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组织SDF-1、Ephrin B2、ZNF545表达与EMT标志物、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玉强 刘丛 李乐其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1期1592-1596,1602,共6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肝配蛋白B2(Ephrin B2)、锌指蛋白545(ZNF545)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3例,术中取其结直肠...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肝配蛋白B2(Ephrin B2)、锌指蛋白545(ZNF545)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3例,术中取其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DF-1、Ephrin B2、ZNF545及EMT标志物蛋白[包括神经性钙黏附素(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上皮性钙黏附素(E-cadherin)]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SDF-1、Ephrin B2、ZNF545表达与EMT标志物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SDF-1、Ephrin B2、ZNF545阴性、阳性表达患者无复发生存率与总生存率情况。结果结直肠癌组织SDF-1、Ephrin B2阳性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ZNF545阳性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N-cadherin、Vimentin、E-cadheri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0.79%(32/63)、61.90%(39/63)、33.33%(21/63)。SDF-1、Ephrin B2表达与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ZNF545与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患者SDF-1、Ephrin B2、ZNF545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DF-1、Ephrin B2阳性表达患者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较阴性表达患者低,ZNF545阳性表达患者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较阴性表达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F-1、Ephrin B2、ZNF545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异常,与EMT标志物、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可作为辅助检测手段,为评估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肝配蛋白B2 锌指蛋白545 上皮间质转化 病理特征
下载PDF
甲状腺样滤泡性肿瘤分子标记物及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2
作者 高鹏英 《包头医学》 2020年第3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分子标记物在甲状腺样滤泡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例甲状腺样滤泡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切除标本给予染色,记录巨检、镜检结果,分析细胞免疫组化与分... 目的:探讨分子标记物在甲状腺样滤泡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例甲状腺样滤泡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切除标本给予染色,记录巨检、镜检结果,分析细胞免疫组化与分子学改变情况。结果:15例入选者中,肿瘤最大直径0.3~7.1cm,平均肿瘤直径(3.73±1.09)cm;本研究内15例入选者中,仅2例(13.33%)患者肿瘤细胞为HBME-1(+)、11例(73.33%)患者肿瘤细胞为部分Galectin-3(+)、4例(26.67%)为Galectin-3(+)、15例(100.00%)患者肿瘤细胞均为Cyclin D1(+)、2例(13.33%)患者肿瘤细胞为小灶CK-19(+)、3例(20.00%)为局部CK-19(+)、1例(6.67%)部分CK-19(+)、9例(60.00%)为CK-19(+)。本研究内所有入选者经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ASA)进行分子病理学检测,B-RAF、N-RAS与K-RAS基因检测显示均未出现基因突变现象。结论:甲状腺样滤泡性肿瘤存在自身独特的免疫组织化学与形态学特点,通过分子标志物检测可进一步明确患者病变情况,利于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样滤泡性肿瘤 分子标记物 临床病理特点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炎症性肠病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核因子-κB p65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葛相栓 刘小玲 +1 位作者 王慧超 李君芳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1921-1925,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结肠炎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SASP)药物治疗组(SASP组)、吡格列酮低、中及高剂量治疗组(其中SASP组与吡格列酮组为干预组),每组8只。模型组及干预组经肛...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结肠炎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SASP)药物治疗组(SASP组)、吡格列酮低、中及高剂量治疗组(其中SASP组与吡格列酮组为干预组),每组8只。模型组及干预组经肛灌入5%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5 mL/kg,对照组灌入0.85%氯化钠5 mL/kg,造模后第1天干预组给予SASP及不同剂量吡格列酮,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0.85%氯化钠10 mL/kg灌胃,统计炎症活动指数(DAI)、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MDI)、组织学损伤指数(TDI)的变化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表达。结果(1)模型组、SASP组、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DAI值分别为(3.13±0.83)、(1.50±0.53)、(2.25±0.71)、(1.63±0.52)、(2.25±0.46),SASP组、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低于模型组,P值分别是0.000、0.010、0.000、0.010;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与SASP组比较,P值分别是0.020、0.690、0.020;(2)模型组、SASP组、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CMDI分别是(2.63±0.52)、(1.13±0.83)、(1.38±0.52)、(1.13±0.83)、(1.63±0.84),SASP组、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低于模型组,P值分别是0.000、0.001、0.000、0.005。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与SASP组比较,P值分别是0.456、1.000、0.140;(3)模型组、SASP组、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TDI分别是(9.50±1.93)、(4.63±1.19)、(5.00±1.31)、(4.75±1.04)、(4.00±0.76),SASP组、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均P=0.000,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与SASP药物组比较,P值分别是0.568、0.849、0.568;(4)对照组、模型组、SASP组、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PPAR?γ值分别是(46.62±3.07)、(27.24±2.71)、(39.79±1.39)、(34.62±2.26)、(40.13±2.23)、(36.22±2.11)。模型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00;SASP组、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PPAR?γ表达高于模型组,均P=0.000,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与SASP组相比较,P值分别是0.000、0.773、0.004;(5)对照组、模型组、SASP组、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NF?κB p65值分别是(17.48±0.84)、(33.74±1.56)、(22.18±2.08)、(19.28±1.32)、(21.46±1.76)、(22.13±1.58),模型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00;SASP组、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表达低于模型组,均P=0.000。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与SASP组相比较,P值分别是0.001、0.370、0.952;(6)对照组、模型组、SASP组、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PPAR?γ与NF?κB p65的表达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1、-0.875、-0.771、-0.776、-0.766、-0.910,P值分别是0.007、0.004、0.025、0.024、0.027、0.000。结论吡格列酮可有效改善TNBS诱导的炎症性肠病大鼠的症状,DAI、CMDI及TDI降低,而PPAR?γ、NF?κB p65升高,其治疗效果与SASP相近。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吡格列酮作为PPAR?γ的人工配体,通过增加PPAR?γ的表达,抑制NF?κB p65的表达,减轻结肠的炎症和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病 吡格列酮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NF-κB 转录因子RelA 三硝基苯磺酸 柳氮磺胺吡啶 细胞保护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CT及MRI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比较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孙玉梅 王志强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5期1800-1801,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CT及MRI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15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脑部CT、MRI检查,现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CT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敏感性为88.7%,显著低... 目的比较分析CT及MRI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15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脑部CT、MRI检查,现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CT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敏感性为88.7%,显著低于MRI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敏感性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表现特征:病灶呈线状、点状、不规则斑片状,出血灶为高密度影,脑梗死区为低密度影。MRI表现特征:病灶呈线状、脑回状、不规则斑片状;出血灶T1加权像(T_1WI)亚急性期主要为高信号,超急性期、急性期、慢性期等主要为等或低信号,T_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亚急性晚期、慢性期主要为高信号,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早期等主要为低信号;梗死灶T_1WI呈较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当病灶在CT图像上呈斑点状出血时,其在MRI图像上则多呈小片状出血,而病灶在CT图像上呈小片状出血,其在MRI图像上则多呈大片状出血。与MRI相比,CT对亚急性期以及慢性期出血性脑梗死,幕下出血性脑梗死,极微小出血的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不敏感。结论 MRI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显著优于CT,其可以在不同时期均很好地显示出血性脑梗死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出血性脑梗死
下载PDF
鞍区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1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利锋 王学忠 +2 位作者 林立 张同全 张蕴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8期134-135,共2页
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是室管膜肿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发生于脑室系统,发生于鞍区的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较罕见。近期我院经开颅手术并经病理证实鞍区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 鞍区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乳腺粗针穿刺活检在诊断乳腺浸润性小叶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高鹏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3期486-487,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粗针穿刺活检(US-SNB)在诊断乳腺浸润性小叶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均接受超声和超声引导下US-SNB,... 目的:探讨乳腺粗针穿刺活检(US-SNB)在诊断乳腺浸润性小叶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均接受超声和超声引导下US-SNB,分析比较其检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结果。结果:US-SNB检查的敏感性(97.62%)、特异性(90.91%)、准确度(95.31%)均高于超声检查(73.81%、63.64%、7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S-SNB在诊断乳腺浸润性小叶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乳腺粗针穿刺活检 超声 诊断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纺锤体与着丝粒相关蛋白3和三结构域蛋白1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7
作者 刘玉强 李君芳 张永博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23年第4期560-562,565,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纺锤体与着丝粒相关蛋白3(SKA3)、三结构域蛋白14(TRIM1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7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SKA...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纺锤体与着丝粒相关蛋白3(SKA3)、三结构域蛋白14(TRIM1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7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SKA3和TRIM14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癌组织SKA3、TRIM14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Ⅲ期的患者癌组织SKA3、TRIM14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腺外侵犯、无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Ⅰ~Ⅱ期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发病部位、TG-Ab及TPO-Ab表达情况患者癌组织SKA3、TRIM14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KA3、TRIM14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进展及病理分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纺锤体与着丝粒相关蛋白3 三结构域蛋白14 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小儿结肠幼年性息肉内镜诊治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葛相栓 王慧超 +5 位作者 刘小玲 李建平 贾月如 李君芳 赵作静 王瑞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3年第5期310-311,315,共3页
目的分析小儿结肠幼年性息肉的内镜检查情况及诊治方法。方法总结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就诊的小儿结肠幼年性息肉患者36例临床资料,并系统分析内镜诊断与切除息肉的相关资料。结果 36例中男22例,女14例,平均年龄4.6岁,年龄2-13岁;... 目的分析小儿结肠幼年性息肉的内镜检查情况及诊治方法。方法总结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就诊的小儿结肠幼年性息肉患者36例临床资料,并系统分析内镜诊断与切除息肉的相关资料。结果 36例中男22例,女14例,平均年龄4.6岁,年龄2-13岁;共有45枚息肉,其中26枚位于直肠,16枚位于乙状结肠,降结肠2枚,横结肠1枚;31例有血便,15例贫血,肛门肿物脱出5例。息肉切除后未观察到穿孔、出血及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小儿幼年性息肉多发生在学龄前阶段,病变多位于直肠及乙状结肠,常见症状是血便及贫血。无痛肠镜在其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结肠 幼年性息肉 内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