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折断端的微动与小鼠胫骨骨折愈合方向的影响关系研究
1
作者 李良刚 田少奇 +4 位作者 刘永山 王鸿宇 丁岚峰 赵恒心 曾国波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8期12655-12662,共8页
目的:探究骨折断端的微动与小鼠胫骨骨折愈合方向的影响关系。方法:将18只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不稳定固定组(B组)及稳定固定组(C组),每组各6只,其中B、C组制作胫骨骨折模型,A组不做骨折处理,于术后7 d、14 d及21 d对三... 目的:探究骨折断端的微动与小鼠胫骨骨折愈合方向的影响关系。方法:将18只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不稳定固定组(B组)及稳定固定组(C组),每组各6只,其中B、C组制作胫骨骨折模型,A组不做骨折处理,于术后7 d、14 d及21 d对三组进行X线摄影、染色及PCR基因检测,以观察骨折断端髓内针固定情况、骨折线情况、骨痂生长情况、骨与软骨细胞的生长比例的差异及成骨标志性基因ALP、Runx2和软骨形成标志性基因Aggrecan、Sox-9分布比例的不同。结果:X线扫描发现,B组:骨折处髓内针插入情况良好,术后7 d、14 d及21 d小鼠骨痂形成少且缓慢,骨折线2周内始终较为清晰,3周后稍模糊;C组:骨折处髓内针插入情况良好,术后7 d、14 d及21 d小鼠钙化骨痂形成较快且多,骨折线模糊;A组为假手术对照组。染色及PCR基因检测分析发现,B组第7 d~21 d极少量骨组织被染成红色,而软骨呈条状被染成蓝色,软骨逐步形成出现,软骨细胞的标志性基因显著升高,而成骨细胞的标志性基因略有升高,骨总体呈现出以软骨成骨完成骨折愈合的表现;C组第7 d~21 d骨组织被多染成红色,极少量为蓝色,成骨细胞的标志性基因显著增高,而成软骨细胞的标志性基因略有升高,可见总体呈现出以成骨细胞增长的骨膜内成骨而进行骨折愈合的表现;A组为假手术对照组。结论:骨折断端较低的机械应力可以促进骨折愈合更多地向成骨细胞增长的骨膜内成骨方向演进,这可有效减少骨折不愈合与延迟愈合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应力 胫骨骨折 骨折愈合 成骨细胞 软骨细胞
下载PDF
加味双柏散中药穴位敷贴配合推拿对人工膝关节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2
作者 曾国波 谭勇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17期50-52,56,共4页
目的:探究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在术后应用加味双柏散进行穴位贴敷并辅以推拿治疗的相关效果与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22年1月一12月收治的人工膝关节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 目的:探究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在术后应用加味双柏散进行穴位贴敷并辅以推拿治疗的相关效果与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22年1月一12月收治的人工膝关节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止痛、消炎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加味双柏散穴位敷贴并联合推拿治疗,采用HSS膝关节功能量表评估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情况,采用VAS评分法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程度,比较2组患者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和最大伸直角度、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及症状积分。结果:治疗前,2组H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2组HSS评分升高,且观察组评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优良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优良率为82.5%,观察组治疗总优良率更优(P<0.05)。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第3天、治疗1周后,2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最大屈曲角度及最大伸直角度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2组最大屈曲角度升高,最大伸直角度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治疗前,2组PT、APTT、D-D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T、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D-D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治疗前,2组关节疼痛、腰膝酸软、晨僵、俯仰转侧不利等症状积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2组关节疼痛、腰膝酸软、晨僵、俯仰转侧不利等症状积分均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双柏散中药穴位敷贴+推拿应用在人工膝关节术后恢复中,可促进其膝关节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改善关节内血液高凝状态等,同时在缩减住院时间、避免关节肿胀凝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手术 加味双柏散 穴位贴敷 推拿 功能恢复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保守治疗与置换术应用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曾国波 刘日光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3期524-525,共2页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保守组25例和置换组15例。保守组采用保守治疗,置换组采用TKA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置换组的HSS评分显著高于保守组(P<0.05);...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保守组25例和置换组15例。保守组采用保守治疗,置换组采用TKA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置换组的HSS评分显著高于保守组(P<0.05);置换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00.0%,显著高于保守组的36.00%(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置换组显著低于保守组(P<0.05)。TKA适用于老年中晚期OA治疗,能够完全缓解疼痛,有效改善关节功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对于分期较低且基础条件较好的患者,实施保守治疗仍可获得良好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老年患者 置换手术 保守治疗
下载PDF
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研究
4
作者 曾国波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15期2296-2298,2301,共4页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中采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患者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中采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患者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评价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髋关节活动范围和疼痛情况、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失血量均高于对照组,而术后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活动范围评分高于对照组,而疼痛情况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能较好的缩短患者的术后负重时间,提高总体疗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肩关节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吴可义 陈磊 《大医生》 2021年第9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前外侧入路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顺市西秀区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A组(48例,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固定治疗)与... 目的探讨肩关节前外侧入路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顺市西秀区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A组(48例,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固定治疗)与B组(48例,肩关节前外侧入路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患侧肩关节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与术前比,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量表(CMS)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且B组高于A组;B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均P<0.05)。结论与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相比,经肩关节前外侧入路治疗可缩短患者手术与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加快骨折愈合,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同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肩关节前外侧入路 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微创第三代牛津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病的远期效果随访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鸿宇 王妍 +6 位作者 杨瑞祥 王远贺 胡川 李良刚 刘永山 田少奇 孙康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03-708,共6页
目的探讨微创第三代牛津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病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采用第三代牛津单髁假体行微创UKA治疗的594例(701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55例,女性... 目的探讨微创第三代牛津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病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采用第三代牛津单髁假体行微创UKA治疗的594例(701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55例,女性439例,年龄(62.6±10.9)岁(范围:44~81岁),体重指数(26.9±3.8)kg/m2(范围:21.1~36.2 kg/m2);骨性关节炎676膝,股骨内侧髁特发性骨坏死25膝;其中行单侧UKA 487例(其中66例一侧行UKA,另一侧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行双侧UKA 107例。收集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假体生存率、膝关节活动度(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等,记录并发症情况,评估患者术后临床效果。手术前后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术中骨折、术后感染及症状性血管栓塞性疾病等。术后平均随访121.6个月(范围:70~178个月)。发生术后垫片脱位、假体松动、胫骨平台塌陷、外侧间室退变以及术后疼痛等并发症1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18/594);其中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翻修13例,更换垫片部分翻修4例,假体翻修率为2.9%(17/594);若以翻修作为假体生存率研究的终点,则该组病例远期随访手术成功率为97.1%(577/594)。患者ROM由术前的(105.9±11.8)°升至末次随访时的(114.0±13.3)°(t=10.796,P<0.01),KSS中临床和功能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4.3±3.6)分和(55.9±3.9)分升至末次随访时的(90.1±6.0)分和(87.5±5.7)分(t=124.325,P<0.01;t=110.985,P<0.01);WOMAC骨关节炎指数由术前的(54.8±6.7)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9.2±3.1)分(t=150.860,P<0.01);VAS由术前的(6.1±1.1)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5±1.0)分(t=74.941,P<0.01)。结论微创U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病远期随访假体生存率高,翻修率低,并发症少,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治疗结果 单髁置换术 牛津三代单髁假体 长期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7
作者 曾国波 丁志宇 黄松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16年第7期285-285,287,共2页
对比研究四肢骨折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内固定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住院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14例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为观察组,26例传统内固定治疗为... 对比研究四肢骨折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内固定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住院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14例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为观察组,26例传统内固定治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92%(P<0.05)。结论:四肢骨折应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优于传统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 四肢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