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中MMP-3和PPAR-γ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柯希权 王启之 +3 位作者 燕善军 汪强武 李大鹏 于东红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824-827,共4页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3,MMP-3)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3,MMP-3)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复合法制备UC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结肠黏膜中MMP-3和PPAR-γ表达,并分析其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关系。结果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结肠黏膜中MMP-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18/20)和55%(11/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MMP-3的表达在UC大鼠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74.79±7.75、88.07±7.05、98.77±6.87;UC大鼠Ⅰ级、Ⅱ级、Ⅲ级两两比较MMP-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AR-γ在模型组大鼠结肠上皮中阳性表达率为35%(7/20),在正常大鼠结肠上皮中阳性表达率为80%(16/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UC大鼠Ⅰ级、Ⅱ级、Ⅲ级PPAR-γ的表达分别为74.09±13.76、49.25±10.86、11.76±6.12;UC大鼠Ⅰ级、Ⅱ级、Ⅲ级两两比较PPAR-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大鼠结肠黏膜中MMP-3表达与PPAR-γ表达呈负相关(rs=-0.454,P=0.044)。MMP-3在UC大鼠结肠黏膜中呈过度表达,并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UC大鼠结肠黏膜中PPAR-γ表达明显下降,且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结论MMP-3与PPAR-γ不同表达在UC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协同作用,二者联合检测有可能成为UC临床诊断及评估病理组织学分级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MMP-3 PPAR-Γ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Dkk-3与CyclinD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姚楠 孙景秋 张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Dkk-3与Cyclin D1蛋白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HCC及癌旁组织中Dkk-3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果 Dkk-3蛋白在HCC组织中... 目的探讨Dkk-3与Cyclin D1蛋白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HCC及癌旁组织中Dkk-3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果 Dkk-3蛋白在HC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值低于癌旁组织(P<0.05);Cyclin D1蛋白在HC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值高于癌旁组织(P<0.005);Dkk-3和Cyclin D1蛋白相对表达值均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HCC组织中Dkk-3与Cyclin 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44,rs=-0.226)。结论 Dkk-3蛋白可能通过影响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影响HCC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Dkk-3和Cyclin D1蛋白表达可能对HCC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Dkk-3 CYCLIN D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青蒿素对胃癌SGC-7901侧群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元 钱军 +3 位作者 郭晨旭 朱超 刘先富 承泽农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研究青蒿素对胃癌SGC-7901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裸鼠移植瘤以及相关凋亡蛋白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SP细胞和非侧群(non-side population,NSP)细胞;取裸鼠20只,随机分为SP细胞生理盐水(NS)组、SP细胞青蒿素组、... 目的:研究青蒿素对胃癌SGC-7901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裸鼠移植瘤以及相关凋亡蛋白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SP细胞和非侧群(non-side population,NSP)细胞;取裸鼠20只,随机分为SP细胞生理盐水(NS)组、SP细胞青蒿素组、NSP细胞生理盐水(NS)组、NSP细胞青蒿素组。建立SP、NSP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分别予以青蒿素、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32 d,并测量瘤体长短径,计算瘤体体积,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称取瘤体重量,计算抑瘤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肿瘤组织中Bcl-2、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的表达。结果:SP细胞、NSP细胞生理盐水组移植瘤体积明显大于SP细胞、NSP细胞青蒿素组(P<0.05);NSP细胞NS组移植瘤体积小于SP细胞NS组(P<0.05);SP细胞及NSP细胞组青蒿素的抑瘤率分别为53.35%、47.09%。免疫组化结果可见青蒿素可诱导移植瘤中Bcl-2的表达,抑制Bax、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P细胞的成瘤能力弱于SP细胞;青蒿素能够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群细胞 非侧群细胞 裸鼠移植瘤 青蒿素
下载PDF
Snail、E-cadherin和MMP-2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潘洪琳 冯振中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852-855,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转录因子Snail、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关系,研究Snail促进子宫内膜癌侵袭转移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组织芯片技术,检测58例Ⅰ型子宫内膜癌、1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转录因子Snail、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关系,研究Snail促进子宫内膜癌侵袭转移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组织芯片技术,检测58例Ⅰ型子宫内膜癌、17例内膜不典型增生、21例正常内膜组织中Snail、E-cadherin和MMP-2的表达水平,分析3种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存在Snail和MMP-2蛋白的过度表达以及E-cadherin蛋白的低度表达(P<0.01)。Snail蛋白表达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E-cadherin表达的降低与肿瘤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MP-2蛋白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Snail和E-cadherin的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r=-0.259,P<0.05),而Snail蛋白与MMP-2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47,P<0.01)。结论 Snail可能通过调节E-cadherin和MMP-2蛋白的异常表达促进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侵袭转移,联合检测Snail、E-cadherin和MMP-2对于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恶性潜能和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转录因子SNAIL 上皮钙黏附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组织芯片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MSCT征象与CD44v6表达间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石士奎 陈余清 +2 位作者 刘学刚 葛霞 承泽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6期809-812,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MSCT征象与CD44v6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术前进行MSCT扫描,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肿瘤标本进行染色,检测CD44v6在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MSCT征象与CD44v6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术前进行MSCT扫描,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肿瘤标本进行染色,检测CD44v6在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CD44v6在肿块最大径>3cm的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3cm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MSCT上肿块轮廓出现分叶征、边缘出现短毛刺或棘状突起者,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②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肺癌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③CD44v6在胸膜受累组肺癌中的表达高于胸膜未受累组;④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NSCLC的MSCT征象与CD44v6表达具有重要关系;CD44v6的异常高表达可能在NSCLC的浸润和转移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CD44V6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胆囊肉瘤样癌6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1
6
作者 秦燕子 欧玉荣 +4 位作者 马莉 张琼 武世伍 吴礼高 陶仪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胆囊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6例胆囊肉瘤样癌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胆囊肉瘤样癌组织病理学上以梭形细胞为主,免疫组织化学提示上皮标记及间... 目的:探讨胆囊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6例胆囊肉瘤样癌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胆囊肉瘤样癌组织病理学上以梭形细胞为主,免疫组织化学提示上皮标记及间叶标记阳性。结论:胆囊肉瘤样癌可以通过组织病理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明确诊断。目前治疗手段以根治性切除为主,但是由于该恶性肿瘤发生率较低,仍需搜集相关病例并长期随访跟踪,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或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样癌 细胞角蛋白 波形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下颌骨造釉细胞癌复发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秦燕子 陶仪声 +2 位作者 马莉 武世伍 柴大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造釉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癌复发病例和文献资料,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镜检可见瘤细胞呈岛状分布,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中央呈星网状,细胞具有异型性,可见核... 目的探讨下颌骨造釉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癌复发病例和文献资料,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镜检可见瘤细胞呈岛状分布,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中央呈星网状,细胞具有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局部见坏死等。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高分子角蛋白(CKH)、低分子角蛋白(CKL)、p63均阳性,Cal-retinin阴性,Ki-67增殖指数>40%,该肿瘤应与其他牙源性的恶性肿瘤相鉴别。结论造釉细胞癌的病理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肿瘤的生长方式,目前对其报道的病例仍然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釉细胞肿瘤 淋巴结 转移 复发
下载PDF
胎儿头皮毛囊内黑素细胞HMB-45和NKI/beteb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洪州 薛东章 +4 位作者 张汝芝 朱文元 张静 承泽农 赵皓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1003-1006,共4页
目的:观察黑素细胞在胎儿头皮内的定位。方法:获取胎儿头皮(胎龄7月,畸形引产,死亡2h),制备冰冻切片,分别用HMB-45和NKI/beteb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倒置显微镜观察摄片。结果:NKI/beteb阳性细胞主要... 目的:观察黑素细胞在胎儿头皮内的定位。方法:获取胎儿头皮(胎龄7月,畸形引产,死亡2h),制备冰冻切片,分别用HMB-45和NKI/beteb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倒置显微镜观察摄片。结果:NKI/beteb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胎儿头皮的毛囊外根鞘隆突区,也见于毛球处、表皮基底部。HMB-45阳性细胞主要存在于毛球部、毛母质和表皮基底部,外根鞘区表达则阴性。结论:胎儿头皮毛囊内存在不同状态的黑素细胞,位于毛囊外根鞘隆突区的黑素细胞是黑素母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胎儿 隆突 黑素细胞
下载PDF
细胞周期素G1和G2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王晓芳 陶仪声 柴大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894-897,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G1和G2(Cyclin G1,G2)在人类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2月至2008年5月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食管鳞状细胞癌存档蜡块6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20例,所收集病例均有完整临床和病理...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G1和G2(Cyclin G1,G2)在人类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2月至2008年5月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食管鳞状细胞癌存档蜡块6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20例,所收集病例均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染色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细胞周期素G1和G2的表达情况。结果:细胞周期素G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61.7%)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的阳性率25.0%(P<0.05),细胞周期素G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66.7%)显著低于正常食管黏膜的阳性率(90.0%)(P<0.05),两者的表达情况均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G1和G2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随着食管鳞癌中Cyclin G1表达的增高,Cyclin G2的表达却下降,提示Cyclin G1和Cyclin G2相互之间存在负相调节作用,两者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素G1 细胞周期素G2 食管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64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谷从友 李楠 +2 位作者 李敏 薛学敏 高子芬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64例AITL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增加免疫组化标记检测。结果64例患者中,男35例,女29例,中位年龄59(25~84)岁。临床表现为进展期,出现淋巴结、肝...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64例AITL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增加免疫组化标记检测。结果64例患者中,男35例,女29例,中位年龄59(25~84)岁。临床表现为进展期,出现淋巴结、肝脾肿大及全身症状。淋巴结病理组织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淋巴结结构部分或全部消失,多形性细胞浸润,伴有明显的分支状高内皮小静脉和滤泡树突细胞增生,大部分患者出现单克隆T淋巴细胞异常增生。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瘤细胞表达趋化因子配体13(阳性率95.3%)、程序性死亡分子1(阳性率75.0%)、CDl0(阳性率25.0%)、Bcl-6(阳性率40.0%)、CD2(阳性率96.0%)、CD3(阳性率95.0%)、CD4(阳性率84.0%)、CD5(阳性率73.0%),EBV编码的小RNA(阳性率39.5%),Ki-67(阳性率平均55.0%),常伴CD7、CD8表达减弱或丢失。结论AITL起源于CD4’的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具有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病变局限者与外周T细胞淋巴瘤滤泡亚型在形态及免疫表型上可有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外周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结节性组织细胞/间皮增生七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蔡兆根 谢群 +3 位作者 王晓明 郭冰沁 王欣 王坤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结节性组织细胞/间皮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结节性组织细胞/问皮增生7例,对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7例均为男性,年龄1.5~5.0岁,平... 目的探讨结节性组织细胞/间皮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结节性组织细胞/问皮增生7例,对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7例均为男性,年龄1.5~5.0岁,平均2.8岁。临床以腹股沟肿块为主要症状就诊。病理学大体改变主要为附壁结节或腔内游离的结节,直径0.1~0.5cm;镜下观察瘤细胞形态较单一,呈椭圆形、多边形,实性片状或巢状分布,胞质淡红染,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较细腻,无明显异型性,其间散在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囊壁由薄层纤维及血管构成,内衬间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节区CD68弥漫强阳性,CD45、波形蛋白和α1-抗胰糜蛋白酶阳性,calretinin、间皮细胞抗体、WTI、CK5/6、广谱细胞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为囊壁内衬的间皮细胞阳性。结论结节性组织细胞/间皮增生是一种甚为少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容易误诊,形态学需与神经内分泌肿瘤、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精原细胞瘤和间皮瘤等相鉴别,综合临床特点和HE形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能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细胞 局灶性上皮增生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中国皖北地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5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谷从友 李楠 +2 位作者 薛学敏 黄欣 高子芬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22-825,共4页
在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淋巴瘤被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HL又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lymphocytepredominantHodgkinlymphoma,NLPHL)与经典型... 在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淋巴瘤被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HL又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lymphocytepredominantHodgkinlymphoma,NLPHL)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Hodgkinlymphoma,CH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病理学分析 皖北地区 非霍奇金淋巴瘤 淋巴细胞为主型 临床 中国 淋巴组织肿瘤
原文传递
PACS平台在医学影像专业学生放射科实习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景秋 姚楠 《南方医学教育》 2012年第4期27-27,24,共2页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成为一名合格的影像科医生需要丰富的临床知识积累。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在实习中以PACS系统为基础,结合其他教学方式,经过规范化实习,能较全面掌握所有医学影像学的技能和知识,成为合格的影像科医师。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PACS 实习
原文传递
Toll样受体4、Myd88在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晓 王启之 +3 位作者 梁冰 于东红 汪强武 柯希权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99-700,共2页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是与果蝇Toll蛋白具有同源性的表达于细胞膜上与免疫系统识别微生物有关的一类受体家族。TLR4是其中一种跨膜受体,髓样分化分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Myd88)为TLR4信号转导途...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是与果蝇Toll蛋白具有同源性的表达于细胞膜上与免疫系统识别微生物有关的一类受体家族。TLR4是其中一种跨膜受体,髓样分化分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Myd88)为TLR4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主要接头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溃疡性结肠炎 MYD88 结肠组织 相关性 RECEPTOR 信号转导途径 TLR4
原文传递
Toll样受体9和核因子-κBp65在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何雁 王启之 +3 位作者 燕善军 汪强武 李大鹏 于东红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84-389,共6页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9(TLR9)、核因子-κBp65(NF-κBp65)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大鼠模型结肠粘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运用复合法(2,4-二硝基氯苯+乙酸)制备细胞免疫...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9(TLR9)、核因子-κBp65(NF-κBp65)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大鼠模型结肠粘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运用复合法(2,4-二硝基氯苯+乙酸)制备细胞免疫反应性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观察和评估结肠黏膜的大体形态和组织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UC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结肠粘膜中TLR9和NF-κBp65表达,并分析其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UC大鼠结肠粘膜中TLR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在UC大鼠结肠粘膜组织学分级I、Ⅱ、Ⅲ级中的TLR9表达分别为13.75±9.78、49.33±17.76、82.4±29.46。表达的TLR9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TLR9在I级与Ⅲ级UC大鼠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而Ⅱ级与Ⅰ级、Ⅱ级与Ⅲ级UC大鼠表达的TLR9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NF-κB;p65在UC大鼠结肠粘膜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UC组织学分级为Ⅰ、Ⅱ、Ⅲ级的三组大鼠结肠粘膜中,NF-κBp65的表达分别为8.75±7.18、41.83±11.99、68.4±26.76。其中,I级与Ⅲ级UC大鼠相比,NF-κBp65的表达有极显著差异(P〈0.01),比较Ⅱ级与Ⅰ级、Ⅱ级与Ⅲ级UC大鼠NF-κBp65的表达也有显著差异(P〈0.05)。UC大鼠结肠粘膜中TLR9表达与NF-κBp65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971,P〈0.01)。结论UC大鼠结肠粘膜中TLR9、NF-κBp65表达明显升高,且与疾病的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提示其可能与UC的发生、发展有关。TLR9和NF-κBp65在UC结肠粘膜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表明NF-κBp65是TLR9信号通路活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大鼠 TLR9 NF-ΚBP65
原文传递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多指标的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婷婷 陈磊 +2 位作者 周瑞 董淮富 陈兰举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1期9-9,52,共2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的心肌酶谱、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的变化。方法将52例大便轮状病毒(RV)抗原阳性患儿作为观察组,空腹抽血查心肌酶谱并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选择同期住院RV抗原检测阴性的40例肠炎患儿...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的心肌酶谱、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的变化。方法将52例大便轮状病毒(RV)抗原阳性患儿作为观察组,空腹抽血查心肌酶谱并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选择同期住院RV抗原检测阴性的40例肠炎患儿作对照组,做相同的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RV抗原阳性患儿心肌酶谱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对照组相比,RV抗原阳性患儿心电图的异常表现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超声心动图各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损害可引起心肌酶谱、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多指标的变化,动态观察其变化,对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 婴幼儿 心肌损害 心肌酶谱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组织SKP2表达的意义及其与FAK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钱军 谢波 +5 位作者 陈邦领 承则农 李德群 喻大军 张珂 刘大闯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680-682,共3页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表达的意义及与黏着斑激酶(FAK)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62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非瘤组织标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分析SKP2蛋白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和病理的关系,分析SKP2与FAK...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表达的意义及与黏着斑激酶(FAK)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62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非瘤组织标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分析SKP2蛋白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和病理的关系,分析SKP2与FAK表达的关系。结果:SKP2在结直肠癌组织和对应癌旁非瘤正常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1.29%和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SKP2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明显相关性;而与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大体类型、病灶大小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SKP2表达与FAK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SKP2在结直肠癌组织表达上调且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SKP2与FAK表达呈正相关,两者的表达可以作为评价肿瘤分化程度和浸润转移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S期激酶相关蛋白2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兔脾脏包膜下血肿演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姜从桥 郝博 +2 位作者 何杰 程庆君 杨永康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08年第6期22-23,共2页
目的通过对兔脾脏包膜下血肿形成的模型,观察脾脏包膜下血肿的演变及发展过程。方法建立兔脾脏包膜下血肿模型的制作,于模型制作前、后以及术后不同时期测量脾脏三径(长、宽、厚)。切除的脾脏进行病理学观察,HE染色观察血肿的病理变化... 目的通过对兔脾脏包膜下血肿形成的模型,观察脾脏包膜下血肿的演变及发展过程。方法建立兔脾脏包膜下血肿模型的制作,于模型制作前、后以及术后不同时期测量脾脏三径(长、宽、厚)。切除的脾脏进行病理学观察,HE染色观察血肿的病理变化。结果术后脾脏的厚度增加最为明显,于第4周增至最大,而长度在第4周已不再增大,第6周脾脏接近于正常大小,组织病理学提示于第3周时脾血肿内出现纤维组织,第6周血肿完全被纤维组织代替。结论外伤性脾脏包膜下血肿因血肿内第3周才出现纤维组织,早期活动可能会引起脾脏包膜下血肿的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包膜下血肿 模型 纤维化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管生成的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祖义 黎传奎 +3 位作者 王萍 刘学刚 唐震 汪国文 《中华全科医学》 2009年第11期1148-1149,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肿瘤间质淋巴管生成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抗Podoplanin单克隆抗体(Elivision法)对68例NSCLC术后石蜡切片进行染色,观察肿瘤间质和癌旁组织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肿瘤间质淋巴管生成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抗Podoplanin单克隆抗体(Elivision法)对68例NSCLC术后石蜡切片进行染色,观察肿瘤间质和癌旁组织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结果①癌旁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平均值为7.50±0.21(3.5~11.4),肿瘤组织间质中LVD为11.91±0.60(4.5~21.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按有无淋巴结转移分组,68例NSCLC肿瘤组织间质中淋巴结阳性患者LVD平均值为15.73±0.74,淋巴结阴性患者LVD平均值为8.31±0.3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未分化)进行分组,其LVD分别为9.42±0.54和15.46±0.8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Ⅰ、Ⅱ和Ⅲa期进行分组,其LVD分别为8.21±0.32,15.19±1.04和15.20±1.01,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在分期较晚的肿瘤和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中显著增高,从而有望为NSCLC抗淋巴管生成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管生成 淋巴管密度 癌旁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