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骶尾部皮下软组织内表皮样囊肿的MRI特征与病理学对照分析
1
作者 李文 袁丽倩 +3 位作者 李静 李勃 田宏哲 任转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3期484-487,共4页
目的探讨骶尾部皮下软组织内表皮样囊肿的MRI特征及病理学特点。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骶尾部皮下软组织内表皮样囊肿的MRI及病理学资料。观察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数目、边界、信号特点及病理学改变。分析MRI典型特征诊断... 目的探讨骶尾部皮下软组织内表皮样囊肿的MRI特征及病理学特点。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骶尾部皮下软组织内表皮样囊肿的MRI及病理学资料。观察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数目、边界、信号特点及病理学改变。分析MRI典型特征诊断表皮样囊肿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与表皮样囊肿的相关性。结果48例均为单发,MRI表现为T_(1)WI呈低信号,T 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T_(1)WI观察到37例病灶周围出现环状低信号,即“黑环征”,在T 2WI观察到34例病灶内部出现条索状稍低信号并呈层状交错排列,即“洋葱皮征”,33例同时观察到“黑环征”与“洋葱皮征”。“黑环征”诊断表皮样囊肿的敏感度为88.1%,特异度为92.3%,与表皮样囊肿呈显著相关(r=0.685,P<0.01);“洋葱皮征”诊断表皮样囊肿的敏感度为74.6%,特异度为76.9%,与表皮样囊肿呈显著相关(r=0.402,P<0.01)。结论骶尾部皮下软组织内表皮样囊肿的MRI特征性表现可反映其内在的病理学特点;MRI“黑环征”和“洋葱皮征”对软组织内表皮样囊肿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部 软组织 表皮样囊肿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气管原发恶性黑色素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何蕾蕾 米会敏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5期1-4,共4页
分析1例气管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学特征、影像学特征、免疫表型、特殊染色及鉴别诊断,并复习文献。本例患者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气管胸段距离气管隆突约4.6 cm处见一乳头状结节突入腔内,大小约1.5 cm×1.4 cm,病变与气管右... 分析1例气管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学特征、影像学特征、免疫表型、特殊染色及鉴别诊断,并复习文献。本例患者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气管胸段距离气管隆突约4.6 cm处见一乳头状结节突入腔内,大小约1.5 cm×1.4 cm,病变与气管右后壁宽基底相连,病变下方见局限性透亮影突出气管腔。镜下结果示组织表面被覆复层鳞状上皮,黏膜下可见其瘤细胞呈梭形,弥漫片状、交错、编织状排列,核呈圆形或椭圆形,部分可见大核仁,局部瘤细胞排列密集,呈束状、交错排列,局部见色素沉积,核分裂像易见。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结果示细胞角蛋白(CK)(-),波形蛋白(部分+),蛋白63(P63)(-),蛋白40(P40)(-),突触素(Syn)(++),嗜铬颗粒素A(CgA)(部分+),Ki-67(+,30%),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表面分化抗原117(CD117)(-),S-100(++),HMB45(+++),SOX-10(++),Melan-A(部分+),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细胞表面分化抗原34(CD34)(-),胃肠道间质瘤内发现的蛋白1(Dog-1)(-),脱色素(+)。气管原发恶性黑色素瘤非常罕见,临床应仔细观察形态学特征,寻找证据,借助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等辅助手段,减少误诊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原发恶性黑素色瘤 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膀胱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合并原发性膀胱腺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袁丽倩 黄晓东 +3 位作者 车潇良 孙丽 靳娟 蔡媛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53-556,573,共5页
目的探讨膀胱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合并原发性膀胱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3例膀胱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合并原发性膀胱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等进行分析,并回顾相关文献进行探讨总结。结果患者男性2例,女性1... 目的探讨膀胱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合并原发性膀胱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3例膀胱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合并原发性膀胱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等进行分析,并回顾相关文献进行探讨总结。结果患者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7岁(58~78岁)。3例患者膀胱肿物均为多发,临床表现为血尿伴膀胱刺激症,2例排尿困难,1例腰背部及下腹痛。2例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联合新辅助化疗,1例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及部分膀胱壁切除术联合灌注化疗。术后病理形态学: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组织呈实性巢状或乳头状生长,部分乳头融合,上皮层次紊乱、细胞异形,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腺癌组织呈不规则腺样或筛孔状排列,腺腔内可见凋亡坏死,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表型: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均GATA3、UroplakinⅢ、CK7、P63阳性,CK202例部分阳性,1例阴性,β-catenin、CDX2、Villin阴性;原发性膀胱腺癌均β-catenin膜阳性,CDX2、Villin及CK20不同程度阳性,GATA3、UroplakinⅢ、CK7及P63阴性。3例患者中1例失访,2例随访时间2~36个月,1例死亡,1例间断化疗中。结论膀胱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合并原发性膀胱腺癌极为罕见,恶性程度高且预后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及病理检查,并辅以免疫组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尿路上皮 腺癌 病理 诊断
下载PDF
易误诊的特殊乳腺癌细胞病理形态学特征分析及文献复习
4
作者 米会敏 蔡媛 靳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1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易误诊的特殊乳腺癌细胞病理形态学特征,以期提高乳腺癌细胞病理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1日于本院行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及组织病理检查的351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FNAC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目的分析易误诊的特殊乳腺癌细胞病理形态学特征,以期提高乳腺癌细胞病理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1日于本院行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及组织病理检查的351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FNAC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选取诊断不一致的4例患者,分析液基细胞学染色、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351例乳腺肿块患者中,4例误诊为良性病变,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恶性病变,分别为乳腺浸润性癌1级(非特殊型)、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乳头状癌、乳腺浸润性癌2级(非特殊型)。结论4例患者的细胞穿刺均显示肿块细胞中等大小,异型性小,容易误诊;在乳腺低级别肿瘤中,肿瘤细胞排列方式、核浆比及细胞特征对诊断肿块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病理形态学 细针吸取细胞学
下载PDF
CD20阳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相关机制——2例患者临床报告
5
作者 袁丽倩 张浩 +2 位作者 车潇良 杨曦 蔡媛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5-60,共6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20(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0,CD20)阳性T细胞淋巴瘤(T cell lymphoma,T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相关发生机制。方法 筛选宝鸡市中心医院确诊的2例CD20阳性的TCL病例并回顾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目的 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20(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0,CD20)阳性T细胞淋巴瘤(T cell lymphoma,T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相关发生机制。方法 筛选宝鸡市中心医院确诊的2例CD20阳性的TCL病例并回顾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利用生物信息学及基因组学方法探讨其潜在的发生机制。结果 两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39岁、82岁;病例1为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gastrointestinal indolent T-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ITLPD-GI),病例2为皮肤亲毛囊性蕈样肉芽肿(folliculotropic mycosis fungoides,FMF)(肿瘤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细胞标志物CD3强阳性、CD4或CD8阳性、B细胞标志物CD20阳性、CD79α及PAX-5阴性。T细胞受体重排均呈单克隆性,发生机制可能与SIGLEC15和MS4A1基因在TCL的DNA复制过程中发生基因移位融合,导致二者在T淋巴细胞内高表达,从而促进CD20在TCL中异常表达。两例患者均未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随访至今均带瘤生存。结论 CD20阳性TCL较为少见,易误诊为B细胞淋巴瘤(B cell lymphoma,BCL)。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基因分子检测技术等多种诊疗手段;探究CD20阳性TCL的潜在发生机制,将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淋巴瘤 CD20 临床病理学 机制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326例乳腺肿块细针穿刺液基细胞学与石蜡组织病理结果对比
6
作者 米会敏 孙丽 蔡媛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3年第8期502-504,I0001,共4页
目的 对比乳腺细针穿刺液基细胞学(TCT)与石蜡组织病理形态学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宝鸡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乳腺肿块患者321例,所有乳腺包块术前进行细针穿刺、TCT制片,术后与组织石蜡结果对比,形态学特征... 目的 对比乳腺细针穿刺液基细胞学(TCT)与石蜡组织病理形态学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宝鸡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乳腺肿块患者321例,所有乳腺包块术前进行细针穿刺、TCT制片,术后与组织石蜡结果对比,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细针穿刺TCT的特异度(97%)、准确率(98%)较高,漏诊率(1%)及误诊率(3%)极低,敏感度相对较差(71%),与石蜡组织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乳腺肿块中诊断有较高临床价值,减少了手术风险,诊断特异度及准确率较高,漏诊率及误诊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病理学 活组织检查 细针
下载PDF
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蔡媛 贾旭春 +4 位作者 李擒龙 李増山 陈玲 颜临丽 王哲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PA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电镜研究。结果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或上腹部不适、疼痛。胃镜示肿物向胃腔... 目的探讨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PA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电镜研究。结果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或上腹部不适、疼痛。胃镜示肿物向胃腔内突出。镜下肿瘤在胃壁之间呈结节状、丛状生长,与胃壁平滑肌交错排列,肿瘤富于小的薄壁血管,细胞间富含黏液样或纤维黏液样基质;瘤细胞核呈梭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胞质轻度嗜酸性,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SMA、MSA和h-caldesmon(+),个别细胞PR(+),CD117、CD34和S-100(-)。电镜示肿瘤有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结论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是罕见的肿瘤,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丛状纤维黏液瘤 丛状血管黏液样肿瘤
下载PDF
上腭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伴乳腺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8
作者 蔡媛 蔡云 +1 位作者 王楠斌 王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讨上腭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伴乳腺等多脏器转移病例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上腭原发无色素型恶性黑色素瘤伴乳腺、肝脏等多脏器转移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上腭原发无色素型恶性黑色素瘤中瘤细胞形态多样... 目的探讨上腭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伴乳腺等多脏器转移病例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上腭原发无色素型恶性黑色素瘤伴乳腺、肝脏等多脏器转移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上腭原发无色素型恶性黑色素瘤中瘤细胞形态多样,类似肉瘤样病变伴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转移灶中的瘤组织形态与原发灶不完全一致、胞质有色素,转移至肝脏中的瘤组织形态与肝细胞肝癌较难鉴别。免疫表型:上腭S-100蛋白(+),HMB-45(-);乳腺转移灶中S-100蛋白和HMB-45均(+)。结论上腭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伴乳腺等多脏器转移病例少见,易误诊,确诊需密切结合HE形态、免疫表型及病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腭肿瘤 乳腺转移 恶性黑色素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产生基质的化生性癌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郑甦 王楠斌 +4 位作者 吴红梅 马蓉 车潇良 冯建丽 蔡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05-707,710,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产生基质的化生性癌(M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对1例MPC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进行观察,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CK、CK 5、CK 8、vimentin、desmin、S-100、SMA、ER、PR、c-erbB-2、EMA、ac... 目的探讨乳腺产生基质的化生性癌(M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对1例MPC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进行观察,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CK、CK 5、CK 8、vimentin、desmin、S-100、SMA、ER、PR、c-erbB-2、EMA、actin、GFAP、p 63和Ki-67并复习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起源。结果患者女性,51岁。右乳肿块2.5 cm×2.2 cm×2.1 cm大小。镜下见肿瘤结节状生长,结节周围为大片上皮样巢团,中央为黏液软骨样基质背景及坏死,内见少量成片、条索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团,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上皮细胞CK、CK8、EMA多数(+),而基质星芒状细胞则为(-),上皮细胞及间质内vimentin、CK5、S-100、p 63均灶状(+),巢团区域Ki-67阳性率为50%、desmin、SMA、ER、PR、c-erbB-2、GFAP和actin均(-)。患者行乳腺改良根治术。术后进行紫杉醇加表柔比星化疗6周期,随访26个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MPC是乳腺少见恶性肿瘤,推测起源于干细胞,行乳腺改良根治术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病理学特征 化生性癌
下载PDF
乳腺导管小叶混合型癌3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允利 韩卫军 +4 位作者 李奇 董都选 石萍霞 郑云 贾乐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42-545,共4页
目的讨论3例乳腺导管小叶混合型癌的病理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染色获得正确诊断。结果乳腺导管小叶混合型癌具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肿瘤形态,其中非特殊性浸润性导管癌区占肿瘤体积<49%,细胞具有多形性... 目的讨论3例乳腺导管小叶混合型癌的病理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染色获得正确诊断。结果乳腺导管小叶混合型癌具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肿瘤形态,其中非特殊性浸润性导管癌区占肿瘤体积<49%,细胞具有多形性,排列呈实性癌巢、管状、条索状结构;浸润性小叶癌区细胞较小而一致,呈靶环状、列兵式排列特点,二者移行混合存在。免疫组化:ER、PR和c-erbB-2(2+),CK5(-),CK8(+);导管癌区E-cadherin(+),细胞膜p120(+);小叶癌区E-cadherin(-),34βE12(+),细胞质p120(+);Ki-67阳性指数>30%。结论乳腺导管小叶混合型癌是一种少见的乳腺异质性癌,以乳腺非特殊性浸润性导管癌和小叶癌混合存在为特征,易误诊为单纯的乳腺非特殊性浸润性导管癌或小叶癌,生物学行为更接近乳腺非特殊性导管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浸润性导管小叶混合型癌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Lennert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11
作者 蔡媛 郑甦 +3 位作者 冯建丽 姚亚洲 郑引索 乔红梅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1期878-880,共3页
Lennert淋巴瘤少见,国内外报道均较少。WHO(2006)将其归为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一种特殊亚型,也有报道认为其为一种独立亚型的结内淋巴瘤归。Lennert淋巴瘤形态特殊,本文报道1例Lennert淋巴瘤并复习文献,以期提高病理学工作... Lennert淋巴瘤少见,国内外报道均较少。WHO(2006)将其归为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一种特殊亚型,也有报道认为其为一种独立亚型的结内淋巴瘤归。Lennert淋巴瘤形态特殊,本文报道1例Lennert淋巴瘤并复习文献,以期提高病理学工作者对此病的认识,减少漏诊或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nnert淋巴瘤 上皮样肉芽肿 误诊 基因检测
下载PDF
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与ER、PR的关系
12
作者 冯建丽 蔡媛 +2 位作者 江奎 车潇良 郑甦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2年第6期471-47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测定乳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并分析临床病理特点与ER、PR表达的关系。结果乳腺癌多... 目的探讨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测定乳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并分析临床病理特点与ER、PR表达的关系。结果乳腺癌多发于31~50岁(41.7%)及51~70岁(47.5%);最常见肿瘤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78.3%);45.8%患者确诊时已有淋巴结转移;Ⅰ级浸润性导管癌占8.5%,Ⅱ~Ⅲ级占91.5%;ER、PR阴性表达率分别为47.5%、59.2%。Ⅰ级浸润性导管癌ER、PR的阴性表达率均低于Ⅱ~Ⅲ级浸润性导管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浸润性导管癌中无一例有脉管内瘤栓和淋巴结转移,而Ⅱ~Ⅲ级浸润性导管癌中脉管内瘤栓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9%)和(58.1%)(P<0.01)。结论乳腺癌中ER、PR阴性表达的比例近50%;ER阴性表达与高组织学分级有关;ER阴性表达、高组织学分级易导致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病理分型 组织学分级 淋巴结转移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下载PDF
在细针抽吸甲状腺内甲状旁腺腺瘤细胞病理学特点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3
作者 米会敏 蔡媛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723-725,共3页
目的探讨细针抽吸(FNA)甲状腺内甲状旁腺腺瘤的细胞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本院2014-2020年6年间1例左侧甲状腺囊实性结节FNA的常规HE及液基细胞学特点,细胞块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同时复习文献报道。结果本院2014-2020年6年间共2... 目的探讨细针抽吸(FNA)甲状腺内甲状旁腺腺瘤的细胞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本院2014-2020年6年间1例左侧甲状腺囊实性结节FNA的常规HE及液基细胞学特点,细胞块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同时复习文献报道。结果本院2014-2020年6年间共2600例甲状腺结节FNA病理中仅诊断1例甲状旁腺腺瘤,占比0.04%。本例细胞病理学显示瘤细胞平铺片状排列,部分胞质碎裂;部分细胞界限清楚,核小并均匀一致,染色质粉尘状,核仁依稀可见。细胞块免疫组化:CK19、Syn、Cg A均(+),Ki-67(<2%)。血清学检查甲状旁腺素显著升高(382.20 pg/ml)。超声医学及影像学显示病变位于甲状腺,不能明确来源,FNA细胞病理学结合细胞块免疫组化及临床最终明确为甲状旁腺腺瘤。结论甲状旁腺腺瘤是甲状腺FNA病理诊断的罕见病变,因细胞学特征与良性甲状腺病变不易区分,易误诊,明确诊断需要结合细胞块免疫标记及临床实验室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腺瘤 FNA 细胞病理 细胞块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车潇良 张宝荣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3期3201-3203,共3页
目的探究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复发≤2年者作为早期复发组(75例),复发>2年者作为晚期复发组(45例),总结早期复发患者临... 目的探究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复发≤2年者作为早期复发组(75例),复发>2年者作为晚期复发组(45例),总结早期复发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对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及患者预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早期复发组肿瘤大小、手术方式、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与晚期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癌根治术患者早期复发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后化疗密切相关(P<0.05);肿瘤大小、TNM分期则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后化疗治疗等有关,且患者TNM分期及肿瘤大小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复发 病理学 临床 预后
下载PDF
涎腺的类似乳腺分泌性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乔红梅 江帆 +2 位作者 蔡云 宁鹏 蔡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44-1346,共3页
涎腺的类似乳腺分泌性癌(mammary analogue secretory carcinoma of the salivary gland,MASCSG)是涎腺肿瘤分类中独立的类型,简称分泌性癌。MASCSG以男性发病率较高,腮腺是常见发病部位,预后相对良好。其有相对特异性的病理形态学、免... 涎腺的类似乳腺分泌性癌(mammary analogue secretory carcinoma of the salivary gland,MASCSG)是涎腺肿瘤分类中独立的类型,简称分泌性癌。MASCSG以男性发病率较高,腮腺是常见发病部位,预后相对良好。其有相对特异性的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基因特征。该文重点复习国内近年报道的病例,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遗传基因等进行综述,为临床与病理医师正确识别MASCSG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分泌性癌 病理形态学 文献综述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16
作者 靳娟 吴博云 +1 位作者 徐燕 蔡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18期2902-2905,共4页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2例(28.57%),女性5例(71.43%);左肺6例,右肺1...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2例(28.57%),女性5例(71.43%);左肺6例,右肺1例;年龄18~59岁,平均44.57岁,体检发现6例(85.71%),无症状者5例。CT检查2例为SHL,4例为错构瘤,1例为肺癌。组织学上有实体型、乳头型、硬化型和血管瘤样等4种结构,多为2~3种结构的混合型,肿瘤由圆形间质细胞和表面立方形细胞两种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标记两种细胞均表达TTF-1、EMA、Vim,立方细胞表达CK、CK7,圆形细胞表达ER、PR,两种细胞均不表达Cg A、Syn、CD34。7例患者术后随访2~36个月,均无严重并发症、无复发、无转移。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并能明确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CD109和P63表达与人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车潇良 冯建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D109和P63表达与人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表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我院收治的60例人宫颈鳞状细胞癌样本组织(癌变组,包括30例角化型、30例非角化型)及同期在我院体检的30例正常宫颈组织(正常组),观察CD109和... 目的探讨D109和P63表达与人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表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我院收治的60例人宫颈鳞状细胞癌样本组织(癌变组,包括30例角化型、30例非角化型)及同期在我院体检的30例正常宫颈组织(正常组),观察CD109和P63表达与人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结果癌变组的CD109、P63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且在非角化型中CD109、P63阳性高表达率高于角化型(P<0.05)。CD109与P63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964,P<0.01)。结论CD109和P63在人宫颈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且在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水平高于角化型,提示其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增殖、分化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CD109 P63 病理学表现
下载PDF
亲毛囊性蕈样肉芽肿的临床病理分析
18
作者 袁丽倩 曹伟 +3 位作者 车潇良 杨曦 贾少勋 蔡媛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6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亲毛囊性蕈样肉芽肿(FMF)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早期FMF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基因重排及鉴别诊断等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FMF患者均为男性,平均确诊年龄为55岁。临床表现为皮肤红斑或斑块伴... 目的探讨亲毛囊性蕈样肉芽肿(FMF)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早期FMF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基因重排及鉴别诊断等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FMF患者均为男性,平均确诊年龄为55岁。临床表现为皮肤红斑或斑块伴脱屑及瘙痒。病理表现为真皮浅、深层血管周围、胶原间、毛囊上皮及周围异形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例伴有毛囊及皮脂腺内黏蛋白沉积且TCR基因重排检测阴性。免疫组化显示CD3、CD4(+),CD7(-),CD8点灶状(+)或(-),Ki67增殖指数均<10%。结论 FMF是一种少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是蕈样肉芽肿(MF)的一种亚型,以毛囊内及其周围异型性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早期确诊困难,需要临床表现结合病理活检、免疫组化或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毛囊 黏蛋白
下载PDF
肾脏黏液性小管和梭形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郑星星 张转敏 李薇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性小管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影像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证实的MTSCC的影像表现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超声示MTSCC为低回声包块,有明显“球体感”,向外突出;彩色多普勒血流...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性小管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影像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证实的MTSCC的影像表现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超声示MTSCC为低回声包块,有明显“球体感”,向外突出;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可见包块周边有血流信号。肾动脉CT血管成像示肾动脉从肿块边缘弧形绕行。MRI平扫显示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边界清楚,呈浅分叶;增强扫描病变皮质期轻度强化,髓质期强化程度有所增高,延迟期强化达到峰值,但各期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肾组织。结论 MTSCC的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充分认识这些特征有利于对其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性小管和梭形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学类型及分级对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 被引量:13
20
作者 蔡媛 翁寿田 +2 位作者 车潇良 冯建丽 王楠斌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不同组织学类型及分级在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方法:细针穿刺活检确诊的53例乳腺癌病例,给予蒽环类新辅助化疗2周期,化疗前明确组织学类型、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化疗后行乳腺改良根治术并行术后病理检测,评估化... 目的:分析乳腺癌不同组织学类型及分级在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方法:细针穿刺活检确诊的53例乳腺癌病例,给予蒽环类新辅助化疗2周期,化疗前明确组织学类型、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化疗后行乳腺改良根治术并行术后病理检测,评估化疗疗效,分析各临床病理特征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53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病理缓解(包括部分及完全缓解)41例(77.4%),其中病理完全缓解3例(5.7%)。新辅助化疗疗效与组织学类型及分级密切相关(P<0.01),与年龄、是否绝经及原发肿瘤期别均无关(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疗效仅与组织学类型及分级相关,浸润性导管癌化疗的疗效较非浸润性导管癌疗效佳。组织学分级高者优于分级低者,组织学亚型及级别可作为新辅助化疗敏感病例选择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疗效 组织学类型 组织学分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