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信平台在皮肤性病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弛 张思平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970-972,共3页
皮肤性病学的教学具有图像化和信息量大的特点,需要学生对皮肤病的皮损表现有清晰的认识。该文将微信引入皮肤科的临床教学,建立了皮肤性病学临床理论与实践技能教学微信公众平台,将专业知识的多媒体形式及教务考务管理与微信社交软件... 皮肤性病学的教学具有图像化和信息量大的特点,需要学生对皮肤病的皮损表现有清晰的认识。该文将微信引入皮肤科的临床教学,建立了皮肤性病学临床理论与实践技能教学微信公众平台,将专业知识的多媒体形式及教务考务管理与微信社交软件基于互联网的功能多样性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便捷高效的获得教学资源,提高了皮肤科临床教学效率和质量,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增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皮肤性病学 教学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赵政龙 廖理超 +4 位作者 刘金丽 张思平 胡白 王志华 王斌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8-29,35,共3页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男性,48岁。头面部、躯干部皮损伴发热20天。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有密集的淋巴样细胞浸润,瘤细胞大、呈多形性或不规则形,核分裂象易见,可见瘤巨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示瘤细胞CD30...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男性,48岁。头面部、躯干部皮损伴发热20天。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有密集的淋巴样细胞浸润,瘤细胞大、呈多形性或不规则形,核分裂象易见,可见瘤巨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示瘤细胞CD30阳性、CD45Ro阳性,而S100、CD20、CD3、EMA、ALK、TIA-1菌为阴性。骨髓穿刺报告:瘤细胞占有核细胞总数7%。瘤细胞大,细胞核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核染色质较粗,可见核仁,浆量丰富,呈深灰蓝色,可见多核细胞。诊断为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原发性 间变性 CD30阳性
下载PDF
皮肤恶性肿瘤与艾滋病
3
作者 唐鸿珊 朱一元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11期900-902,共3页
在感染艾滋病病人中某些皮肤肿瘤发生率和病程有改变。艾滋病病人CD4淋巴细胞减少导致恶性肿瘤危险性增加,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减少对肿瘤的监督和生成肿瘤病毒抑制,因此增加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艾滋病病人常见皮肤恶性肿瘤有淋巴瘤、... 在感染艾滋病病人中某些皮肤肿瘤发生率和病程有改变。艾滋病病人CD4淋巴细胞减少导致恶性肿瘤危险性增加,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减少对肿瘤的监督和生成肿瘤病毒抑制,因此增加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艾滋病病人常见皮肤恶性肿瘤有淋巴瘤、急性黑素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Kaposi氏肉瘤等。其中恶性黑素瘤(MM)和鳞状上皮癌(SCC)是HIV感染病程中皮肤恶性肿瘤的代表,且较有侵袭性。其他如基底细胞癌(BCC)在这类人群中更为常见,但并非更具侵袭性。随着抗HIV治疗(ART)的开展,HIV伴发Kaposi肉瘤的发病率明显减低。本文论述了此类高危人群中皮肤恶性肿瘤的预防、治疗和随访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肿瘤 艾滋病 临床分析 皮肤肿瘤发生率
下载PDF
性病心急切莫乱投医——性病诊治四注意
4
作者 唐鸿珊 《看医生》 2003年第4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性病 诊断 治疗 淋病 非淋菌性尿道炎 尖锐湿疣
下载PDF
婴儿带状疱疹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娟 张思平 +2 位作者 廖理超 刘蔚 胡白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12期951-951,共1页
临床资料 患者男,10个月。因右臀部、右下肢皮疹5天收住院。患者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自右侧臀部出现红斑、水疱,逐渐增多波及右大腿内侧。4天前夜间患儿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阵发性哭闹,拒绝患侧卧床休息。3天前开始口服“柴黄... 临床资料 患者男,10个月。因右臀部、右下肢皮疹5天收住院。患者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自右侧臀部出现红斑、水疱,逐渐增多波及右大腿内侧。4天前夜间患儿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阵发性哭闹,拒绝患侧卧床休息。3天前开始口服“柴黄颗粒”,“扑尔敏”,外用“含酚炉甘石洗剂”无好转,右下肢、右足跟外侧相继出现类似皮疹。病程中患儿精神尚可,无咳嗽、流涕,无恶心、岖吐,饮食、睡眠尚可,二便如常。既往体健,系足月剖宫产,无窒息抢救及羊水吸入史,现混合喂养,生长发育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含酚炉甘石洗剂 婴儿 阵发性哭闹 临床资料 大腿内侧 卧床休息 柴黄颗粒
下载PDF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并发尖锐湿疣1例
6
作者 张弛 刘金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4-365,共2页
1病历摘要先证者.男,38岁。因腋下、颈部、腹股沟及肛周斑疹18年,腹股沟赘生物1个月余,于2011年11月14日来我科就诊。患者自20岁起腋下、颈部、腹股沟及肛周逐渐出现红斑,易糜烂、结痂,容易继发感染,有异味,自觉轻度瘙痒,夏季... 1病历摘要先证者.男,38岁。因腋下、颈部、腹股沟及肛周斑疹18年,腹股沟赘生物1个月余,于2011年11月14日来我科就诊。患者自20岁起腋下、颈部、腹股沟及肛周逐渐出现红斑,易糜烂、结痂,容易继发感染,有异味,自觉轻度瘙痒,夏季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良性 慢性 家族性 尖锐湿疣 家系调查
下载PDF
解脲脲原体及人型支原体与慢性前列腺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培刚 罗坤 +1 位作者 祝伦 蒋法兴 《安徽医学》 2013年第8期1189-1190,共2页
目的研究慢性前列腺炎与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方法,根据有无慢性前列腺炎将到性病门诊就诊的入组患者分为2组,分别检测2组患者前列腺液中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感染率。结果 121例前列腺炎患者中43... 目的研究慢性前列腺炎与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方法,根据有无慢性前列腺炎将到性病门诊就诊的入组患者分为2组,分别检测2组患者前列腺液中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感染率。结果 121例前列腺炎患者中43例解脲脲原体培养阳性(阳性率35.54%),10例患者培养出人型支原体(8.26%)。180例非前列腺炎患者中55例培养出解脲脲原体(30.56%),人型支原体阳性率为7.78%(14/180)。前列腺炎患者中解脲脲原体的阳性率稍高于非前列腺炎患者,人型支原体的感染率略低于非前列腺炎的患者,两组患者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感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P=0.37,χ2=0.02,P=0.87)。结论到性病门诊就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解脲脲原体的检出率较高,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感染可能与前列腺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解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下载PDF
MHC区域HLA-B类基因与抗癫痫药诱发重症药疹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祥 储海峰 +1 位作者 胡白 陆闻生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697-700,共4页
目的探讨HLA-B类基因与抗癫痫药物诱发重症药疹的相关性,了解重症药疹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5例抗癫痫药物诱发重症药疹患者和50例耐受对照血样,提取DNA,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SSP)分型HLA-B基因,PLINK1.07软件... 目的探讨HLA-B类基因与抗癫痫药物诱发重症药疹的相关性,了解重症药疹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5例抗癫痫药物诱发重症药疹患者和50例耐受对照血样,提取DNA,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SSP)分型HLA-B基因,PLINK1.07软件分析HLA-B等位基因频率在患者组和耐受对照组之间差异。结果(1)病例组携带HLA-B*1502等位基因显著高于耐受对照组(P=9.6×10^-6,OR=10.92,95%CI:3.07~41.00)。HLA-B*1502携带率,很大程度是由卡马西平引起(P=7.0×10^-6,OR=36,95%CI:4.65~375.97),这种增高趋势也存在苯巴比妥诱发重症药疹组(P=0.013,OR=45,95%CI:1.47~7827.55),但拉莫三嗪组未见相关性(P=0.879,OR=0.33,95%CI:0.01~8.01)。(2)病例组携带HLA-B*40:01等位基因低于耐受对照组(P=0.045,OR=0.18,95%CI:0.03~0.97)。结论HLA-B*40:01可能在抗癫痫药物诱发重症药疹中扮演一种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疹 抗惊厥药 等位基因
下载PDF
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对粉尘螨过敏的54例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廖理超 赵政龙 +4 位作者 吴爱丽 张思平 蒋法兴 刘金丽 胡白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观察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对粉尘螨过敏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08例对粉尘螨过敏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从低剂量... 目的观察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对粉尘螨过敏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08例对粉尘螨过敏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从低剂量起逐步递增至维持剂量,并根据荨麻疹症状控制情况予以咪唑斯叮口服治疗;对照组仅根据荨麻疹症状控制情况予以咪唑斯叮口服治疗。每3个月随访1次,共4次。结果 1年后治疗组有效率(81.48%)优于对照组(53.70%);治疗组服用抗组胺药物评分(0.420±0.189)低于对照组(0.620±0.174),即治疗组较对照组在使用更少的口服抗组胺药的前提下,可以获得更好的症状改善;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服用抗组胺药物及整体满意程度主观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有部分患者出现腹泻、头晕、夜间咳嗽、舌下发麻症状,均未影响治疗。结论特异性免疫疗法对粉尘螨过敏的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但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应给予充分关注,其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免疫疗法 慢性荨麻疹 粉尘螨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阿苯达唑治疗疥疮3例
10
作者 董坡 蒋法兴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9期619-619,627,共2页
临床上疥疮的治疗主要以外用药为主,口服药很少。我们采用口服阿苯达唑(肠虫清)成功治疗疥疮3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阿苯达唑 疥疮 治疗 口服药 外用药 肠虫清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金丽 胡白 +4 位作者 蒋法兴 张思平 赵政龙 吴爱丽 廖理超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评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62例,以5-ALA水溶液湿敷患处,3 h后以635 nm半导体激光照射,能量密度261 J/cm2,照射时间20 min,每周治疗1次。治疗后6个月判断治愈率及... 目的评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62例,以5-ALA水溶液湿敷患处,3 h后以635 nm半导体激光照射,能量密度261 J/cm2,照射时间20 min,每周治疗1次。治疗后6个月判断治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62例患者治愈率为87.1%。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局部可忍受的刺痛,1例患者肛门口处出现浅表瘢痕。结论 ALA-PDT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原文传递
2%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儿童面部脓疱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弛 周海林 +4 位作者 刘蔚 刘琼 王娟 刘金丽 胡白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8期1308-1309,1385,共3页
目的比较2%夫西地酸乳膏和2%莫匹罗星乳膏治疗儿童面部脓疱疮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2%夫西地酸乳膏的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面部脓疱疮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按照就诊顺序编号... 目的比较2%夫西地酸乳膏和2%莫匹罗星乳膏治疗儿童面部脓疱疮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2%夫西地酸乳膏的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面部脓疱疮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一组外用2%夫西地酸乳膏,另一组外用2%莫匹罗星乳膏,方法均为将药物直接涂抹在皮损表面,每天2次。分别在治疗第4天和第7天进行随访进行疗效判定,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共有116名患儿纳入最终的统计分析,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皮肤个数、皮损面积及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4天随访,夫西地酸组的有效率为86.67%,莫匹罗星组为82.14%,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治疗第7天随访,夫西地酸组的有效率为96.67%,莫匹罗星组为92.85%,2组疗效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09)。随访后统计,所有患儿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无患儿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仅少数有轻微的局部不适。结论 2%夫西地酸乳膏单纯外用治疗儿童面部脓疱疮,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可作为治疗儿童面部脓疱疮优先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西地酸乳膏 莫匹罗星乳膏 细菌性皮肤病
原文传递
表现为动眼神经麻痹的神经梅毒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娟 朱余友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4年第11期956-957,共2页
报道一例仅表现为动眼神经麻痹的神经梅毒,提示在临床上遇到出现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尤其是瞳孔有改变时,需注意排查神经梅毒.
关键词 神经梅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