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阜阳市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点及疾病进展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郑玲玲 孟银梅 +4 位作者 刘南南 叶小欣 马珺珺 李铭 李卫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2019—2020年阜阳市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疾病进展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丙肝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进展情况分为慢性肝炎组(n=158)、代偿期肝硬化组(n=41)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n=81)。采用描述流行病... 目的探讨2019—2020年阜阳市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疾病进展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丙肝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进展情况分为慢性肝炎组(n=158)、代偿期肝硬化组(n=41)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n=81)。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丙肝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患者疾病进展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280例丙肝患者中,男161例,女119例,发病年龄集中在40~60岁;62.50%患者分布在农村;61.79%患者具有血液接触史;患者职业主要为农民。基因分型1b型和2a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病毒定量、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合并症是丙肝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2019—2020年阜阳市丙肝患者中男性占比略高于女性,农村居民占比高于城市。阜阳市丙肝患者疾病进展影响因素较多,应结合本市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干预,以降低肝失代偿和肝硬化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阳市 丙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特点 疾病进展 持续病毒学应答 肝失代偿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3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丽军 李卫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29-330,共2页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5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维生素C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3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2周~3周。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肝功能...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5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维生素C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3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2周~3周。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明显改善酒精性肝病的肝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还原型谷胱甘肽 治疗
下载PDF
慢性肝病合并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劲松 李莎莎 +1 位作者 辛克锋 尹超 《安徽医学》 2015年第1期83-84,8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住院患者的常见感染部位、病原菌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20例慢性肝病住院患者的标本来源、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标本来源依次为腹水、血液、痰和胸水,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常见病...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住院患者的常见感染部位、病原菌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20例慢性肝病住院患者的标本来源、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标本来源依次为腹水、血液、痰和胸水,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常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葡萄球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对3~4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于肺炎克雷伯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较低,庆大霉素、莫西沙星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较低。结论慢性肝病患者合并出现细菌感染时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并且耐药情况严重,临床需及时明确感染诊断,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感染 病原菌
下载PDF
恙虫病合并肝损害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莎莎 辛克锋 韩明锋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恙虫病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集中收治的70例恙虫病患者,观察其症状和体征,并进行肝功能和肝脏超声检查。结果在70例患者中42例(60%)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轻、中、重度损害者分别占81%、14%和5%。所有病人给予病原... 目的探讨恙虫病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集中收治的70例恙虫病患者,观察其症状和体征,并进行肝功能和肝脏超声检查。结果在70例患者中42例(60%)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轻、中、重度损害者分别占81%、14%和5%。所有病人给予病原治疗和护肝治疗后痊愈。结论恙虫病并发肝损害为一过性病变,且病变较轻,愈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肝损害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169例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学变化 被引量:8
5
作者 李莎莎 谭林 +1 位作者 马超 高学武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91-292,共2页
目的探讨ALT正常的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组织学特点。方法选择慢性HBV携带者169例,超声检查表现为肝脏实质回声增强,均进行肝穿活组织病理检查,了解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情况。结果 90例HBeAg(+)和79例HBeAg(-)人群肝脏炎症程度≥G2者分别33例(... 目的探讨ALT正常的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组织学特点。方法选择慢性HBV携带者169例,超声检查表现为肝脏实质回声增强,均进行肝穿活组织病理检查,了解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情况。结果 90例HBeAg(+)和79例HBeAg(-)人群肝脏炎症程度≥G2者分别33例(49.3%)和34例(50.7%),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1,P>0.05);纤维化程度在2级及以上者共88例(52.1%),其中HBeAg(+)者40例(45.5%),HBeAg(-)者48例(54.5%,P=0.04,P<0.05)。结论慢性HBV携带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健康携带者,对于超声筛查中见有异常声像图改变者,应进行肝穿活组织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携带者 超声异常 肝组织学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要点 被引量:6
6
作者 黄敏 李永华 +1 位作者 李丽军 李铭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 治疗 重型肝炎 护理
下载PDF
42例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莎莎 高学武 谭林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了解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临床特征、腹水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2例诊断为SBP且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腹水实... 目的:了解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临床特征、腹水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2例诊断为SBP且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腹水实验室检查及疾病的转归。结果:4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及腹膜刺激征,71%的患者腹水常规检查白细胞>500×106/L,86%的患者腹水乳酸脱氢酶>200 U/L。83.3%的患者腹水细菌培养为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二者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均较高。结论:SBP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需充分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并尽早进行腹水床边培养。治疗上临床怀疑SBP时可先应用第三代头孢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待细菌培养药敏结果报告后及时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并发症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病原菌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卫 李铭 +1 位作者 李永华 李旭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09-410,417,共3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随访24周。结果 34例治疗48周的患者,ALT复常24例(70.6%)、HBV DNA阴转29例(76.5%)、HBeAg阴转6例(20.7%)、HBeAg血清转...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随访24周。结果 34例治疗48周的患者,ALT复常24例(70.6%)、HBV DNA阴转29例(76.5%)、HBeAg阴转6例(20.7%)、HBeAg血清转换4例,其中3例疗程满72周的患者,2例发生HBeAg血清转换,1例发生HBsAg血清学转换。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疗效
下载PDF
平均每日血浆负荷量对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影响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铭 林伟 +4 位作者 尚晓娟 范子玲 张健 刘海军 张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过程中平均每日血浆负荷量(ADP)差异对预后的影响,为提高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人工肝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98例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乙型肝炎...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过程中平均每日血浆负荷量(ADP)差异对预后的影响,为提高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人工肝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98例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明确可能影响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因素,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总胆固醇、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水平、1周ADP是否>300 ml、2周ADP是否>400 ml为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Bil、2周ADP>400 ml为影响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90 d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以TBil回归系数为0.008,2周ADP回归系数为-1.832。结论 TBil和2周ADP是否>400ml是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TBil为危险因素,2周ADP>400 ml为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平均每日血浆置换量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辛克锋 李铭 +1 位作者 李永华 吴兆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835-836,共2页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布加-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56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误诊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6例患者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4∶1.0,发病年龄20-70岁,病程0.5-25年;临床主要表现有腹胀、双下肢水肿和肝肿大;...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布加-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56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误诊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6例患者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4∶1.0,发病年龄20-70岁,病程0.5-25年;临床主要表现有腹胀、双下肢水肿和肝肿大;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下腔静脉造影;25例X线引导下带囊导管破膜扩张、血管内支架植入术;35例曾被误诊,误诊肝硬化30例,单纯下肢静脉曲张3例,腹腔肿瘤2例。结论:应重视布-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积极行介入治疗,可减少误诊,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氏综合征 下腔静脉 肝硬化 误诊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辛克锋 李铭 +4 位作者 代莉 马超 吴兆进 李卫 李永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77-378,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与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的关系。方法检测6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SAAG和行内镜检查了解食道下段静脉曲张情况。结果 6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SAAG均大于11g/L,最高可达33g/L。根据SAAG水平,...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与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的关系。方法检测6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SAAG和行内镜检查了解食道下段静脉曲张情况。结果 6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SAAG均大于11g/L,最高可达33g/L。根据SAAG水平,将患者分为11~l4.9g/L、15~19.9g/L和>20g/L组,发现SAAG越高,其发生静脉曲张(x2=13.2,P<0.01)的程度及出血(x2=6.7,P<0.05)的风险就增加。结论 SAAG可以作为判定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静脉曲张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下载PDF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卫 李铭 +1 位作者 李永华 李丽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同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主...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同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主要实验室指标及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不良反应。随访3~12个月的存活率判断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ALT、AST、总胆红素、肌酐均明显降低(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升高(P<0.01);40例次治疗中仅有3例次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治疗组总存活率为70.0%,高于对照组的35.0%(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是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人工肝 血浆置换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卫 李磊 +3 位作者 郜玉峰 李铭 李永华 李旭 《肝脏》 2010年第5期354-355,共2页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分析 治疗 肝功能失代偿 抑制HBV 肝脏炎症 肝纤维化
下载PDF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防治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 被引量:6
14
作者 谭林 马超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44-245,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抗菌药物在防治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作用。方法84例慢性重型肝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在入院前1周未经抗菌治疗、入院时无感染征象、住院时间均超过72h,在采用积极保肝、营养支持的... 目的探讨应用抗菌药物在防治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作用。方法84例慢性重型肝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在入院前1周未经抗菌治疗、入院时无感染征象、住院时间均超过72h,在采用积极保肝、营养支持的基础上,治疗组52例采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头孢噻肟钠),对照组均未预防性应用任何抗菌药物。结果治疗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2例(23%),死亡率为37.5%;对照组发生感染17例(53.1%),死亡率为50%;治疗组SB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提高慢性重型肝炎的治愈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预防性应用 头孢噻肟钠
下载PDF
肝细胞癌血清肿瘤标志物DCP、AFP-L3和AF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传苗 徐静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1031-1033,共3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的3种肿瘤标志物脱-γ-异常凝血酶原(DC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甲胎蛋白(AFP)单独或联合检测,诊断HCC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CC组、肝硬化组和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患者血清DCP、A...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的3种肿瘤标志物脱-γ-异常凝血酶原(DC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甲胎蛋白(AFP)单独或联合检测,诊断HCC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CC组、肝硬化组和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患者血清DCP、AFP-L3%和AFP水平,并比较3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差异;利用诊断试验评价分析3种肿瘤标志物单独或联合检测诊断HCC的敏感性、特异性、曲线下面积及Youden指数。结果:HCC组患者血清DCP、AFP-L3%和AFP水平均高于肝硬化和慢乙肝组患者(P<0.01)。在40 mAU/ml的临界值下,DCP诊断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7.88%和95.00%;在10%的临界值下,AFP-L3%诊断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58%和90.00%;在20 ng/ml的临界值下,AFP诊断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76%和63.33%;2种或3种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未高于DCP单独检测。结论:无论是DCP、AFP-L3%和AFP单独检测还是联合检测,DCP均具有最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或许可以作为发现HCC的主要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异质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散发性戊型肝炎8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莎莎 高学武 谭林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了解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分析戊型肝炎重症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23例重叠感染其他肝炎病毒患者PT(17.93±6.19秒)较单纯戊型肝炎患者(13.64±2.95秒)明显延... 目的了解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分析戊型肝炎重症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23例重叠感染其他肝炎病毒患者PT(17.93±6.19秒)较单纯戊型肝炎患者(13.64±2.95秒)明显延长(P<0.05);血清胆红素(194.34±145.64μmol/L)高于后者(181.01±134.60μmol/L),血清白蛋白(36.56±6.87g/L)低于后者(38.16±4.32g/L)。结论重叠感染其他肝炎病毒患者是戊型肝炎重症化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 散发性 临床特点
下载PDF
退黄合剂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兴宏 刘瑛 刘雯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330-330,共1页
关键词 退黄合剂 血浆置换 治疗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B-TFE与3D DCE-MRA联合应用在布加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海涛 肖安岭 +1 位作者 张芃芃 谭林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5期383-386,共4页
目的探讨B-TFE与3D DCE-MRA联合应用在布加综合征(BCS)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经DSA证实的布加综合征患者32例,其中8例为单纯下腔静脉阻塞,2例为单纯肝静脉阻塞,22例为下腔静脉阻塞伴肝静脉阻塞。32例患者均行B-TFE和3D DCE-MRA检... 目的探讨B-TFE与3D DCE-MRA联合应用在布加综合征(BCS)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经DSA证实的布加综合征患者32例,其中8例为单纯下腔静脉阻塞,2例为单纯肝静脉阻塞,22例为下腔静脉阻塞伴肝静脉阻塞。32例患者均行B-TFE和3D DCE-MRA检查,分析两种方法及联合应用时对BCS及其侧支循环的显示情况。结果 B-TFE正确诊断8例下腔静脉阻塞、18例下腔静脉阻塞伴肝静脉阻塞和2例肝静脉阻塞,总检出率为87.5%(28/32);3D DCE-MRA正确诊断8例下腔静脉阻塞、19例下腔静脉阻塞伴肝静脉阻塞和1例肝静脉阻塞,总检出率为93.8%(30/32)。B-TFE共显示个193侧支循环,3DDCE-MRA则显示248个侧支循环。两者结合准确诊断全部BCS及其肝内外侧支循环。结论联合应用B-TFE和3DDCE-MRA是诊断BCS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血栓形成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17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静 刘传苗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77例PLC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病原学、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7例PLC患者中,发病年龄高峰为40~60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3.43∶1,乙型肝炎病...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77例PLC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病原学、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7例PLC患者中,发病年龄高峰为40~60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3.43∶1,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分别为75.14%和0.56%,γ-谷酰基转肽酶(γ-GGT)和AFP阳性率分别为73.45%和74.58%,门静脉癌栓率41.81%,远处转移率0.56%。手术治疗78例,其中肝细胞型肝癌(HCC)68例,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ICC)10例,前者HBV感染率(76.47%)高于后者(10.00%)(P<0.05),而总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的阳性率分别为14.71%、50.00%和17.65%、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C危险因素包括40岁以上、男性、HBV感染;γ-GGT和AFP或许有助于PLC的诊断;PLC转移以肝内血行转移多见;PLC细胞分型以HCC多见;ICC患者碱性磷酶阳性率较高,可能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原发性肝癌 诊断 临床特征
下载PDF
MELD评分评估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雯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价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PE治疗,检测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和肌酐水平以计算MELD分值。按照治疗前患者MELD分值<30分、30~40分和≥4...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价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PE治疗,检测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和肌酐水平以计算MELD分值。按照治疗前患者MELD分值<30分、30~40分和≥40分分成三组,观察各组3个月内的病死率。结果 PE治疗后112例患者血生化指标改善;3个月内,在MELD评分<30的63例患者中,死亡12例(19%);在30≤MELD评分<40分的34例患者中,死亡20例(58.8%);在MELD评分≥40分的15例患者中,死亡15例(100%,P<0.05)。结论 MELD评分系统能预测PE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重型肝炎 血浆置换 终末期肝病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