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试论全媒体时代青少年的媒介语言素养教育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宫园
-
机构
安徽马鞍山市含山二中
-
出处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4年第10期26-27,共2页
-
文摘
一、媒介语言素养教育实施的必然性青少年媒介语言素养教育,就是培养青少年对各种媒介资讯的解读、辨识、批判能力,以及利用媒介资讯帮助个人成长、发展的能力。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的生活与大众传媒水乳交融。青少年学生与各类媒介的接触更是频繁。大众传媒提供了一个比家庭和学校教育更为生动有趣的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平台和窗口,丰富多彩的传播形式适应了学生活泼好动、个性凸现的特点。
-
关键词
语言素养
青少年学生
媒体时代
批判能力
大众传媒
社会化过程
媒介素养
个人成长
学校教育
课堂教学
-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参与教学的能力
- 2
-
-
作者
俞艳
-
机构
安徽马鞍山市含山二中
-
出处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7年第10期124-126,共3页
-
文摘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因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我们长时间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导致许多学生总是一味地听讲,师生之间难以交往互动。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怎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改变原有的依赖性学习鼓励学生在独立兼合作的思考过程中积极参与敢于质疑,这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关心的问题。
-
关键词
学习态度
思考过程
依赖性
新课程
个体差异
语文课程资源
学语文
大胆质疑
创新精神
情境
-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高中语文诗词教学模块确定与实施
- 3
-
-
作者
宫园
-
机构
安徽马鞍山市含山二中
-
出处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5年第4期76-78,共3页
-
文摘
一、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内容的模块确定和策略1.现代诗歌教学内容的模块确定(1)以课本为纲,课堂教学时进行适当地拓宽。高中课本,现代诗在必修1课本的第一单元,选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
关键词
高中语文
现代诗歌
艾青
《雨巷》
戴望舒
大堰河
沁园春
徐志摩
教学模块
采桑子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高中语文课内素材(八)
- 4
-
-
作者
冯春怡
-
机构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二中
-
出处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第30期42-43,共2页
-
文摘
课文一:《拿来主义》。主题:借鉴与创新;兼容并蓄;文化自信……。课文介绍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左翼文艺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出现了思想混乱、分歧颇多的情况。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
-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化自信
左翼文艺
文化遗产
兼容并蓄
借鉴与创新
课内素材
《文学》月刊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素材纸条 高中语文课内素材(五)
- 5
-
-
作者
冯春怡
-
机构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二中
-
出处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第15期20-21,共2页
-
文摘
课文一:《与妻书》主题:家国情怀;人生选择;生命价值……课文介绍1911年,林觉民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林觉民与战友在香港滨江楼同宿待战友们人睡后,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他和妻子的婚姻虽然是父母包办,但两人感情深厚、琴瑟和鸣。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死未卜,林觉民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
-
关键词
高中语文
生死未卜
马尾港
家国情怀
人生选择
林觉民
革命党人
《与妻书》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素材纸条 高中语文课内素材(三)
- 6
-
-
作者
冯春怡
-
机构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二中
-
出处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第6期32-33,共2页
-
文摘
课文一:《老人与海》主题:坚韧顽强;勇气;突破;作家的人文精神……课文介绍《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作品讲述了老渔夫圣地亚哥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的故事。《老人与海》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老人与海》又为他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老人与海》
普利策奖
作家海明威
诺贝尔文学奖
课内素材
人文精神
突出地位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高中语文课内素材(七)
- 7
-
-
作者
冯春怡
-
机构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二中
-
出处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第27期46-47,共2页
-
文摘
课文一:《“探界者”钟扬》主题奉献;科学精神;传承;低调;责任与担当………课文介绍这是一篇人物通讯。通过对钟扬人生经历的记述,以及对他在植物学、科普、教育等领域事迹的报道,高度评价了他在不同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热情颂扬了他敢想敢做、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甘于牺牲,不断探寻生命边界、拓展生命高度和广度的奉献精神。
-
关键词
高中语文
爱岗敬业
人物通讯
奉献精神
科普
课内素材
责任与担当
植物学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素材纸条 高中语文课内素材(四)
- 8
-
-
作者
冯春怡
-
机构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二中
-
出处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第9期20-21,共2页
-
文摘
课文一:《烛之武退秦师》主题:家国情怀;深明大义;机遇……课文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仅隔两年。此文记述了烛之武凭借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和超群口才,成功使郑国避免灭亡。公元前632年,晋楚争夺中原霸权,交锋于城濮,楚军败北,晋文公遂身春秋霸主之列。郑国地处四战之地,地势无险可守,又因对重耳失礼,故背离晋国而援助楚国。
-
关键词
高中语文
《烛之武退秦师》
家国情怀
四战之地
课内素材
烛之武
晋文公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高中语文课内素材(六)
- 9
-
-
作者
冯春怡
-
机构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二中
-
出处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第24期42-43,共2页
-
文摘
课文一:《春江花月夜》主题:珍惜人生;离愁别绪;部分与整体……课文介绍该诗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全诗共三十六句,共有九韵,每四句一韵,诗情、画意、哲理浑然天成,意境深远,含义隽永,韵律婉转。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引领着全诗情感的起伏与转折。
-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春江花月夜》
三十六
课内素材
部分与整体
浑然天成
意境深远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素材纸条·高中语文课内素材(二)
- 10
-
-
作者
冯春怡
-
机构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二中
-
出处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第1期82-83,共2页
-
文摘
课文一:《答司马谏议书》。主题:一以贯之;爱国;革新;尽志;和而不同……课文介绍:针对王安石变法,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封信,王安石出于礼节回了一封短信。司马光不解气,后又写了封3400余字的《与王介甫书》,继续阐述新法的不足之处,王安石便写了这封回信——《答司马谏议书》。
-
关键词
高中语文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课内素材
(二)
一以贯之
和而不同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材料作文“面对共处”导写
- 11
-
-
作者
初见
-
机构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二中
-
出处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第15期24-25,共2页
-
文摘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当代青少年在生活中无可避免地要面对共处问题。共处的结果有碰撞,也有推进……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关键词
材料作文
导写
当代青少年
共处
文章
面对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素材纸条·高中语文课内素材(一)
- 12
-
-
作者
冯春怡
-
机构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二中
-
出处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第36期18-19,共2页
-
文摘
课文一:《劝学》。主题:学习的作用;意义;方法态度……课文介绍:《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苟子》一书的首篇。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
-
关键词
《劝学》
高中语文
论说文
战国时期
课内素材
学习的重要性
荀子
课文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窗外
- 13
-
-
作者
张钰
冯春怡(指导)
-
机构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二中
不详
-
出处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第33期41-41,共1页
-
文摘
窗外依旧是那熟悉的樟树,树的背后是生机益然的菜园!它的旁边是一个碧绿的池塘,只要吹一点儿风,就会荡起一圈一圈的绿波暮色四合,我执笔于桌前,抬起头跳望窗外。四周出奇的寂静,在昏黄的灯光下,我的视线不禁聚焦在那棵苗壮挺拔的樟树上。望着望着,我的眼前依稀浮现出两道身影。
-
关键词
苗壮
樟树
绿波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