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兮甲盘铭文考释三则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康少峰
-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周秦文化研究所
-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8-20,共3页
-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青铜器与周秦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0JZ03)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兮甲盘所反映的西周晚期周王朝以及南淮夷的政治、经济资料十分珍贵,值得深入研究。首先就铭文所涉及的"貯"、"■"、"■"等字做了进一步考释,进而尝试对西周晚期周王朝对南淮夷的政治、经济政策进行初步探析,并在此基础上就西周商业问题做了相关的探讨。
-
关键词
兮甲盘
西周
淮夷
西周商业
-
Keywords
"Plate Xijia"
West Zhou Dynasty
Huai-yi
Commerce in East Zhou Dynasty
-
分类号
K877.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试析《周礼》中的“六廉”思想及其后世影响
被引量:1
- 2
-
-
作者
何志虎
邹学娥
-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周秦文化研究所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39-43,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古汉语新词新义的类型学研究(项目编号:14CYY025)
-
文摘
《周礼·小宰》首定廉吏的标准为“六廉”: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六廉”今可释为心廉、能廉、风廉、行廉、法廉、辞廉,是对廉吏的全面要求。“六廉”思想是周人早期廉政思想的浓缩概括,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周人以它为思想灵魂制定了育廉教育体系——周礼,秦人以它为目标制定了监廉的社会机制——秦制。“六廉”思想引发了百家争鸣,奠定了古代廉政文化的基本理论。“六廉”思想在两汉至明清的两千多年中,仍然有着重大影响:推进廉政思想持续发展,廉政法律逐渐完备,监督机制更加健全,铨选制度日益合理,考核制度不断加强。“六廉”思想还为古代史学提供了主旨,受它启发而形成的官箴维护着官德官风,同样受它启发而出现的乡约、家训净化着民俗民风。
-
关键词
“六廉”思想
周礼
秦制
百家争鸣
后世影响
-
Keywords
"Six Lian" thought
Rites of Zhou
system of Qin Dynasty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
-
分类号
D092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读简札记两则
- 3
-
-
作者
康少峰
-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周秦文化研究所
-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2-174,共3页
-
文摘
从语言本体研究出土文字资料是进一步揭示出土文献在思想、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和意义的基础。简帛文字脱胎于周代文字,不仅是沟通古今汉字发展的重要桥梁,也是研究古文字构形的重要参照。康少峰博士的《读简札记两则》是关于简帛资料本体的研究,它以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互证的方法对西汉竹简本《老子》和清华简《保训篇》文本予以讨论,对已有学术成果进一步深化;王应龙副教授的《从西周金文看汉字的形声化》立足于汉字构形,从文字阶段史的角度分析探讨西周金文的形声历程,以期窥视中国文字的发展趋向;王宝利博士的《殷周金文颜色词探析》则立足字形,联系词的音、义,进一步探讨殷周金文颜色词的使用以及语法功能,是将本体研究向文化方面拓展的一次实践。
-
关键词
古汉语研究
札记
文字资料
西周金文
出土文献
本体研究
简本《老子》
汉字发展
-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关于《尚书》的几个问题——与刘国忠博士商榷
- 4
-
-
作者
何志虎
-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周秦文化研究所
-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31-36,共6页
-
文摘
与刘国忠博士《走近清华简》一书中的观点商榷,提出10个问题,并阐述下列看法:《尚书》中的诰、誓、训、命是事前草拟,届时宣读的原始文献,而谟、典是史官记录,后人美化而形成的历史故事;《尚书》小序非孔子所作,是西汉人张霸伪托孔子而作;西汉《今文尚书》28篇非孔子录百篇尚书残本,其中《禹贡》、《尧典》、《皋陶谟》是战国人编写的历史故事;西汉《古文尚书》16篇,是孔安国所献孔子家藏本;梅赜《尚书》不是西汉《古文尚书》,但两者并非毫无联系,是利用了先秦书籍曾引用的尚书篇名及语句,加以自己的阐发而另作;清华简中的两篇商书,命名为《尹至》,《尹诰》均不妥,应改命《汤尹之誓》和《尹谟》,真正的《尹诰》并不存在;《尹谟》非伊尹亲作,《史记.殷本纪》所记《咸有一德》是伊尹亲作,前者记灭夏前事,后者作于灭夏后,所以《尹谟》不是《咸有一德》;梅赜《尚书》中的《咸有一德》是魏晋人编写的伊尹训戒太甲的历史故事,《尹谟》是战国人编写的商汤与伊尹筹划反夏的历史故事,两者之间没有联系,所以文字全然不同;用《伊谟》与梅赜《尚书》中的《咸有一德》对照,而断其为伪作,方法不可取;"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闪耀着思想智慧,彰显中国文化特色,延续中国文脉,朱熹不掩其思想智慧,不忍中断中国文脉,所以不完全否定梅赜《尚书》;对于西汉古文尚书16篇而言,梅赜《尚书》是伪作,但它彰显中国文化特色,延续中国文脉,形成许多格言成语,深刻注塑中国人的观念,是真实存在的书,是价值丰富之书,当代人不可斥其为伪书,应该直称其为梅赜《尚书》。
-
关键词
《汤尹之誓》
《尹谟》
十六字真传
中国文脉
-
Keywords
Oath by Yin Tang
Yin Mo
Sixteen-character secrete
Chinese cultural context
-
分类号
K87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诗论》竹简编联原则与文本复原
- 5
-
-
作者
康少峰
-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周秦文化研究所
-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22-26,共5页
-
文摘
上博《诗论》竹简编联和文本复原处于混乱状态的原因很多,但由竹简"留白"所引发的简制之争是其关键。我们认为《诗论》"留白简"与"满写简"之间不存在"简制"上的根本差异,《诗论》竹简编联和文本复原工作应该在依据"文义"及《诗论》作者"评《诗》思想"的大原则之下进行,同时需要充分兼顾"句式"、"文例"、"篇名组合"、"竹简残断类型"等具体因素,不断认识和把握其思想脉络,这是《诗论》更深层次研究展开的前提和基础。
-
关键词
《诗论》
竹简形制
编联原则
文本复原
-
Keywords
Shilun (Poetics)
bamboo slip system
binding principle
text restoration
-
分类号
K87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元代“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考释
- 6
-
-
作者
何志虎
-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周秦文化研究所
-
出处
《宝鸡社会科学》
2018年第3期57-60,共4页
-
文摘
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的前身是中统年间的河东陕西道提刑按察司,直属御史台。至元八年(1271),河东陕西道析为河东山西道和陕西四川道,仍属御史台。至元十九年(1282),从陕西四川道析出西蜀四川道。至元二十年(1283)从陕西四川道析出云南诸路道,陕西四川道改称陕西汉中道。至元二十四年(1287),陕西汉中道析出河西陇右道。至元二十八年(1291)置云南行台,陕西汉中道改属其辖,改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大德元年(1291),移云南行台于京兆,改称陕西行台,陕西汉中道改属其辖。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设于凤翔,纠察陕西行中书省内四道、五府、二十七州。王利用、郝天挺、姚遂等著名人物曾任廉访使或廉访副使。
-
关键词
陕西汉中道
肃政廉访司
考释
-
分类号
K247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