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标本采集方法对ICU患者下呼吸道病原学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叶方 潘卫东 +2 位作者 杨志军 史秀凤 马继民 《安徽医学》 2015年第11期1372-1373,1374,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标本采集方法获取的ICU患者下呼吸道样本的病原学检测结果,以确定何种方法可更准确简便地获取标本,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0例来自ICU的急危重症患者。对同一患者先以无创常规方法采集下呼吸道标本密封,再以纤支镜(O... 目的比较两种标本采集方法获取的ICU患者下呼吸道样本的病原学检测结果,以确定何种方法可更准确简便地获取标本,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0例来自ICU的急危重症患者。对同一患者先以无创常规方法采集下呼吸道标本密封,再以纤支镜(Olympus BF P40)获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密封后同时送检。结果经无创常规获取痰标本的痰培养阳性率为72.5%,经纤支镜获取BALF的培养阳性率为80.0%,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培养结果符合率为72.5%(29/40),两种样本采集方法获取的样本中病原菌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Kappa=0.658,P=0.000)。结论无创常规标本采集方法仍然是一种省时、省力、经济且较准确的获取高质量样本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 病原学 纤维支气管镜 肺泡灌洗液
下载PDF
经皮微创接骨板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 被引量:11
2
作者 叶国宝 孙亮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935-93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接骨板(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intramedullary nail,IMN)两种微创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64例...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接骨板(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intramedullary nail,IMN)两种微创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64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MIPPO组和IMN组,MIPPO组共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22~69岁,平均(43.2±4.1)岁;左侧19例,右侧13例;AO损伤分型:42A型10例,42B型12例,42C型10例。IMN组32例,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23~71岁,平均(44.1±3.9)岁;左侧14例,右侧18例;AO损伤分型:42A型12例,42B型9例,42C型11例。术后1、3、6、12个月随访并进行X线片等复查。观察与比较两组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Johner-Wruhs评分、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MIPPO组的手术时间(63.4±5.4)min、术中出血量(68.9±6.3)mL、骨折愈合的时间(15.6±2)周,显著低于IMN组的(89.6±6.2)min、(107.4±6.4)mL、(17.8±1.7)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IPPO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7.0±1.2)d、术后皮肤坏死感染发生率12.5%,高于IMN组的(5.0±1.6)d、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Johner-Wruhs评分比较,MIPPO组优良率96.8%,IMN组优良率9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组与IMN组对胫骨中下端骨折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的踝关节功能,但MIPPO组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中下段骨折 经皮微创接骨板 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下载PDF
介入性治疗对外伤性脾破裂的有效性及出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石哲 晋小祥 +1 位作者 朱国清 赵应龙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248-1251,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性治疗对外伤性脾破裂病人的有效性及病人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选择性介入栓塞手术治疗,2组术后5 d... 目的:探讨介入性治疗对外伤性脾破裂病人的有效性及病人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选择性介入栓塞手术治疗,2组术后5 d对病人效果进行评估,术后对病人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2组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炎症因子、生活质量。结果:无转开腹或者再手术发生;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术后进食时间均明显短(少)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1、3、5、7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P<0.01);观察组术后1、3、5、7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5 d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及肾上腺素(EP)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5 d白细胞计数、CRP、Cor及E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5 d QOL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P<0.01);观察组术后5 d生理机能、生理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智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介入性治疗用于外伤性脾破裂病人中,病人出血量较小,能减轻病人疼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且该治疗方法安全性较高,能降低术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脾破裂 介入性治疗 出血量
下载PDF
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的早期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
4
作者 叶方 王常刚 +2 位作者 潘卫东 杨志军 马继民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B07期452-452,共1页
目的探讨创伤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早期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收入ICU 中的创伤患者60 例,记录入院24 小时内的血小板(Plt)、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创伤严重度评分(ISS 评分);同时据有无... 目的探讨创伤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早期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收入ICU 中的创伤患者60 例,记录入院24 小时内的血小板(Plt)、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创伤严重度评分(ISS 评分);同时据有无凝血病、颅脑损伤、休克等分组比较分析.结果: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率(23.3%),早期与创伤严重度(χ2=6.969、χ2=21.31,P〈0.01)、血小板计数(t=-2.892,P〈0.01)、合并颅脑损伤(χ2=15.239,P〈0.01)、合并休克(χ2=4.499,P〈0.05)明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D-二聚体(t=1.6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χ2=44.257,P〈0.01).结论:创伤患者早期即有凝血功能的变化,凝血病发生与创伤严重度、血小板、颅脑损伤、休克等有关,对预后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凝血病 影响因素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