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黏膜pH值监测在早期判断危重症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向东 李伯恩 +1 位作者 沈涛 吴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11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胃黏膜pH值(pHi)监测在早期判断危重症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例ICU危重症患者按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各10例。2组均采用胃张力计监测pHi,以早期判断预后,并对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 目的探讨胃黏膜pH值(pHi)监测在早期判断危重症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例ICU危重症患者按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各10例。2组均采用胃张力计监测pHi,以早期判断预后,并对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动脉血pH值(pHa)及氧合指数(PaO2/FiO2)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存活组入住ICU即刻和24h后pHi高于死亡组,且APACHEⅡ评分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但2组pHa和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i监测对早期判断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PH值 危重症患者 预后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被动躯体运动对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获得性衰弱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8
2
作者 章勤 孙向东 +3 位作者 宋长春 张海丽 邹琪 杨斌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1436-1438,共3页
目的:探讨被动躯体运动对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获得性衰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入住ICU病房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被动躯体运动来对病人进行干... 目的:探讨被动躯体运动对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获得性衰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入住ICU病房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被动躯体运动来对病人进行干预。比较2组病人获得性衰弱的发病率、独立功能状态、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获得性衰弱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中,对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进行被动躯体运动,能够有效降低获得性衰弱的发病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躯体运动 机械通气 获得性衰弱
下载PDF
万古霉素联合阿米卡星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郝建 郝华 +1 位作者 孙向东 何先弟 《淮海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431-432,共2页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联合阿米卡星鞘内注射对于颅内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对60例颅内感染患者的其中30例采取在行腰椎穿刺后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 ml+万古霉素5 mg+阿米卡星20 mg,另30例采取静脉点滴抗生素万古霉素及阿米卡星,对比两种方法的...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联合阿米卡星鞘内注射对于颅内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对60例颅内感染患者的其中30例采取在行腰椎穿刺后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 ml+万古霉素5 mg+阿米卡星20 mg,另30例采取静脉点滴抗生素万古霉素及阿米卡星,对比两种方法的有效率,以及治疗所需要的时间。结果联合鞘内注射组(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全身用药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8.889,P<0.05),联合鞘内注射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全身用药组,差异有显著性(t=-6.341,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继发颅内感染患者鞘内注射抗生素万古霉素及阿米卡星治疗疗效显著,既缩短临床治疗时间,节省治疗费用,毒副作用少,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鞘内注射 万古霉素 阿米卡星
下载PDF
合并慢性代谢性基础疾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胡俊锋 汪华学 +7 位作者 吴强 吴克松 吴金 赵成岭 李殿明 叶明 卢冬雨 刘传苗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425-428,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代谢性基础疾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可能影响,探讨治疗COVID-19的措施。方法:对合并慢性代谢性基础疾病的24例COVID-19普通型和重型病例的基础性疾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OVID-1... 目的:分析慢性代谢性基础疾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可能影响,探讨治疗COVID-19的措施。方法:对合并慢性代谢性基础疾病的24例COVID-19普通型和重型病例的基础性疾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OVID-19病人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基础疾病,多数重型组病人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症状加重,可能并发细菌感染、心肌损伤等。重型组病人胸闷发生率、白蛋白降低率高于普通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和P <0. 05)。结论:COVID-19病情发展快,多变,治疗时需密切关注病人慢性代谢性基础疾病的发展变化,同时防止细菌感染、心肌损伤等的发生,对促进病人转归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慢性代谢性基础疾病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下载PDF
多发伤术后镇痛镇静患者每日唤醒护理策略 被引量:4
5
作者 章勤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977-97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伤术后镇痛镇静患者每日唤醒期间实施的特殊护理策略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多发伤患者,术后转入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并持续实施芬太尼和咪达唑仑镇静镇痛治疗,分为唤醒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 目的:探讨多发伤术后镇痛镇静患者每日唤醒期间实施的特殊护理策略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多发伤患者,术后转入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并持续实施芬太尼和咪达唑仑镇静镇痛治疗,分为唤醒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唤醒组给予每日唤醒策略,并在此期间实施特殊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镇痛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等指标.结果:唤醒组镇痛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 <0.05~P<0.01).结论:多发伤术后镇痛镇静患者行每日唤醒策略并配合相关护理措施,可以减少镇静镇痛药物用量,缩短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镇痛镇静 每日唤醒 护理
下载PDF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心肺脑复苏患者脑功能预后中的早期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向东 朱晓杰 王彪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7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在心肺脑复苏患者脑功能预后中的早期评价效果。方法选择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行心肺脑复苏患者140例,对患者实施常规脑电图检查、a EEG检查,再对患者发病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估。...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在心肺脑复苏患者脑功能预后中的早期评价效果。方法选择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行心肺脑复苏患者140例,对患者实施常规脑电图检查、a EEG检查,再对患者发病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估。以脑功能评分(CPC)评估结果为参照,比较常规脑电图与a EEG检查对心肺脑复苏患者脑功能预后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析其预测结果与实际预后结果的一致性,并比较脑功能预后良好组与脑功能预后不良组的APACHEⅡ评分、GCS评分、a EEG异常率,并分析a EEG异常与患者脑功能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40例心肺脑复苏患者中,100例患者经3个月随访发现其脑功能预后良好,而其余40例患者脑功能预后欠佳。以CPC评估结果为参照,a EEG检查对心肺脑复苏患者脑功能预后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常规脑电图(P均<0.05)。一致性分析发现,a EEG检查结果与患者实际预后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为0.815;而常规脑电图检查结果与患者实际预后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中等,Kappa值为0.647。脑功能预后良好组与脑功能预后不良组的APACHEⅡ评分、GCS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功能预后良好组的a EEG异常率低于脑功能预后不良组(P<0.01)。经相关性分析,a EEG异常与心肺脑复苏患者脑功能预后呈负相关(r=-0.789,P=0.004)。结论a EEG检查可对心肺脑复苏患者的脑功能预后予以灵敏、准确预测,可作为脑功能预后早期评价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脑复苏 脑功能 振幅整合脑电图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饮食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7
作者 王畅 王飞 +3 位作者 朱宁宁 林昕 王琳 蔡维维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3期77-83,共7页
目的 总结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饮食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 按照“6S”金字塔证据模型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 目的 总结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饮食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 按照“6S”金字塔证据模型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网站、苏格兰院际指南网(SIGN)网站、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RNAO)网站、国际指南协作网(GIN)网站、美国心脏协会(AHA)网站、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网站、欧洲心脏协会(ESC)网站、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卫生保健及护理学数据库(CINAHL)、医脉通、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公开发表的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后饮食管理的证据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3月。由2名研究人员进行文献筛选及内容提取、文献质量评价、证据提取与证据等级评价。结果 共纳入文献16篇,其中6篇指南、5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2篇临床决策、1篇证据总结。纳入的6篇指南中,3篇的推荐级别为A级,3篇的推荐级别为B级;纳入的5篇专家共识的条目1~5均为“是”,条目6均为“否”;纳入的2篇系统评价的所有条目为“是”;纳入的2篇临床决策引用的证据均为本研究已经纳入的指南和专家共识,纳入的1篇证据总结来自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因质量较高,直接引用其证据及分级。通过对纳入证据内容进行翻译、汇总和整理,最终形成了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后饮食管理的最佳证据,包括干预团队、饮食和营养评估、体质量管理、饮食结构、饮食建议、饮食模式、运动管理、饮食指导8个方面共35条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后饮食管理的最佳证据,包括干预团队、饮食和营养评估、体质量管理、饮食结构、饮食建议、饮食模式、运动管理、饮食指导8个方面共35条证据。在应用证据时,医护人员应结合具体的临床情景为患者提供科学的饮食管理计划,以提高患者的饮食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老年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饮食管理 循证医学 证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