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中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平究 李典友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7期217-219,共3页
当前全球处在知识经济时代,加强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对于我国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环节中融入科研素质培养理念,以增强学生科研意识、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和培养科研精神.本文以庐山综合自然地理野外... 当前全球处在知识经济时代,加强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对于我国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环节中融入科研素质培养理念,以增强学生科研意识、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和培养科研精神.本文以庐山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为例对实习教学环节中科研素质培养理念融入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 野外实习 科研素质 庐山
下载PDF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理念
2
作者 张平究 李典友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91-193,共3页
在当前我国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的情形下,加强大学生环境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大学生亲近和认识自然环境的过程。把环境保护理念融合到野外实习教学环节中,减少野外实习活动对实习基地环境的破坏,增强实习学... 在当前我国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的情形下,加强大学生环境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大学生亲近和认识自然环境的过程。把环境保护理念融合到野外实习教学环节中,减少野外实习活动对实习基地环境的破坏,增强实习学生爱护大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此以庐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为例提出实习教学环节中环境保护理念实施的具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环境保护理念 环境教育 庐山
下载PDF
不同植被群落下喀斯特土壤养分及生物化学性质特征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平究 潘根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0,84,共5页
为了探讨植被群落对喀斯特土壤养分和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对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养分、基础呼吸、微生物量碳及酶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群落之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全磷... 为了探讨植被群落对喀斯特土壤养分和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对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养分、基础呼吸、微生物量碳及酶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群落之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效磷表现为裸露地<草丛<灌丛≤乔林;土壤基础呼吸表现为裸露地<灌丛<乔林<草丛,诱导微生物量碳为裸露地<灌丛<草丛=乔林,而熏蒸微生物量碳为裸露地<草丛<灌丛<乔林;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蔗糖酶活性高于裸露地,但不同植被群落间差异不显著,土壤脲酶活性有着裸露地<草丛=灌丛<乔林的趋势,而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裸露地<灌丛<乔林<草丛;土壤呼吸商和诱导微生物量与熏蒸微生物量比值均表现为乔林=灌丛<草丛=裸露地。结果分析表明,不同植被群落下喀斯特土壤养分水平及其凋落物差异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活性,而土壤微生物执行着土壤营养元素生物化学过程,其群落结构和活性又影响着土壤养分水平及养分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群落 喀斯特土壤 土壤养分 生物化学性质 贵州茂兰
下载PDF
退耕还湖后安庆沿江湿地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平究 赵永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8-132,共5页
以安庆沿江不同退耕还湖方式(白荡湖区,低坝高网式养鱼;菜子湖区,自然恢复湿地)和不同历史利用方式(水耕和旱耕)的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退耕还湖后湿地土壤的颗粒分形特征变化。结果表明,退耕还湖后白荡湖区湿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和&l... 以安庆沿江不同退耕还湖方式(白荡湖区,低坝高网式养鱼;菜子湖区,自然恢复湿地)和不同历史利用方式(水耕和旱耕)的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退耕还湖后湿地土壤的颗粒分形特征变化。结果表明,退耕还湖后白荡湖区湿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和<0.01 mm粒径颗粒含量降低,且历史水耕湿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降幅小于历史旱耕湿地;菜子湖区湿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和<0.01 mm粒径颗粒含量升高,且历史水耕湿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增幅大于历史旱耕湿地。2个湖区湿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细黏粒、粗黏粒和细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粗粉粒、细砂粒和粗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有机质、全磷和有效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和土壤养分含量的聚类分析结果总体相似。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作为评价退耕还湖后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演变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湖 湿地土壤 分形维数 安庆
下载PDF
不同恢复方式下退化岩溶山区土壤微生物特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平究 潘根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9-193,197,共6页
为了探讨恢复方式对退化岩溶山区土壤生化特性的影响,对贵州南部岩溶山区退化地、不同恢复方式和对照原始林下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及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退化地相比,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特性指标都有不同... 为了探讨恢复方式对退化岩溶山区土壤生化特性的影响,对贵州南部岩溶山区退化地、不同恢复方式和对照原始林下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及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退化地相比,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特性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对于对照原始林,不同恢复方式下大部分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功能活性指标的恢复程度分别为40%~75%和27%~60%,暗示着退化岩溶山区土壤微生物功能活性恢复滞后于土壤养分恢复;除土壤有效磷和蔗糖酶活性外,人工恢复方式(花椒和人还)的大部分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活性恢复程度分别为对照的34%~47%和17%~47%,均低于自然恢复方式(还草和自还)的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活性恢复程度(对照的52%~78%和31%~61%),意味着自然恢复方式提高土壤质量效果优于人工恢复方式;不同恢复方式下植被状况影响着退化岩溶土壤细菌的分子群落结构,但不同恢复方式间土壤细菌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差异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山区 恢复方式 岩溶土壤 微生物生化性质 土壤质量 贵州南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