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市场经济价值观
1
作者 汪先平 《集团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9S期44-45,共2页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逐渐为世界各国所认同.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同样有此取向,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破除把社会主义与市场对立的观念,到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理论...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逐渐为世界各国所认同.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同样有此取向,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破除把社会主义与市场对立的观念,到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迈出了实行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定性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价值观 资源配置 财产支配 中国 法律规范
下载PDF
当代社会思潮的新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魏红霞 《研究与实践》 2009年第6期32-37,共6页
社会思潮一般来讲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反映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情感需要和思想愿望.并有一定的社会理论作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的思想潮流。社会思潮属于社会意识层面.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社会变迁的... 社会思潮一般来讲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反映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情感需要和思想愿望.并有一定的社会理论作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的思想潮流。社会思潮属于社会意识层面.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社会变迁的风向标。它通过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影响人们的牛活观念和行为方式.达到对社会存在的调控、改造和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思潮 大学生 社会意识形态 利益诉求 社会群体 思想潮流 社会心理 社会理论
原文传递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体系研究——基于群组G1法的分析 被引量:65
3
作者 李旭辉 胡笑梅 汪鑫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9-36,共8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体系为高校科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目标导向依据。本文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系统的观点,从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创业教育投入、创新创业教育产出三个方面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体系为高校科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目标导向依据。本文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系统的观点,从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创业教育投入、创新创业教育产出三个方面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分别应用群组G1法和非线性加权法完成了评价指标赋权和评价模型设计,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体系。最后,基于赋权实证结果得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创新创业 教育效果 评价体系 群组G1法
原文传递
农地收益、社会保障与农民工市民化意愿 被引量:30
4
作者 秦立建 童莹 王震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5,共7页
基于国家卫计委进行的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专项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老家农地收益和打工所在地提供社会保障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本文将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分为三个维度进行衡量,即是否愿意融入到城市、是否愿意长期居住在城市,以... 基于国家卫计委进行的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专项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老家农地收益和打工所在地提供社会保障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本文将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分为三个维度进行衡量,即是否愿意融入到城市、是否愿意长期居住在城市,以及是否愿意转为城市户口。研究发现,(1)老家农地收益越高则显著降低了农民工转为城市户口的意愿;(2)打工所在地拥有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城市户口转换意愿的影响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城市户口转换意愿的影响程度,大大高于养老保险对其的影响;(3)老家农地收益和打工地社会保障,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三个维度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有较大的差异,这说明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较为复杂。本文认为,应该实施以土地换户籍的政策、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尤其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和补偿待遇,并将外来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范畴,以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和提高城市化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收益 社会保障 农民工市民化意愿
原文传递
中国的城市贫困与治理--基于能力与权利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刚 周加来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5-59,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城市却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贫困群体,这一群体的数量和规模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贫困人口的能力和权利双缺失。能力缺失表现在就业或再就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城市却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贫困群体,这一群体的数量和规模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贫困人口的能力和权利双缺失。能力缺失表现在就业或再就业能力、发展能力和维权能力的缺失;权利缺失表现在城市贫困人口能享受到的权利供给不足、现有权利的分享机制不公平,以及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等方面。解决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应该从能力补偿和权利还原两个方面来进行,既要针对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有利于弥补其能力不足的优惠和倾斜政策,又要构建一个能够使贫困群体分享各种权利的公平的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贫困 能力 权利
原文传递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被引量:15
6
作者 袁世俊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0-81,共2页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当今大学校园里的一个重要群体,这一群体健康成长不容忽视。了解掌握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 经济困难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 精神压力
原文传递
民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民族认同与政治认同——以“清朝史”叙述为中心 被引量:9
7
作者 刘超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8-158,共11页
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对清朝历史书写,关系到民族认同的建构,也关系到民国政权合法性的确立。民国教科书对清朝统治持批判态度:北京政府时期主要从"共和"立场批判清朝专制统治;南京政府时期从汉族立场批判满清朝民族压迫。北京... 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对清朝历史书写,关系到民族认同的建构,也关系到民国政权合法性的确立。民国教科书对清朝统治持批判态度:北京政府时期主要从"共和"立场批判清朝专制统治;南京政府时期从汉族立场批判满清朝民族压迫。北京政府时期的"共和"立场与民初共和政体相关,南京政府时期的汉族立场受国民党党国体制的影响。民初共和政体与国民党党国体制的确立,使统治合法性来源发生了根本变化,民族主义诉求及其表现形式有很大不同。党国体制使民族、国家与政党的关系发生了改变,在中国民族关系上存在着双重叙述立场,深刻影响到民族认同的建构。对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尚需关注内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认同 政治认同 历史教科书 清朝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