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冯金艳 邱丽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467-469,共3页
目的:研究MRI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诊断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取MR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纳入100例为观察组,并同期纳入80例在我院住院行CT颈部动脉血管造影的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影像学对比,评价两种诊断... 目的:研究MRI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诊断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取MR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纳入100例为观察组,并同期纳入80例在我院住院行CT颈部动脉血管造影的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影像学对比,评价两种诊断方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个数与分布位置个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079,31.660,18.217,21.701,P<0.05);两组患者经手术验证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089,19.286,P>0.05);图像质量分级比较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质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结果相比,对照组CT检测出的斑块平均直径有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MRI与术后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价中,对斑块个数的诊出及对斑块分布位置的确定均有十分明显的临床优越性和准确性,且在影像资料的清晰度和成像质量方面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颈部血管造影 诊断 对比研究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的力学发展机制及MR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梅兰 刁显明 邱丽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58-1561,共4页
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疾病密切相关。MRI于诊断和评估颈动脉斑块预后方面有重要作用,目前颈动脉斑块的MRI研究主要集中于评估斑块稳定性和明确病理机制等方面。本文对颈动脉斑块力学发展机制和MR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颈动脉 斑块 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力学机制
下载PDF
下颌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辜忠良 牟静平 邱丽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28-1928,共1页
患者男,48岁,因“右面部肿胀伴疼痛半月”入院。查体:右侧面部下颌升支区域弥漫肿胀,有触痛。实验室检查:淋巴细胞百分比17.7%,红细胞计数6.04×10^9/L,平均红细胞体积68.4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1.6 pg,平均血小板体积13.9 fL;... 患者男,48岁,因“右面部肿胀伴疼痛半月”入院。查体:右侧面部下颌升支区域弥漫肿胀,有触痛。实验室检查:淋巴细胞百分比17.7%,红细胞计数6.04×10^9/L,平均红细胞体积68.4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1.6 pg,平均血小板体积13.9 fL;肿瘤标记物未见异常。CT平扫:右侧下颌支远段-下颌头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与邻近咬肌、翼外肌分界不清(图1A);考虑肿瘤性病变。MRI:右侧下颌头区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块,大小约1.6 cm×2.3 cm×3.1 cm,呈长T2、等T1信号(图1B),STIR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增强后肿块呈轻度较均匀强化(图1C);考虑肿瘤性病变。行右侧下颌骨区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图2);病理诊断:(下颌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小脑恶性黑色素瘤伴胸腹部多发转移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梅兰 刁显明 +3 位作者 陈洪亮 周恩友 敖永胜 邱丽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1-613,共3页
患者男,79岁,因"头晕、心悸"入院。入院前8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行走不稳,伴有心悸、非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每次持续时间约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体检:睁闭目难立征阳性,余未见异常。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高信号 MRI 颅内黑色素瘤 等信号 非典型表现 小脑半球 增强扫描 黑色素细胞 肿块影 脑膜瘤 FLAI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