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影像学检查对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样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王俊 曾庆华 +1 位作者 李永红 李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6期62-64,共3页
目的探究CT影像学检查对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样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搜集并整理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放射科检查的280例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86例与恶性组194例,采用... 目的探究CT影像学检查对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样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搜集并整理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放射科检查的280例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86例与恶性组194例,采用问卷调查获取患者相关资料,患者均行螺旋CT检查,鉴别诊断肺部磨玻璃影,观察两组CT病理诊断与图像特征。结果恶性组年龄高于良性组,具有吸烟史与居住农村的患者多于良性组,CT值大于良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血管炎4.3%,腺瘤样增生5.7%,炎症23.6%,腺癌17.9%,肺泡细胞癌55.7%,将8例腺癌诊断为腺瘤样增生,诊断准确率97.1%,误诊率2.9%。恶性组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及边界清楚明显多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圆或椭圆少于良性组,而不规则状、斑片状及多结节融合状明显多于良性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较大、CT值增加、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是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样恶性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样恶性主要在年龄较大患者,同时CT影像学检查呈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及CT值增大;而良性患者需进一步根据患者相关情况及临床特征等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肺部 磨玻璃样小结节 鉴别诊断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高分辨CT对肺部结节病患者原位癌和浸润性癌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王俊 曾庆华 +1 位作者 李永红 李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8期63-65,共3页
目的探究高分辨CT对肺部结节病患者原位癌和浸润性癌的判断价值。方法搜集并整理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呼吸内科检查的292例肺部结节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原位癌组110例与浸润性癌组182例,观察患者胸部高分辨CT图像特征... 目的探究高分辨CT对肺部结节病患者原位癌和浸润性癌的判断价值。方法搜集并整理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呼吸内科检查的292例肺部结节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原位癌组110例与浸润性癌组182例,观察患者胸部高分辨CT图像特征、术后病理学资料。结果原位癌组与浸润性癌组大小、密度、混合性磨玻璃结节、血管周围穿行、边缘分页、血管牵拉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边缘分页、血管牵拉征是肺部结节病患者原位癌和浸润性癌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表示,肺部结节病患者原位癌和浸润性癌病灶大小临界值0.927cm,曲线下面积为0.691,敏感度78.3%,特异度58.5%。结论高分辨CT能够有效评估肺部结节病患者原位癌和浸润性癌,有利于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及远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肺部结节病 原位癌 浸润性癌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邓文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12期125-126,共2页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1月—2016年9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40例,均接受64层螺旋CT检查,并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64层螺旋CT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准确性...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1月—2016年9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40例,均接受64层螺旋CT检查,并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64层螺旋CT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64层螺旋CT对轻度、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准确性、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层螺旋CT对中度、重度狭窄灵敏度高于轻度狭窄(P<0.05);64层螺旋CT对重度冠状动脉狭窄阳性预测值高于中度、轻度狭窄,重度狭窄阴性预测值低于轻度、中度狭窄(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中,64层螺旋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疾病诊断、治疗措施的制定、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 64层螺旋CT 诊断
下载PDF
CT与MRI检查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曹斗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24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CT与MRI检查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瘤(CRCL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CRCLM患者93例,病理证实共313个病灶。对其进行CT与MRI检查,观察原发病位置、CRCLM大小、分布情况和数量等特征。结果... 目的探讨CT与MRI检查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瘤(CRCL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CRCLM患者93例,病理证实共313个病灶。对其进行CT与MRI检查,观察原发病位置、CRCLM大小、分布情况和数量等特征。结果 CT诊断发现,该病患者主要为多发病灶(53.76%),病灶直径均值(7.65±0.14)cm,病灶密度低,CT平均值为(40.55 ± 8.34)HU。增强扫描可见以环形强化为主(79.35%),边缘不清(89.86%),病灶呈类圆形(79.35%),且有3例(3.23%)病灶内钙化,5例(5.38%)出血。MRI平扫后,T2WI中等高信号,TIWI低信号病灶88个,于T2WI序列上,病灶内出现环靶状结构11个。通过MR扩散加权成像处理后,DWI高信号26个(9.42%)。CT平扫共检出194个病灶,门脉期共检出276个病灶,动脉期共检出230个病灶,延迟期共检出247个病灶。在不同的CT增强时相下,不同病灶直径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1 cm病灶检出率高于其他扫描时相(P<0.05)。排除平均组,左半结肠原发病灶诱发CRCLM的左叶优势占32.26%,右叶优势占64.52%;右半结肠原发病灶诱发CRCLM的左叶优势占30.65%,右叶优势占59.6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进慢出总病灶为83个,快进快出总病灶为96个,快进慢出总病灶为117个,无强化总病灶为17个。≤3 cm病灶的强化方式多为慢进慢出亦或是快进慢出,>3 cm病灶的强化方式多为快进快出。结论 CRCLM主要分布在肝右叶,高发于右半结肠,且门脉期CT增强扫描的病灶检出情况更佳,可以发现微小病灶。CT与MRI检查均有明确的影像学表现,且强化方式具有典型特征,可以有效诊断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肝转移瘤 CT检查 MRI检查 诊断 影像特征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检查在小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24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小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小肠间质瘤患者70例,均采用GE64排螺旋CT检查,观察患者病灶转移、强化、周围结构受侵、出血、坏死、大小及与肠壁的关系、病变...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小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小肠间质瘤患者70例,均采用GE64排螺旋CT检查,观察患者病灶转移、强化、周围结构受侵、出血、坏死、大小及与肠壁的关系、病变部位等。结果所有患者中,低度恶性29例,占41.4%;高度恶性41例,占58.6%。病灶部位:回肠20例(28.6%)、空肠22例(31.4%)、十二指肠28例(40.0%);大小形态:类圆形28例(40.0%),不规则分叶形18例(25.7%),结节状10例(14.3%),乳头状14例(20.0%);肿瘤直径1~9 cm,平均(5.1±4.3)cm。转移情况:肾上腺、肝脏等多处转移1例(1.4%),腹腔种植转移1例(1.4%),肝脏转移2例(2.9%),肾上腺转移1例(2.9%)。密度情况:高等低混杂密度16例,占22.9%;等低密度30例,占42.9%;等密度24例,占34.3%。确诊情况:确诊62例(88.6%),误诊为淋巴瘤5例(7.1%),误诊为小肠癌3例(4.3%)。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在小肠间质瘤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对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及时了解肿瘤大小、形态及其与脏器的关系等,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利于提高良、恶性肿瘤鉴别效果,对于患者病情诊断、治疗、预后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间质瘤 多层螺旋CT 诊断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曹斗斗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0期127-129,共3页
目的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 目的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观察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分型及病理类型、栓塞成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ALT、AF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的分型主要以巨块型为主,其次分别为结节型及弥漫型;60例患者中,病理类型主要以中央型为主,其次分别为周围型及混合型;中央型肿瘤成功栓塞率与周围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央型肿瘤成功跨过瘘口栓塞率明显高于周围型(P<0.05);中央型瘘口封堵成功率与周围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其中显效率为50.00%,有效率为46.67%,无效率为3.33%。结论在对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介入治疗时应用DSA技术,能及时确认患者的病理分型,提高栓塞的成功率,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实验室观察指标,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肝癌 肝动脉-门静脉瘘 介入治疗
下载PDF
DCE-MRI联合DWI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
7
作者 熊家兵 曹斗斗 +1 位作者 邓文敏 郑鹏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3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DWI)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本院就诊的前列腺疾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DCE-MRI联合DWI诊断,以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联合检查手段在前列...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DWI)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本院就诊的前列腺疾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DCE-MRI联合DWI诊断,以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联合检查手段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经穿刺结果确诊,6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中25例为前列腺癌,35例为前列腺增生。DCE-MRI联合DWI检查前列腺癌的准确性90.00%、灵敏度92.00%、特异度88.57%、阳性预测值85.16%、阴性预测值93.94%;前列腺癌者ADC值小于前列腺增生者,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大于前列腺增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者峰值时间(Tmax)小于良性组,信号强化率(SER)、最大增强斜率(MSI)、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大于前列腺增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联合DWI检查在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中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高效、方便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呼吸双相对比胸片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8
作者 曾庆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双相对比胸片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呼吸双相对比胸片方式进行,对照组则行常规胸片,对两组胸... 目的探讨呼吸双相对比胸片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呼吸双相对比胸片方式进行,对照组则行常规胸片,对两组胸片提示病灶形态、密度和肺纹理等主要指标进行评价,统计两组诊断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变等级分类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及干预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纹理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及干预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诊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支原体肺炎,使用呼吸双相对比胸片拍摄,能更好地获得肺部病灶形态、密度及肺纹理改变影,提高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双相对比 胸片 小儿支原体肺炎
下载PDF
X线与MRI在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曾庆华 李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4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X线与MRI在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X线组行X线检查,MRI组行MRI检查,比较两组对病变特征检出情况,统计两组诊断率。... 目的探讨X线与MRI在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X线组行X线检查,MRI组行MRI检查,比较两组对病变特征检出情况,统计两组诊断率。结果 X线组病变特征中,对关节面囊变、关节面侵蚀、关节间隙变窄及软骨肿胀的诊断率均低于MRI组(P<0.05),通过X线诊断存在阳性者11例(52.5%),通过磁共振诊断存在阳性者26例(90.0%)(χ2=11.960,P=0.004)。结论针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MRI检查,能更好的显示骶髂关节病变,提高临床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磁共振 早期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