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沈从文作品中两性关系的城乡对比
1
作者 蒋晓兰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26-27,共2页
沈从文的作品描写了大量的两性关系,而这种关系在乡村与城市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主是表现在单纯真诚与复杂虚伪的对比、自然健康与扭曲病态的对比。
关键词 两性关系 城乡 对比
下载PDF
师范院校写作课如何适应中小学语文教学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刚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28-31,共4页
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教学,必须紧紧抓住师范教育这一专业的特征,紧密结合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中小学语文师资为目标,合理设置训练项目,加大专业写作训练力度,彻底摒弃那种把师范院校写作课变成单纯的“写... 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教学,必须紧紧抓住师范教育这一专业的特征,紧密结合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中小学语文师资为目标,合理设置训练项目,加大专业写作训练力度,彻底摒弃那种把师范院校写作课变成单纯的“写作理论课”或者“文学讲习课”的倾向,充分体现该学科的“运用性”、“基础性”、“综合性”、“全面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院校 写作课 中小学 语文教学 写作训练 全面性
下载PDF
试论中文教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杰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31-33,共3页
中文教学是一个美育过程 ,掌握美学与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独特作用。
关键词 中学 中文教学 语文教学 美学 审美教育
下载PDF
和国正的《鸟斗》系列小说与“市井风俗”
4
作者 王刚 王莉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15-16,共2页
贵州作家和国正的中短篇小说《鸟斗》系列,是一幅幅鲜活的虫鸟画、风俗画、市井人物画,算得上贵州改革开放初期的“清明上河图”。作者以其近乎白描的手法,平实而又浑厚的文风,展示了一个国泰民安时代的“市井百态”,其表现之老练、成... 贵州作家和国正的中短篇小说《鸟斗》系列,是一幅幅鲜活的虫鸟画、风俗画、市井人物画,算得上贵州改革开放初期的“清明上河图”。作者以其近乎白描的手法,平实而又浑厚的文风,展示了一个国泰民安时代的“市井百态”,其表现之老练、成熟和深沉,值得反复玩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国正 《鸟斗》 中短篇小说 系列小说 市井生活 民间风俗
下载PDF
清丽婉妙诉衷情 深情绵邈动人心——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
5
作者 伍微微 《安顺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4-15,47,共3页
文章通过对李清照词艺术特色的分析,展现她的卓越才华和杰出成就,肯定她在我 国古代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李清照 清丽婉妙 情感绵邈
下载PDF
陶诗的生命意识感 被引量:3
6
作者 颜建华 王莉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6-9,共4页
陶渊明的《咏怀》、《咏史 )诗 ,与正始时期阮籍的《咏怀诗》所抒写的“忧生之嗟”相比 ,体现出更丰富、更强烈的生命意识感。诗中 ,有时是壮志不能实现所激起的伤感 ,有时则是历史的永存与人生短促所触发的悲感 ,有时是对时间的高度敏... 陶渊明的《咏怀》、《咏史 )诗 ,与正始时期阮籍的《咏怀诗》所抒写的“忧生之嗟”相比 ,体现出更丰富、更强烈的生命意识感。诗中 ,有时是壮志不能实现所激起的伤感 ,有时则是历史的永存与人生短促所触发的悲感 ,有时是对时间的高度敏感。这焦灼不安、苍凉忧伤的情惑 ,使陶诗在审美视域中具有了悲剧美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诗歌评论 生命意识 《咏怀》 《咏史》
下载PDF
论西方现代小说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蒋晓兰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20-23,共4页
西方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如着力探索人的主观世界,不以人物为小说艺术形象的主体,主题、创作意图相当隐蔽,呈现出立体性、散发性结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新颖独特等。
关键词 西方国家 现代小说 审美特征 艺术形象 创作意图 表现手法 艺术技巧
下载PDF
现代文学版本研究管窥——从郭沫若部分作品的修改说起
8
作者 胡赤兵 《安顺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1-24,共4页
从不同版本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作家思想和创作的嬗变。文章以郭沫若部分作品的修改为例,说明 现代文学牌本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 版本 郭沫若 <凤凰涅槃> <匪徒颂> <棠棣之花> <文艺论集>
下载PDF
“也”“矣”辨说
9
作者 颜建华 《安顺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0-12,16,共4页
“也”和“矣”是古文中较难掌握的两个语气助词,它们虽然都常用在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中,但 其基本的语法作用却不尽相同:“也”主要表肯定语气,不着眼于时间因素,处于静止状态;“矣”主要表报道语气,具 有时间过程,是动性的。
关键词 肯定 静态 报道 动性
下载PDF
圆美流转谢朓诗
10
作者 颜建华 潘发玉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13-16,共4页
萧齐诗人谢脁,不仅是继谢灵运之后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而且又是永明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歌在情感表现上虽然多迷惘、忧伤,但大多写得清新流丽、简练畅达,深得论者推许,被视为萧齐最有诗美特征的诗作。其诗无论纪游、酬谢、送别、怀友,... 萧齐诗人谢脁,不仅是继谢灵运之后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而且又是永明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歌在情感表现上虽然多迷惘、忧伤,但大多写得清新流丽、简练畅达,深得论者推许,被视为萧齐最有诗美特征的诗作。其诗无论纪游、酬谢、送别、怀友,还是宫怨、闺怨、怀古、咏物等题材,都以善写景物著称,并彻底完成了山水诗独立审美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朓 写景清美 情调迷惘 笔调畅达 音韵流转
下载PDF
梁代宫体诗兴盛的根由
11
作者 颜建华 《安顺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1-13,共3页
梁代宫体诗,是六朝以来思想不断开放,中国诗学不断演进.文学创作朝着自觉道路迈进的产物。在梁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所倡导的美学主张影响下.梁代宫体诗,脱离了儒家政治与道德功用观念的约束,成为具有美感型文学的独立地位和独立价值的... 梁代宫体诗,是六朝以来思想不断开放,中国诗学不断演进.文学创作朝着自觉道路迈进的产物。在梁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所倡导的美学主张影响下.梁代宫体诗,脱离了儒家政治与道德功用观念的约束,成为具有美感型文学的独立地位和独立价值的一种真正自觉的文学。这正是梁代宫体诗繁盛的根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代 宫体诗 开放的思想 新的诗学现
下载PDF
论“三言”中的商人形象
12
作者 程传荣 《安顺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0-13,共4页
冯梦龙“三言”中的商人形象的塑造,跟他的小说中的其他形象一样,都是出自于道德教化的目的,这些商人形象分为正反两种类型,作者借助这两类人物,宣扬了他的节行孝义的道德观念。这些商人形象对今天的读者来说,仍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关键词 商人题材 道德教化 节行孝义
下载PDF
情思缠绵 意蕴深远——《诗经·周南·关雎》解读
13
作者 张承鹄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49-50,共2页
本文通过对原诗的解读,对原诗所蕴藏的情感流向进行了分析揭示。
关键词 <关雎> 情感 意蕴
下载PDF
写作辩证技法管窥
14
作者 蒋晓兰 《安顺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1-13,共3页
写作离不开对立统一规律。写作中的哀与乐、虚与实、动与静、冷与热等皆是对立的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 写作 辩证 技法
下载PDF
论丁玲小说中男女两性的对比
15
作者 蒋晓兰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4-56,共3页
丁玲小说中男女两性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主要表现在作品中两性所处地位的对比 ,思想、性格、行为与精神气质的对比 。
关键词 丁玲 小说 人物形象 性格 行为 男性 女性 现代文学
下载PDF
无限情思尽在空白中——略说诗歌的空白美
16
作者 伍微微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12-13,共2页
作者以几首著名唐诗为例,阐述诗歌空白美所具有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 空白美 审美效果 中国 古典诗歌 李白
下载PDF
论林黛玉的真与美
17
作者 蒋晓兰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17-18,共2页
文章认为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光照全书的人物形象,是真与美的化身。
关键词 林黛玉形象 人物形象 《红楼梦》 曹雪芹
下载PDF
风格绮靡陆机诗
18
作者 颜建华 曾居好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8-12,共5页
“缘情”和“绮靡”是陆机诗学观中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陆机在强调诗因情而生的同时,也强调诗歌语言必须文辞美丽繁盛。但陆机的诗作大都在“绮靡”上下功夫,空虚乏情,只有少数写切身经历的作品流露出真情。在诗艺上,陆机的诗形成了重... “缘情”和“绮靡”是陆机诗学观中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陆机在强调诗因情而生的同时,也强调诗歌语言必须文辞美丽繁盛。但陆机的诗作大都在“绮靡”上下功夫,空虚乏情,只有少数写切身经历的作品流露出真情。在诗艺上,陆机的诗形成了重文轻质的华丽诗风.开启了西晋至南朝注重语言美的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机 缘情 绮靡 重文 乏情
下载PDF
论丁玲女性小说中女性的悲剧性
19
作者 蒋晓兰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15-17,共3页
丁玲女性小说中女性的悲剧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爱情的无与寄托,生命的极端孤独,死亡意识的不断纠缠,女性归宿的不可把握。
关键词 女性 爱情 孤独 死亡 归宿
下载PDF
潜气内转 沉郁顿挫——杜甫诗《登高》解读
20
作者 张承鹄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20-21,共2页
通过对杜甫诗《登高》的具体分析,对本诗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进行了一定深度的揭示。
关键词 <登高>诗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