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赵玉飞 《淮海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449-450,共2页
目的: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对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神经内科120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治患者1 000例,发生医院感染120例(12%),发病部位中发病率最高的是下呼吸道... 目的: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对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神经内科120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治患者1 000例,发生医院感染120例(12%),发病部位中发病率最高的是下呼吸道感染发病38例(72%);共分离出60株病原菌,其中最多的是肺炎克雷伯菌为15株。结论:提高患者以及医护人员对神经内科疾病及其感染危险因素的认知度,并针对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着重监测和预防;严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注意无菌操作,积极治疗原发病,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神经内科 相关因素
下载PDF
SUT型超声扫描治疗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疗效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军莉 尹伟 +7 位作者 刘惠娟 王斌 李和侠 顾庆波 张晓莉 赵玉飞 叶秀娟 周新宇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SUT型超声扫描治疗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疗效。方法:选取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证实有颈动脉斑块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20例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120例接受... 目的:探讨SUT型超声扫描治疗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疗效。方法:选取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证实有颈动脉斑块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20例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120例接受SUT型超声扫描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颈动脉斑块性质、颈动脉斑块面积变化及LDL水平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斑块性质趋于稳定、颈动脉斑块明显缩小、LDL明显下降(P<0.01)。2组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斑块面积和LD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UT型超声扫描治疗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可使颈动脉斑块稳定和缩小,有效地降低L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低密度脂蛋白 超声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大面积脑梗死20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尹伟 王伟 张军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50-351,共2页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病因、并发症及转归情况。方法 :将脑梗死按梗死面积分为两组 :A组为大面积脑梗死组2 0例 ;B组为非大面积脑梗死组 5 0例。比较两组之间发病原因、并发症及转归。结果 :A组房颤性所致脑梗死、消化道出血率和出...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病因、并发症及转归情况。方法 :将脑梗死按梗死面积分为两组 :A组为大面积脑梗死组2 0例 ;B组为非大面积脑梗死组 5 0例。比较两组之间发病原因、并发症及转归。结果 :A组房颤性所致脑梗死、消化道出血率和出血性梗死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均高于B组 (P <0 .0 5~P <0 .0 0 5 )。结论 :心源性脑栓塞是大面积脑梗死的常见病因之一 ,大面积脑梗死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出血性梗死等并发症 ,且病死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面积 临床特点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至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殷勤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586-587,共2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a attach,TIA)发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16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16例患者中75例发生脑梗死,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TIA30例中16例发生脑梗死,颈内动脉系统TIA177...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a attach,TIA)发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16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16例患者中75例发生脑梗死,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TIA30例中16例发生脑梗死,颈内动脉系统TIA177例中56例发生脑梗死,两个系统脑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的脑梗死发生在TIA后1个月内,5例死于脑梗死。TIA发作持续〉30 min、24 h内〉3次发作以及首次发作后〉24 h或发作〉5次开始治疗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增高(P〈0.01)。发生脑梗死的TIA患者血压、血糖、血胆固醇均增高(P〈0.05~P〈0.01)。结论:患者TIA持续久、次数多、未及时治疗,尤其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与血脂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尹伟 朱一鸣 +1 位作者 张骏 汪凯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155-1157,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卒中后抑郁(PSD)与病人血脂之间的关系,为脑卒中的临床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随机选取脑卒中病人200例,按照是否发生PSD分为PSD组88例和非PSD组112例。分别进行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卒中后抑郁(PSD)与病人血脂之间的关系,为脑卒中的临床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随机选取脑卒中病人200例,按照是否发生PSD分为PSD组88例和非PSD组112例。分别进行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检测并进行比较,对脑卒中病人各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分析其与脑卒中病人抑郁评分相关性。结果:PSD组血清HDL-C水平明显高于非PSD组(P<0.01),2组TG、TC和L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病人HAMD、HAMA评分与NIHSS评分、卒中次数、TC和HDL-C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与ADL评分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ADL评分和HDL-C水平均为脑卒中病人HAMD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脂质代谢异常与PSD存在一定联系,对卒中病人进行血脂调节治疗过程中,应警惕PSD发生,及早识别PSD并进行干预以期改善卒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脑卒中 血脂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的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殷勤 朱兰飞 《实用全科医学》 2008年第5期465-466,共2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关系。分析早期使用奥美拉唑对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方法对9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按出血部位、出血量比较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A组使用奥美拉唑,B组不使用奥美拉唑。如B组出现消...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关系。分析早期使用奥美拉唑对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方法对9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按出血部位、出血量比较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A组使用奥美拉唑,B组不使用奥美拉唑。如B组出现消化道出血后加用奥美拉唑。结果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与脑出血的出血部位、出血量有关。结论早期使用奥美拉唑可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且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应激性溃疡 奥美拉唑
下载PDF
脑梗塞急性期血压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和侠 王慧 《淮海医药》 CAS 2013年第6期531-532,共2页
目的 观察脑梗塞急性期的血压水平对患者的病情转归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观察组使用药物让脑梗急性期患者血压控制在220~140/60~120 mm Hg,对照组对脑梗急性期患者血压大于220/120 mm Hg和小于140/60mm Hg不采取任何措施.结果 脑梗急性... 目的 观察脑梗塞急性期的血压水平对患者的病情转归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观察组使用药物让脑梗急性期患者血压控制在220~140/60~120 mm Hg,对照组对脑梗急性期患者血压大于220/120 mm Hg和小于140/60mm Hg不采取任何措施.结果 脑梗急性期患者血压控制在220 ~ 140/60 ~ 120 mm Hg有利于脑梗塞神经功能恢复.结论 建议脑梗塞急性期血压控制不宜过高或过低,血压过高脑细胞水肿较明显不利于神经功能恢复,血压过低会加重脑细胞缺血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梗塞 调控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军莉 《淮海医药》 CAS 2011年第4期352-353,共2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4例频发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4 0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共10 d;同时给予尿激酶5×105u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4例频发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4 0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共10 d;同时给予尿激酶5×105u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3 d。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50 mg,口服,每天1次。观察发作次数及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FIB、PT、APTT变化不明显(P>0.05),无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频发TIA是一种有效、安全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尿激酶 短暂性脑缺血
下载PDF
脑出血后消化道出血的预防
9
作者 尹伟 王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416-417,共2页
目的 :探讨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消化道出血的关系及早期使用西米替丁对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 :急性脑出血患者 110例按出血部位、出血量比较消化道出血率 ,并将其随机分为 2组 :A组早期使用西米替丁 ;B组早期不使用西米替丁。... 目的 :探讨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消化道出血的关系及早期使用西米替丁对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 :急性脑出血患者 110例按出血部位、出血量比较消化道出血率 ,并将其随机分为 2组 :A组早期使用西米替丁 ;B组早期不使用西米替丁。如B组出现消化道出血后加用西米替丁。结果 :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与出血部位、出血量有关。结论 :早期使用西米替丁可降低脑出血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出血 胃肠 西米替丁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春彩 张艳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F0003-F0004,共2页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问题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患病率、致残率都很高。它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具体病因是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由于各种诱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以及闭塞或破裂,从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给患...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问题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患病率、致残率都很高。它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具体病因是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由于各种诱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以及闭塞或破裂,从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给患者遗留下不同程度的运动、吞咽、心理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目前,随着我国现代医学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全新护理理念进一步更新完善,以及医学科研人员对脑血管疾病的深入细致研究,其早期康复护理理念也被广泛应用此类疾病的系统性辅助治疗。现将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护理 综述文献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春彩 张艳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460-461,共2页
脑卒中是目前临床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我国传统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4大疑难病之首,近年逐渐呈现出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明显三高现象^[1]。目前,幸存脑卒中患者中50%-70%都... 脑卒中是目前临床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我国传统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4大疑难病之首,近年逐渐呈现出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明显三高现象^[1]。目前,幸存脑卒中患者中50%-70%都遗留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现代医学理念的日益更新,如何更为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肢体运动功能 康复护理
下载PDF
青年脑梗塞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斌 《淮海医药》 CAS 2008年第2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塞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方法总结分析16例青年脑梗塞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7--45岁,平均年龄42.06岁。结果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度等是青年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但复发率低,愈后较好。本组显效率43...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塞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方法总结分析16例青年脑梗塞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7--45岁,平均年龄42.06岁。结果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度等是青年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但复发率低,愈后较好。本组显效率43.75%,有效率56.25%。结论青年脑梗塞的病因是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为主,积极防治应可减少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发病因素 青年人
下载PDF
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顾庆波 《淮海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603-603,共1页
目的探讨研究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包括给予药物甘露醇,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同时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 目的探讨研究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包括给予药物甘露醇,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同时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NDS和ADL情况。结果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失为一种优良的治疗方案,具有较佳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治疗结果
下载PDF
10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心率变异分析
14
作者 王丽 王和平 《临床荟萃》 CAS 1995年第21期983-984,共2页
目前认为,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是一项预测心源性猝死,尤其是预测心肌梗塞患者猝死危险性的独立敏感指标。为进一步探讨脑—心综合征的机理,通过评估体内交感神经的活动来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及预后,我们运... 目前认为,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是一项预测心源性猝死,尤其是预测心肌梗塞患者猝死危险性的独立敏感指标。为进一步探讨脑—心综合征的机理,通过评估体内交感神经的活动来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及预后,我们运用HRV对10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心率
下载PDF
氯唑沙宗合并安定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
15
作者 洪武 沈士勤 《河北医学》 CAS 1996年第5期486-487,共2页
氯唑沙宗合并安定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233000)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洪武,沈士勤原发性面肌痉挛是神经内科多发病,作者二年来对门诊25例确诊者给予氯唑沙宗合并安定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 氯唑沙宗合并安定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233000)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洪武,沈士勤原发性面肌痉挛是神经内科多发病,作者二年来对门诊25例确诊者给予氯唑沙宗合并安定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5例,女性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唑沙宗 安定 治疗 原发性 面肌痉挛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病的综合护理体会
16
作者 林莉 孙三妹 李春彩 《医学信息》 2012年第9期155-156,共2页
高血压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老年高血压系指年龄〉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高血压常常是导致老年患者脑卒中、冠心痛、充血性心衰以及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老年高血压系指年龄〉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高血压常常是导致老年患者脑卒中、冠心痛、充血性心衰以及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从而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极大的伤害。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痛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护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老年 护理
下载PDF
重症脑出血患者家属情绪安抚和护理指导
17
作者 潘洁 《淮海医药》 2003年第6期499-499,共1页
关键词 重症脑出血 患者家属 情绪安抚 护理指导
下载PDF
20例频发TIA患者降纤治疗临床分析
18
作者 李和侠 赵玉飞 《中华全科医学》 2012年第7期1057-1058,1130,共3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比较频繁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采用尿激酶降纤治疗与普通常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个临床病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分组,实验组患者进行尿激酶早期降纤治疗,同时加用对照组治疗方案,对照组单纯采用抗... 目的探讨并分析比较频繁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采用尿激酶降纤治疗与普通常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个临床病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分组,实验组患者进行尿激酶早期降纤治疗,同时加用对照组治疗方案,对照组单纯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血管内膜斑块治疗,对两组在治疗后3,7,14 d的临床治愈率以及在1周、1周~1个月内、1~3个月TIA与脑梗死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期给予降纤治疗的频繁发作TIA患者在不同观察时间段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发展为脑梗死几率远小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前者临床疗效显著。结论频繁发作TIA的临床患者早期给予尿激酶降纤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治愈率,同时可以降低其发展为脑梗死几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尿激酶 脑梗死
原文传递
脑脊液置换联用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分析
19
作者 张军莉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6期901-902,共2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将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56例,随机划分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将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56例,随机划分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与脑积水发生率及病情转归。结果治疗组经过治疗,头痛、脑膜刺激征在短期内(4.78±2.56)d均明显好转,治愈好转率(85.7%)高于对照组(60.7%),且治疗期间缩短,治疗组和对照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10.2%、35.7%(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7.1%、28.6%(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地塞米松注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置换 地塞米松 疗效
原文传递
盐酸纳洛酮治疗早期脑梗死疗效观察
20
作者 王伟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90-91,共2页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在脑梗死的治疗中应用盐酸纳洛酮已受到广泛重视.纳洛酮是通过抢先和阿片受体结合,阻断内源性阿片肽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阿片受体结合而发挥其药理作用的.为探讨纳洛酮的临床疗效,我们取...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在脑梗死的治疗中应用盐酸纳洛酮已受到广泛重视.纳洛酮是通过抢先和阿片受体结合,阻断内源性阿片肽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阿片受体结合而发挥其药理作用的.为探讨纳洛酮的临床疗效,我们取采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观察了纳洛酮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方法 盐酸纳洛酮 早期脑梗死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