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血浆BNP、D-D及血清hs-CRP检测法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曾雪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5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讨用血浆脑钠肽(BNP)、D-二聚体(D-D)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法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期间定安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这些患者的NYHA心功... 目的:探讨用血浆脑钠肽(BNP)、D-二聚体(D-D)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法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期间定安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这些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分组。将其中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的28例患者分为M组,将其中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级的37例患者设为N组,将其中NYHA心功能分级为Ⅳ级的15例患者设为K组。三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血浆BNP、D-D及血清hs-CRP检测。然后比较三组患者检测的结果。结果:K组患者血浆D-D、BNP及血清hs-CRP的水平均高于N组患者和M组患者,P<0.05。N组患者血浆D-D、BNP及血清hs-CRP的水平均高于M组患者,P<0.05。结论:用血浆BNP、D-D及血清hs-CRP检测法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心功能分级 慢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血清BNP检测法在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曾雪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3期137-137,共1页
目的:探讨血清脑利钠肽(BNP)检测法在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期间定安县中医院收治的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入院后,均使用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对其心功能进行... 目的:探讨血清脑利钠肽(BNP)检测法在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期间定安县中医院收治的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入院后,均使用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对其心功能进行分级,同时检测其血清BNP的水平,计算其左室射血分数(LVEP),测量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然后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血清BNP的水平、LVEP、LVEDD及不同血清BNP水平的患者心肌梗死、心房颤动、死亡的发生率。结果:在这些患者中,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的患者有40例,为Ⅲ级的患者有36例。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的患者LVEP高于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级的患者,P<0.05;其血清BNP的水平低于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级的患者,P<0.05;其LVEDD短于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级的患者,P<0.05。在这些患者中,血清BNP的水平≤400pg/ml的患者有45例,血清BNP的水平>400pg/ml的患者有31例。血清BNP水平≤400pg/ml的患者心肌梗死、心房颤动、死亡的发生率均低于血清BNP水平>400pg/ml的患者,P<0.01。结论:将血清BNP检测法应用于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脑利钠肽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分级 预后
下载PDF
阿替普酶溶栓后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曾雪 方小丽 王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657-2660,共4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替普酶溶栓后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用直接介入治疗,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2~5 d,每次5000 U,每12 h给药1次,长期服用氯吡格雷,每次7...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替普酶溶栓后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用直接介入治疗,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2~5 d,每次5000 U,每12 h给药1次,长期服用氯吡格雷,每次75 mg,每天1次,阿司匹林,每次100 mg,每天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小剂量阿替普酶溶栓后介入治疗,先静脉推注阿替普酶8 mg,再将阿替普酶42 mg溶于生理盐水100 m L,用静脉泵缓慢泵入,时间90 min。比较2组患者心功能、手术情况、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30,90 d,2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1)、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1)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CK-MB峰值分别为(271.82±115.62),(445.27±179.74)U·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血流TIMIⅡ~Ⅲ级占96.77%(30例/31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0%(4例/31例);对照组分别为100.00%(31例/31例),3.23%(1例/3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慢血流或无复流者占3.23%(1例/31例),对照组为22.58%(7例/3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替普酶溶栓后介入治疗能改善心功能,安全性较好,能够减少术中无复流和慢复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肌酸激酶同工酶 左心室射血分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