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治疗小儿斜视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金玲 《临床研究》 2020年第7期86-88,共3页
目的 研究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治疗儿童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安阳市眼科医院收治的104例小儿斜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水平肌加强... 目的 研究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治疗儿童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安阳市眼科医院收治的104例小儿斜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水平斜视度数,治疗后下斜肌功能恢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76.92%(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水平斜视度数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水平斜视度数为(6.13±1.00)°,低于对照组患儿的(11.32±2.36)°,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下斜肌功能正常率92.31%,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3.08%,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小儿斜视的治疗当中,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的治疗方法,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水平斜视程度.改善下斜肌功能,临床疗效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 下斜肌切断减弱术 小儿斜视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矫正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2
作者 胡实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4期11-13,17,共4页
目的:观察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矫正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该院接受矫正术治疗的102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进行横断面研究,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 目的:观察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矫正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该院接受矫正术治疗的102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进行横断面研究,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矫正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手术年龄、病程、术前斜视度、术后眼位、术前视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斜视分型、戴镜情况、手术方式、睡眠质量、运动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年龄≤6岁、病程≥3年、术前斜视度>40 PD、术后眼位非正位、术前无视功能均为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矫正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手术年龄≤6岁、病程≥3年、术前斜视度>40 PD、术后眼位非正位、术前无视功能均为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矫正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矫正手术 复发 斜视度 眼位 视功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双眼视觉训练联合三棱镜训练在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胡实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2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双眼视觉训练联合三棱镜在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98例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术后14 d采用三棱镜训... 目的:观察双眼视觉训练联合三棱镜在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98例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术后14 d采用三棱镜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眼视觉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后视功能恢复率、眼位正位率和生命质量[中文版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生存质量量表(CIXTQ)]评分。结果:术后24周,两组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等视功能恢复率均高于术后1周,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眼位正位率为93.88%(46/49),高于对照组的73.47%(3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两组社会心理、视觉功能等CIXTQ评分均高于术后1周,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眼视觉训练联合三棱镜训练应用于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儿可提高视功能恢复率、眼位正位率和生命质量评分的效果优于单纯三棱镜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视觉训练 三棱镜 间歇性外斜视 术后 视功能 眼位 生命质量
下载PDF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4
作者 秦素英 慕同禄 +1 位作者 朱东 兰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602-1604,共3页
目的:探讨单眼一退一截术(unilateral recess-resection,R&R)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ilateral lateral rectus recession,BLR-rec)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01在我院治疗的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 目的:探讨单眼一退一截术(unilateral recess-resection,R&R)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ilateral lateral rectus recession,BLR-rec)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01在我院治疗的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89例,其中49例行单眼退截手术,40例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d,1、6mo,1、2a时立体视功能及斜视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d,1、6mo,1、2a手术成功率、斜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成功率随着时间推移均不断降低。术后1d^2a,R&R组外斜漂移量为12.10$5.74PD,BLR-rec组外斜漂移量为7.78$4.21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R&R组较BLR-rec组更易引起外斜回退。两组患者近立体视均显著提高,两组组间近立体视提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30,P=0.210)。结论:BLR-rec术远期稳定性优于R&R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基本型 单眼退截术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改良穹隆结膜小切口技术在儿童水平斜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金玲 《临床研究》 2020年第8期7-8,共2页
目的探究在儿童水平斜视中应用改良穹隆结膜小切口技术展现出来的疾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眼科医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进行斜视治疗的64例患儿,观察在疾病治疗中使用改良穹隆结膜小切口技术后,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散... 目的探究在儿童水平斜视中应用改良穹隆结膜小切口技术展现出来的疾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眼科医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进行斜视治疗的64例患儿,观察在疾病治疗中使用改良穹隆结膜小切口技术后,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散光度、视力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有4例患儿出现结膜下囊性物,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术后6个月患儿散光度及视力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64例患儿,显效例数为35例,有效例数为26例,无效例数为3例,总有效例数为61例,总有效率为95.31%。结论改良穹隆结膜小切口技术在儿童水平斜视治疗中应用,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少,视力水平恢复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穹隆结膜小切口技术 水平斜视 直肌附着点 缝线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双眼外直肌倾斜后徙术治疗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秦素英 李翯 +1 位作者 慕同禄 张朝政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4年第5期347-352,共6页
目的评估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CI-IXT)行双眼外直肌倾斜后徙术(S-BLR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安阳市眼科医院治疗的CI-IXT患者64例(128眼)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S-BLRc... 目的评估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CI-IXT)行双眼外直肌倾斜后徙术(S-BLR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安阳市眼科医院治疗的CI-IXT患者64例(128眼)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S-BLRc组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LRc)组,每组各32例(64眼),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视远斜视度、视近斜视度、远近斜视度差(NDD)、NDD改善量、手术成功率和立体视、屈光状态、上转25°和下转25°斜视度差值、旋转斜视的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S-BLRc组患者的视远斜视度(-2.84±3.32)三棱镜度(PD)、视近斜视度(-7.32±7.81)PD及NDD(5.07±5.91)PD较术前(-27.53±7.51)、(-38.84±8.85)及(11.37±3.82)PD均下降(t=31.41、44.78、10.31,均P<0.01);BLRc组患者的视远斜视度(-2.62±3.43)PD、视近斜视度(-9.26±5.95)PD及NDD(6.81±7.33)PD较术前(-26.45±8.61)、(-37.75±7.80)及(11.12±3.94)均下降(t=30.29、42.10、7.20,均P<0.01)。术前两组患者的视远斜视度、视近斜视度、N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3、-1.58、-0.89,P=0.157、0.112、0.376)。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视远斜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P=0.763);S-BLRc组的视近斜视度和NDD值均小于BLR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2.60,P=0.006、0.011)。术后6个月,S-BLRc组的NDD改善量为(6.25±6.20)PD,BLRc组为(4.37±5.24)PD,S-BLRc组较BLRc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18)。术后6个月S-BLRc组的成功率为84.38%(27/32),高于BLRc组53.13%(17/32)。两组患者的术后立体视均改善,未出现旋转斜视,屈光状态、上转25°和下转25°斜视度差值无明显变化。结论S-BLRc可有效降低CI-IXT患者NDD,其手术成功率、NDD的改善均优于BL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视 视敏度 眼外科手术 集合不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