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穿刺在PTCD术介入通道建立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张科勋 李波 +2 位作者 张凌 张敏楠 任鸿涛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2年第3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穿刺在PTCD术通道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梗阻性黄疸患者38例,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建立PTCD术介入通道。结果:一次穿刺成功33例(92%),二次穿刺成功38例(100%),均未见明显异常并发症。结论:P...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穿刺在PTCD术通道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梗阻性黄疸患者38例,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建立PTCD术介入通道。结果:一次穿刺成功33例(92%),二次穿刺成功38例(100%),均未见明显异常并发症。结论:PTCD术介入通道的建立应首选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 PTCD术 介入通道
下载PDF
血清VEGF、MMP及MK与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波 周烂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928-930,共3页
目的:研究及探讨血清VEGF、MMP及MK与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78例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为A组,同时期未发生复发转移78例患者为B组,78名健康人员为C组,然后将3组的血清VEGF、MMP及MK水... 目的:研究及探讨血清VEGF、MMP及MK与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78例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为A组,同时期未发生复发转移78例患者为B组,78名健康人员为C组,然后将3组的血清VEGF、MMP及MK水平进行比较,并比较A组中局部复发、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者的检测水平,并与Logistic分析血清VEGF、MMP及MK与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A组的血清VEGF、MMP及MK指标均高于B组及C组,均P〈0.05;而B组与C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均P〉0.05;同时A组中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者的检测水平高于局部复发者,均P〈0.05;经Logistic分析显示,上述指标均与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有密切的关系。结论: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血清血清VEGF、MMP及MK呈现高表达状态,上述指标均与本病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清 VEGF MMP MK 复发转移
下载PDF
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血栓预见性护理的效果 被引量:6
3
作者 董莉 《血栓与止血学》 2018年第3期517-518,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支架置入患者其术后血栓预见的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 目的探讨冠心病支架置入患者其术后血栓预见的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治疗预防术后血栓的形成,观察组患者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采取预见性护理治疗预防术后血栓的形成。结果 (1)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均未存在明显差异(P>0.05);(2)凝血指标:两组患者术前PT、a PTT、TT、Fbg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PT、a PTT、TT指标均明显上升,Fbg指标下降(P<0.05)。(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其中常见并发症为支架内血栓。结论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易出现支架内血栓等常见并发症,预见性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支架置入术 血栓 预见性护理干预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樊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9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有血尿史且高度怀疑为膀胱癌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与纤维膀胱镜检查并取组织标本活检,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膀胱癌的检出...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有血尿史且高度怀疑为膀胱癌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与纤维膀胱镜检查并取组织标本活检,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膀胱癌的检出情况及对膀胱癌不同病灶的发现情况,并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膀胱癌诊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结果 60例患者中行纤维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后共54例确诊为膀胱癌,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检出膀胱癌患者50例,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与纤维膀胱镜对三角区、右侧壁及左侧壁膀胱癌病灶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膀胱癌诊断的灵敏度为90.7%,特异度为83.3%,阳性预测值为98.0%,阴性预测值为50.0%,正确指数为74.0%。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膀胱癌的检出率较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膀胱癌 膀胱镜 三维成像
下载PDF
螺旋CT和磁共振在成人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5
作者 薛向东 李波 +1 位作者 张燚 刘刚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223-225,共3页
目的比较螺旋计算机体层成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间宝鸡市第五人民医院6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螺旋CT与MRI影像学检查资料,比较两者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阳性率、分期诊... 目的比较螺旋计算机体层成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间宝鸡市第五人民医院6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螺旋CT与MRI影像学检查资料,比较两者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阳性率、分期诊断情况及各个分期阳性征象检出率。结果 62例患者共确诊股骨头坏死97髋,经螺旋CT检测共发现股骨头坏死86髋,诊断率为88.66%,Ⅰ、Ⅱ、Ⅲ期诊断率分别为0、37.11%和51.55%。MRI共诊断出股骨头坏死97髋,诊断率为100%,明显高于CT的诊断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Ⅰ、Ⅱ、Ⅲ期诊断率分别为11.34%、39.18%和49.48%,MRIⅠ期诊断率明显高于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下发现的86髋病变股骨头中,显示骨小梁结构模糊、斑片状高密度影共58髋,占67.44%,发现单一囊变共68髋,占79.07%;MRI下显示骨小梁结构模糊11髋,占11.34%,线样征共64髋,占65.68%,骨髓水肿共71髋,占73.2%,单一囊变共68髋,占70.1%。结论 MRI相对于螺旋CT对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磁共振 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 骨梗死
下载PDF
不同入路CT导引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上腹部癌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波 张洪新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年第9期1094-109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CT导引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上腹部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间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上腹部癌性疼痛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前入路组和后入路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行CT导引下腹腔神...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CT导引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上腹部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间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上腹部癌性疼痛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前入路组和后入路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行CT导引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前入路组患者采用前入路法,后入路组患者采用后入路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表现、手术成功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状况。结果前入路法与后入路法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两组患者术后均有并发症表现,经适当治疗后痊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前入路组患者临床短期(<1个月)显效率为70.1%,总有效率为96.3%,后入路组患者短期显效率为63.4%,总有效率为92.5%;前入路组长期(>3个月)显效率为50.3%,总有效率为90.1%,后入路组长期显效率为44.7%,总有效率为81.6%,前入路组患者临床短期与长期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前入路法CT导引下穿刺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癌性疼痛临床疗效较理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导引 腹腔神经丛毁损术 癌性疼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