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以来中国学术发展的路径抉择及其反思——以钱穆与冯友兰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蓬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4-148,共5页
近年来,在中国哲学界出现了"中国哲学"是否合法的疑问,此问题的背后可能缘于依什么样的思考框架来治中国思想作为历史的学问的问题。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作为历史的学问,学术界有多种做法,如思想史、文化史、学术史、... 近年来,在中国哲学界出现了"中国哲学"是否合法的疑问,此问题的背后可能缘于依什么样的思考框架来治中国思想作为历史的学问的问题。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作为历史的学问,学术界有多种做法,如思想史、文化史、学术史、哲学史等。本文以钱穆与冯友兰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及其择取根据为例,以期窥探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的因缘、问题、轴心、轨迹。钱穆不主张以分科之学特别是"哲学"来梳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精神作为历史的学问;而冯友兰则是以西方"哲学"的框架来重新清理中国传统思想学术的重要代表,其所著之"三史"、"六书",就是以"哲学"史的框架叙述传统,以"新理学"的框架开新。在对钱、冯二位先生的学术乃至哲学观的比较中,我们似乎可以体会到近代以来中国思想学术生长发展的问题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穆 冯友兰 思想 文化 学术 哲学
下载PDF
中国当下道德困境的突围:大格局观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鹂 王兴尚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4-80,共7页
"格局"是一个人人能懂、颇有意境却又难以道明的词。考察"格局"在中国文化中的文义流变,可以发现它一直包含着"个人所关注的利益圈的大小"这层意思。从伦理学的视角来看,格局越大越接近善,越小越接近恶,... "格局"是一个人人能懂、颇有意境却又难以道明的词。考察"格局"在中国文化中的文义流变,可以发现它一直包含着"个人所关注的利益圈的大小"这层意思。从伦理学的视角来看,格局越大越接近善,越小越接近恶,但是这种大小的标准又是有分寸的。从大格局观来审视当下中国面临的道德困境,其主要原因在于公民格局普遍偏小,因此突围之道也在于以大格局观提升公民的格局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局 大格局观 利己 利他
下载PDF
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20,共8页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它为封建社会奠定了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基础,并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社会宏观调控系统。丰厚的文化积累、良好的文化生态、激烈的社会冲突、独立的智者阶层和天才的出现,是黄金时代形成的原因。随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它为封建社会奠定了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基础,并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社会宏观调控系统。丰厚的文化积累、良好的文化生态、激烈的社会冲突、独立的智者阶层和天才的出现,是黄金时代形成的原因。随着秦汉大一统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帝国的建立,黄金时代宣告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与同 文化生态 百家争鸣
下载PDF
先秦时期的交友之道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磊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19,共3页
先秦时期对朋友关系已很重视,列为五伦之一。交友的基本原则是信:朋友之间应该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包容。朋友关系有三个层次:审美层次的知音之交,道义层次的知心之交,功利层次的市道之交。
关键词 先秦 交友之道 知音 知心
下载PDF
历史与道德
5
作者 王磊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2,共5页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论述中,常常把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结合在一起,两种评价的结果往往不同甚至相反。因为道德尺度和历史尺度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尺度,看问题的着眼点不一样。但道德与历史本质上不存在二律背反问题,二者的尺度既不完全...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论述中,常常把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结合在一起,两种评价的结果往往不同甚至相反。因为道德尺度和历史尺度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尺度,看问题的着眼点不一样。但道德与历史本质上不存在二律背反问题,二者的尺度既不完全一致,也不绝然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历史 道德评价
下载PDF
“和而不同”是良好文化生态的根本特征
6
作者 王磊 《宝鸡社会科学》 2007年第1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史伯 同则不继 社会文化氛围 和实生物 小雅 主流话语 细大不逾 歌永言 商颂 郑桓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