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6
1
作者 郭劲松 李晓强 +2 位作者 段鹏飞 唐军建 余朝文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3期411-412,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式的改进及取栓的时机。方法 :5 3例经股静脉取栓。 17例经静脉顺行取栓。 12例经髂静脉顺行取栓。 4 8例进腹探查髂静脉 ,发现髂静脉狭窄或闭塞 4 3例 ,均行人工血管移植。 2 2例加做股动 -静脉瘘。结...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式的改进及取栓的时机。方法 :5 3例经股静脉取栓。 17例经静脉顺行取栓。 12例经髂静脉顺行取栓。 4 8例进腹探查髂静脉 ,发现髂静脉狭窄或闭塞 4 3例 ,均行人工血管移植。 2 2例加做股动 -静脉瘘。结果 :4 0例于术后 3d内下肢肿胀缓解 ,8例于术后 5~ 8d缓解 ,5例无缓解。随访 4 0例 ,平均 30个月 ,6例发生血栓后综合征。结论 :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应同时手术处理 ;并顺着血流方向取出髂、股、静脉内的血栓 ;手术时机应根据血栓形成的时间、术前造影的结果及溶栓、抗凝情况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外科治疗 手术方法 手术时机 术式改进
下载PDF
双腔右心室18例外科治疗
2
作者 史向前 刘学刚 +1 位作者 王祖义 李小军 《实用全科医学》 2004年第6期487-488,共2页
目的 总结 1 8例双腔右心室的诊断及手术诊治体会。方法 对 1 8例双腔右心室行畸型矫正术 ,在体外循环下选用胸正中切口 1 4例 ,右进胸小切口 2例 ,胸骨下段小切口 2例 ,心脏不停跳下手术矫治 2例。手术切除部分肥厚肌索 ,疏通流出道 ... 目的 总结 1 8例双腔右心室的诊断及手术诊治体会。方法 对 1 8例双腔右心室行畸型矫正术 ,在体外循环下选用胸正中切口 1 4例 ,右进胸小切口 2例 ,胸骨下段小切口 2例 ,心脏不停跳下手术矫治 2例。手术切除部分肥厚肌索 ,疏通流出道 ,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瓣狭窄同期矫正处理。结果  1 8例经手术治疗均症状改善或消失 ,经门诊随访 ,身体恢复良好。结论 双腔右心室随着年龄增长 ,症状呈进行性加重 ,故一经确诊 ,压力阶差大于 50mmHg者 ,无论有无症状 ,均应尽早手术。术中对其他畸形如VSD、ASD、PS等同时矫治 ,方能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右心室 畸型矫正术 体外循环 梗阻部位 异常肌束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手术治疗的体会
3
作者 马厚初 罗洁 +1 位作者 宫莉 陈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48-,50,共2页
我院从1983—1991年共收治80例肝胆管结石并狭窄的病人行外科手术治疗,现将体会报导如下:临床资料1.本组计80例,男24例,女56例,其中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72岁,平均年龄44.5岁,一次手术者55人,二次手术者20人,三次以上手术者5人,急诊手... 我院从1983—1991年共收治80例肝胆管结石并狭窄的病人行外科手术治疗,现将体会报导如下:临床资料1.本组计80例,男24例,女56例,其中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72岁,平均年龄44.5岁,一次手术者55人,二次手术者20人,三次以上手术者5人,急诊手术者12人,择期手术68人。本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黄疸37例,发热20例,有夏科氏三联征者37例,肝区叩击痛37例,胆总管蛔虫1例;左肝管结石伴狭窄42例,右肝管结石13例,左右肝管结石伴狭窄25例;X 线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肝胆管结石 胆总管蛔虫 外科手术 夏科氏三联征 前静脉 急诊手术者 择期手术 肝总管 大者
下载PDF
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术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附81例报告) 被引量:32
4
作者 黄伟民 李洪涛 +1 位作者 杨明 姚庭敬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 评估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 ,并探讨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 81例采用双吻合器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术中肿瘤切除后远端直肠的缝合、吻合过程顺利 ,手术时间 12 ... 目的 评估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 ,并探讨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 81例采用双吻合器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术中肿瘤切除后远端直肠的缝合、吻合过程顺利 ,手术时间 12 0~ 190min ,平均 16 0min。术后发生吻合口漏 3例 (3.7% ) ,吻合口狭窄 1例(1.2 % ) ,无手术死亡。结论 双吻合器技术可帮助外科医生顺利完成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结直肠的吻合 ,并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口漏 双吻合器 保肛术 术中 直肠癌前切除术 预防和治疗 并发症 结论 过程 帮助
下载PDF
大黄素对重症胰腺炎大鼠核转录因子-κB表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4
5
作者 刘瑞林 刘牧林 马良龙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30-232,共3页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变化的影响,探讨大黄素治疗ANP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NP组、大黄素治疗组;观察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变化的影响,探讨大黄素治疗ANP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NP组、大黄素治疗组;观察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及胰、肺组织NFκB活化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NP组TNFα、IL6含量均明显升高,胰、肺组织NFκB表达亦增加(P均<0.01)。应用大黄素治疗后,其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ANP组,胰、肺组织NFκB活化表达降低(P均<0.01),24h大鼠死亡率低于ANP组(P<0.05)。结论:大黄素治疗ANP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活化、下调细胞因子表达来减轻ANP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核转录因子-ΚB 大黄素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在大鼠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牧林 刘瑞林 马良龙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34-435,共2页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ΚB 大鼠 急性胰腺炎 发病机制 二硫代氮基甲酸吡咯烷
下载PDF
Intralipid与Lipofudin在重症胰腺炎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牧林 曹伟新 +1 位作者 尹浩然 汤耀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8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研究两种碳链不同的脂肪乳剂对重症胰腺炎病人肠外营养支持效果,观察脂肪乳剂对胰腺炎病程、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影响以及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将30例重症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Intralipid(L组)、Lipofudin(... 目的:研究两种碳链不同的脂肪乳剂对重症胰腺炎病人肠外营养支持效果,观察脂肪乳剂对胰腺炎病程、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影响以及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将30例重症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Intralipid(L组)、Lipofudin(M组)、无脂肪乳剂驵(C组)予以肠外营养(TPN)支持,并测定电解质、血糖、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血清游离脂肪酸、磷脂酶A2、弹性蛋白、肝功能、T细胞亚群等指标,进行血气分析和计算氮平衡。结果:C组病人甘油三酯、亚油酸、亚麻酸呈下降趋势,M和L组前白蛋白值恢复正常,并接近正氮平衡。结论:重症胰腺炎病人应用脂肪乳剂对胰腺炎病程无不良影响,且能防止必需脂肪酸的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脂肪乳剂 肠外营养
下载PDF
微卫星BAT-26位点单态性的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狄金明 张一楚 +1 位作者 顾琴龙 陈蕾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 微卫星不稳定性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在许多肿瘤的发生中具很重要的作用 ,大多数微卫星 (Microsatellite,MS)位点在正常人群中多态性明显 ,有报道表明 BAT- 2 6位点单态性很好 ,据此我们分析了 60例正常肠粘膜标本中... 目的 微卫星不稳定性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在许多肿瘤的发生中具很重要的作用 ,大多数微卫星 (Microsatellite,MS)位点在正常人群中多态性明显 ,有报道表明 BAT- 2 6位点单态性很好 ,据此我们分析了 60例正常肠粘膜标本中 BAT- 2 6位点 MSDNA的情况 ,以便了解 BAT- 2 6位点单态性情况。方法 组织 DNA提取后 PCR扩增 ,扩增产物行 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最后银染。结果 所有标本在 BAT- 2 6位点 MSDNA长度无明显改变。结论 BAT- 2 6具有较好的单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微卫星不稳定性 BAT-26 单态性 肿瘤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颅脑损伤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孔杰 牛朝诗 +1 位作者 傅先明 李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9期32-34,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外伤性脑损伤的治疗效应。方法:本实验于2004-10/2005-6完成,2月龄Sprague-Dawley大鼠2只,供分离细胞之用,另取SD大鼠30只,供制作模型。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质干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采用Feeney自由...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外伤性脑损伤的治疗效应。方法:本实验于2004-10/2005-6完成,2月龄Sprague-Dawley大鼠2只,供分离细胞之用,另取SD大鼠30只,供制作模型。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质干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方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30只大鼠在造模过程中因麻醉意外、打击致颅内出血死亡6只,剩余24只,造模后24h,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经颈内动脉移植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对照组大鼠经右颈内动脉注射同体积无菌磷酸缓冲盐溶液,分别于造模后24h,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后1、4、7、14、21、28天,采用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程度评分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状况。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后2周处死2只大鼠,第4周处死剩余大鼠,断头取脑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其在大鼠脑内的存活迁移情况。结果:在移植过程中因麻醉意外和颈动脉出血致对照组大鼠死亡4只,而实验组术后1只大鼠因颅内感染予以淘汰,最终进入统计的大鼠试验组11只,对照组8只。①骨髓间质干细胞生物学性质: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可长期培养扩增,生物学特性稳定。②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经颈动脉移植2周后,实验组可见外源性的BrdU阳性细胞,骨髓间质干细胞可迁移并聚集于损伤组织边缘,阳性细胞呈圆形、椭圆形单核细胞,胞核为棕色的阳性表现。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结果:细胞移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移植后2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分别为6.62±0.96和8.00±0.53。移植后4周时,两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分别为3.77±0.93和6.13±0.64,实验组大鼠神经功能改善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经颈内动脉移植后,能存活一定时间并能向损伤区域迁移聚集,同时,对外伤性脑损伤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有一定的治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干细胞 骨髓 脑损伤 移植
下载PDF
Kasai术式在Ⅲ、Ⅳ型肝门胆管癌切除术中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崔培元 范恒伟 +2 位作者 吴维 吴斌全 邱兆磊 《肝胆外科杂志》 2012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Kasai术式在Ⅲ、Ⅳ型肝门胆管癌切除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间,对7例Ⅲ、Ⅳ型肝门胆管癌行Kasai术式进行手术。结果 3例胆漏,其中2例量少,引流5~7天后停止,1例较多,每日约100~200 ml,4周后自行... 目的探讨Kasai术式在Ⅲ、Ⅳ型肝门胆管癌切除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间,对7例Ⅲ、Ⅳ型肝门胆管癌行Kasai术式进行手术。结果 3例胆漏,其中2例量少,引流5~7天后停止,1例较多,每日约100~200 ml,4周后自行愈合。1例切口感染,2例出现腹水,给予营养支持、保肝、利尿等治疗后痊愈。结论选择性Kasai胆肠内引流术式应用于Ⅲ、Ⅳ型肝门胆管癌切除中方法简易、安全、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Ⅳ型肝门胆管癌 Kasai术式
下载PDF
蛋白酶抑制剂对肝硬化大鼠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陈 谈燚 +1 位作者 高涌 刘金新 《中华全科医学》 2003年第3期163-164,共2页
目的 探讨蛋白酶抑制剂在肝硬化大鼠肝移植围手术期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 6 4只SD大鼠随机均分成两组 :实验组 (A组 ) ,于受体手术前 30min自静脉注射乌司他丁 (2× 10 4U L) 1.5ml kg ;对照组... 目的 探讨蛋白酶抑制剂在肝硬化大鼠肝移植围手术期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 6 4只SD大鼠随机均分成两组 :实验组 (A组 ) ,于受体手术前 30min自静脉注射乌司他丁 (2× 10 4U L) 1.5ml kg ;对照组 (B组 ) ,于受体手术前 30min自静脉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每组受体的一半 (n =8)用于观察存活率 ,另一半 (n =8)用于移植肝脏再灌注 2h后取血及肝脏检测。结果 实验组的 1W存活率、胆汁分泌量、抗氧化酶活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清ALT、AST、LDH、肝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 (MPO)含量及过氧化产物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能够保护移植肝脏功能 ,对行原位肝移植的肝硬化大鼠有较好的抗手术侵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抑制类 大鼠 肝移植 围手术期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Ⅱ型β转化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狄金明 张一楚 +1 位作者 顾琴龙 陈蕾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89-591,共3页
目的 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中 β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 (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βTypeⅡReceptor,TGF βRⅡ )基因的突变情况。 方法 组织DNA提取后进行PCR SSCP(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银染分析 ,经测序确... 目的 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中 β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 (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βTypeⅡReceptor,TGF βRⅡ )基因的突变情况。 方法 组织DNA提取后进行PCR SSCP(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银染分析 ,经测序确定点突变类型。 结果 在TGF βRⅡ的DNA 70 9 71 8位点突变率为 1 0 % (5 /5 0 ) ,表现为 1A的缺失突变。突变率在近端 (2 6 .32 % )明显高于远端 (0 % )。结论 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TGF βRⅡ基因具有较低的突变率 ;近端结肠癌尤其是回盲部癌有较高的突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受体 结直肠肿瘤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乳腺癌中C-erbB-2、ER和PR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建康 陶仪声 马玲 《实用全科医学》 2005年第4期301-302,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C-erbB-2、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转移及预后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93例原发性乳腺癌C-erbB-2、ER、PR的表达情况。结果C-erbB-2、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9%(38/93)、47.3%(44/93)、55.9%(52/93)。C-erbB-2随... 目的分析研究C-erbB-2、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转移及预后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93例原发性乳腺癌C-erbB-2、ER、PR的表达情况。结果C-erbB-2、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9%(38/93)、47.3%(44/93)、55.9%(52/93)。C-erbB-2随着临床分期增加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加,其阳性表达率亦增加,差异有显者性(P<0.05)。ER、PR阳性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的递增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加而降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ER、PR阳性表达率与C-erbB-2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erbB-2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ER、PR与临床分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联合检测C-erbB-2、ER、PR可指导临床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BB-2 PR ER 淋巴结转移数目 表达及 阳性表达率 C-ERBB-2 腋窝淋巴结转移 原发性乳腺癌 临床分期 免疫组化法 乳腺癌预后 分析研究 预后关系 表达情况 有效指标 联合检测 综合治疗 显著性 负相关
下载PDF
大肠癌患者红细胞免疫的变化及其与氧自由基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许培权 王凤超 李同度 《实用全科医学》 2005年第4期289-290,共2页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在手术前后体内红细胞免疫的变化,探讨氧自由基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2例无其它合并症并在临床上未见有远处转移的大肠癌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同时选择1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用酵母花环和肿瘤花环的免疫方法测定健康人...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在手术前后体内红细胞免疫的变化,探讨氧自由基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2例无其它合并症并在临床上未见有远处转移的大肠癌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同时选择1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用酵母花环和肿瘤花环的免疫方法测定健康人、术前、术后两周的患者体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手术前后用生化方法间接检测每个患者血清中氧自由基的水平,即检测血清中总的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的活力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同时检测每个术后标本肿瘤组织和相应的正常肠粘膜组织中的SOD的活力及MDA的含量。结果①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是低下的,术后明显回升。②患者血清中的氧自由基水平是升高的,术后明显降低。③肿瘤组织中的氧自由基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肠粘膜组织。④患者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与血清中的MDA成负相关。结论大肠癌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氧自由基并将其导入患者体内,破坏患者机体氧自由基的代谢平衡,从而引起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患者 氧自由基 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关性 细胞免疫功能状态 丙二醛(MDA) 超氧化物岐化酶 肠粘膜组织 手术前后 肿瘤组织 大肠癌细胞 受试对象 远处转移 方法选择 免疫方法 间接检测 生化方法 同时检测
下载PDF
10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处理体会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荣新 李同度 +2 位作者 林家富 鲁令传 戴邦朝 《肿瘤防治杂志》 2000年第3期294-295,共2页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贲门肿瘤 吻合口瘘 预防 处理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邓军 吴礼高 +1 位作者 陈勇 喻大军 《实用全科医学》 2008年第6期555-556,共2页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检测72例乳腺癌中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总的表达缺失率为62.5%(45/72)。PTEN表达缺失率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TNM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时间...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检测72例乳腺癌中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总的表达缺失率为62.5%(45/72)。PTEN表达缺失率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TNM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时间有关(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和ER、PR状况无关。结论检测乳腺癌PTEN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缺失状况可能有助于对其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癌基因PTEN 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癌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复杂的肝胆手术围手术期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涌 骆杰 +1 位作者 刘付宝 黄陈 《中华全科医学》 2003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复杂的肝脏和胆道手术病人术后的抗手术侵袭作用。方法 对比各 30例应用和未应用乌司他丁治疗的两组施行复杂的肝脏和胆道手术的病人术后肝功能、肾功能的改变及术后病人的恢复情况。结果 应用乌司他丁可缩短术...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复杂的肝脏和胆道手术病人术后的抗手术侵袭作用。方法 对比各 30例应用和未应用乌司他丁治疗的两组施行复杂的肝脏和胆道手术的病人术后肝功能、肾功能的改变及术后病人的恢复情况。结果 应用乌司他丁可缩短术后病人的体温平均恢复时间、术后白细胞平均恢复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日 ,与未应用组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肝胆手术 围手术期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外、肠内营养支持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牧林 程庆君 《实用全科医学》 2005年第2期169-170,共2页
随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病机制、病程演变的深入研究,急性胰腺炎诊断、治疗原则渐趋一致,多种临床先进治疗技术介入的综合治疗使SAP病死率降至20%以下,其中营养支持具有重要作用,营养支持虽然不能完全改... 随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病机制、病程演变的深入研究,急性胰腺炎诊断、治疗原则渐趋一致,多种临床先进治疗技术介入的综合治疗使SAP病死率降至20%以下,其中营养支持具有重要作用,营养支持虽然不能完全改变SAP病程进展,但通过改善患者整体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功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早期研究对SAP主要采用肠外营养,近年来肠内营养受到重视,本文就与SAP的肠外、肠内营养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外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支持 脂肪乳剂
下载PDF
粪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筛查大肠癌初探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亚国 骆杰 《实用全科医学》 2006年第2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粪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筛查大肠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45例大肠癌患者,34例非大肠癌患者,从新鲜大便中分离脱落细胞并裂角,用聚合酶链端粒重复扩增(PCR-TRAP)银染技术观察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同时采用试纸法做受检... 目的探讨粪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筛查大肠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45例大肠癌患者,34例非大肠癌患者,从新鲜大便中分离脱落细胞并裂角,用聚合酶链端粒重复扩增(PCR-TRAP)银染技术观察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同时采用试纸法做受检者粪隐血试验。结果45例大肠癌患者粪便标本中有30例端粒酶阳性表达,1例大肠腺瘤、1例溃疡性结肠炎端粒酶表达为阳性,提示粪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对大肠癌的敏感性为66.67%,特异性为94.12%。粪便隐血试验中大肠癌的敏感性为82.22%,特异性为58.82%。两种方法对大肠癌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端粒酶阳性表达与其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癌肿部位均未见显著相关(P>0.05)。结论粪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大肠癌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诊断 粪便 端粒末端转移酶 粪隐血试验
下载PDF
血栓消融与溶栓或取栓后犬股静脉壁α-Actin表达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为民 李晓强 +3 位作者 桑宏飞 余朝文 高峰 聂中林 《实用全科医学》 2005年第6期473-474,共2页
目的比较Amplatz血栓消融术(ATD)、溶栓(TL)及手术取栓(TX)治疗急性犬股静脉血栓形成后血管壁α-Actin表达的变化。方法将36只成年杂种犬的股静脉做成血栓模型分为ATD组(n=12)经皮将6-F ATD导管置入血栓内以100000rpm行机械性血栓消融... 目的比较Amplatz血栓消融术(ATD)、溶栓(TL)及手术取栓(TX)治疗急性犬股静脉血栓形成后血管壁α-Actin表达的变化。方法将36只成年杂种犬的股静脉做成血栓模型分为ATD组(n=12)经皮将6-F ATD导管置入血栓内以100000rpm行机械性血栓消融。TL组(n=12)经皮导管介入溶栓,以尿激酶4000U/min注入血栓中。TX组(n=12)以4F Fogarty导管取栓1次。另4只假手术(SH)作对照组。分别于1周及4周后行组织学检查了解股静脉壁α-Ac-tin表达情况。扫描电镜观察股静脉内皮层情况。结果1周和4周时ATD组股静脉壁α-Actin染色面积百分比较少(P<0.01)。1周时ATD及TL组内皮损伤较TX组轻(P<0.05)。结论ATD对犬股静脉壁损伤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消融 溶栓疗法 动物实验 股静脉壁 Α-ACTIN 基因表达 手术取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