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13
1
作者 曾建学 尚希福 覃小华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302-304,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按Evans分型,顺粗隆间骨折II型12例,III型24例,IV型9例;逆粗隆间骨折(V型)3例,其中,观察随访45例,随访时间3~3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按Evans分型,顺粗隆间骨折II型12例,III型24例,IV型9例;逆粗隆间骨折(V型)3例,其中,观察随访45例,随访时间3~35个月,平均21.5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5个月内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除2例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所有患者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均无骨折再移位、髋内翻畸形、内固定失败及股骨头坏死现象。根据Harris标准评分得出优21例,良21例,差3例;优良率90%。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简单有效方法 ,尤适合后内侧骨皮质连续性不佳或内侧骨块移位较大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老年人
下载PDF
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41
2
作者 张文志 尚希福 +4 位作者 段丽群 许翔 胡业丰 贺瑞 李旭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2年第2期106-111,共6页
背景:随着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逐步被广泛应用于脊柱骨折的治疗。目的:本文旨在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无... 背景:随着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逐步被广泛应用于脊柱骨折的治疗。目的:本文旨在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无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6例,其中46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40例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中期随访的影像学指标、腰背疼痛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18~44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与传统组比较,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影像学比较,矢状位后凸Cobb角、矢状位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的改善程度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随访期间两组矫正度丢失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缓解更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术后1年随访时两组趋于一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中期随访对伤椎畸形的矫正和内固定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内固定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
下载PDF
成人肱骨远端经关节骨折手术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史国光 禹德万 +1 位作者 尚希福 路玉峰 《安徽医学》 2009年第1期66-67,73,共3页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33例肱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按照Mller分类,B1型3例,B2型3例,B3型2例,C1型5例,C2型7例,C3型13例。对于B型骨折解剖复位可选单侧钢板或2~3枚拉力钉固定,C型骨折选用肱骨内、外髁双钢...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33例肱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按照Mller分类,B1型3例,B2型3例,B3型2例,C1型5例,C2型7例,C3型13例。对于B型骨折解剖复位可选单侧钢板或2~3枚拉力钉固定,C型骨折选用肱骨内、外髁双钢板或Y形钢板固定。结果27例获得随访,时间6~72个月。按照Cassebaum方法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8%。结论治疗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应解剖复位、有效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手术治疗是比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肘关节 骨折内固定术
下载PDF
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原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姚刚 尚希福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90-291,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5例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病人进行随访,分析骨不连的原因、治疗方法。结果骨不连发生的主要原因有手术对骨折周围软组织的破坏、内固定不确切和... 目的探讨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5例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病人进行随访,分析骨不连的原因、治疗方法。结果骨不连发生的主要原因有手术对骨折周围软组织的破坏、内固定不确切和术后功能锻炼方法不当等,再次手术疗效满意。31例骨折均获得愈合。1例因再次外伤出现骨折移位,经保守治疗后愈合。3例再次出现骨不连,经过第3次手术植骨后骨折愈合。结论可靠的内固定、术中软组织的保护以及合理的功能锻炼是避免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重要措施;骨不连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以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骨折 不愈合
下载PDF
后路减压固定“三明治”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
5
作者 张文志 贺瑞 +4 位作者 尚希福 胡业丰 许翔 朱亚林 史国光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52-353,I0002,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固定"三明治"植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效果。方法对58例颈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固定后应用"三明治"植骨法行椎管扩大成形术。所有患者做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并术前、术后行X线...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固定"三明治"植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效果。方法对58例颈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固定后应用"三明治"植骨法行椎管扩大成形术。所有患者做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并术前、术后行X线摄片、三维CT,MRI检查观察颈椎管容积、脊髓信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的患者行3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临床评分:手术前平均JOA评分6.85分,手术后平均9.65分,末次随访时平均13.50分,术后三维CT提示植骨成活,椎管管径扩大;MRI检查显示:脊髓后移3~6mm,脊髓受压解除。结论应用"三明治"植骨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满意,是一种新的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外科手术 减压术 外科 椎板切除术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40
6
作者 段丽群 张文志 +4 位作者 刘鹏飞 张锋 贺瑞 李旭 葛畅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08—2015-01,共有21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我院行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腰腿疼痛缓...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08—2015-01,共有21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我院行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腰腿疼痛缓解情况进行评价,采用ODI功能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5-125min,平均85min,住院时间3-6d,平均4d,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平均随访18个月,手术前腰腿痛VAS评分术前为(8.6±2.5)分,术后当天为(2.0±1.1)分,末次随访(1.8±0.8)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P〈O.05)。术前ODI为(65.4±21.8),末次随访为(12.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例患者出现感觉异常;1例出现髓核残留,另有1例术后9个月复发,均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翻修后症状缓解。按照Macnab标准评定,其优良率为9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微创 经皮 内镜 极外侧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关节突关节角变化与退变性腰椎滑脱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孙永进 张文志 +1 位作者 李旭 段丽群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6期465-469,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突关节角的改变与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07-2014-07我科收治的50例L4-5单节段退变性前滑脱患者作为DLS组,另选同期50例无腰腿痛和脊椎滑脱的... 目的探讨关节突关节角的改变与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07-2014-07我科收治的50例L4-5单节段退变性前滑脱患者作为DLS组,另选同期50例无腰腿痛和脊椎滑脱的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且使性别、年龄与DLS组相匹配。两组均行站立位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腰椎三维CT检查,在腰椎侧位X线上测量腰椎滑脱指数;在CT矢状位图像上选取平行于L3-4、L4-5、L5-S1椎间隙上缘终板的CT横断位图像作为关节突的头侧部分;过椎弓根下缘且平行于L3-4、L4-5、L5-S1椎间隙下缘终板的CT横断图像作为关节突的尾侧部分,在横断位上进行关节突角度测量,同时在骨窗下对关节突的退变进行评估。结果 DLS组L3-4头侧关节突关节角(61.9±6.3)°大于对照组的(56.3±7.5)°,尾侧关节突关节角(57.1±6.9)°大于对照组的(51.9±6.8)°;DLS组L4-5头侧关节突关节角(55.8±5.6)°大于对照组的(50.2±6.7)°,尾侧关节突关节角(53.2±6.8)°大于对照组的(47.0±5.9)°;DLS组L5-S1头侧关节突关节角(49.1±7.8)°大于对照组的(43.9±6.9)°,尾侧关节突关节角(45.1±6.9)°大于对照组的(41.7±5.1)°,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DLS组患者L4-5头尾侧角度差值(2.1±0.8)°小于对照组的(5.0±1.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DLS组L4-5左右两侧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度(8.0±2.0)°大于对照组的(4.2±1.3)°,差异有显著性(P<0.05)。按关节突关节退变等级将DLS患者分成3组,各组间滑脱指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退变等级中头、尾侧关节突关节角度差异具有显著性(r=0.457,P<0.05)。结论关节突关节矢状化改变更可能是腰椎退变性滑脱发生预先存在的解剖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滑脱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关节突关节 腰椎
下载PDF
家庭支持系统对截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孙正勤 《临床护理杂志》 2008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系统对截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75例截瘫患者的家庭支持状况和康复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75例截瘫患者中,高家庭支持占68%,家庭支持程度对患者康复有影响(P<0.05)。结论家...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系统对截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75例截瘫患者的家庭支持状况和康复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75例截瘫患者中,高家庭支持占68%,家庭支持程度对患者康复有影响(P<0.05)。结论家庭支持系统直接影响截瘫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瘫/康复 家庭支持系统
下载PDF
人工关节的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9
作者 戴勇 尚希福 《颈腰痛杂志》 2010年第5期384-387,共4页
人工关节置换是最为有效和成熟的手术之一,它用来缓解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得到广泛采用,然而关节假体的感染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生理,心理的伤害和浪费大量医疗资源。诊断和处理关节假体感染的标准尚有争议,因为各种... 人工关节置换是最为有效和成熟的手术之一,它用来缓解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得到广泛采用,然而关节假体的感染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生理,心理的伤害和浪费大量医疗资源。诊断和处理关节假体感染的标准尚有争议,因为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和缺少随机化的双盲研究数据。不同条件下选择的治疗方案不同(早期清创,一期翻修,二期翻修,或者长期的抗菌治疗),治疗原则建立在感染的类型(急性,迟发性,慢性),及假体及局部软组织的状况,及患者的一般情况。本文综述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 感染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囊肿的效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恺 赵其纯 +3 位作者 尚希福 朱亚林 胡飞 干子阳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00-102,共3页
膝关节交叉韧带囊肿又称交叉韧带腱鞘囊肿,通常起源于肌腱或关节附近组织,关节内的腱鞘囊肿往往少见,而发生于关节内韧带上的囊肿更是罕见。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普及及关节镜技术的开展,人们对膝关节交叉韧带囊肿的认识及... 膝关节交叉韧带囊肿又称交叉韧带腱鞘囊肿,通常起源于肌腱或关节附近组织,关节内的腱鞘囊肿往往少见,而发生于关节内韧带上的囊肿更是罕见。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普及及关节镜技术的开展,人们对膝关节交叉韧带囊肿的认识及诊治也越来越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交叉韧带 腱鞘囊肿 关节镜技术 手术治疗 磁共振成像 关节内
下载PDF
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1
11
作者 姚刚 尚希福 +3 位作者 史国光 胡飞 朱亚林 吴科荣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08-410,共3页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110例全髋置换手术病例,术前和术后第7天进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12项临床因素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有无相关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110例全髋置换手术病例,术前和术后第7天进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12项临床因素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有无相关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肥胖、高三酰甘油及糖尿病是独立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6.25,3.7,3.63。模型采用ROC曲线进行评估,曲线下面积为0.76,模型稳定。结论对于具有肥胖、高三酰甘油及糖尿病的全髋置换的患者,要及时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关节镜下FasT-Fix缝合装置治疗半月板损伤56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丹 赵其纯 +2 位作者 尚希福 李久源 张晓琪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17-218,共2页
半月板位于胫骨平台内侧和外侧的关节面,其主要作用是传到负荷、稳定关节、润滑关节、缓冲震荡、营养关节等功能。半月板损伤是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损伤。对于半月板损伤的处理是在关节镜下尽量多保留半月板组织,以防止关节内过早退变[]... 半月板位于胫骨平台内侧和外侧的关节面,其主要作用是传到负荷、稳定关节、润滑关节、缓冲震荡、营养关节等功能。半月板损伤是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损伤。对于半月板损伤的处理是在关节镜下尽量多保留半月板组织,以防止关节内过早退变[]。且半月板切除后,随着时间推移患者的术后效果越来越差。FasT-Fix半月板缝合装置具有操作简便,损伤较小,固定准确率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等特点,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缝合 关节镜 装置 膝关节运动损伤 治疗 半月板组织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疾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传友 尚希福 +2 位作者 焦庆丰 胡飞 段立群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82-383,共2页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56例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价,摄X线片以了解假体的位置、松动...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56例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价,摄X线片以了解假体的位置、松动情况及异位骨化。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早期出现2例髋关节脱位,经治疗后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发生。经平均36.8个月随访,本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6分,术后平均89.1分。结论对双侧髋关节均有病变的疾患同期进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关节疾病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6
14
作者 段丽群 张文志 +4 位作者 贺瑞 李旭 葛畅 张锋 蔡海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368-1374,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5年6月,共有32例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本院接收经...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5年6月,共有32例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本院接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按照Choi分型,其中高度脱垂移位14例,轻度脱垂移位18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6.6±4.5)个月(3~39个月)。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0.8±0.1)cm、(82.8±13.2)min、(5.0±1.5)d,术中透视次数为(33±6.5)次,患者术后腰腿疼痛明显缓解,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1例出现术中颈部疼痛;1例高度脱垂移位的患者术中出现髓核残留,1例出现行走根损伤,经康复后症状好转。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分别为:高度脱垂移位型85.7%(12/14),轻度脱垂移位型100%(18/18),总体优良率93.8%(30/32)。[结论]PTED治疗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对于高度脱垂移位的患者仍是一项挑战,髓核残留及神经并发症有一定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微创 经皮 内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原文传递
显微镜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文志 段丽群 +3 位作者 尚希福 许翔 胡业丰 贺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8-273,共6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采用显微镜辅助下微创TLIF治疗的8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微创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采用显微镜辅助下微创TLIF治疗的8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微创组)临床资料,与同期行传统开放TLIF治疗的76例患者(传统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类型、病变节段、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参数及影像学、临床疗效评定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放射线暴露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术中传统组2例出现硬膜撕裂;术后两组各1例发生切口浅表感染,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8个月。X线片示均无内固定物断裂及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微创组和传统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5.1%(78/82)和96.1%(73/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2 2,P=0.912 0)。两组术后各时间点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微创组术后3个月时ODI显著优于传统组(t=—11.941 1,P=0.000 0),但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1 d及3个月时VA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但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下微创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近期疗效与传统开放TLIF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微创手术
原文传递
短节段钉棒复位“掀盖”回植式360°融合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文志 尚希福 +3 位作者 段丽群 许翔 胡业丰 姚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53-1158,共6页
目的总结短节段钉棒复位"掀盖"回植式360°融合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2008年3月,对44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掀盖"、腰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椎板回植式3... 目的总结短节段钉棒复位"掀盖"回植式360°融合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2008年3月,对44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掀盖"、腰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椎板回植式360°融合术治疗。其中男15例,女29例;年龄28~45岁,平均38.4岁。病程14个月~7年,平均38个月。滑脱按Meyerding分级:Ⅱ度28例,Ⅲ度16例。L4、5滑脱18例,L5、S1滑脱26例。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ODI)评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并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测定滑脱率、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植骨融合率,评价临床及影像学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60个月,平均42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SF-36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Morelos总体疗效评估:优32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93.2%。术前滑脱率平均47.5%,术后3d滑脱率平均2.6%,平均复位率达97.4%,末次随访时复位无明显丢失。术后椎间隙高度和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后3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显示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年内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100%。发生髂骨取骨区疼痛4例、切口浅表感染2例、硬膜撕裂1例、融合相邻节段退变2例,均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无神经损伤、明显假关节形成、内固定失败及术后椎管再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短节段钉棒复位"掀盖"回植式360°融合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一种可靠方法,临床疗效满意,融合率高且并发症少,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360°融合 椎板回植
原文传递
固定平台与旋转平台假体置换治疗膝外翻畸形疗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储林洋 尚希福 +1 位作者 贺瑞 胡飞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95-800,共6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畸形固定平台(fixed bearing,FB)假体和旋转平台(rotatingbearing,RB)假体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轻、中度膝外翻畸形患者203例,其中181例为初次置换,...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畸形固定平台(fixed bearing,FB)假体和旋转平台(rotatingbearing,RB)假体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轻、中度膝外翻畸形患者203例,其中181例为初次置换,按纳入及排除标准共168例(168膝)纳人研究。男57例,女111例;年龄40-79岁,平均(59.3±7.2)岁。退变性骨关节炎15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5例。根据假体选择不同将患者分为固定平台组(83例)和旋转平台组(85例)。所有患者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X线股胫角、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survey,SF-36)评分。结果1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84个月,平均37.4个月。固定平台组及旋转平台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从术前72.8°±13.1°和71.2°±12.8°提高至末次随访时106.5°±9.8°和115.4°±7.9°;X线股胫角由术前16.8°±5.3°和15.2°±4.7°降至末次随访时5.6°±2.3°和5.2°±2.1°;HSS膝关节评分分别由术前(47.5±7.1)分和(49.6±8.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9.1±4.6)分和(90.2±5.3)分;SF-36评分由术前(52.3±15.4)分和(50.1±17.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1.6±12.3)分和(82.2±14.5)分。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除膝关节活动度,其余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例患者术后发生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关节僵硬,加强功能锻炼后症状改善。随访期间无感染、假体松动或下沉、膝关节迟发不稳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轻、中度膝关节外翻畸形,两种类型的假体在相同的软组织平衡技术下均可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矫正外翻畸形,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外翻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和植入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