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低血糖症的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8例低血糖症误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13例出现精神症状或意识障碍;5例心前区不适、面色苍白、出冷汗;4例躁动易怒、幻觉、肌肉痉挛;2例为癫痫样发作;2例意识障碍、肌肉震颤、间...目的探讨低血糖症的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8例低血糖症误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13例出现精神症状或意识障碍;5例心前区不适、面色苍白、出冷汗;4例躁动易怒、幻觉、肌肉痉挛;2例为癫痫样发作;2例意识障碍、肌肉震颤、间歇抽搐;1例有肝癌史伴头晕、恶心、步态不稳;1例频繁恶心、呕吐,继之昏迷。误诊为脑血管疾病13例,冠心病5例,酒精中毒性脑病4例,癫痫发作2例,肺性脑病2例,肝癌脑转移1例,电解质紊乱1例。误诊28例占同期收治低血糖的43.75%。入院后按照误诊疾病治疗1 h无效,急查血糖0.6~2.5 mmol/L而确诊。经补充葡萄糖等处理,27例在5~120 m in内症状缓解,1例反复发生低血糖,1个月后死亡。结论提高对低血糖多样化表现的认识,对以精神神经症状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常规查血糖以及早确诊,改善患者预后。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在存在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利拉鲁肽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以接受常规胰岛素降糖者为对照组,以在常规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利拉鲁肽治疗者为观...目的探讨在存在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利拉鲁肽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以接受常规胰岛素降糖者为对照组,以在常规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利拉鲁肽治疗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胰岛素应用量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接受治疗前及接受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接受治疗前日胰岛素应用量、体重、腰围及BM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日胰岛素应用量、体重、腰围及BM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期间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治疗中,可在不降低降糖效果的同时,有效的改善胰岛素用量及肥胖状态。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低血糖症的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8例低血糖症误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13例出现精神症状或意识障碍;5例心前区不适、面色苍白、出冷汗;4例躁动易怒、幻觉、肌肉痉挛;2例为癫痫样发作;2例意识障碍、肌肉震颤、间歇抽搐;1例有肝癌史伴头晕、恶心、步态不稳;1例频繁恶心、呕吐,继之昏迷。误诊为脑血管疾病13例,冠心病5例,酒精中毒性脑病4例,癫痫发作2例,肺性脑病2例,肝癌脑转移1例,电解质紊乱1例。误诊28例占同期收治低血糖的43.75%。入院后按照误诊疾病治疗1 h无效,急查血糖0.6~2.5 mmol/L而确诊。经补充葡萄糖等处理,27例在5~120 m in内症状缓解,1例反复发生低血糖,1个月后死亡。结论提高对低血糖多样化表现的认识,对以精神神经症状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常规查血糖以及早确诊,改善患者预后。
文摘目的探讨在存在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利拉鲁肽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以接受常规胰岛素降糖者为对照组,以在常规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利拉鲁肽治疗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胰岛素应用量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接受治疗前及接受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接受治疗前日胰岛素应用量、体重、腰围及BM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日胰岛素应用量、体重、腰围及BM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期间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治疗中,可在不降低降糖效果的同时,有效的改善胰岛素用量及肥胖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