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神经症的护理 被引量:2
1
作者 方淑铃 《安徽医药》 CAS 2008年第6期565-565,共1页
关键词 心血管神经症 护理 放松训练
下载PDF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对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杜慧玲 汪杰 +1 位作者 熊恩来 张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在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住院的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Ⅲ~Ⅳ级)101例,根据入院时RDW水平将其分为RDW升高组(40例)及RDW正常组(61例),...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在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住院的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Ⅲ~Ⅳ级)101例,根据入院时RDW水平将其分为RDW升高组(40例)及RDW正常组(61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对两组出院后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和未再住院率,通过单变量及多变量回归分析评价影响因素。结果RDW升高组住院天数、糖尿病患病率高于RDW正常组,血红蛋白和肌酐清除率低于RDW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W升高组未再住院率低于RDW正常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肌酐清除率、左室射血分数、脑利尿钠肽、RDW是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肌酐清除率、左室射血分数、RDW是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RDW是慢性重度心力衰竭的预后的影响因素,可作为基层医院心力衰竭诊治的重要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心力衰竭 预后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基层医院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现状分析
3
作者 朱红涛 吴辉 +6 位作者 朱成刚 郭远林 郑昕 高展 袁晋青 秦学文 李建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10-812,共3页
目的评估基层医院多层螺旋CT(MSCT)行冠状动脉检查的准确性。方法收集在基层医院已行MSCT检查,提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90例,再经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采用Kappa检验比较2种检查方法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MSCT诊断冠心病... 目的评估基层医院多层螺旋CT(MSCT)行冠状动脉检查的准确性。方法收集在基层医院已行MSCT检查,提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90例,再经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采用Kappa检验比较2种检查方法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MSC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为88.9%。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39.0%,诊断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准确率分别为45.5%、37.5%和33.3%。在诊断心肌肌桥两者无一相符,诊断钙化准确率较高为80.0%。MSCT检查冠状动脉各节段的狭窄与冠状动脉造影一致性差。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Kappa值均<0.75。结论基层医院MSC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较高,但在诊断血管狭窄程度上准确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心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汪杰 张斌 +2 位作者 赵永燕 熊恩来 刘玥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7期44-47,共4页
目的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septum,RVOTS)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RVA)的手术过程、起搏参数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符合永久起搏... 目的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septum,RVOTS)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RVA)的手术过程、起搏参数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符合永久起搏器置入指征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66例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及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各33例,测定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起搏QRS波宽度,于术后3个月及6个月进行随访,测定起搏参数(阈值、感知、阻抗)、心房脑钠钛(BNP)水平、及6min步行试验距离。结果 33例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完成32例,并发症与心尖部起搏无差异;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长于心尖部起搏,起搏QRS波宽度时限短于心尖部起搏;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电极置入即刻阈值高于心尖部起搏,其余时间两组起搏阈值、感知及阻抗均无差异;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BNP水平均高于术前,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BNP水平低于心尖部起搏;术后6个月BNP水平与QRS波宽度呈正相关。结论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手术可行,能够有效改善心室电机械同步性及心功能,值得基层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 起搏 心功能 B型钠尿肽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中西医结合防治新策略 被引量:6
5
作者 汪杰 刘玥 蒋跃绒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5期9-11,117,共4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外周血管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急剧上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杀手。因此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大面积蔓延成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延长寿命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外周血管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急剧上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杀手。因此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大面积蔓延成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延长寿命的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防治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疾病 人类健康 缺血性卒中 外周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 经济发展
下载PDF
左束支起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斌 熊恩来 +2 位作者 赵永燕 汪杰 苏浩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22期2907-2912,共6页
目的探讨左束支起搏的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者房室阻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左束支起搏23例(左束支起搏组),采用右室间隔部起搏18例(右室间隔部起搏组)。记录两组起搏情况、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 目的探讨左束支起搏的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者房室阻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左束支起搏23例(左束支起搏组),采用右室间隔部起搏18例(右室间隔部起搏组)。记录两组起搏情况、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3个月的起搏参数(包括起搏阈值、起搏感知、起搏阻抗)和心电图表现,并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左束支起搏组起搏成功21例(91.3%),右室间隔部起搏组均起搏成功。左束支起搏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均长于右室间隔部起搏组(均P<0.05)。术中、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起搏感知、起搏阻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左束支起搏组患者的术中起搏阈值高于右室间隔部起搏组患者(P<0.05),但3个月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后左束支起搏组患者的QRS波宽度低于右室间隔部起搏组,但两种起搏方式起搏后QRS波宽度均高于术前(P<0.05)。左束支起搏组患者的左室达峰时间短于右室间隔部起搏组患者(均P<0.05)。左束支起搏组中1例患者术后24 h内出现左束支电极脱位,再次手术成功重新调整电极,其余患者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左束支起搏成功率较高,短期内起搏参数理想,未引起严重并发症,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在心电同步性方面可能优于右室间隔部起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起搏 右室间隔部起搏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房室阻滞 可行性 安全性
下载PDF
血浆脑钠肽和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年内再发心源性疾病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永燕 熊恩来 +1 位作者 张斌 杜慧玲 《微循环学杂志》 2017年第3期47-51,共5页
目的:分析血浆脑钠肽(BNP)、D-二聚体(D-D)水平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年内再发心源性疾病的评估价值。方法:85例ACS患者分成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组),另选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BNP、D-D水... 目的:分析血浆脑钠肽(BNP)、D-二聚体(D-D)水平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年内再发心源性疾病的评估价值。方法:85例ACS患者分成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组),另选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BNP、D-D水平;随访ACS患者1年内再发心源性疾病、死亡病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再发心源性疾病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NP、D-D对患者预后评估价值,并据此计算生存率。结果:AMI组、UAP组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更高(P<0.01);AMI组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UAP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1年内,再发心源性疾病和死亡患者共22例,其BNP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再发心源性疾病和死亡患者(P<0.01);回归分析显示BNP、D-D是ACS患者1年内再发心源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BNP、D-D分别为239.60ng/ml、178.55mg/L对ACS预后评估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70.60%和77.10%,特异度分别为60.50%和64.20%)。BNP≤239.60ng/ml患者1年生存率高于BNP>239.60ng/ml者,D-D≤178.55mg/L患者1年生存率高于D-D>178.55mg/L者。结论:血浆BNP和D-D对评估ACS患者1年内再发心源性疾病和患者死亡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浆脑钠肽 D-二聚体 预后
下载PDF
重度低血钾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4
8
作者 赵芙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10期1215-1216,共2页
关键词 重度低血钾 补钾 观察与护理
下载PDF
FABP、cTnI联合检测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价
9
作者 唐吉斌 熊恩来 +1 位作者 朱春甲 潘晓龙 《江西医学检验》 2004年第4期321-32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心脏肌钙蛋白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价。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对36例UA患者血清进行FABP、cTnI、CK-MB定量测定,观察2周内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UA患者血清FABP、cTnI、CK-M...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心脏肌钙蛋白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价。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对36例UA患者血清进行FABP、cTnI、CK-MB定量测定,观察2周内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UA患者血清FABP、cTnI、CK-M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峰值分别在8h、16h、24h;FABP、cTnI异常组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为57.14%、52.94%显著高于FABP、cTnI正常组(P<0.01),CK-MB异常组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为36.36%与CK-MB正常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8.0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FABP、cTnI增高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危险性,联合检测FABP、cTnI对判断UA患者短期内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有重要的预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BP CTNI 联合检测 不稳定心绞痛 预后 评价
下载PDF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死近期预后及再梗死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洪斌 范晓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92-1392,共1页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心肌梗死 再梗死 预后
下载PDF
精细过滤输液器对静脉滴注前列地尔致静脉炎的预防 被引量:10
11
作者 罗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2期230-231,共2页
目的:探讨精细过滤输液器对静脉滴注前列地尔致静脉炎的预防。方法:将69例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2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发生程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精细过... 目的:探讨精细过滤输液器对静脉滴注前列地尔致静脉炎的预防。方法:将69例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2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发生程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精细过滤输液器能够明显减少静脉滴注前列地尔致静脉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精细过滤输液器 预防
下载PDF
经两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护理体会 被引量:5
12
作者 夏银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第19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的术后护理特点。方法:将340例病人随机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170例,桡动脉组采用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股动脉组采用股动脉途径行冠...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的术后护理特点。方法:将340例病人随机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170例,桡动脉组采用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股动脉组采用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对两组病人穿刺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穿刺成功率、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迷走神经反射、排便困难、皮下渗血和血肿、腰酸背疼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均是安全可行的,但经桡动脉途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减轻病人痛苦,术后护理相对简单,病人更易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术 护理
下载PDF
舒适护理干预用于冠心病护理中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项怡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73-76,共4页
分析为冠心病患者提供舒适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7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各含有39例冠心病患者的实验组、常规组(方法:电脑抽号法;时间: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前组为舒适护理,后组为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 分析为冠心病患者提供舒适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7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各含有39例冠心病患者的实验组、常规组(方法:电脑抽号法;时间: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前组为舒适护理,后组为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绞痛评分。心功能、遵医能力等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实验组接受护理后的心理状况评分分别为(36.31±3.15)、(30.54±4.15),常规组的评分为(50.33±3.61)、(55.01±3.42),两者差异十分明显。结论 将舒适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各指标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冠心病 生活质量 遵医能力 影响
下载PDF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杨茹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研究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比分析71例青年人心肌梗死患者和157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性〔OR=12.368,95CI... 目的研究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比分析71例青年人心肌梗死患者和157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性〔OR=12.368,95CI%(1.379,23.343)〕,吸烟〔OR=3.922,95CI%(0.362,11.324)〕,酗酒〔OR=3.322,95CI%(1.128,12.343)〕,冠心病家族史〔OR=6.34,95CI%(1.234,12.342)〕是青年人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有自身的特点,减少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利于降低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神经鞘磷脂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茹 周杰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血浆鞘磷脂(sphingomyelin,SM)含量在汉族人群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中的变化,了解其对ACS患者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2月安徽铜陵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汉族人群中稳定... 目的观察血浆鞘磷脂(sphingomyelin,SM)含量在汉族人群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中的变化,了解其对ACS患者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2月安徽铜陵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汉族人群中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61例,ACS患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ST段抬高型心梗和非ST段抬高型心梗)195例,正常对照组55例,采用酶学的方法分别测定其血浆SM含量。结果①ACS组血浆SM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P<0.01),而SAP组及对照组S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9)。②ACS的相关危险性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SM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汉族人群SM水平与ACS具有相关性,提示SM可能是汉族人群中ACS患者斑块不稳定性的一个潜在标记物,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神经鞘磷脂 生化标记物
原文传递
优质早期康复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
16
作者 刘亚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185-188,共4页
分析优质且以早期康复为目的的护理模式在罹患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同时还应调查该护理模式下的患者满意度。方法 随机抽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这一时间段内在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 分析优质且以早期康复为目的的护理模式在罹患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同时还应调查该护理模式下的患者满意度。方法 随机抽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这一时间段内在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手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并按照抛币法将其中的3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执行具有常规化特征的护理干预措施;将剩余39例患者纳入研究组,选用优质且以早期康复为目的的护理模式。PCI术后,就两组患者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长度、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血管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此外,还应借助匿名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深入调查。结果 对比两组的LVEDD、LVEF指标水平,护理前无明显差异(P>0.05);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的ADL评分结果,入院第1天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前1天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血管并发症情况相对较少(P<0.05)。研究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临床中应用优质且以早期康复为目的的护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优势:一是可有效改善罹患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PCI手术治疗患者的心功能;二是可积极提高患者在PCI术后的生活自理能力;三是可减少穿刺点出血、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血管并发症的出现,进一步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早期康复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 应用效果 护理满意度 心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