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古学本科课程设置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宽 魏凤玲 张馨云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0年第2期31-35,共5页
文章从考古学的学科特点及本科人才培养教学要求出发,在阅述"循序渐进""由博返约""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平衡"等考古学本科课程设置原则基础上,提出考古学本科课程设置方案,并探讨优化考古学本科课程设置... 文章从考古学的学科特点及本科人才培养教学要求出发,在阅述"循序渐进""由博返约""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平衡"等考古学本科课程设置原则基础上,提出考古学本科课程设置方案,并探讨优化考古学本科课程设置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大学本科 课程设置
下载PDF
哈民忙哈遗址之石器工具 被引量:8
2
作者 陈胜前 杨宽 +2 位作者 李彬森 朱永刚 吉平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2-536,共15页
哈民忙哈遗址以发现大量凌乱堆弃的人骨而闻名,了解当时生产方式、文化生态关系对于了解史前灾难的原因很有意义。通过石器工具组合的功能分析,可以较清晰地了解到,其石器组合缺乏真正的农耕工具,当时人们依赖的是一种以狩猎采集兼营农... 哈民忙哈遗址以发现大量凌乱堆弃的人骨而闻名,了解当时生产方式、文化生态关系对于了解史前灾难的原因很有意义。通过石器工具组合的功能分析,可以较清晰地了解到,其石器组合缺乏真正的农耕工具,当时人们依赖的是一种以狩猎采集兼营农业的生产方式,强调植物根茎与坚果的利用。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与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则进一步了解到,哈民忙哈先民利用了一个从前很少利用的农业边缘环境,他们选择了一种与其经济基础不相宜的集中居住模式,这为史前灾难埋下了祸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民忙哈遗址 石器功能 方法 文化生态 史前灾难
下载PDF
小议殷墟石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宽 赵俊杰 何毓灵 《文物春秋》 2019年第2期3-7,共5页
殷墟遗址出土有大量的石器,但很少有学者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对于已经进入复杂社会阶段的殷商时期,石器的研究应当先利用多途径的推理方法,结合遗址内部情况确定石器的功能,然后"透石见人",从不同角度对当时社会的生产技术... 殷墟遗址出土有大量的石器,但很少有学者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对于已经进入复杂社会阶段的殷商时期,石器的研究应当先利用多途径的推理方法,结合遗址内部情况确定石器的功能,然后"透石见人",从不同角度对当时社会的生产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殷墟王裕口南地遗址出土石器的研究为我们探究石器在生产技术分析、遗址功能和性质研究方面的重要意义提供了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 石器研究 生产技术 遗址性质
下载PDF
殷墟王裕口南地出土磨石研究
4
作者 杨宽 赵俊杰 何毓灵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5-123,共9页
本文以王裕口南地出土的磨石(A型)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观察与工艺设计分析,了解到该类型磨石的选料主要为粗糙的砾石,多为砂岩与石英岩。该类型磨石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便于手持把握,二是有相对较平的工作面,用平滑后废弃。资源... 本文以王裕口南地出土的磨石(A型)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观察与工艺设计分析,了解到该类型磨石的选料主要为粗糙的砾石,多为砂岩与石英岩。该类型磨石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便于手持把握,二是有相对较平的工作面,用平滑后废弃。资源域调查表明,磨石的原料最近可能来自距王裕口遗址4公里左右的洹河,资源较为丰富。通过打制实验,表明打制方法因原料体积大小而有所区别,10厘米左右的砾石以锤击法为主,15厘米以上的砾石比较适合摔击法;通过磨制骨器与石器的使用实验,表明此种磨石都能较好地完成初级磨制定型工作,而在本遗址内,主要用于磨制骨器。对比此遗址内殷墟各时期磨石数量,推测在殷墟文化3期与4期时,遗址内的制骨行业有所增加,其生产性质可能是利用生产空隙时间从事家庭手工业生产。以磨石的高利用率情况,推断当时统治阶级可能对洹河及其石料等资源进行比较严格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 王裕口 磨石 实验考古
下载PDF
民族学视野下的史前农业生产方式探析
5
作者 杨宽 《古今农业》 2019年第2期36-43,共8页
农业的发展是极其复杂的一个过程,其内涵也十分丰富,就以往的史前农业研究而言,类似"当时已有农业"、"当时以农业为主,兼营狩猎采集经济"等结论并没有说明当时的社会经济运行状态。本文通过对农业内涵的定义分析、... 农业的发展是极其复杂的一个过程,其内涵也十分丰富,就以往的史前农业研究而言,类似"当时已有农业"、"当时以农业为主,兼营狩猎采集经济"等结论并没有说明当时的社会经济运行状态。本文通过对农业内涵的定义分析、民族学材料的比较研究,确立史前农业可能存在的生产类型,并结合各种食物生产类型的特点,构建出能够表现史前农业生产结构的七种组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生产方式 民族学 史前考古
下载PDF
殷墟王陵区大墓被盗年代的讨论 被引量:3
6
作者 赵俊杰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9,共10页
殷墟王陵区大墓早期被盗的时间应是西周早期。M1002和M1004等墓葬出土的西周遗物时代应为西周中期,是后期混入的。大墓之上的小墓和灰坑年代应为西周时期,仅分布在大墓周围或大墓之上,它们均与早期盗坑无直接打破关系,不能作为证明早期... 殷墟王陵区大墓早期被盗的时间应是西周早期。M1002和M1004等墓葬出土的西周遗物时代应为西周中期,是后期混入的。大墓之上的小墓和灰坑年代应为西周时期,仅分布在大墓周围或大墓之上,它们均与早期盗坑无直接打破关系,不能作为证明早期盗坑不早于西周中期的证据。这些小墓和灰坑打破灰土或灰黄土而非夯土,时代应晚于早期盗坑或同时。大墓上的墓葬和灰坑多数没有规则的形状和边缘,总体特征与西周时期殷遗民墓葬差别较大,可能是周人在盗掘之后对王陵的进一步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王陵区 西周早期 早期盗掘 殷遗民
原文传递
内蒙古岩画的分布与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文静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45,共10页
内蒙古是中国岩画最丰富、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是中国北方岩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岩画自东向西呈带状分布,根据地理单元和岩画内容的不同,我们将内蒙古岩画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岩画区域。在各个区域内,动物岩画均为最核心的... 内蒙古是中国岩画最丰富、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是中国北方岩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岩画自东向西呈带状分布,根据地理单元和岩画内容的不同,我们将内蒙古岩画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岩画区域。在各个区域内,动物岩画均为最核心的题材和内容,凿刻是主要的制作技法。动物、狩猎、放牧等岩画主体内容反映出,创造内蒙古岩画的人群处在北方猎牧经济模式下的生活状态。从整体上看,内蒙古岩画在类型、技法、表现形式及风格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共同特征,这种共性源于中国北方地区相似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下所体现出的生产方式相似性,进而表现出相似的文化内涵,以及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岩画表现形式。东西文化交流下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也促进了内蒙古岩画共同特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岩画 动物岩画 凿刻
原文传递
锡林郭勒岩画的类型与区域特征研究
8
作者 张文静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6-114,共9页
本文通过对锡林郭勒岩画调查报告的全面梳理,通过对岩画数据的统计、整理,以及对岩画类型的分析,对广泛分布在锡林郭勒的25处岩画地点进行区系类型归纳,总结出各个区域的分布特征,从而在中国岩画分布的版图上,更好地呈现锡林郭勒岩画的... 本文通过对锡林郭勒岩画调查报告的全面梳理,通过对岩画数据的统计、整理,以及对岩画类型的分析,对广泛分布在锡林郭勒的25处岩画地点进行区系类型归纳,总结出各个区域的分布特征,从而在中国岩画分布的版图上,更好地呈现锡林郭勒岩画的整体分布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郭勒 岩画 类型 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