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阳地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变化
1
作者 石国梁 李闯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479-482,共4页
目的探讨近20 a来安阳地区上消化道出血(UGIB)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7月至2012年6月安阳地区医院确诊的UGIB患者共1 949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及年龄分组,对比UGIB病因及其相关因素的变化。结果 UGIB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目的探讨近20 a来安阳地区上消化道出血(UGIB)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7月至2012年6月安阳地区医院确诊的UGIB患者共1 949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及年龄分组,对比UGIB病因及其相关因素的变化。结果 UGIB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73.7∶26.3,前10 a与后10 a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10 a与前10 a比较,老年组UGIB发病率升高,而消化性溃疡出血仍是UGIB患者最主要的病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VB)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食管炎并发出血呈升高趋势;对老年患者,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也是引起UGIB的重要原因,而胃癌、食管癌引起的出血发病率则变化不明显。结论近20 a来安阳地区UGIB的主要消化道疾病谱已发生变化,EVB发病率下降;中青年及老年患者消化道疾病谱亦有所差别,AGML对老年患者的危险性高于中青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病因变化 消化性溃疡 胃底食管静脉曲张 急性胃黏膜病变
下载PDF
消化内科150例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石国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8期72-73,共2页
目的对消化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状况、感染因素和特点及对策进行研究。方法整理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患者为易感人群,且随着年龄增长,医院感染发生率提升;易感因素包括消化道肿瘤、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胃或十... 目的对消化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状况、感染因素和特点及对策进行研究。方法整理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患者为易感人群,且随着年龄增长,医院感染发生率提升;易感因素包括消化道肿瘤、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易感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坚持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落到实处,保护易感人群,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准确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消化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科 医院感染 处理对策
下载PDF
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评估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石国梁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1期247-248,共2页
目的对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以及营养风险评估状况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消化内科老年患者276例,对其采取欧洲营养风险筛查方法展开营养风险筛查,将患者按照居住地分成城市组(109例... 目的对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以及营养风险评估状况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消化内科老年患者276例,对其采取欧洲营养风险筛查方法展开营养风险筛查,将患者按照居住地分成城市组(109例)和农村组(167例),对这两组患者的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6例患者中营养不良状况者66例,发生率为23.91%,存在营养风险者128例,发生率为46.38%。城市组与农村组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评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老年患者营养状况较差,且不同地区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存在差异,临床应引起重视,采取积极有效手段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科 老年住院患者 营养不良 营养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基于危险评估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4
作者 陈燕 李慧慧 李现利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632-63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危险评估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9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危险评估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止血、恢复... 【目的】探讨基于危险评估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9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危险评估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止血、恢复正常饮食、胃肠功能恢复、住院等时间)、心理状况[中文版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评分]、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止血、恢复正常饮食、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ANAS评分中负性情绪(N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正性情绪(P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NA评分低于对照组,PA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两组QLQ-C30评分中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危险评估为指导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短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止血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护理 心理学
下载PDF
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自显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3期76-77,共2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均行急诊胃镜检查,在内镜直视下明确出血部位,使用钛夹推送器对准出血部位两端,钳夹出血血管及附近组... 目的观察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均行急诊胃镜检查,在内镜直视下明确出血部位,使用钛夹推送器对准出血部位两端,钳夹出血血管及附近组织,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喷洒冲洗,确认完全止血。结果 60例患者共使用钛夹176枚,每例患者使用2~5枚,平均使用2.9枚。治疗时出血即时停止60例(100%),均1次止血成功。72h未再出血。术后定期胃镜及透视随访,观察出血及钛夹脱落情况。本组钛夹脱落时间为5~58d,平均23d,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无明显并发症、止血效果显著、费用低的治疗措施,值得各级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非静脉曲张性 金属钛夹 止血
下载PDF
肠镜检查确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自显 《中外医疗》 2012年第6期72-72,共1页
目的肠镜检查确诊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结肠镜检查前做肠道清洁准备,肠道内的清洁程度是肠镜检查找到出血灶的前提条件,寻腔进镜达到回肠末端或回盲部或下消化道血灶,如遇到肠腔狭窄时,极有可能是有新生物生成,... 目的肠镜检查确诊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结肠镜检查前做肠道清洁准备,肠道内的清洁程度是肠镜检查找到出血灶的前提条件,寻腔进镜达到回肠末端或回盲部或下消化道血灶,如遇到肠腔狭窄时,极有可能是有新生物生成,此时应停止继续插镜。结果参加肠镜检查的患者共225例,其中出血原因及病例数如下:肠息肉共110例(49%),大肠癌56例(25%),慢性结肠炎症36例(27.7%),溃疡性结肠炎15例(6.8%),血管畸形5例(2.3%),病因不明3例。出血部位分析,病灶位于直肠84例,乙状结肠57例,降结肠21例,横结肠9例,升结肠21例,回盲肠10例。结论目前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和检查消化道出血的重要诊断技术,提高疾病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镜检查 消化道出血 诊断
下载PDF
胃镜下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被引量:8
7
作者 石国梁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87-289,共3页
目的 探讨胃镜下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的114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114例患者分成2组(内镜组及常规组),每组57例,常规组出血... 目的 探讨胃镜下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的114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114例患者分成2组(内镜组及常规组),每组57例,常规组出血后采取常规的内科治疗,内镜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内镜下介入治疗,包括内镜下钛夹夹闭出血点及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72 h后比较2组患者的止血率及再出血率.结果 内镜组止血率为98.25%,再出血率1.75%,常规组的止血率为66.67%,再出血率为1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镜下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可明显提高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率,降低再出血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钛夹 肾上腺素 非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泮托拉唑注射液治疗56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明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12期126-127,共2页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泮托拉唑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止血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泮托拉唑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止血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复查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均无异常,胃镜见出血停止。观察组有3例轻微腹胀感、食欲下降,但不影响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泮托拉唑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出血 泮托拉唑 奥美拉唑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血凝酶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有效率及康复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自显 《临床研究》 2021年第8期81-82,共2页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血凝酶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有效率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安阳地区医院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血凝酶治疗,研究组于...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血凝酶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有效率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安阳地区医院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血凝酶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止血时间、输血量,以及治疗前、治疗3 d后血清白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止血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70.00%(21/30)(P<0.05);研究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后,研究组血清hs-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血凝酶应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提高止血有效率,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加快其康复进程,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血凝酶 肝硬化 生长抑素 止血有效率
下载PDF
消化内镜技术在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10
作者 刘明军 《中外医疗》 2013年第23期187-187,189,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消化内镜下的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诊断治疗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回采用回顾分析法对该院接受诊断治疗的胆胰疾病患者78例在进行ERCP诊治治疗之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78例在进行ERCP插管之后,成功... 目的探讨使用消化内镜下的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诊断治疗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回采用回顾分析法对该院接受诊断治疗的胆胰疾病患者78例在进行ERCP诊治治疗之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78例在进行ERCP插管之后,成功诊断的有76例,其中有胆总管结石52例,EST19例,EPBD3例,胰管结石4例。接受手术治疗后出血的有4例,出现胰腺炎的有2例。结论 ERCP在诊断治疗胆胰疾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具有简便、微创的优点,而且具有可重复性以及并发症少。消化内镜技术已经成为了现在治疗胆胰疾病主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技术 胆胰疾病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的影响
11
作者 靳淑黎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17期134-135,共2页
目的: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对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服药史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且H Pylori阳性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 目的: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对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服药史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且H Pylori阳性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2组均给予埃索美拉唑等药物止血治疗,治疗组同时接受根除H Pylori治疗。所有患者在完成所有治疗后均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再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H Pylori均获根除。随访6个月及12个月时,治疗组再出血率分别为:8.7(2/23),21.7%(5/23);均低于明显对照组再出血率:26.7%(7/23),47.8%(11/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H Pylori能有效降低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胃肠出血
下载PDF
经胃肠镜高频电凝切除消化道息肉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李自显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第9期1309-1310,共2页
目的:探讨经胃肠镜高频电凝切除术在消化道息肉治疗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某院收治的600例消化道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经胃肠镜高频电凝切除手术治疗,对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息肉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 目的:探讨经胃肠镜高频电凝切除术在消化道息肉治疗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某院收治的600例消化道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经胃肠镜高频电凝切除手术治疗,对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息肉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消化道息肉中腺瘤性息肉占84.8%,增生性息肉占10.3%,炎性息肉占4.9%;按照息肉大小分组后组间腺瘤性息肉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息肉一次性成功切除率为98.7%,其余息肉均经过二次手术成功切除;痊愈率为9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3%,息肉复发率为0.5%。结论:经胃肠镜高频电凝切除手术治疗消化道息肉具有较好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息肉 经胃肠镜高频电凝切除术 并发症 复发率
下载PDF
50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常瑞珍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4期640-641,共2页
目的:分析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优质护理干预,严密监测,防止并发症发生。给予心理安慰,指导患者进行自... 目的:分析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优质护理干预,严密监测,防止并发症发生。给予心理安慰,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健康管理。结果:内科治疗出血停止42例,占比84%,自动出院4例,占比8%,行外科手术3例,占比6%,1例患者因诱发其他并发症转其他科室抢救无效后死亡,占比2%。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症状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给予积极治疗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焦虑心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老年人 临床护理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应用于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路改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2期1868-1869,共2页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文83例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患者均来源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消化内科,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1例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术,观察组42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文83例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患者均来源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消化内科,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1例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术,观察组42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完整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黏膜愈合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作为消化道肿瘤性病变常用微创术式,具有适应范围广、不改变消化道结构、手术风险小、经济、安全、疗效可靠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 肿瘤性病变 并发症
下载PDF
瑞巴派特改良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胃溃疡愈合、胃肠激素及PG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九清 宋翔 李亚如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73-575,共3页
目的探究瑞巴派特改良四联疗法应用于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07月至2023年07月期间97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均给予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常规组48... 目的探究瑞巴派特改良四联疗法应用于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07月至2023年07月期间97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均给予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常规组48例增加胶体果胶铋胶囊,改良组49例给予瑞巴派特胶囊,两组均连续用药8周,停药2周后观察HP根除率、疗效、血清胃肠激素及胃蛋白酶水平、不良反应。结果停药两周后,改良组根除率及疗效高于传统组(P<0.05);溃疡直径水平相较于传统组低,Forrest等级相较于对照组高(P<0.05);胆囊收缩素(CCK)、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及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相较于传统组低,PGⅠ/PGⅡ水平相较于传统组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6.12%相较于传统组18.75%低(P<0.05)。结论瑞巴派特应用于HP阳性胃溃疡患者中可有效促进溃疡愈合,提高HP根除率和整体疗效,改善胃肠激素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胃溃疡 瑞巴派特改良四联疗法 溃疡直径 胶体果胶铋胶囊
下载PDF
鳖甲煎丸辅助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影响
16
作者 李九清 郭俊贤 李亚如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2523-252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应用鳖甲煎丸辅助治疗的效果及对其肝功能、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pteinase-2,MMP-2)水平的影响。方法:抽签法将我科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间12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应用鳖甲煎丸辅助治疗的效果及对其肝功能、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pteinase-2,MMP-2)水平的影响。方法:抽签法将我科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间124例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分2组,各62例,常规组行恩替卡韦片等常规疗法,研究组加服鳖甲煎丸辅助治疗,4 w作1疗程,共3疗程,治疗3疗程后比较其临床疗效及期间不良反应情况,采用肝功能、炎症因子、血液指标评价其对患者肝功能、AngⅡ、MMP-2等有关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高,研究组3疗程末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白蛋白水平较高,总胆红素及丙氨酸转移酶水平较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较低,血清AngⅡ、MMP-2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期间患者均无药物有关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应用鳖甲煎丸辅助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能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及AngⅡ、MMP-2水平,并显著改善其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早期肝硬化 鳖甲煎丸 肝功能 基质金属蛋白酶-2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对CCl_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0
17
作者 鲍启德 杨兰兰 +1 位作者 王利 崔东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MI)对CCl_4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肝降酶作用与及其对肝组织中核因子-(?)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昆明小鼠(28±2.2 g),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MI)对CCl_4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肝降酶作用与及其对肝组织中核因子-(?)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昆明小鼠(28±2.2 g),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异甘草酸镁组.正常对照组ip生理盐水(0.1 mL/10 g),模型组ip 0.1%CCl_4(0.1 mL/10g),异甘草酸镁组于ip 0.1%CCl_4(0.1 mL/10 g)前15 min予MI(15 mg/kg体质量)ip,1次/d,共5次.采用生化法测定血清ALT、AST及肝组织MDA和SOD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损伤.SP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B、ICAM-1表达.结果:肝损伤组ALT、AST及MDA较正常组显著升高(465.10±35.90 kU/L vs 47.40±4.13 kU/L:582.37±25.63 kU/L vs 116.06±12.82 kU/L:4.07±0.38 nmol/mz vs 1.39±0.03 nmol/mg;均P<0.01),SOD明显降低(29.71±2.25 U/mg vs 87.02±4.84 U/mg,P<0.01).在正常组织中无NF-kB、ICAM-1表达,肝损伤模型组中NF-kB有较强表达,ICAM-1在肝坏死区强表达.MI组ALT、AST及MDA(263.51±22.89 kU/L,292.56±26.01 kU/L,2.17±0.03 nmol/mg)较肝损伤组显著降低(P<0.01),SOD (58.04±2.56 U/mg)明显升高(P<0.05),NF- kB、ICAM-1表达均较肝损伤组减弱,肝组织坏死程度也轻.结论:NF-kB、ICAM-1在CCl_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中表达明显增强,MI可减少NF-kB及ICAM-1表达并减轻肝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损伤 核因子-ΚB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异甘草酸镁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乳果糖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便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靳淑黎 李丽平 《中国医药》 2014年第6期833-835,共3页
目的观察乳果糖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86例糖尿病合并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莫沙必利组(27例)和乳果糖组(2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乳果糖30ml/次,1次/d,待起效后改为1... 目的观察乳果糖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86例糖尿病合并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莫沙必利组(27例)和乳果糖组(2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乳果糖30ml/次,1次/d,待起效后改为10~20ml/(次·d),以及莫沙必利5mg,3次/d,餐前30min服用;莫沙必利组患者仪给予莫沙必利治疗,乳果糖组患者仅给予乳果糖治疗,给药途径及用药方法同观察组。分别比较3组患者治疗3d及2周时便秘及伴随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结果8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失访或退出者。治疗3d、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73.3%(22/30)、96.7%(29/30),均明显高于莫沙必利组[37.0%(10/27)、63.0%(17/27)]和乳果糖组[48.3%(14/29)、79.3%(23/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有腹胀加重3例、腹泻1例、腹痛2例;莫沙必利组腹痛4例,腹泻1例;乳果糖组腹胀2例,腹痛2例,无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莫沙必利组与乳果糖组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6/30)、18.5%(5/27)、13.8%(4/2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果糖联合莫沙比利治疗糖尿病患者便秘较单用乳果糖或者莫沙必利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果糖 莫沙必利 便秘 糖尿病
下载PDF
血清IL-23、IL-17、Hcy、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明军 王升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变化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拟选取我院2015...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变化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拟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采用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对UC的疾病活动度评估。按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活动期组(n=60,重度20例、中度20例及轻度20例)和缓解期组(n=30),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IL-23、IL-17、Hcy、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并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IL-23、IL-17、Hcy、D-二聚体水平与DA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IL-23、IL-17、Hcy、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患者血清IL-23、IL-17、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缓解期(P<0.05);而活动期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与缓解期患者Hcy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患者血清IL-23、IL-17、D-二聚体水平随着病情的程度越严重呈上升趋势(P<0.05);血清IL-23、IL-17、D-二聚体水平与DAI呈正相关关系(r=0.456,P<0.05);而血清Hcy水平与DAI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IL-23、IL-17、D-二聚体水平与UC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均可反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变化,可作为对患者炎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3 IL-17 HCY D-二聚体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γ-干扰素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靳淑黎 李保军 王一平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636-637,共2页
目的观察γ-干扰素(IFN-γ)对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人结肠癌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并定量检测对癌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浓度≥100U/ml的IFN-γ能抑制HT29细胞增殖,作用呈... 目的观察γ-干扰素(IFN-γ)对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人结肠癌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并定量检测对癌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浓度≥100U/ml的IFN-γ能抑制HT29细胞增殖,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在24、48和72小时,抑制率分别为13%、32%和44%;IFN-γ可诱导细胞凋亡,降低癌基因蛋白c-myc、bcl-2表达而促进bax表达(P<0.01)。结论IFN-γ对HT29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癌基因蛋白c-myc、bcl-2表达,促进bax表达而诱导了凋亡及产生细胞周期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结肠癌细胞 癌基因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