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年安徽省细菌耐药监测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勋 林吴兵 +4 位作者 孙念 卞婷婷 刘艳艳 叶英 李家斌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10期1944-1949,共6页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临床分布病原菌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安徽地区31家医院参与细菌耐药监测送检临床分离的2 360株非重复菌株进行体外药敏实验,测定细菌的最低药物浓度(MIC),按CLSI2015年版判...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临床分布病原菌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安徽地区31家医院参与细菌耐药监测送检临床分离的2 360株非重复菌株进行体外药敏实验,测定细菌的最低药物浓度(MIC),按CLSI2015年版判读药敏结果,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安徽地区共临床分离病原菌2 36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2.4%(1 944/2 360),革兰阳性菌占17.6%(416/2 360)。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分别为64.7%和71.3%,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耐药菌株。屎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其中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5.4%和3.6%;革兰阴性菌中,前四位分离的菌株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其中肠杆菌科细菌(1 365/1 944,57.8%),葡萄糖非发酵细菌(564/1 944,29.0%)。肠杆菌科细菌中,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18.6%、17.8%)明显高于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8.7%、5.9%)。非发酵菌属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多见,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达80%以上,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均在50%以下。结论细菌耐药性严重,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防控,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细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下载PDF
2008—2012年安徽省3154株非发酵菌分布特点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周翔天 高丽萍 +4 位作者 夏粤华 梅清 刘艳艳 叶英 李家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1-305,315,共6页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医院感染非发酵革兰阴性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安徽省40家参加医院2008年至2012年,每年9月份临床分离的非发酵革兰阴性菌,采用国际标准琼脂糖平皿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医院感染非发酵革兰阴性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安徽省40家参加医院2008年至2012年,每年9月份临床分离的非发酵革兰阴性菌,采用国际标准琼脂糖平皿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表示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并按2012年美国临床和实验标准化研究所(CSLI)指导原则的标准计算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使用WHONET5.6分析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共检测安徽省内3154株非发酵菌,占临床分离总数的27%。其中,占首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别占50.1%、36.8%和6.7%。非发酵菌感染部按检出率高低依次为:下呼吸道、伤口创面、泌尿生殖道、胸腹腔,上述4种标本占整个临床分离株的89.2%。病区分布主要为呼吸内科(48.7%),其次为重症监护室(20.2%)、烧伤科和神经内科分别占19.8%和14.3%。药敏结果显示,安徽地区非发酵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逐年升高,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药物呈现高度耐药,并且多重耐药和泛耐药情况严重。结论近5年来,安徽地区非发酵菌的分离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重视非发酵菌的感染情况并做好对其的耐药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发酵菌 细菌耐药性监测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医院获得性感染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安徽省产质粒介导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高帆 张晓妮 +4 位作者 朱玉林 殷俊 程君 叶英 李家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了解2007年安徽地区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及产酶株基因型。方法三维实验进行AmpC酶筛选;并行转移接合实验,PCR检测AmpC酶基因,琼脂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1株大肠埃希菌三维实验阳性,占所有临床分离菌株的5.9%... 目的了解2007年安徽地区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及产酶株基因型。方法三维实验进行AmpC酶筛选;并行转移接合实验,PCR检测AmpC酶基因,琼脂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1株大肠埃希菌三维实验阳性,占所有临床分离菌株的5.9%(21/355),19株经PCR检测携带ampC基因,16株转移接合成功,经序列分析表明,9株CIT阳性结果,6株DHA阳性结果,3株EBC阳性结果;1株同时携带EBC及DHA基因。其中有1株EBC型新基因被检出(序列号为FJ237369);药敏结果显示临床分离菌株及接合子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相对较敏感。结论安徽地区大肠埃希菌产质粒介导AmpC酶以CIT型和DHA型为主,同时存在变异型,临床可选用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介导 大肠埃希菌 AMPC酶 耐药性
下载PDF
安徽省耐唑类药物白念珠菌ERG11基因的突变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章磊 许夕海 +2 位作者 胡立芬 叶英 李家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63-865,共3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临床分离的对唑类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耐药白念珠菌的ERG11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用沙保弱培养基对安徽省40所医院2012年9月份收集的198株白念珠菌进行培养﹑分离,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鉴... 目的了解安徽省临床分离的对唑类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耐药白念珠菌的ERG11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用沙保弱培养基对安徽省40所医院2012年9月份收集的198株白念珠菌进行培养﹑分离,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其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提取筛选出耐药的菌株及3株敏感株的基因组DNA,设计一对引物扩增其ERG11基因,扩增后送之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已知标准序列(X13296)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PCR产物电泳后均成功获得预期大小的片段,测序结果比对分析发现34个不同的碱基突变位点,其中错义突变位点为14个。结论本研究发现耐唑类药物的白念珠菌存在多个错义突变位点,且多为多位点突变,可能与其耐药性的产生有关,其中T123I、Y334S、V452D和L480F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类 白念珠菌 ERG11 耐药性
下载PDF
安徽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及泛耐药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卞婷婷 刘艳艳 +1 位作者 叶英 李家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36-1539,共4页
目的收集安徽省细菌耐药中心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E)菌株,对其感染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其耐药变迁情况,并筛选出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评价联合用药组的体外抑菌作用,寻求有效的联合抗菌药物。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 目的收集安徽省细菌耐药中心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E)菌株,对其感染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其耐药变迁情况,并筛选出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评价联合用药组的体外抑菌作用,寻求有效的联合抗菌药物。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所收集PAE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按照2015年美国临床实验委员会指导原则的标准计算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中介率和敏感率,进一步采用棋盘法设计,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所筛选出的54株PDRPA菌株的MIC,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结果 PAE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以及头孢他啶最为敏感且三年内耐药率较为稳定,对头孢唑肟等三代头孢耐药率显著升高(P<0.05),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有所下降(P<0.05),对于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基本持平。多粘菌素E+利福平、多粘菌素E+亚胺培南、多粘菌素E+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5组抗菌药物对于PDRPA主要起到协同相加作用。结论PAE感染仍占临床感染一定比例,应继续加强对PAE耐药性的监测,多粘菌素等多种抗感染药物联合使用可作为对PDRPA感染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药物敏感试验 联合用药
下载PDF
万古霉素单用及联合利福平或磷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梅清 喻婷 +3 位作者 朱玉林 程君 叶英 李家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44-947,共4页
目的在体外探讨万古霉素单用及其分别与利福平、磷霉素联合使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防耐药突变浓度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肉汤法富集浓度为1010... 目的在体外探讨万古霉素单用及其分别与利福平、磷霉素联合使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防耐药突变浓度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肉汤法富集浓度为1010 CFU.ml-1细菌,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测定上述抗菌药物单用及联合使用对10株MRSA临床分离株的防耐药突变浓度,并计算相应的选择指数和耐药频率。结果万古霉素单用对上述10株MRSA的选择指数为16~64;分别与利福平、磷霉素联合使用选择指数下降为2~16和1~8,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选择指数下降2~32倍,其耐药频率也大幅下降。结论万古霉素分别与利福平、磷霉素联合使用均可降低其单用对MRSA的防耐药突变浓度,缩小耐药突变选择窗,防止耐药突变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 利福平 磷霉素 联合用药 防耐药突变浓度 耐药突变选择窗 耐药频率
下载PDF
蚌埠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CTX-M型耐药基因的分布 被引量:15
7
作者 徐元宏 沈继录 +4 位作者 杨佰侠 周强 李涛 盛大平 王中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了解蚌埠市部分医院临床分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CTX-M型ESBLs基因分布情况。方法标本为蚌埠市3所医院2003年4月-2004年4月间,临床分离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147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 目的了解蚌埠市部分医院临床分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CTX-M型ESBLs基因分布情况。方法标本为蚌埠市3所医院2003年4月-2004年4月间,临床分离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147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CTX-M型ESBLs菌株基因;按Sanger双脱氧末端终止法,用自动测序仪对其进行测序以鉴定基因型。结果147株产ESBLs菌株中有92株携带CTX-M型ESBLs基因,其中CTX-M-14型52株、CTX-M-3型20株、CTX-M-15型20株。结论蚌埠市部分医院产CTX-M型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较高,主要为CTX-M-14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X-M型ESBLs 肠杆菌科 PCR 基因型
下载PDF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β-内酰胺酶及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检测 被引量:8
8
作者 胡立芬 高丽萍 +4 位作者 陈曦 沈为华 朱玉林 刘艳艳 李家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88-692,共5页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基因型并分析其与耐药表型的关系,从而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方法对2005—2008年收集的102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提取全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酶L1、L2型耐...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基因型并分析其与耐药表型的关系,从而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方法对2005—2008年收集的102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提取全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酶L1、L2型耐药基因和喹诺酮耐药基因qnr,分析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关系。结果 102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以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最高达到42.16%,其次为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29.41%、氯霉素27.45%、头孢他啶22.55%,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最低11.76%。102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L1基因阳性率76.47%,L2基因阳性率67.65%;其中L1和L2型基因共同阳性率56.86%;头孢他啶及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菌株均检测到L1和L2型基因。102株qnr X、qnr Y和qnr Z的阳性率都是100%。结论本地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β-内酰胺酶L1和L2酶检出率较高,喹诺酮耐药基因qnr阳性率达到100%,染色体上Qnr酶单独存在并不会导致对氟喹诺酮类药物高度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Β-内酰胺酶 QNR基因 最低抑菌浓度 聚合酶连反应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表型及耐药基因型的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潘晓龙 周东升 +2 位作者 吴祥林 方平 徐元宏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8-401,共4页
目的对我院临床分离的3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表型和耐药基因进行分析。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用三维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头孢菌素酶(AmpC酶),用协同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MBL),用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对我院临床分离的3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表型和耐药基因进行分析。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用三维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头孢菌素酶(AmpC酶),用协同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MBL),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结果3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90%对亚胺培南敏感;2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74%中介;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在6%以下。2株菌(6%)单产ESBL;93%菌株高产AmpC酶,其中19%菌株同时产ESBL。所有菌株b laTEM、aacA4和gyrA基因均为阳性;96%菌株ampC基因为阳性;2株菌同时携带b laPER和b laOXA-23型基因,另有1株菌b laOXA-23基因阳性。结论同时携带b laTEM、ampC、aacA4和gyrA突变以及b laPER、b laOXA-23等多种耐药基因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表型 基因型
下载PDF
替加环素对4种耐药菌体外抗菌活性及其药效学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夏粤华 梅清 +5 位作者 刘艳艳 高丽萍 周翔天 吕茹 叶英 李家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1-315,共5页
目的测定替加环素对4种耐药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对其药效学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对453株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421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24株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以及235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 目的测定替加环素对4种耐药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对其药效学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对453株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421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24株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以及235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整理已发表的替加环素的药代动力学资料,设置AUC24/MIC>18对革兰阳性菌、AUC24/MIC>6.96对革兰阴性菌为替加环素的药效学目标,利用Crystal Ball软件模拟出5000例患者的目标获得概率并计算得出累积反应分数。结果替加环素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敏感率为100%,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率仅为54.5%。蒙特卡罗模拟结果显示,对于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替加环素50mg剂量组的累积反应分数均达到90%以上。而替加环素50mg剂量组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累积反应分数为13.34%,即使将药物剂量增加到100mg其累积反应分数也只有15.55%。结论除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外,替加环素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临床上应用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蒙特卡罗模拟 药动学 药效学 MIC
下载PDF
临床分离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章磊 杨海飞 +4 位作者 梅清 许夕海 胡立芬 叶英 李家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33-635,共3页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真菌感染的种类和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8月临床分离出的真菌菌株,用沙保弱培养基对其培养、分离和纯化,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ATBFungus3真菌药敏板条进行药敏试验...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真菌感染的种类和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8月临床分离出的真菌菌株,用沙保弱培养基对其培养、分离和纯化,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ATBFungus3真菌药敏板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464株真菌,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78.0%,其次是光滑念珠菌,占15.5%。分离的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敏感率较高,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敏感率相对较低。结论检出的真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以提高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感染 耐药性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万古霉素联合用药降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喻婷 梅清 +3 位作者 朱玉林 程君 叶英 李家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59-863,共5页
目的体外研究万古霉素(vancomycin,VAN)分别与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X)、利福平(rifampincin,RFP)、磷霉素(fosfomycin,FOM)联用对降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的比较,为指导临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制定新的用药策略,... 目的体外研究万古霉素(vancomycin,VAN)分别与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X)、利福平(rifampincin,RFP)、磷霉素(fosfomycin,FOM)联用对降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的比较,为指导临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制定新的用药策略,防止细菌耐药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肉汤富集1010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单独用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单独应用VAN以及与其他三种药物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MPC。并计算出各药单独应用的MSW(MPC/MIC)。结果 VAN、LVX、RFP、FOM单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MIC分别为1,0.125,0.008和2μg/mL;MPC分别为64,2,>32,64μg/mL,MSW为64,6,>4000,32。联合用药后各药的MPC(μg/mL)降低程度如下:VAN+LVX(MPCNVA–4,MPCLVX–0.125),VAN+RFP(MPCNVA–4,MPCRFP–0.008),VAN+FOM(MPCNVA-1,MPCFOM-2)。联合LVX和RFP可使VAN的MPC降至原来的1/16倍,联合FOM可使VAN的MPC降至原来的1/64倍。结论 VAN与另三种药物联用,可以明显降低各自单独用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MPC,其中联合FOM降低其MPC幅度最大,缩小其MSW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联合用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 耐药突变选择窗
下载PDF
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及I类整合子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晓妮 高帆 +5 位作者 朱玉林 殷俊 程君 叶英 李家斌 都鹏飞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56-560,共5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机制。方法收集安徽省多家医院2006—2007年临床分离非重复的不动杆菌共167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s),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克隆测序方法确认碳青霉烯酶基因,... 目的了解安徽省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机制。方法收集安徽省多家医院2006—2007年临床分离非重复的不动杆菌共167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s),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克隆测序方法确认碳青霉烯酶基因,用PCR扩增整合酶。结果34株对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素在内的多种抗菌药耐药,34株中19株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23株Ⅰ类整合酶阳性,未检测到OXA-24型酶,IMP、VIM、SIM型金属酶基因和Ⅱ,Ⅲ整合酶基因。发现2株新基因取得登录号FJ194460;FJ194494。23株Ⅰ整合酶阳性菌株有21株测出Ⅰ类整合子基因结构。结论安徽省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其携带OXA-23型酶和Ⅰ类整合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杆菌 耐药性 碳青霉烯酶基因 整合子
下载PDF
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联合利福平降低不动杆菌防耐药突变浓度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马慧敏 胡立芬 +2 位作者 叶英 朱玉林 李家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90-1694,共5页
目的在体外探讨亚胺培南(IMP)和美罗培南(MER)单用及其分别与利福平(RFP)联用对不动杆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IMP或MER与RFP在体外单独以及联合应用的最低抑菌浓... 目的在体外探讨亚胺培南(IMP)和美罗培南(MER)单用及其分别与利福平(RFP)联用对不动杆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IMP或MER与RFP在体外单独以及联合应用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用肉汤法富集浓度为1010CFU/ml不动杆菌,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IMP和MER单药以及分别与RFP联用时对16株临床分离不动杆菌的MPC,并计算相应的选择指数(SI)。结果 IMP或MER分别与RFP联合应用后均以无关作用为主,未见拮抗作用,存在一定比例协同作用。IMP和MER单用对上述16株不动杆菌的SI均为16~128;分别与RFP联合使用SI均下降为1~32,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SI下降2~32倍。结论 IMP或MER分别与RFP联合使用均可降低其单用对不动杆菌的MPC,缩小MSW,防止耐药突变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杆菌 防耐药突变浓度 耐药突变选择窗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联合用药
下载PDF
金黄杆菌临床分离株β-内酰胺酶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祥宏 徐元宏 +4 位作者 陈晓莉 朱梅 凌华志 李涛 王中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1-363,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金黄杆菌耐药特性和β-内酰胺酶产生情况。方法琼脂稀释法检测50株金黄杆菌对18种抗生素的MIC,改良的三纸片增效法和四槽、五槽三维试验法检测金黄杆菌金属β-内酰胺酶(MBL)、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AmpC酶。结...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金黄杆菌耐药特性和β-内酰胺酶产生情况。方法琼脂稀释法检测50株金黄杆菌对18种抗生素的MIC,改良的三纸片增效法和四槽、五槽三维试验法检测金黄杆菌金属β-内酰胺酶(MBL)、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AmpC酶。结果50株金黄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92%、88%,氨曲南为92%,阿米卡星和β-内酰胺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大于40%,显示具有高度耐药性。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利福平的MIC90分别为4、8、8μg/ml,表现出很强的抗菌活性。环丙沙星、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也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50株金黄杆菌MBL、ES-BL、AmpC酶产酶率分别为68.0%、26.0%、0.0%。脑膜败血性金黄杆菌中产MBL73.7%,同时产MBL和ESBL42.1%,单产ESBL5.3%。产吲哚金黄杆菌MBL产酶率80.0%。结论金黄杆菌具有高度的多重耐药现象和MBL、ESBL高检出率,应该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护易感人群,准确、及时地做好病原学诊断和耐药性监测并给予正确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杆菌 三维试验 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下载PDF
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基因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玉林 高帆 +4 位作者 张晓妮 程君 殷俊 李家斌 叶英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3-455,共3页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特征及耐药性。方法对180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头孢西丁纸片法初筛,三维实验筛选高产AmpC酶菌,PCR扩增、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以确定AmpC基因型,琼脂稀释法检测耐药性。结果产AmpC酶菌株有21...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特征及耐药性。方法对180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头孢西丁纸片法初筛,三维实验筛选高产AmpC酶菌,PCR扩增、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以确定AmpC基因型,琼脂稀释法检测耐药性。结果产AmpC酶菌株有21株(11.67%),其中DHA型17株,EBC型4株。3株EBC型为新基因(gene bank登录号为FJ237366,FJ237367,FJ237368);药敏显示产酶株除对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安徽地区产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以DHA型为主,同时存在EBC型突变株。高产AmpC酶菌的感染推荐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C酶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基因型
下载PDF
临床分离志贺菌耐药性分析及1类整合子的检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潘亚超 刘艳艳 +4 位作者 朱玉林 胡立芬 程君 叶英 李家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了解2007年至2010年安徽省临床分离志贺菌耐药性和1类整合酶基因(intⅠ1)、qacE△1-sul1基因及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的分布。方法琼脂稀释法检测21种抗菌药物对志贺菌的最低抑菌浓度。PCR扩增intⅠ1和qacE△1-sul1基因,对阳性菌... 目的了解2007年至2010年安徽省临床分离志贺菌耐药性和1类整合酶基因(intⅠ1)、qacE△1-sul1基因及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的分布。方法琼脂稀释法检测21种抗菌药物对志贺菌的最低抑菌浓度。PCR扩增intⅠ1和qacE△1-sul1基因,对阳性菌株可变区基因盒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137株志贺菌对萘啶酸、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80.0%以上,且多重耐药率达94.2%,但对三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耐药率在33.0%以下。intⅠ1的检出率为89.1%(122/137),检出dfrA17-aadA5和aar-3-aacA4两种基因盒,首次在志贺菌中检测到aar-3-aacA4基因,GenBank登录号JF271916。结论安徽省临床分离志贺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临床仍可选用氟喹诺酮类和三代头孢菌素作为本地区细菌性痢疾的经验性治疗。1类整合子与志贺菌的耐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 耐药性 1类整合子
下载PDF
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元宏 李涛 王中新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对392例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beta-lactamases,ESBLs)检测用微量稀释法初筛,...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对392例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beta-lactamases,ESBLs)检测用微量稀释法初筛,纸片法做确证试验。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中,耐药率大于30%的抗菌药物多达11种;其中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高达20%以上。耐药率低于10%的抗菌药物仅有4种,分别为头孢曲松(7.7%)、头孢噻肟(7.4%)、氨曲南(6.9%)和亚胺培南(3.1%)。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高于10%。产ESBLs菌株的发生率为32.9%~45.8%,平均为39.8%;产ESBLs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结论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尤其是产ESBLs菌株的高耐药率及多重耐药性更为明显。临床应加强对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监测并预防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监测 临床 分离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spectrum 抗菌药物 微量稀释法 氨苄西林 耐药率 药物敏感性 复方新诺明 合理应用 头孢噻吩 头孢唑啉 头孢噻肟 亚胺培南 耐药菌株 实验室 纸片法 舒巴坦 发生率
下载PDF
万古霉素单用及联合用药对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的防突变浓度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丽光 朱玉林 +3 位作者 胡立芬 程君 叶英 李家斌 《安徽医学》 2013年第6期679-682,共4页
目的在体外测定万古霉素单药及分别与利福平、左氧氟沙星、磷霉素联用对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的防突变浓度(MPC),为优化抗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肉汤法富集浓度为10^10CFU/ml细菌,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测定上述各... 目的在体外测定万古霉素单药及分别与利福平、左氧氟沙星、磷霉素联用对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的防突变浓度(MPC),为优化抗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肉汤法富集浓度为10^10CFU/ml细菌,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测定上述各药单用及分别与万古霉素联用对10株临床分离MRSE的MPC,上述与万古霉素联用药物浓度为常规用药可以达到的血药浓度,均远低于各自对MRSE的MPC。结果万古霉素单药对上述10株MRSE的MPC为16或32mg/L;与利福平或左氧氟沙星联用时万古霉素的MPC为16或32mg/L,与磷霉素联用时万古霉素的MPC降为1~4mg/L。结论与磷霉素联用可以显著降低万古霉素对MRSE的MPC,从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 联合用药 防耐药突变浓度
下载PDF
变形杆菌对喹诺酮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晓莉 徐元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1114-1116,共3页
目前对喹诺酮或氟喹诺酮耐药的变形杆菌已经出现且在不断增加,这种耐药多归因于以下的机制:靶位改变、过度产生的多重耐药溢出泵和外膜孔道蛋白改变。但是,最近几年在一些肠杆菌科中新发现的由质粒产生的qnr(Qnr保护DNA旋转酶免受喹诺... 目前对喹诺酮或氟喹诺酮耐药的变形杆菌已经出现且在不断增加,这种耐药多归因于以下的机制:靶位改变、过度产生的多重耐药溢出泵和外膜孔道蛋白改变。但是,最近几年在一些肠杆菌科中新发现的由质粒产生的qnr(Qnr保护DNA旋转酶免受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也极有可能通过质粒水平传播而成为变形杆菌对喹诺酮耐药的又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杆菌属 喹诺酮类 药物耐受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