,必须把握文化产业发展六个趋势,前瞻谋划如何提升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加速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完善立法推动产权制度变革、抓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等发展战略,实现长三角文化市场一体化,推进安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文化制度 发展战略 路径选择 支柱产业
下载PDF
改革开放前安徽省农村人口流动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段金萍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第32期73-74,共2页
改革开放前,安徽农村人口流动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1949—1962年期间,农村人口流动活跃;二是1962—1978年期间,农村人口流动处于低潮。农村人口流动是农村社会变动的重要表象之一,安徽省农村人口流动与其间农村社会变动情况有着密切... 改革开放前,安徽农村人口流动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1949—1962年期间,农村人口流动活跃;二是1962—1978年期间,农村人口流动处于低潮。农村人口流动是农村社会变动的重要表象之一,安徽省农村人口流动与其间农村社会变动情况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农村 人口流动
下载PDF
1953—1960年安徽农业“三改”研究
4
作者 赵胜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6-162,共7页
1953—1960年安徽农业"三改"是由省委自上而下发起的一场农业生产改革运动,是当代安徽史上的大事件,影响很大。省委初衷是为粮食增产,"三改"初期因地制宜,取得显著成效,留下宝贵经验,必须肯定。但"三改"... 1953—1960年安徽农业"三改"是由省委自上而下发起的一场农业生产改革运动,是当代安徽史上的大事件,影响很大。省委初衷是为粮食增产,"三改"初期因地制宜,取得显著成效,留下宝贵经验,必须肯定。但"三改"采取层层摊派任务的做法,后期政治化倾向明显,以致留下沉痛历史教训,需要深刻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农业 “三改” 政治化
下载PDF
省情认识与当代安徽发展之我见
5
作者 沈葵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115-118,共4页
省情,广义地讲,即一省发展面临的各种现实基础,包括全省的人口及其结构、地理气候、历史演进、文化积淀、社会运行规则、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内外联系等方方面面。而狭义的省情则可以用数字表现出来。改革开放以前的安徽是全国发展棋... 省情,广义地讲,即一省发展面临的各种现实基础,包括全省的人口及其结构、地理气候、历史演进、文化积淀、社会运行规则、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内外联系等方方面面。而狭义的省情则可以用数字表现出来。改革开放以前的安徽是全国发展棋盘上的一颗棋子,按照国家目标进行工农业生产规划。改革开放以后,安徽省情认识才逐渐清晰,发展道路的探索也日趋符合自己的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安徽 安徽省情 安徽发展
下载PDF
以史为鉴 继往开来──《当代中国的安徽》简介
6
作者 尚巾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5-86,共2页
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当代中国的安徽》简介尚巾《当代中国的安徽》是《当代中国》丛书中的一卷,是安徽省第一部当代史。它于1985年10月着手编写,1990年6月编篡结束。有45个厅局200余人参加写作,收集、查阅资料数... 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当代中国的安徽》简介尚巾《当代中国的安徽》是《当代中国》丛书中的一卷,是安徽省第一部当代史。它于1985年10月着手编写,1990年6月编篡结束。有45个厅局200余人参加写作,收集、查阅资料数千万字,成书100余万字,最后由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以史为鉴 安徽省委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国家资本主义 社会经济发展 生产关系变革 经济建设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下载PDF
1958年安徽大办钢铁述评 被引量:3
7
作者 沈葵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8-84,共7页
1958年安徽大办钢铁述评沈葵编者按:“当代史研究”,专栏是由当代安徽研究所和《安徽史学》杂志共同创办。当代史是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经历的和正在经历的历史为研究对象,它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 1958年安徽大办钢铁述评沈葵编者按:“当代史研究”,专栏是由当代安徽研究所和《安徽史学》杂志共同创办。当代史是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经历的和正在经历的历史为研究对象,它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欢迎学界同仁赐稿。5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工业 钢铁联合企业 钢铁生产 安徽省委 毛泽东 小高炉 炼铁 钢铁厂 群众运动 述评
下载PDF
史学界要关注当代史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沈葵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1-84,共4页
史学界要关注当代史研究沈葵当代史,是当前时代的历史。它是离我们最近,并与现实社会密切相关的历史。在中国史学界,与硕果累累的古代史、近代史研究相比较,当代史研究不仅成果少、人员稀,而且至今尚未形成气候。从现象上看,似乎... 史学界要关注当代史研究沈葵当代史,是当前时代的历史。它是离我们最近,并与现实社会密切相关的历史。在中国史学界,与硕果累累的古代史、近代史研究相比较,当代史研究不仅成果少、人员稀,而且至今尚未形成气候。从现象上看,似乎史学界偏重于古代史、近代史而忽视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家 当代史研究 现实社会 史学界 研究成果 当代社会 史学危机 现代化建设 研究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下载PDF
促进安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和路径选择 被引量:2
9
作者 邢军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8-12,共5页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任务。经过7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安徽省经济总量全国靠前,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具备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条件,已经到了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但也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任务。经过7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安徽省经济总量全国靠前,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具备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条件,已经到了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但也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主开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全省试点,完善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安徽区域发展综合实力,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不断优化现代社会结构,增强精神富裕共识,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共同富裕 全面小康 现代化 发展路径
下载PDF
改革开放后安徽农村人口流动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金萍 《农业考古》 2017年第3期249-254,共6页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开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转移过程。作为农业大省、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是全国农村人口流动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经历了就地流动、异地流动和多元化流动...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开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转移过程。作为农业大省、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是全国农村人口流动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经历了就地流动、异地流动和多元化流动三个阶段。这种跨行业、跨区域的大规模农村人口流动,对安徽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农村人口流动 阶段及特征 安徽
下载PDF
1950年代安徽农业“三改”初探
11
作者 赵胜 黄文治 《农业考古》 2015年第6期42-48,共7页
1950年代安徽农业"三改"是一场自上而下推动的农业生产改革运动。1953年9月6日,省委书记曾希圣在省委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时,首次提出农业"三改"的概念;1954年,"三改"开始"重点实验";1955-195... 1950年代安徽农业"三改"是一场自上而下推动的农业生产改革运动。1953年9月6日,省委书记曾希圣在省委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时,首次提出农业"三改"的概念;1954年,"三改"开始"重点实验";1955-1956年,"三改"全面推行;1957-1961年,在"反右派"运动的背景下,"三改"扩大化。1950年代安徽农业"三改"从开始就遭到了不少基层干部和群众"保守思想和抵触情绪"的抵制,为此,党和政府采取了宣传教育和训练技术骨干等举措,但运动中还是出现了"不因地制宜的盲目的乱干和强迫命令的作风",从而违背了广大农民的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农业 三改 灾荒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安徽文化发展高峰及历史启示
12
作者 邢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22-127,共6页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安徽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精神共同富裕,文化建设发...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安徽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精神共同富裕,文化建设发展高峰迭起,先后出现三次文化发展高峰。安徽文化发展高峰的形成启示我们,发展繁荣文化必须牢牢坚守政治维度、理论维度、价值维度,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绝对领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正确处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文化建设 安徽文化 文化高峰
下载PDF
晚清安徽茶业改良
13
作者 段金萍 《农业考古》 2020年第5期175-181,共7页
晚清时期,由于新兴产茶国的相继崛起对华茶的竞争打压,及皖茶种植、加工及包装方式落后,茶叶掺假作伪,茶叶成本居高不下,因而无法与新兴产茶国进行有效竞争,安徽茶业由盛转衰。茶业危机引起安徽部分官商的重视,呼吁进行茶业改良,他们主... 晚清时期,由于新兴产茶国的相继崛起对华茶的竞争打压,及皖茶种植、加工及包装方式落后,茶叶掺假作伪,茶叶成本居高不下,因而无法与新兴产茶国进行有效竞争,安徽茶业由盛转衰。茶业危机引起安徽部分官商的重视,呼吁进行茶业改良,他们主张采取严禁茶叶掺假作伪、设立茶业公司、使用机器生产、宣传近代茶业生产知识、改进茶叶制作技术、减轻茶叶税捐等措施,以促进安徽茶业的振兴。这些措施推动了安徽茶业从传统向近代转变,为民国时期安徽茶业的继续改良奠定了基础。但茶业改良未能成功,对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来说,任何改良举措都起不到起死回生的作用。唯有通过革命,取得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才能实现茶业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业改良 晚清 安徽
下载PDF
安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述评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小平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82-88,共7页
安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述评刘小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文化大革命”中一场全国性的群众运动,是当代史不可忽视的历史现象之一。对它进行研究的重要性是源于它内在的各个要素。(一)时间长,1961年开始,到1980年结束,历时2... 安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述评刘小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文化大革命”中一场全国性的群众运动,是当代史不可忽视的历史现象之一。对它进行研究的重要性是源于它内在的各个要素。(一)时间长,1961年开始,到1980年结束,历时20年(二)地域广,涉及全国各省、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运动 安徽省 城镇人口 工作会议 知识青年工作 毛泽东思想 女知青 再教育工作 统筹解决
下载PDF
安徽三年困难时期的严峻形势与为克服困难而作出的努力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来常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4-90,共7页
安徽三年困难时期的严峻形势与为克服困难而作出的努力朱来常编者按:“当代史研究”栏是由当代安徽研究所和《安徽史学》杂志共同创办。当代史是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经历的和正在经历的历史为研究对象,它的内容涉及政治、经... 安徽三年困难时期的严峻形势与为克服困难而作出的努力朱来常编者按:“当代史研究”栏是由当代安徽研究所和《安徽史学》杂志共同创办。当代史是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经历的和正在经历的历史为研究对象,它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年困难时期 安徽省委 毛泽东 曾希圣 “责任田” 中共中央 严峻形势 基本核算单位 农村人民公社 克服困难
下载PDF
“文革”中安徽“斗批改”运动概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来常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6-81,共6页
“文革”中安徽“斗批改”运动概述朱来常编者按:“当代史研究”专栏是。当代安徽研究所和《安徽史学》杂志共同创办。当代史是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经历的和正在经历的历史为研究对象,它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 “文革”中安徽“斗批改”运动概述朱来常编者按:“当代史研究”专栏是。当代安徽研究所和《安徽史学》杂志共同创办。当代史是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经历的和正在经历的历史为研究对象,它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欢迎学界同仁赐稿。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文化大革命”期间 毛泽东思想 安徽省 知识青年 五·七干校 小三线 大批判 农业学 国民经济
下载PDF
徽骆驼精神与和谐安徽构建
17
作者 许为 《科技信息》 2010年第35期422-422,419,共2页
徽骆驼精神作为安徽特有的地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特质,其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和谐包容等精神在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中有着重要意义和独特价值,而发挥地域文化中积极的因素,发扬"徽骆驼精神",引导人们形成共... 徽骆驼精神作为安徽特有的地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特质,其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和谐包容等精神在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中有着重要意义和独特价值,而发挥地域文化中积极的因素,发扬"徽骆驼精神",引导人们形成共同的和谐价值观,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和谐,在人与人之间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给各社会群体间提供了了解和互动的桥梁,从而营造了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对和谐安徽的建立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商 徽骆驼精神 和谐安徽
下载PDF
以新质生产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18
作者 许为 《时代人物》 2024年第26期0025-0027,共3页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质生产力日益成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从新质生 产力的含义和特质入手,论述了新质生产力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既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意与产 出效能,也可以推动企业...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质生产力日益成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从新质生 产力的含义和特质入手,论述了新质生产力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既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意与产 出效能,也可以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文化产业 开拓创新 改造和提升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3
19
作者 邢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2-177,326,共6页
文化转型是旧的文化形态、模式被新的取代过程,具有世界性、民族性、时代性的内在逻辑。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价值诉求是构建全新的现代性文化体系和时代性价值体系,应将人的理念转变、文化生态构建、文化产业转型和全新话语体系构建等作... 文化转型是旧的文化形态、模式被新的取代过程,具有世界性、民族性、时代性的内在逻辑。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价值诉求是构建全新的现代性文化体系和时代性价值体系,应将人的理念转变、文化生态构建、文化产业转型和全新话语体系构建等作为实践路径,促进传统文化重生与再造,以适应全球化和新型城镇化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转型 文化生态 内在逻辑 路径选择
下载PDF
从包工制到按件计酬制——20世纪50年代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管理制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胜 《农业考古》 2016年第6期84-88,共5页
由于规模大、户数多,20世纪50年代农业生产合作社在生产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混乱现象。为此,各地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由此,包工制与按件计酬制应运而生,从而有效地消除了混乱现象。
关键词 农业生产合作社 包工制 按件计酬制 生产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