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中国家利益共生观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小茹 马春如 杨锦荣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4-26,共3页
长期以来,我们坚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国家利益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利益共生原则,推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本文拟从其国家利益观的核心内容、战略原则、策略方法三方面分析,挖掘其丰富的共生性内涵。
关键词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 国家利益共生观 独立自主 和平外交
下载PDF
民族国家利益主体性意识与全球性意识的共生统一
2
作者 马小茹 《沧桑》 2009年第6期80-81,共2页
新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以民族国家为主的利益主体之间以及人类共同利益的关系日趋紧密,各国利益既有"俱荣俱损"的一面,又有各自具体利益获取不均,高度分化的一面。因此我们融入全球化,要处理好国家利益同其他利益主体以... 新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以民族国家为主的利益主体之间以及人类共同利益的关系日趋紧密,各国利益既有"俱荣俱损"的一面,又有各自具体利益获取不均,高度分化的一面。因此我们融入全球化,要处理好国家利益同其他利益主体以及人类共同利益的关系问题,只有在民族国家主体利益和全人类共同利益相依共生的基础上,坚持利益的主体性意识和全球性意识的统一,才能处理好我国同世界的利益共生关系,从而维护我们国家的根本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中国 主体性意识 全球性意识 共生
下载PDF
非理性政治人:毛泽东时代人的现代性表征
3
作者 马小茹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年第10期179-181,共3页
1949年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第一次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开始了"当家作主"现代性实践尝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主导下并没有初步实现中国人的现代性,而... 1949年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第一次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开始了"当家作主"现代性实践尝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主导下并没有初步实现中国人的现代性,而是背离了现代性主题,现实的人变成了"非理性的政治人"。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对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以人为本"理念下的中国人的现代性建构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的现代性 毛泽东 政治人 “阶级斗争为纲”
下载PDF
全球性问题与主客二分
4
作者 马小茹 《沧桑》 2010年第2期162-162,177,共2页
当前全球性问题已是危及人类生死存亡的现实难题问题。其实质是由于人类短视的实践活动所引起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全面危机。全球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在形成的全球化大背景与传统的以主客二分思维模式为核心的思想观念... 当前全球性问题已是危及人类生死存亡的现实难题问题。其实质是由于人类短视的实践活动所引起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全面危机。全球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在形成的全球化大背景与传统的以主客二分思维模式为核心的思想观念矛盾冲突的现实产物,表明僵硬的"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已不适应全球化进程。我们只有在世界范围普遍建构新的共生理念,在共生理念的支撑下协调处理好全球化下人、社会、自然三者的关系,才能克服困境,超越自我,迈向新的里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性问题 主客二分 共生理念
下载PDF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全球化与建构共生理念的共同价值尺度
5
作者 马小茹 《传承》 2009年第8期30-31,共2页
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全球性问题日趋严重,人的生存、发展问题不断凸显。建构共生理念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全球化是建构共生理念的基本依据。共生理念是全球化通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桥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全球化与... 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全球性问题日趋严重,人的生存、发展问题不断凸显。建构共生理念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全球化是建构共生理念的基本依据。共生理念是全球化通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桥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全球化与共生理念的共同价值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共生理念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中国应对全球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6
作者 马小茹 《传承》 2010年第3期44-45,共2页
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新局面,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有所作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其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根本之所在;其二,这是应对全球化... 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新局面,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有所作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其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根本之所在;其二,这是应对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全球化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