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谈我对宋代安徽历史的认识
1
作者 朱玉龙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111-114,118,共5页
宋代是安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简要介绍这时期的突出特点,充分肯定宋代安徽先民的历史贡献,并指出在经济开发过程中留下的教训,从历史的角度揭示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关键词 宋代 安徽历史 特点
下载PDF
明代中后期社会生活中越礼逾制现象探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陈瑞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9-31,共3页
明代中后期社会生活中越礼逾制现象探析陈瑞明中叶以降,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日趋繁荣,社会生活诸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就社会风尚而言,越礼逾制是这一时期最为突出的社会现象。本文拟从服饰、居宅、婚姻关系等角... 明代中后期社会生活中越礼逾制现象探析陈瑞明中叶以降,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日趋繁荣,社会生活诸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就社会风尚而言,越礼逾制是这一时期最为突出的社会现象。本文拟从服饰、居宅、婚姻关系等角度对此略加探讨。一礼制是中国封建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后期 社会生活 现象探析 士大夫 服饰 婚姻关系 《明夷待访录》 社会经济 明中后期 礼制
下载PDF
宋代的宗族组织与基层社会秩序 被引量:7
3
作者 康武刚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5-196,326,共12页
宋代的基层社会由于政府控制力的不足,给地方势力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由此,乡里精英通过自发地有组织的行为在基层社会中公共事务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宋代的宗族组织,是以世代相承的血缘谱系界定宗族成员间的权利与义务,维... 宋代的基层社会由于政府控制力的不足,给地方势力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由此,乡里精英通过自发地有组织的行为在基层社会中公共事务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宋代的宗族组织,是以世代相承的血缘谱系界定宗族成员间的权利与义务,维持宗族生存与发展秩序,以宗族和国家的力量保证其实施的规范的总称。其运作更多地体现了伦理的作用或对伦理的依靠,在这一框架下,长幼尊卑得以各司其职,默守本族道德规范和清规戒律,不敢逾越本分。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宋代基层社会中宗族组织对于基层社会秩序的调控作用。一是宗族组织通过设立族田、义庄、同庄,赡养族人;编撰族谱,设立宗祠,敬宗收族;达到对于宗族内部成员的有效控制。二是宗族组织对于宗族以外乡民所进行的控制,这种控制是基层社会内部的各个阶层之间的利益调整,是宗族组织自发的行为。三是探讨了宗族组织在宗族内部与宗族外的教俗化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宗族组织 基层社会秩序
下载PDF
关于姚莹历史地位的再认识 被引量:6
4
作者 施立业 《安徽史学》 1997年第4期48-52,共5页
关键词 历史地位 姚莹 《海国图志》 《海国闻见录》 向西方学习 《四库全书总目》 睁眼看世界 世界地图 利玛窦 近代初期
下载PDF
历史慈善地理研究刍议 被引量:3
5
作者 郝红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4-158,共5页
历史慈善地理是以历史地理学视角开展历史时期慈善组织及其慈善行为的研究,也是历史社会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历史慈善地理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内容做了初步的理论性归纳,以期有助于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和历史社会地理学... 历史慈善地理是以历史地理学视角开展历史时期慈善组织及其慈善行为的研究,也是历史社会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历史慈善地理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内容做了初步的理论性归纳,以期有助于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和历史社会地理学学科研究框架的进一步完善。认为历史时期的慈善组织是历史慈善地理研究的主要对象,而慈善组织兴起和发展的历史地理基础、时空分布、空间运作模式、慈善组织及其活动与区域社会的互动则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慈善地理 历史社会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下载PDF
安徽首任出使美日秘国大臣崔国因 被引量:2
6
作者 方英 汪菁华 《江淮文史》 2007年第4期162-172,共11页
1875年,由于马嘉理案的发生,清政府向英国派出了首位常驻使臣。在此后的36年时间里,清政府又先后向英、美等国派出T50多名驻外使臣。其中有6位来自安徽,崔国因即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 安徽 大臣 出使 清政府 使臣
下载PDF
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7
作者 汪谦干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6-96,70,共2页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中共中央党校 市委 首先 中国现代史 专家 学者 史学 年代 教授
下载PDF
五代时期今安徽地区建置统属考
8
作者 朱玉龙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19,共5页
五代时期,今安徽淮河以北地区,历属中原王朝。江淮之间,先属吴、南唐,后周显德五年三月,南唐献江北之地于周,亦北归中朝所有。皖南州县仍隶属南唐。淮北建置及统属关系,大体沿唐旧制,且史志记载也较明晰详备。江淮及皖南,则以南唐灭国,... 五代时期,今安徽淮河以北地区,历属中原王朝。江淮之间,先属吴、南唐,后周显德五年三月,南唐献江北之地于周,亦北归中朝所有。皖南州县仍隶属南唐。淮北建置及统属关系,大体沿唐旧制,且史志记载也较明晰详备。江淮及皖南,则以南唐灭国,文献散佚,致其置废沿革情况多阙落无闻。欧阳修撰《五代史记》,时去五代未远,已有不可悉考之叹。后出诸书,或出臆测,或据传闻,其间歧异缪误,盖可想见。职于是,本人不揣冒昧,网罗放佚。参勒比证,纂作此文,冀有以补前人之失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唐 中原王朝 十国春秋 军节度使 欧阳修 旧五代史 统属关系 建置 后周 文献散佚
下载PDF
一份献给建党80周年的厚礼——评《中国共产党安徽地方史》第1卷
9
作者 汪谦干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5-96,88,共3页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安徽地方史》第 1卷 ,完整准确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安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经过 ,代表了安徽地方党史研究的最新水平。它是安徽党史学界献给建党 80周年的一份厚礼。该书有三个鲜...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安徽地方史》第 1卷 ,完整准确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安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经过 ,代表了安徽地方党史研究的最新水平。它是安徽党史学界献给建党 80周年的一份厚礼。该书有三个鲜明的特色 :一是实事求是 ,不回避问题 ;二是材料丰富 ,主题突出 ;三是评价客观 ,分析深刻。虽然还有不足之处 ,总体看 ,不失为一部成功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论 《中国共产党安徽地方史》第1卷 成功的作品
下载PDF
“安徽三大家族与近代中国实业”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玉洁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6-127,共2页
2009年8月22日至23日,由安徽省历史学会主办、阜阳师范学院协办的“安徽三大家族与近代中国实业”学术研讨会在安徽阜阳召开。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陆勤毅教授到会讲话,安徽省历史学会会长王世华教授、安徽省... 2009年8月22日至23日,由安徽省历史学会主办、阜阳师范学院协办的“安徽三大家族与近代中国实业”学术研讨会在安徽阜阳召开。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陆勤毅教授到会讲话,安徽省历史学会会长王世华教授、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洪永平同志、阜阳师范学院副院长吴海涛教授出席并致辞。来自省内外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美籍华人、倪氏家族后人倪祖琨等也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近40篇。本次研讨会以“安徽三大家族与近代中国实业”为主题,通过主题演讲、分组讨论等形式,展开了热烈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近代中国 安徽省 家族 阜阳师范学院 综述 社会科学 专家学者
下载PDF
提倡亦文亦史,反对糟蹋历史
11
作者 杨雨润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6,共2页
提倡亦文亦史,反对糟蹋历史杨雨润文史相通,照我的理解,它与文史结合。亦文亦文同义。由此,我认为它包括两层意义:其一是指史学著作特别是我国古代的史学著作,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历史。而且还富有文采,其中优夫者。叙史实则语言优... 提倡亦文亦史,反对糟蹋历史杨雨润文史相通,照我的理解,它与文史结合。亦文亦文同义。由此,我认为它包括两层意义:其一是指史学著作特别是我国古代的史学著作,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历史。而且还富有文采,其中优夫者。叙史实则语言优美。写人物则形象生动。状环境则如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史相通 文史结合 文学作品 文艺作品 历史人物传记 史学著作 高科技手段 形成与发展 杨玉环 《三国演义》
下载PDF
辛亥革命前后安徽政论报刊舆论宣传转向
12
作者 王玉洁 《江淮文史》 2021年第5期4-14,共11页
从戊戌维新运动在江淮大地兴起到辛亥革命胜利,安徽政论报刊都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报刊的舆论宣传导向也做出了相应调整和转变,始终紧扣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不断引领思想文化启蒙... 从戊戌维新运动在江淮大地兴起到辛亥革命胜利,安徽政论报刊都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报刊的舆论宣传导向也做出了相应调整和转变,始终紧扣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不断引领思想文化启蒙运动和社会政治运动深入发展,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此次革命事业,数十年间屡仆屡起,而卒观成于今日者,实报纸鼓吹之力.报纸所以能居鼓吹之地位者,因能以一种之理想普及于人人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维新运动 辛亥革命前后 革命事业 舆论宣传 文化启蒙运动 民族命运 社会政治运动 宣传导向
下载PDF
淮河文化概念之界说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陈立柱 洪永平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5-100,共6页
与许多地域文化相比,淮河文化更加复杂而不易把握,这是由于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其中淮河文化本身"大象无形"的特点可能较关键。因此,讨论淮河文化概念,首要的工作在于找到认知淮河文化特质的恰当方式,与综合各学科各方面的研究... 与许多地域文化相比,淮河文化更加复杂而不易把握,这是由于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其中淮河文化本身"大象无形"的特点可能较关键。因此,讨论淮河文化概念,首要的工作在于找到认知淮河文化特质的恰当方式,与综合各学科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加以概括的方法。通过多层面多角度的探究,我们尝试着给淮河文化一个初步的概括,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而平原文化的特质是为淮河文化基本的或主体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文化概念 研究有法 界说
下载PDF
明清时期徽州族谱的控制功能 被引量:22
14
作者 陈瑞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9-105,共7页
徽州宗族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态,发展至明清时代,其对族人的控制与管理的功能日渐强化。在这一过程中,徽州族谱的功能也较前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相对较为单纯的族史文献发展为过于突出“谱法劝惩”功能的教化文本。明清时期,仕宦、乡绅、... 徽州宗族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态,发展至明清时代,其对族人的控制与管理的功能日渐强化。在这一过程中,徽州族谱的功能也较前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相对较为单纯的族史文献发展为过于突出“谱法劝惩”功能的教化文本。明清时期,仕宦、乡绅、商人等徽州宗族精英分子之所以积极参与族谱编纂活动,其主要目的之一即在于利用族谱加强族内控制。以社会控制为视角来讨论明清徽州族谱的功能,似更有助于揭示这一时期徽州族谱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宗族 族谱 社会控制 社会功能 明清
下载PDF
朱熹《家礼》与明清徽州宗族以礼治族的实践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瑞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6-93,共8页
明清时期,在徽州社会中形成了对朱熹及其《家礼》极端崇拜的社会风气。徽州宗族多依据《家礼》进行本族内部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建设,同时还十分重视对礼仪的执行与监督,旨在以此实现以礼治族、维持宗族社会秩序的目的。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徽州 宗族 以礼治族 《家礼》 社会控制
下载PDF
明清时期徽州境内的保甲制度推行与保甲组织编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瑞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7-105,共9页
明清时期,徽州地方官和宗族、乡绅积极推行保甲制,并将保甲与当地的乡约、里甲、团练、宗族等组织相结合。在保甲编制过程中,既遵守朝廷设定的十进制原则,又执行官方倡导的"通融编列"等灵活性原则,组织编造了保甲门牌、十家... 明清时期,徽州地方官和宗族、乡绅积极推行保甲制,并将保甲与当地的乡约、里甲、团练、宗族等组织相结合。在保甲编制过程中,既遵守朝廷设定的十进制原则,又执行官方倡导的"通融编列"等灵活性原则,组织编造了保甲门牌、十家门牌、保甲册、循环册、棚民册、另户册等各类门牌册籍,这些门牌册籍的登载范围和内容虽稍有差别,但皆反映了徽州地方官府对民间社会控制的严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保甲 乡约 里甲 团练 宗族 徽学
下载PDF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祠堂的控制功能 被引量:30
17
作者 陈瑞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7年第1期54-63,共10页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祠堂所发挥的族内控制功能有日益强化的趋势。主要体现为第一,通过祠堂祭祀仪式的举行及相关祭祀制度的执行,以融洽宗盟、收拢人心、增强宗族凝聚力,进而实现尊祖敬宗、合族收族、控制族人的目的;第二,通过祠堂为舞台...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祠堂所发挥的族内控制功能有日益强化的趋势。主要体现为第一,通过祠堂祭祀仪式的举行及相关祭祀制度的执行,以融洽宗盟、收拢人心、增强宗族凝聚力,进而实现尊祖敬宗、合族收族、控制族人的目的;第二,通过祠堂为舞台进行族内教化和普法宣传活动,实施宗族内部控制;第三,通过祠堂执法实施对族人的硬性控制;第四,族内纠纷调解、统一族人意志以按时缴纳赋税、族内赈济等其他控制功能的实施也多以祠堂为中心,在祠堂内进行;第五,围绕宗族祠堂管理进行族内控制。以社会控制为视角研究徽州宗族祠堂及其功能,可能是深化对徽州宗族所扮演的社会管理者角色认识的新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宗族祠堂 族内控制 社会功能
下载PDF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的内部救济 被引量:19
18
作者 陈瑞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6-99,共14页
明清时期,由于人地矛盾加剧、自然灾害频发、战争摧残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徽州宗族部分族人生存状况趋于恶化并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之中。族人的贫困处境引发了秩序动荡、伤风败俗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为了有效维持族人的基本生存及宗族社会秩... 明清时期,由于人地矛盾加剧、自然灾害频发、战争摧残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徽州宗族部分族人生存状况趋于恶化并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之中。族人的贫困处境引发了秩序动荡、伤风败俗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为了有效维持族人的基本生存及宗族社会秩序的稳定,徽州宗族非常重视救济贫困族人,并通过设置义田、义仓、学田、义屋、义冢等途径积极开展内部救济,以帮助弱势族众战胜困难、渡过难关,实现了宗族社会正常的持续的惯性发展。许多徽州宗族在实施族内救济时,通过增设各类禁止性与惩罚性的附加条件或条款以约束、控制族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宗族 救济 社会控制
下载PDF
中西古代城市起源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南 周义保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56-61,共6页
我们将依据考古材料,对中国、西亚和欧洲古代城市的起源做些比较研究。一、耕种农业是城市诞生的经济基础现在已知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城市大都出现在新石器时期,都诞生在耕种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西方学者将耕种农业的兴起称之为... 我们将依据考古材料,对中国、西亚和欧洲古代城市的起源做些比较研究。一、耕种农业是城市诞生的经济基础现在已知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城市大都出现在新石器时期,都诞生在耕种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西方学者将耕种农业的兴起称之为“农业革命”。耕种农业使人类控制了自己的食物供给,增加了人类食物供应总量,使人类能够为自己提供更多的剩余粮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城市 古代城市 城市起源 比较研究 古城址 比较发达 农业村落 克里特 王宫城 剩余粮食
下载PDF
亳在大伾说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立柱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42,共10页
“山川 ,所以傧鬼神也” ,上古“国必依山川”是为了君王能够通于神明 ,以神道政教天下。河、岳乃商作为天下大邦、共主之神灵傧居往来所在 ,祀之即祭祀其中的神灵。亳是建于大河要冲之大亻丕山上的商人宗邑 ,由其地则曰丕 (亻丕、山丕 ... “山川 ,所以傧鬼神也” ,上古“国必依山川”是为了君王能够通于神明 ,以神道政教天下。河、岳乃商作为天下大邦、共主之神灵傧居往来所在 ,祀之即祭祀其中的神灵。亳是建于大河要冲之大亻丕山上的商人宗邑 ,由其地则曰丕 (亻丕、山丕 ) ,筑邑其上则曰邳、韦阝 ,由其宗庙形象则曰亳 ,皆丕山之丕的音转 ,其山显灵瑞而商人兴 ,故宗于其上。文章从商代祭河与王邑制度说起 ,综合文献与考古资料 ,以两个前提、七重证据 ,论说亳在大亻丕山上 ,为商人百世不迁之庙。亳在大亻丕 ,则商史许多问题皆可以通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必依山川 祭祀 大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