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栓塞和开颅夹闭治疗急性期低级别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效果比较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扬 顾大群 +6 位作者 晁迎九 高歌 陈昱 余舰 魏建军 牛朝诗 傅先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分析血管内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对急性期低级别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期低级别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动脉瘤破裂后72h内接受... 目的分析血管内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对急性期低级别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期低级别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动脉瘤破裂后72h内接受血管内栓塞术,B组动脉瘤破裂后72h内接受开颅夹闭术。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作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共有95例患者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其中A组52例,B组43例,两组患者人院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临床随访显示A组患者中48例(92.3%)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B组患者中38例(88.4%)预后良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7)。DSA复查显示A组动脉瘤复发率较B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没有影响(P=0.354,OR2.431,95%a0.371~15.927)。结论血管内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低级别破裂大脑中动脉瘤均能取得满意效果,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最合适术式并尽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术 开颅夹闭术 结果
下载PDF
经翼点入路急诊显微手术治疗破裂大脑中动脉瘤的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希 魏建军 +5 位作者 张扬 晁迎九 高歌 钱若兵 牛朝诗 傅先明 《安徽医学》 2013年第9期1293-129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急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破裂大脑中动脉瘤的策略。方法 30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伴有脑内血肿患者,术前急诊行CTA确定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在发病24 h内(入院后6 h内)控制性降压下急诊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其中29例...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急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破裂大脑中动脉瘤的策略。方法 30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伴有脑内血肿患者,术前急诊行CTA确定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在发病24 h内(入院后6 h内)控制性降压下急诊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其中29例行动脉瘤夹闭+血肿清除术,另有1例无法夹闭,只行单纯血肿清除,术后再行动脉瘤栓塞术。结果 30例患者手术顺利,脑内血肿量为(26.4±7.21)ml;术后复查血肿清除满意,2例出现脑血管痉挛;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恢复良好25例,死亡1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1例,中残2例。结论对于脑内血肿量大于30 ml或中线移位大于1 cm的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患者,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和夹闭动脉瘤,具有解除脑内血肿占位效应、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颅内血肿 显微手术 翼点
下载PDF
MicroRNA-134靶向下调Nanog影响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洋 牛朝诗 +3 位作者 程传东 李仲颖 汪炎 李冬雪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00-304,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34(microRNA-134,miR-134)靶向下调Nanog基因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稳定表达miR-134的胶质瘤细胞株,通过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中Nanog的m... 目的探讨微小RNA-134(microRNA-134,miR-134)靶向下调Nanog基因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稳定表达miR-134的胶质瘤细胞株,通过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中Nanog的mRNA和蛋白水平改变;四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改变;流式细胞术和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结果建立稳定表达miR-134的胶质瘤细胞株;miR-134高表达的胶质瘤细胞中Nanog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miR-134高表达的胶质瘤细胞增殖水平下降、细胞凋亡增加。结论胶质瘤细胞中miR-134高表达可下调靶基因Nanog的mRNA和蛋白水平,从而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34 NANOG基因 胶质瘤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大鼠C6胶质瘤模型的构建
4
作者 高歌 牛朝诗 +4 位作者 张俊 董永飞 李冬雪 费小瑞 丁宛海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2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大鼠C6胶质瘤模型的构建方法并观察其作用。方法用带有增强型GFP(EGFP)基因的p EGFP-C1质粒转染C6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EGFP的C6细胞克隆EGFPC1-C6细胞。采用立体定向法,将浓度为1×106/L... 目的探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大鼠C6胶质瘤模型的构建方法并观察其作用。方法用带有增强型GFP(EGFP)基因的p EGFP-C1质粒转染C6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EGFP的C6细胞克隆EGFPC1-C6细胞。采用立体定向法,将浓度为1×106/L的EGFP-C1-C6细胞悬液10μL注入16只SD大鼠的颅内,建立EGFP标记的大鼠C6胶质瘤模型。观察大鼠接种肿瘤细胞后的反应及存活时间。分别于造模后第7、14、21天对大鼠行头颅MRI检查,计算肿瘤体积。常规HE染色观察病理学形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胶质瘤的浸润及侵袭情况。结果成功培养了具有EGFP标记的EGFP-C1-C6细胞,MRI及病理学检查发现所有大鼠颅内均有肿瘤生长,肿瘤体积为(244.60±36.06)mm3,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易于发现经EGFP标记的肿瘤组织,肿瘤区域清晰可见,并较易发现单个肿瘤细胞的远处浸润生长。结论采用EGFP-C1-C6细胞成功构建了大鼠C6胶质瘤模型,该模型有助于显示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及微小侵袭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胶质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开颅夹闭与介入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预后对比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绪扣 魏建军 +4 位作者 张扬 晁迎九 高歌 牛朝诗 傅先明 《安徽医学》 2015年第1期62-64,65,共4页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与介入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ONP)的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48例后交通动脉瘤同时伴有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13例患者选择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夹闭组...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与介入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ONP)的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48例后交通动脉瘤同时伴有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13例患者选择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夹闭组),35例患者选择动脉瘤栓塞术(栓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是否伴有SAH、动脉瘤大小、术前ONP程度及发病至治疗时间等可能影响动眼神经麻痹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48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中,最终ONP完全恢复41例(85.4%),部分恢复7例(14.6%)。其中,栓塞组的35例患者中,31例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夹闭组的13例患者中,10例完全恢复,3例部分恢复。术前伴有SAH、部分动眼神经麻痹及发病至治疗时间≤14 d的患者比未破动脉瘤、完全动眼神经麻痹及发病至治疗时间>14 d的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改善明显(P<0.05)。结论在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时,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在动眼神经麻痹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血管内栓塞术 开颅夹闭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