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正常儿童思睡期脑电图高度同步化波型
1
作者
刘向
喻廉
马仁飞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研究正常儿童思睡期高度问步化脑电波型(HHP)的特征和变化特点。方法:描记177例正常儿童自然睡眠脑电图,对思睡期出现的高度同步化脑电波型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年龄组HHP的变化和特点。结果:177例中,109例出现HHP,出现率为6...
目的:研究正常儿童思睡期高度问步化脑电波型(HHP)的特征和变化特点。方法:描记177例正常儿童自然睡眠脑电图,对思睡期出现的高度同步化脑电波型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年龄组HHP的变化和特点。结果:177例中,109例出现HHP,出现率为61.6%,其中≤3岁出现率最高。HHP的频率范围以4~5Hz常见,占43.1%,少数婴幼儿的HHP可出现2~3Hz8波频率。波幅以100~200μV者常见,占61.5%,〉200gV者仅占9.2%。持续时间≤3s者占65.1%,最长可达10s。优势部位在前头部导联的占48.6%.≤3岁者变化较大。双侧对称同步的占70.6%,将近三分之一被试者的HHP双侧不对称。结论:HHP是正常儿童思睡期特征性脑电波型,应熟悉其特征和各种正常变异波形,避免误判为痫样放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儿童
睡眠脑电图
思睡期
思睡期高度同步化脑电波型(HHP)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癎脑电图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谢德秀
史亚君
+3 位作者
刘向
刘会林
施勤
马仁飞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6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分析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癎(BECT)患儿的脑电图表现。方法:对52例临床明确诊断的BECT患儿进行脑电图描记。结果:52例患者中,癫癎样波形出现在清醒描记时39例,出现在NREMⅠ—Ⅱ期13例。其中仅出现棘波者31例,尖波者16例,棘...
目的:分析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癎(BECT)患儿的脑电图表现。方法:对52例临床明确诊断的BECT患儿进行脑电图描记。结果:52例患者中,癫癎样波形出现在清醒描记时39例,出现在NREMⅠ—Ⅱ期13例。其中仅出现棘波者31例,尖波者16例,棘、尖波均出现者5例。癫癎样波形仅出现在中央和(或)颞区者43例,除见于中央、颞区外亦散在性出现于其他脑区者9例,其中双额区明显者1例,一侧枕区明显者1例。有2例在清醒描记时出现典型中央颞区棘波,过度换气时出现广泛性双侧同步性3~4 Hz棘慢波综合。结论:大多数BECT患儿有典型的特征性脑电图表现,但少数患儿可出现其它脑电图异常,应注意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良性癫痫
中央颞区棘波
脑电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特征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马仁飞
汪业汉
+5 位作者
刘会林
凌志培
傅先明
周本秀
施勤
刘向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目的 探讨正常人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BTEP)的波形特征及三叉神经系统病变时BTEP的变化。方法 对 3 0名正常成人进行BTEP检测 ,确定正常值标准 ,并与 2 5例确诊为三叉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BTEP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 0名正常人...
目的 探讨正常人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BTEP)的波形特征及三叉神经系统病变时BTEP的变化。方法 对 3 0名正常成人进行BTEP检测 ,确定正常值标准 ,并与 2 5例确诊为三叉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BTEP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 0名正常人均记录到清晰、稳定的BTEP反应波。病例组 2 5例中BTEP异常 14例 ( 5 6% ) ,其中双侧异常 6例。 9例有面部感觉障碍者中 8例BTEP异常 ,16例无面部感觉障碍者 6例异常。 5例经脑外科手术证实的脑桥小脑角肿瘤患者 4例异常。 7例行射频治疗者 ,手术前后BTEP无明显变化。周围性病变时 ,BTEP主要表现为T1、T2 波消失或潜伏期延长 ,T1~T3波波间潜伏期差值 (IPLD)延长。中枢性病变时T3、T5波消失或低波幅 ,T1~T5、T2 ~T5波IPLD延长。结论 用无伤害性刺激在正常人可引导出稳定的BTEP反应波。三叉神经系统周围神经和脑干中枢部分病变时 ,BTEP变化明显。BTEP为评价三叉神经周围结构和脑干中枢神经通路功能 ,提供了一个新的、可靠的电生理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脑干
诱发电位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异常肌反应检测对面肌痉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
4
4
作者
沈萍
庄战强
吴元波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评估异常肌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AMR)检测在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因眼轮匝肌痉挛就诊于作者医院的50例患者,其中41例最终经临床诊断为HFS,7例为眼睑痉挛(blepharospasm,BSP),...
目的评估异常肌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AMR)检测在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因眼轮匝肌痉挛就诊于作者医院的50例患者,其中41例最终经临床诊断为HFS,7例为眼睑痉挛(blepharospasm,BSP),2例为特发性眼睑-口下颌肌张力障碍(Meige综合征)。回顾性分析以上三组患者面肌的AMR检测结果,检测方法为刺激面神经下颌缘后,记录同侧眼轮匝肌的AMR检测结果。分析这三种疾病的AMR阳性率,如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进一步分析HFS患侧组AMR阳性率分别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并根据HFS患者及非HFS患者AMR的检测结果,计算出AMR诊断HFS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结果在41例HFS患者中患侧面肌AMR阳性率为95.12%(39例),眼睑痉挛组、Meige综合征组中AMR阳性率均为0%(0例),三组间AMR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S患侧组分别与其余两组比较,AMR阳性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7)。应用AMR检测来诊断HFS,灵敏度为95.12%,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5.35%,约登指数为0.95%。结论 AMR检测对HF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可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异常肌反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35例癫痫及发作性疾病动态脑电图分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许璐
喻廉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4期220-223,共4页
目的分析癫痫及发作性疾病患者的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EG monitoring,AEEG),探讨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7月-2014年6月间,本院住院、门诊中临床诊断为癫痫475例及发作性疾病360例患者进行动态脑电图监测并分...
目的分析癫痫及发作性疾病患者的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EG monitoring,AEEG),探讨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7月-2014年6月间,本院住院、门诊中临床诊断为癫痫475例及发作性疾病360例患者进行动态脑电图监测并分析。结果癫痫组动态脑电图(AEEG)与常规脑电图(routing-EEG,REEG)比较痫样放电检出率和异常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癫痫组与发作性疾病组比较痫样放电检出率和异常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痫样放电多见于睡眠期,以非快速眼动睡眠Ⅰ-Ⅱ期(NREMⅠ-Ⅱ期)为主。在脑电图记录过程中,癫痫组有临床发作36例:5例仅在发作期可见痫样放电,发作间期未见痫样放电;31例两期均可见痫样放电。发作性疾病组有临床发作44例:2例仅发作期可见痫样放电,发作间期未见痫样放电;4例两期均可见痫样放电;其余均未见痫样放电,占86.4%。结论癫痫及发作性疾病患者AEEG检查痫样放电检出率优于REEG检查;在临床症状类似癫痫的发作性疾病中,AEEG及REEG痫样放电检出率只为8.6%及3.6%。因此,发作性疾病需要行AEEG检查,帮助鉴别诊断和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发作性疾病
动态脑电图
原文传递
氟桂利嗪剂量递增法治疗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10
6
作者
马仁飞
周本秀
+4 位作者
杨毅
赵江明
薜迎红
施勤
刘会林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 研究氟桂利嗪作为添加剂 ,采用剂量递增法治疗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收治的 43例难治性部分性发作患者 (男 2 5例 ,女 18例 ,年龄 8~ 5 6岁 ) ,进行氟桂利嗪添加治疗的开放...
目的 研究氟桂利嗪作为添加剂 ,采用剂量递增法治疗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收治的 43例难治性部分性发作患者 (男 2 5例 ,女 18例 ,年龄 8~ 5 6岁 ) ,进行氟桂利嗪添加治疗的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 ,原服用的抗癫痫药种类和剂量不变。氟桂利嗪剂量递增给药方法为 :8~ 12岁儿童 ,第 1周口服 5mg/d ,以后每周增加 5mg/d ;成人第1周口服 10mg/d ,以后每周增加 10mg/d ;至第 4周时 ,儿童以 2 0mg/d、成人以 40mg/d维持量给药 ,分 2次口服 ,连续观察半年。结果 2例失访 ,3例因不能耐受的副反应 ,在剂量递增期间退出观察。38例完成氟桂利嗪剂量递增添加治疗。总有效率为 6 3% ,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 (SPS)有效率为 75 % ,复杂部分性发作 (CPS)为 6 2 % ,继发性全身性发作 (SGS)为 5 6 %。同添加治疗前比较 ,总的发作频率减少 6 9% ,其中SPS为 73% ,CPS为 6 6 % ,SGS为 5 7%。脑电图呈中度或重度异常的患者比例 ,由 76 %下降到 47%。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及肝、肾、血、尿等化验检查均无明显变化。 16例患者出现轻度副反应 ,但未影响治疗。结论 氟桂利嗪作为添加剂 ,用剂量递增法治疗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 ,疗效确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桂嗪
癫痫
发作
治疗
原文传递
题名
正常儿童思睡期脑电图高度同步化波型
1
作者
刘向
喻廉
马仁飞
机构
安徽省立医院神经电生理室
出处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04-107,共4页
文摘
目的:研究正常儿童思睡期高度问步化脑电波型(HHP)的特征和变化特点。方法:描记177例正常儿童自然睡眠脑电图,对思睡期出现的高度同步化脑电波型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年龄组HHP的变化和特点。结果:177例中,109例出现HHP,出现率为61.6%,其中≤3岁出现率最高。HHP的频率范围以4~5Hz常见,占43.1%,少数婴幼儿的HHP可出现2~3Hz8波频率。波幅以100~200μV者常见,占61.5%,〉200gV者仅占9.2%。持续时间≤3s者占65.1%,最长可达10s。优势部位在前头部导联的占48.6%.≤3岁者变化较大。双侧对称同步的占70.6%,将近三分之一被试者的HHP双侧不对称。结论:HHP是正常儿童思睡期特征性脑电波型,应熟悉其特征和各种正常变异波形,避免误判为痫样放电。
关键词
正常儿童
睡眠脑电图
思睡期
思睡期高度同步化脑电波型(HHP)
Keywords
Normal children
Sleep EEG
Drowsiness
Hypnagogic hypersynchchronous patterns ( HHP)
分类号
R338.63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R741.04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癎脑电图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谢德秀
史亚君
刘向
刘会林
施勤
马仁飞
机构
淮南市妇幼保健院脑
电
图
室
安徽省立医院神经电生理室
安徽省立医院
神经
内科
出处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6年第2期90-93,共4页
文摘
目的:分析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癎(BECT)患儿的脑电图表现。方法:对52例临床明确诊断的BECT患儿进行脑电图描记。结果:52例患者中,癫癎样波形出现在清醒描记时39例,出现在NREMⅠ—Ⅱ期13例。其中仅出现棘波者31例,尖波者16例,棘、尖波均出现者5例。癫癎样波形仅出现在中央和(或)颞区者43例,除见于中央、颞区外亦散在性出现于其他脑区者9例,其中双额区明显者1例,一侧枕区明显者1例。有2例在清醒描记时出现典型中央颞区棘波,过度换气时出现广泛性双侧同步性3~4 Hz棘慢波综合。结论:大多数BECT患儿有典型的特征性脑电图表现,但少数患儿可出现其它脑电图异常,应注意鉴别。
关键词
儿童
良性癫痫
中央颞区棘波
脑电图
Keywords
Benign epilepsy of childhood
Centrotemporal spikes
EEG
分类号
R741.04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742.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特征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马仁飞
汪业汉
刘会林
凌志培
傅先明
周本秀
施勤
刘向
机构
安徽省立医院
神经
内科
安徽省立医院
神经
外科
安徽省立医院神经电生理室
出处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26-229,共4页
文摘
目的 探讨正常人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BTEP)的波形特征及三叉神经系统病变时BTEP的变化。方法 对 3 0名正常成人进行BTEP检测 ,确定正常值标准 ,并与 2 5例确诊为三叉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BTEP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 0名正常人均记录到清晰、稳定的BTEP反应波。病例组 2 5例中BTEP异常 14例 ( 5 6% ) ,其中双侧异常 6例。 9例有面部感觉障碍者中 8例BTEP异常 ,16例无面部感觉障碍者 6例异常。 5例经脑外科手术证实的脑桥小脑角肿瘤患者 4例异常。 7例行射频治疗者 ,手术前后BTEP无明显变化。周围性病变时 ,BTEP主要表现为T1、T2 波消失或潜伏期延长 ,T1~T3波波间潜伏期差值 (IPLD)延长。中枢性病变时T3、T5波消失或低波幅 ,T1~T5、T2 ~T5波IPLD延长。结论 用无伤害性刺激在正常人可引导出稳定的BTEP反应波。三叉神经系统周围神经和脑干中枢部分病变时 ,BTEP变化明显。BTEP为评价三叉神经周围结构和脑干中枢神经通路功能 ,提供了一个新的、可靠的电生理学方法。
关键词
三叉神经
脑干
诱发电位
临床应用
Keywords
Trigeminal nerve Brain stem Evoked potentials
分类号
R741.04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异常肌反应检测对面肌痉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
4
4
作者
沈萍
庄战强
吴元波
机构
安徽省立医院神经电生理室
出处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09-112,共4页
文摘
目的评估异常肌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AMR)检测在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因眼轮匝肌痉挛就诊于作者医院的50例患者,其中41例最终经临床诊断为HFS,7例为眼睑痉挛(blepharospasm,BSP),2例为特发性眼睑-口下颌肌张力障碍(Meige综合征)。回顾性分析以上三组患者面肌的AMR检测结果,检测方法为刺激面神经下颌缘后,记录同侧眼轮匝肌的AMR检测结果。分析这三种疾病的AMR阳性率,如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进一步分析HFS患侧组AMR阳性率分别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并根据HFS患者及非HFS患者AMR的检测结果,计算出AMR诊断HFS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结果在41例HFS患者中患侧面肌AMR阳性率为95.12%(39例),眼睑痉挛组、Meige综合征组中AMR阳性率均为0%(0例),三组间AMR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S患侧组分别与其余两组比较,AMR阳性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7)。应用AMR检测来诊断HFS,灵敏度为95.12%,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5.35%,约登指数为0.95%。结论 AMR检测对HF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可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异常肌反应
Keywords
hemifacial spasm
abnormal muscle response
分类号
R746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835例癫痫及发作性疾病动态脑电图分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许璐
喻廉
机构
安徽省立医院
南区
神经
电
生理
室
安徽省
脑立体定向
神经
外科研究所
出处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4期220-223,共4页
文摘
目的分析癫痫及发作性疾病患者的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EG monitoring,AEEG),探讨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7月-2014年6月间,本院住院、门诊中临床诊断为癫痫475例及发作性疾病360例患者进行动态脑电图监测并分析。结果癫痫组动态脑电图(AEEG)与常规脑电图(routing-EEG,REEG)比较痫样放电检出率和异常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癫痫组与发作性疾病组比较痫样放电检出率和异常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痫样放电多见于睡眠期,以非快速眼动睡眠Ⅰ-Ⅱ期(NREMⅠ-Ⅱ期)为主。在脑电图记录过程中,癫痫组有临床发作36例:5例仅在发作期可见痫样放电,发作间期未见痫样放电;31例两期均可见痫样放电。发作性疾病组有临床发作44例:2例仅发作期可见痫样放电,发作间期未见痫样放电;4例两期均可见痫样放电;其余均未见痫样放电,占86.4%。结论癫痫及发作性疾病患者AEEG检查痫样放电检出率优于REEG检查;在临床症状类似癫痫的发作性疾病中,AEEG及REEG痫样放电检出率只为8.6%及3.6%。因此,发作性疾病需要行AEEG检查,帮助鉴别诊断和确诊。
关键词
癫痫
发作性疾病
动态脑电图
Keywords
Epilepsy
Seizure disorders
AEEG
分类号
R742.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氟桂利嗪剂量递增法治疗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10
6
作者
马仁飞
周本秀
杨毅
赵江明
薜迎红
施勤
刘会林
机构
安徽省立医院
神经
内科
安徽省立医院神经电生理室
出处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35,共4页
文摘
目的 研究氟桂利嗪作为添加剂 ,采用剂量递增法治疗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收治的 43例难治性部分性发作患者 (男 2 5例 ,女 18例 ,年龄 8~ 5 6岁 ) ,进行氟桂利嗪添加治疗的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 ,原服用的抗癫痫药种类和剂量不变。氟桂利嗪剂量递增给药方法为 :8~ 12岁儿童 ,第 1周口服 5mg/d ,以后每周增加 5mg/d ;成人第1周口服 10mg/d ,以后每周增加 10mg/d ;至第 4周时 ,儿童以 2 0mg/d、成人以 40mg/d维持量给药 ,分 2次口服 ,连续观察半年。结果 2例失访 ,3例因不能耐受的副反应 ,在剂量递增期间退出观察。38例完成氟桂利嗪剂量递增添加治疗。总有效率为 6 3% ,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 (SPS)有效率为 75 % ,复杂部分性发作 (CPS)为 6 2 % ,继发性全身性发作 (SGS)为 5 6 %。同添加治疗前比较 ,总的发作频率减少 6 9% ,其中SPS为 73% ,CPS为 6 6 % ,SGS为 5 7%。脑电图呈中度或重度异常的患者比例 ,由 76 %下降到 47%。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及肝、肾、血、尿等化验检查均无明显变化。 16例患者出现轻度副反应 ,但未影响治疗。结论 氟桂利嗪作为添加剂 ,用剂量递增法治疗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 ,疗效确切 。
关键词
氟桂嗪
癫痫
发作
治疗
Keywords
Flunarizine
Epilepsy, partial
Seizures
分类号
R742.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正常儿童思睡期脑电图高度同步化波型
刘向
喻廉
马仁飞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癎脑电图分析
谢德秀
史亚君
刘向
刘会林
施勤
马仁飞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6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特征及临床应用研究
马仁飞
汪业汉
刘会林
凌志培
傅先明
周本秀
施勤
刘向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1999
9
原文传递
4
异常肌反应检测对面肌痉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
沈萍
庄战强
吴元波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835例癫痫及发作性疾病动态脑电图分析
许璐
喻廉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4
1
原文传递
6
氟桂利嗪剂量递增法治疗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马仁飞
周本秀
杨毅
赵江明
薜迎红
施勤
刘会林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