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齐云山丹霞地貌成因 被引量:34
1
作者 朱诚 彭华 +9 位作者 李世成 黄林燕 郑朝贵 项伏生 孙毓飞 唐云松 胡济源 朱光辉 吕健君 程光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5-455,共11页
齐云山丹霞地貌主要发育于中白垩统小岩组K2x1红色砂砾岩层中,该区地貌发育主要受景德镇-祁门断裂带、江湾-街口挤压破裂带和开化-淳安褶断带三大断裂带控制。在白垩世该区经历了地块沉降,成为陆上的断陷湖盆,由此接受了巨厚的白垩系红... 齐云山丹霞地貌主要发育于中白垩统小岩组K2x1红色砂砾岩层中,该区地貌发育主要受景德镇-祁门断裂带、江湾-街口挤压破裂带和开化-淳安褶断带三大断裂带控制。在白垩世该区经历了地块沉降,成为陆上的断陷湖盆,由此接受了巨厚的白垩系红层堆积。在新构造运动中,该区经历了隆升过程,巨厚的白垩系沉积物变成了海拔500 ̄600m的山体。白垩系红色砂砾岩在经历了垂直节理发育、风化破坏阶段及剥蚀搬运阶段后,同时受岩性本身砂岩与砾岩在组分和结构上的影响,差异性风化剥蚀显著,因此形成了壮观的峰林、崖、洞、方山、城堡及天生桥景观。该区585m、400m和150m处的三级裂点,大致反映了该区新构造运动中三次主要的抬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成因 新构造运动 山丹 安徽 白垩系 砂砾岩层 丹霞地貌 地貌发育 断陷湖盆 破坏阶段 风化剥蚀 抬升过程 断裂带 白垩统 齐云山 景德镇 破裂带 白垩世 500 沉积物 差异性 天生桥 红色 岩组 地块 陆上 堆积 红层 山体
下载PDF
浅议档案工作中的“美”
2
作者 胡旭平 《云南档案》 1991年第3期29-30,共2页
档案工作中存在“美”的问题,历来为人所忽略。不少人,包括一些档案工作者也片面地认为,档案工作无非是管理,管理各种档案,至于“美”,那是美学家考虑的事情,与档案工作无缘。这种狭隘、封闭式的学术研究思想,在各种学科彼此交叉、渗透... 档案工作中存在“美”的问题,历来为人所忽略。不少人,包括一些档案工作者也片面地认为,档案工作无非是管理,管理各种档案,至于“美”,那是美学家考虑的事情,与档案工作无缘。这种狭隘、封闭式的学术研究思想,在各种学科彼此交叉、渗透的今天,无疑不利于档案工作的发展。笔者试就档案工作中也存在“美”这一问题,谈点浅陋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工作 学术研究 档案整理工作 文件材料 材料整理 感性形式 档案知识 档案人员 查找利用 内容和形式
下载PDF
皖南花山石窟群开凿年代地衣测年及成因 被引量:3
3
作者 朱诚 唐云松 +6 位作者 马春梅 张理华 周毅华 朱光辉 胡济源 王朋岭 申洪源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33-441,共9页
据在花山石窟地区古代桥梁、桥垛、牌坊、墓碑、古民居、古房基和石窟洞壁洞口量测出的96个黄绿地图衣最大内切圆直径,测定出花山石窟主要开采年代为距今515~370年即明代中晚期(公元1477~1632年间),石窟岩性与周边地区古建筑岩性的比... 据在花山石窟地区古代桥梁、桥垛、牌坊、墓碑、古民居、古房基和石窟洞壁洞口量测出的96个黄绿地图衣最大内切圆直径,测定出花山石窟主要开采年代为距今515~370年即明代中晚期(公元1477~1632年间),石窟岩性与周边地区古建筑岩性的比较以及史料记载和石窟中遗留的古代瓷器残片年代均能证明这一点.鉴于石窟地衣量测工作主要在石窟洞口进行,由此推测石窟深处开采时代可能延续至清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山石窟 地衣测年 开采时代 成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