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ORTCC模型构建的优化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冯亚萍 吕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以ORTCC模型构建的优化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内镜诊疗中心接受ESD治疗的1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层随机化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77)与对照组(n... 目的 探讨以ORTCC模型构建的优化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内镜诊疗中心接受ESD治疗的1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层随机化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77)与对照组(n=7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以ORTCC模型构建的优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度、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焦虑抑郁情绪。结果 试验组的内镜置入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 h,试验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ORTCC模型构建的优化护理模式可缩短ESD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CC模型 优化护理模式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内科
下载PDF
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近期疗效、免疫功能及Child-Pugh分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常永闯 董洪林 +2 位作者 许冉 杜晓阳 岳宁双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992-994,共3页
目的:分析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LC)的临床疗效。方法:探讨2019年2月-2021年4月某院收治的112例PLC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参照组患者给予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研究组给予TACE治疗,... 目的:分析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LC)的临床疗效。方法:探讨2019年2月-2021年4月某院收治的112例PLC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参照组患者给予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研究组给予TACE治疗,观察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Child-Pugh分级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Child-Pugh分级A级和B级所占百分比、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ACE治疗PLC,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Child-Pugh分级,且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术 近期疗效 免疫功能 CHILD-PUGH分级
下载PDF
肝癌患者行微波消融术前进行经肝动脉灌注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对TK1及CXCL13血清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丹 董洪林 +1 位作者 许冉 常勇闯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1917-1919,共3页
目的:探究肝癌患者行微波消融术前应用经肝动脉灌注介入治疗效果及对血清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趋化因子CXC配体13(CXCchemokine ligand 13,CXCL1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3例肝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 目的:探究肝癌患者行微波消融术前应用经肝动脉灌注介入治疗效果及对血清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趋化因子CXC配体13(CXCchemokine ligand 13,CXCL1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3例肝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给予微波消融术治疗,观察组52例于微波消融术前行经肝动脉灌注介入(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血清TK1、CXCL13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TK1、CXCL1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消融术前行TACE对肝癌患者治疗,可降低TK1、CXCL13水平,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复发,促进肝功能恢复,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微波消融术 经肝动脉灌注介入
下载PDF
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血清AFP、AFP-L3、CEA、GPC3、GP73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4
作者 常永闯 许冉 +3 位作者 杜晓阳 岳宁双 曹语嫣 董洪林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514-517,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HC)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ization,TACE)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PHC患者132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TACE组...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HC)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ization,TACE)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PHC患者132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TACE组(98例)与对照组(34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AFP异质体(AFP-L3)、癌胚抗原(CEA)、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以及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水平,分析上述标志物与TACE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项血清标志物均明显降低,且TACE组低于对照组(P<0.05);TACE组患者中,发生微血管侵犯(MVI)亚组肿瘤数目、肿瘤直径及各项血清标志物指标均高于无MVI亚组(P<0.05);Logistic分析显示,肿瘤数目、AFP、CEA、GP73是预测MV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复发亚组中肿瘤数目、肿瘤直径、发生MVI比例及各项血清标志物均高于无复发亚组(P<0.05);Logistic分析显示,是否发生MVI、AFP、CEA是预测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多项肿瘤标志物均可反映PHC患者介入治疗效果,其中AFP、CEA、GP73是预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标志物 预后 介入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联合无水乙醇治疗肝血管瘤34例 被引量:3
5
作者 许冉 孟鑫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1期140-141,共2页
目的研究选择性肝动脉栓塞联合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肝血管瘤患者34例,先行动脉栓塞术,再经皮肝穿行瘤内无水乙醇注射。结果经本方法治疗的34例肝血管瘤患者均随访6~12个月,瘤体缩小70%以上者20例,瘤体缩小50%以上... 目的研究选择性肝动脉栓塞联合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肝血管瘤患者34例,先行动脉栓塞术,再经皮肝穿行瘤内无水乙醇注射。结果经本方法治疗的34例肝血管瘤患者均随访6~12个月,瘤体缩小70%以上者20例,瘤体缩小50%以上者14例。本组患者均行增强CT复查,均无增强,瘤体完全毁损。结论选择性肝动脉栓塞联合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治疗肝血管瘤,患者创伤小,操作简单,可以达到根治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肝动脉栓塞 无水乙醇
下载PDF
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许冉 孟鑫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4期124-125,共2页
目的通过对比留置导管接触性溶栓与常规的浅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评价留置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27例,随机分为导管接触性溶栓组(67例)与浅静脉溶栓组(60例)。导管接触性溶... 目的通过对比留置导管接触性溶栓与常规的浅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评价留置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27例,随机分为导管接触性溶栓组(67例)与浅静脉溶栓组(60例)。导管接触性溶栓组:尿激酶20万单位溶于100 ml生理盐水,采用微量泵连接留置导管60 min泵完,每12小时泵1次,每日尿激酶总量40万单位,应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 U皮下注射,q.12 h;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滴注,1次/d;每3~5天经导管行静脉造影,调整溶栓导管位置。持续3~14 d,根据造影结果选择终止溶栓治疗,或进一步行腔内治疗。浅静脉溶栓组:尿激酶20万单位溶于100 ml生理盐水,60 min从浅静脉注完,2次/d,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q.12 h;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滴注,1次/d,持续7~14 d。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均复查静脉超声,评估静脉再通情况。结果两组血栓溶解率比较,接触性溶栓组为(69.1±21.0)%,浅静脉溶栓组为(46.3±17.0)%;两组消肿率比较,接触性溶栓组为(86.5±16.0)%,浅静脉溶栓组为(80.4±17.0)%。结论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安全有效,并且疗效优于常规浅静脉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接触性溶栓 留置导管
下载PDF
计划减压联合术肢锻炼方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
7
作者 陈悦 程慧琳 吕艳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第15期2778-2781,共4页
目的:探讨计划减压联合术肢锻炼方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术患者11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行心内科常规减压操作,观察组... 目的:探讨计划减压联合术肢锻炼方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术患者11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行心内科常规减压操作,观察组实施计划减压联合术肢功能锻炼,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24 h术肢肿胀发生率、肢体麻木发生率及出血率情况,比较两组痛感评分、舒适度评分及患者睡眠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24 h术肢肿胀发生率、肢体麻木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24 h后疼痛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舒适度评分及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计划减压联合术肢锻炼方案可有效预防AMI介入术患者术后肢体肿胀、肢体麻木及出血发生率,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减压 术肢锻炼方案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症 睡眠质量 满意度
原文传递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经桡动脉路径PCI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阎春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经桡动脉路径PCI术患者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本院经桡动脉路径PCI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经桡动脉路径PCI术患者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本院经桡动脉路径PCI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将两组患者术后的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的外周血管并发症认知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外周血管并发症认知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经桡动脉路径PCI术患者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较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经桡动脉路径PCI术 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广泛信息交接需求的护理汇报模式在心内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阎春红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年第18期2531-2534,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广泛信息交接需求的护理汇报模式在心内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自2015年10月起开始在危重患者护理交接中采用基于广泛信息交接需求的护理汇报模式,将该交接模式应用前(2014年10月~2015年9月)和应用后(2015... 目的观察基于广泛信息交接需求的护理汇报模式在心内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自2015年10月起开始在危重患者护理交接中采用基于广泛信息交接需求的护理汇报模式,将该交接模式应用前(2014年10月~2015年9月)和应用后(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于我科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前危重病例数为112例,应用后危重病例数为118例,对应用前后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做出比较。结果应用后护理交接相关性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应用前,护理交接质量评分、护理人员和患者对护理交接模式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应用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基于广泛信息交接需求的护理汇报模式应用于心内科危重患者护理交接班实践之中,能够显著降低护理交接相关性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交接班质量和护理人员、患者对交接班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交接 护理汇报 心内科 危重患者
原文传递
术中应用抗菌药物冲洗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炎症指标与术后囊袋感染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悦 师宾芬 +2 位作者 陈晶 程慧琳 吕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28-2031,共4页
目的观察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过程中预防性进行抗菌药物冲洗对患者术后囊袋的感染情况,探讨起搏器植入术中行抗菌药物冲洗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医院在起搏器植入手术中接受抗菌药物冲洗的78例患者为观察组,将资料相仿的7... 目的观察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过程中预防性进行抗菌药物冲洗对患者术后囊袋的感染情况,探讨起搏器植入术中行抗菌药物冲洗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医院在起搏器植入手术中接受抗菌药物冲洗的78例患者为观察组,将资料相仿的78例未接受抗菌药物冲洗的植入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变化,并对术后囊袋感染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结果术前两组血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相仿;手术后两组血清WBC、CRP、IL-6、PCT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72h和术后1周血清WBC[(11.25±2.15)109/L、(8.03±1.68)109/L]、CRP[(39.25±6.25)mg/L、(14.36±3.36)mg/L]、IL-1[(20.63±2.93)ng/ml、(17.47±2.84)ng/ml]、IL-6[(21.72±2.94)ng/ml、(18.52±1.86)ng/ml]及PCT[(1.34±0.56)μ.56、(0.85±0.32)μ.3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囊袋感染率(术后1、3、6、12个月分别为0、2.56%、3.85%、8.9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过程中进行抗菌药物囊袋冲洗有利于预防术后囊袋感染,降低患者手术感染风险,对于患者预后具积极防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冲洗 永久起搏器植入 囊袋感染
原文传递
胃肠手术患者感染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分布与药敏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彭松 许冉 贾振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1-1033,共3页
目的分析胃肠手术患者多药耐药(MDR)革兰阴性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4月对89例胃肠术后感染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采用重复序列PCR(REP-PCR)检测菌株同源性。结果共分离出63株革... 目的分析胃肠手术患者多药耐药(MDR)革兰阴性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4月对89例胃肠术后感染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采用重复序列PCR(REP-PCR)检测菌株同源性。结果共分离出63株革兰阴性菌,其中MDR 34株;鲍氏不动杆菌11株占32.36%、铜绿假单胞菌9株占26.47%、大肠埃希菌8株占23.53%;REP-PCR检测鲍氏不动杆菌有4个基因型,其中C型7株;铜绿假单胞菌有6个基因型,其中C型3株;大肠埃希菌有6个基因型,其中B型3株;鲍氏不动杆菌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达100.0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达10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为100.00%。结论胃肠手术后MDR革兰阴性感染率较高,多数MDR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仍保持良好敏感性,但鲍氏不动杆菌呈泛耐药性,临床应加强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 革兰阴性菌 感染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