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鼻高流量氧疗联合俯卧位通气在基于CURB-65的中高危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
作者 任梅 王梅 +2 位作者 单南冰 罗腾达 许靖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联合俯卧位通气(PPV)在基于CURB-65的中高危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需行HFNC的240例中高危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俯卧位组12...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联合俯卧位通气(PPV)在基于CURB-65的中高危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需行HFNC的240例中高危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俯卧位组122例和对照组118例,俯卧位组予HFNC+PPV,对照组予HFNC支持,2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和治疗;观察俯卧位组病人治疗前(T_(0))、俯卧位60 min(T_(1))、转为仰卧位后30 min(T_(2))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变化情况;比较2组病人治疗第3天和第5天的吸氧浓度(Fi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呼吸困难评分(Borg评分)变化情况,记录2组病人住院时间、诊疗费用、此次住院期间气管插管率及发生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俯卧位组病人T_(1)、T_(2)时较T_(0)时RR降低,SpO_(2)升高(P<0.05~P<0.01);治疗第3、5天俯卧位组FiO_(2)均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aO_(2)/FiO_(2)均高于同时期对照组,Borg评分均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P<0.01);俯卧位组较对照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插管率亦明显下降(P<0.05~P<0.01);俯卧位组眼眶水肿、肩背部疼痛、腰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HFNC的基础上联合PPV能改善住院CAP病人氧合指数,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诊疗费用及插管率;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虽较高,但程度不重,经积极处理后能较快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俯卧位通气 经鼻高流量氧疗 气管插管率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化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徐静 谭林 +6 位作者 李莎莎 王春艳 高学武 王金玲 李风成 姜宁 纪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67-1071,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化的高危因素,为精准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2月13日于安徽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情进展与否分为稳定组和重症化组,使用多因素COX比例风...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化的高危因素,为精准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2月13日于安徽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情进展与否分为稳定组和重症化组,使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及动态变化评估重症化的高危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43例COVID-19确诊患者,年龄43.5(32.7,52.4)岁,其中81例(56.6%)为男性,28例(19.6%)存在基础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119例(83.2%)],其次为干咳[(77例(53.8%)]。共有122例(85.3%)病情持续好转(稳定组),21例(14.7%)在出现症状2周内病情加重(重症化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HR=3.5,95%CI 1.4~9.0)、合并基础疾病(HR=3.9,95%CI 1.5~10.4)、乳酸脱氢酶>250.0 U/L(HR=4.1,95%CI 1.4~12.6)、淋巴细胞绝对值<1.0×109/L(HR=6.8,95%CI 2.3~20.7)为COVID-19患者重症化的高危因素。结论在COVID-19救治过程中明确其重症化高危因素有利于制定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化 高危因素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检验指标在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晓瑜 韩明锋 +1 位作者 张健 辛克锋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711-713,共3页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人检验指标与病情轻重的关系,旨在早期识别重症病人。方法:收集86例COVID-19病人资料,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重症组(n=68)和重症组(n=18)。分析2组的实验室检查,采用SPSS 18.0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人检验指标与病情轻重的关系,旨在早期识别重症病人。方法:收集86例COVID-19病人资料,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重症组(n=68)和重症组(n=18)。分析2组的实验室检查,采用SPSS 18.0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重症和重症组病人性别、年龄及武汉旅居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病人血常规中淋巴细胞计数及百分比、T细胞亚群中总T淋巴细胞、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均低于非重症肺炎病人,而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细胞介素-6重症组均高于非重症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H升高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加重的危险因素,CD4^+淋巴细胞降低是保护性因素。结论:COVID-19病人的多项实验室指标均有明显变化,对于病情轻重的评估有参考价值,尤其LDH的升高和CD4^+淋巴细胞的减少在重症病人中的表现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T细胞亚群 乳酸脱氢酶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4
作者 徐静 纪冬 +4 位作者 王春艳 付懿铭 陈松海 李忠斌 陈国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1-555,共5页
目的评估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诊断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12月就诊于解放军第五医学中心的5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否正常分为正常组... 目的评估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诊断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12月就诊于解放军第五医学中心的5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否正常分为正常组(n=217)和升高组(n=283),比较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的相关性。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及进一步两两比较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评价D-二聚体水平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VT的早期预警效能。结果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ALT、AST、TBil、Alb、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PVT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3、0.455、0.214、0.756,P值均<0.05)。共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PVT,PVT阳性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PVT阴性患者[1.96(0.82~4.91)mg/L vs 0.61(0.19~1.54)mg/L,Z=-6.02,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最佳诊断界值为0.76 mg/L,ROC曲线下面积和95%可信区间为0.758(0.719~0.796)。结论D-二聚体水平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指标。对于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患者,需警惕PVT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D-二聚体 早期诊断
下载PDF
GP模型诊断HBV慢性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徐静 高学武 +4 位作者 李莎莎 王金玲 李风成 姜宁 谭林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34-336,共3页
目的:评估球蛋白(GLO)-血小板(PLT)模型(GP)诊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并与天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PLT)比值数(APR I)和纤维化指数4(FIB-4)两个经典无创预测模型进行比较。方法:收集128例行肝穿刺活检的... 目的:评估球蛋白(GLO)-血小板(PLT)模型(GP)诊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并与天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PLT)比值数(APR I)和纤维化指数4(FIB-4)两个经典无创预测模型进行比较。方法:收集128例行肝穿刺活检的HBV慢性感染者的临床资料,以肝脏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GP、APRI和FIB-4诊断显著纤维化、进展期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受试患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进行诊断试验评价。结果:GP模型与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但是Spearman相关系数(r=0.569,P<0.001)并不高于APRI模型(r=0.594,P<0.001)和FIB-4模型(r=0.579,P<0.001)的相关系数。GP模型诊断显著纤维化、进展期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7、0.790和0.833,与APRI的曲线下面积(0.772、0.840和0.786)和FIB-4的曲线下面积(0.732、0.787和0.806)相比,GP模型在诊断肝硬化方面诊断准确性最高。结论:GP模型或许是慢性HBV感染者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有用的、廉价的非侵入性方法,尤其在诊断肝硬化方面。但是在诊断HBV相关的显著纤维化和进展期纤维化方面的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 肝炎 慢性 肝纤维化 GP模型 APRI模型 FIB-4模型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徐静 谭林 +2 位作者 高学武 王金玲 李风成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8年第9期610-612,61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83例P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门静脉癌栓形成与常见临床因素...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83例P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门静脉癌栓形成与常见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因素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1-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甲胎蛋白、肿瘤大小及数目、腹腔积液及肿瘤中心位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000、0.010、0.000、0.001、0.000、0.000、0.004、0.01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甲胎蛋白及腹腔积液是门静脉癌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0、0.040)。结论门静脉癌栓多发生于甲胎蛋白水平偏高及合并腹腔积液的PLC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门静脉癌栓 甲胎蛋白类 腹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