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学科学“火山和地震”的模拟实验改进
1
作者 张勋贵 沈月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24年第4期45-46,共2页
本文依据苏教版小学科学《火山和地震》教学内容,结合日常教学实际,对火山喷发和地震两组模拟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改进后的两组实验,呈现出实验效果明显、视觉效果佳和耗时短等优点,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 火山和地震 模拟实验 改进 效果
下载PDF
2024年第11期《讨论吧》话题预告:如何评价孩子们奇思妙想但又不正确的结果?
2
作者 周红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24年第5期69-69,共1页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48页有这样一道题(如图1):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进行解答。教学中有两个学生用2+3=5来计算,询问真实想法,一个学生说他把这两个花瓶看成一个花瓶,认为是在第一个花瓶里原来两朵花的基础...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48页有这样一道题(如图1):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进行解答。教学中有两个学生用2+3=5来计算,询问真实想法,一个学生说他把这两个花瓶看成一个花瓶,认为是在第一个花瓶里原来两朵花的基础上再插入3朵花,因为第二个花瓶里有2朵花和第一个花瓶里的位置和形状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教版教材 再插入 奇思妙想 评价孩子 花瓶 说一说 一年级上册
下载PDF
2024年第11期《讨论吧》话题预告:如何评价孩子们奇思妙想但又不正确的结果?
3
作者 周红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24年第7期140-140,共1页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48页有这样一道题(如图1):说一说图里有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再解答。教学中有两个学生用2+3=5来计算,询问真实想法,一个学生说他把这两个花瓶看成一个花瓶,认为是在第一个花瓶里原来两朵花的基础上再插入3朵花,...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48页有这样一道题(如图1):说一说图里有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再解答。教学中有两个学生用2+3=5来计算,询问真实想法,一个学生说他把这两个花瓶看成一个花瓶,认为是在第一个花瓶里原来两朵花的基础上再插入3朵花,因为第二个花瓶里有2朵花和第一个花瓶里的位置和形状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教版教材 再插入 奇思妙想 评价孩子 花瓶 说一说 一年级上册
下载PDF
妈妈的学校
4
作者 刘容与 洪静(指导) 《小学生作文》 2024年第12期9-10,共2页
“妈妈,别看了,快走吧!我们还要去姨奶奶家拜年呢!”我见妈妈立在一所破旧的学校前久久不动,便不停地催促道。“别急,我再看看。”妈妈摸摸我的头,轻声说,“你知道吗?这里就是妈妈小时候上学的地方。
关键词 一所 学校 你知道吗 妈妈
下载PDF
怎样帮助学生熟练加减口算
5
作者 周红 《小学数学教师》 2024年第6期80-81,共2页
口算是一年级学生需要攻克的难关。日常教学中,即使每天让学生用口算题卡练习,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怎样帮助学生熟练加减口算呢?笔者发现,加法口决与乘法口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能帮助学生快速进行加减口算,且简单易记。
关键词 日常教学 口算 一年级学生 异曲同工 加减 熟练
原文传递
"纸浆怪脸"诞生记
6
作者 徐慧 张荣凤 《中国美术教育》 2023年第1期86-89,共4页
纸浆画是以纸浆作为绘画创作的原材料,采用平面填充、适当堆塑等形式,创作出的装饰绘画作品.因其取材便利,实践过程趣味性强,作品色彩艳丽、装饰性强,深受学生欢迎.所以,我们依托名师工作室组建了"小学纸浆画教学研究"课题组... 纸浆画是以纸浆作为绘画创作的原材料,采用平面填充、适当堆塑等形式,创作出的装饰绘画作品.因其取材便利,实践过程趣味性强,作品色彩艳丽、装饰性强,深受学生欢迎.所以,我们依托名师工作室组建了"小学纸浆画教学研究"课题组,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开展纸浆画教学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师工作室 装饰绘画 纸浆 教学研究 诞生记 绘画创作 教学探究
原文传递
纸浆画教学趣悟
7
作者 徐慧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3年第9期57-61,共5页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注重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自然之美,以纸浆为创作媒材,运用纸浆画丰富的色彩与技法去表现自然美景,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和感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渐变、混色等色彩表现方法以及堆积、按压...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注重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自然之美,以纸浆为创作媒材,运用纸浆画丰富的色彩与技法去表现自然美景,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和感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渐变、混色等色彩表现方法以及堆积、按压、点戳等纸浆画创作技法,创作出具有色彩和形式美感的纸浆画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受能力 纸浆画 教学内容分析 色彩表现 自然美景 自然之美 注重引导 形式美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