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芍总苷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吴婷婷 陈凡 +1 位作者 唐宗毅 刘凌泉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669-672,共4页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的RA患者病例资料来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计120例,随机分为例数均为60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与单纯来氟米特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的RA患者病例资料来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计120例,随机分为例数均为60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与单纯来氟米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指标经过治疗均降低,且各指标与治疗前相比P<0.05,组间比较两组各项炎症指标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握力及晨僵时间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握力水平提高,晨僵时间缩短,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VS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治疗RA,对患者炎症指标及晨僵症状改善作用显著,有利于提升握力水平,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 类风湿关节炎 炎症指标 握力 晨僵时间
下载PDF
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凌泉 《当代医学》 2014年第34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采取甲氨蝶呤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联合组患者采取来...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采取甲氨蝶呤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联合组患者采取来氟米特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治疗。综合评价与分析2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效果方面,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24/25),对照组为92.00%(23/25),联合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方面,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2/25),对照组为12.00%(3/25),联合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小剂量激素配合甲氨蝶呤或配合来氟米特联合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优势,均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常规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来氟米特 糖皮质激素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青少年原发性干燥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林玲 王红 +1 位作者 刘布骏 孙凌云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8期1108-1109,共2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30岁)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 Syndrome,pS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1年7月于南京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23例pSS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23例pSS患者中女性22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23... 目的探讨青少年(≤30岁)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 Syndrome,pS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1年7月于南京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23例pSS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23例pSS患者中女性22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23±4)岁,平均病程(6±6)个月。首发症状为口干和/或眼干占30%;其余血液系统损害(7/16),发热(4/16),腮腺肿大(1/16),胸闷(1/16),皮疹(1/16),双下肢麻木(1/16),关节痛(1/16)。结论青少年pSS发病患者中,女性多见,2/3以非口干眼干为首发症状,系统损害发病率高,其中血液系统受累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口干症 青少年 临床特点
下载PDF
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月琴 夏静 陶红 《医学信息》 2011年第1期123-123,共1页
目的探讨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血液科住院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温热水湿热敷。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67%和6.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目的探讨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血液科住院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温热水湿热敷。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67%和6.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置管早期.采用湿热敷的方法,可明显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炎 护理
下载PDF
白芍总苷胶囊联合羟氯喹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5
作者 唐宗毅 陈凡 吴婷婷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6期2443-2445,2449,共4页
目的:探析干燥综合征患者采取羟氯喹联合白芍总苷胶囊进行治疗对改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干燥综合征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 目的:探析干燥综合征患者采取羟氯喹联合白芍总苷胶囊进行治疗对改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干燥综合征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羟氯喹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白芍总苷胶囊联合羟氯喹片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实验室指标等。结果: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9.69%、9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干燥、疲乏、肢体疼痛等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以及IgG等实验室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氯喹联合白芍总苷胶囊用于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但能提升治疗有效率,还可促使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有所改善,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羟氯喹 白芍总苷胶囊 临床症状 实验室指标 治疗预后 治疗有效率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