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彩萍 李爱玉 李时敏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第6期103-104,共2页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保障医疗安全。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本院2007、2008年住院患者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结果2007年有191人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65%,2008年有146人发生医院...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保障医疗安全。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本院2007、2008年住院患者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结果2007年有191人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65%,2008年有146人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12%。2007、2008年医院感染部位的前三位分别为上呼吸道,感染率为43.98%和38.36%;下呼吸道。感染率为15.18%和9.59%;胃肠道,感染率为10.47%和24.66%。医院感染病原茵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结论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是降低医院感染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医院感染 监测
下载PDF
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效果调查分析
2
作者 张继红 张彩萍 +1 位作者 李时敏 白小兰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9期140-141,共2页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后续管理提供循证干预措施。方法根据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在线查询2011年1~6月份'专项整治活动'前抗菌药物使...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后续管理提供循证干预措施。方法根据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在线查询2011年1~6月份'专项整治活动'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专项整治活动'后2013年1~6月份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各项指标。结果专项整治活动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的78.27%下降至2013年的61.78%%,单一用药构成比从2011年的48.74%上升为61.78%,≥Ⅲ联用药构成比从2011年的24.5%下降至8.83%;使用强度由74.36DDD下降为49.84DDD;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药品费用比例从23.09%下降为16.31%。前10位抗菌药物中β-内酰胺类抗菌素类占七成。结论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情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高,病原学送检率低,需持续改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效果 调查分析
下载PDF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彩萍 李时敏 +1 位作者 白晓兰 李爱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897-2899,共3页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评价医院感染日常监测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调查日0:00-24:00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并对调查当日处...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评价医院感染日常监测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调查日0:00-24:00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并对调查当日处于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4月21日及11月4日连续两次共调查住院患者1243例,实查率为99.68%;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2.30%和1.86%,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为神经内科;医院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其次为下呼吸道和胃肠道。结论针对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的科室进行重点监测及干预,加强感染病例标本送检,规范手术科室抗菌药物使用,降低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现患率 调查分析
原文传递
血栓性大隐静脉炎致骨梗塞1例报告
4
作者 张永胜 强生萍 李永盛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4期288-288,共1页
关键词 骨梗塞 血栓性静脉炎 大隐静脉
下载PDF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5
作者 张彩萍 李时敏 +1 位作者 白晓兰 李爱玉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0期144-144,共1页
目的了解我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人群特点及危险因素,评估暴露后预防干预效果,预防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登记报告的35例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及干预... 目的了解我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人群特点及危险因素,评估暴露后预防干预效果,预防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登记报告的35例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效果分析。结果职业暴露护理人员为主体,占职业暴露人数的68.57%。拔针与拔针后的处置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环节;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94.29%);暴露源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80%)。发生暴露时仅有25.7%的医务人员戴单层手套。暴露后立即局部处理及预防用药等干预,经追踪检测无1例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结论护士是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职业暴露后及时正确地预防处理能有效预防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影响因素与临床干预措施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刘志娟 何慧君 +2 位作者 庞小兰 白晓兰 王茸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265-2267,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3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06例设为感染组,无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30例设为对照组;详细记录...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3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06例设为感染组,无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30例设为对照组;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包含住院时间、年龄、有无意识障碍、性别、是否有吸烟史、住院期间白蛋白和血糖含量、脑卒中类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情况、急性期卧床时间、合并症情况、神经功能受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情况、患者相关治疗和操作情况、吞咽评分,对患者发生感染和不同因素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吸烟、意识障碍、脑卒中类型、吞咽障碍、侵入性操作、H_2受体阻滞剂、使用抗菌药物、糖皮质的激素、NIHSS评分、住院时间、GCS评分、血糖的含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相关合并症、脑卒中类型和侵入性操作是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在临床中医务工作者应针对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必要临床干预以预防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合并肺部感染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原文传递
脑梗死后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和MAPK信号通路的表达
7
作者 刘志娟 何慧君 +2 位作者 牛双燕 白晓兰 袁魁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3-716,共4页
目的探究脑梗死后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指标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定西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脑梗死后感染情... 目的探究脑梗死后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指标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定西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脑梗死后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59例及非感染组114例,分析T淋巴细胞、MAPK信号通路指标对发生感染的预测价值及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感染组CD_(4)^(+)、CD_(8)^(+)、CD_(4)^(+)/CD8值低于非感染组,p38、JNK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CD_(4)^(+)、CD_(8)^(+)、CD_(4)^(+)/CD_(8)^(+)值及p38、JNK蛋白表达水平预测脑梗死患者发生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1、0.652、0.705、0.717、0.660;预后不良组的CD_(4)^(+)、CD_(8)^(+)、CD_(4)^(+)/CD_(8)^(+)值低于预后较好组,p38、JNK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预后较好组(P<0.05);CD_(4)^(+)、CD_(8)^(+)、CD_(4)^(+)/CD_(8)^(+)值及p38、JNK蛋白表达水平评估脑梗死后感染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525、0.598、0.604、0.789、0.600。结论急性脑梗死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指标CD_(4)^(+)、CD_(4)^(+)/CD_(8)^(+)及MAPK信号通路指标p38蛋白表达异常,且T淋巴细胞指标和p38蛋白表达能较好评估脑梗死患者感染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T淋巴细胞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感染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