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圆斑星鲽及相关种类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赫崇波 曹洁 +4 位作者 刘卫东 周遵春 葛陇利 高祥刚 王效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29-836,共8页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的24个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Control region)核苷酸全序列,并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圆斑星鲽线粒体控制区核苷酸全序列具有长度多态性,得到4种长度单元型,主要表现为控制...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的24个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Control region)核苷酸全序列,并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圆斑星鲽线粒体控制区核苷酸全序列具有长度多态性,得到4种长度单元型,主要表现为控制区中的串联重复序列的长度不同。对鲽形目鱼类如鲽科的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黄盖鲽(Limanda feruginea)、马舌鲽(Reinhardtius hippoglossoides),美洲拟庸鲽(Heppoglossoides platessoides)和鲆科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以及鳎科的欧洲鳎(Soleasolea)、塞内加尔鳎(S. senegalensis)和沙鳎(S. lascari)的控制区的比较研究发现,鲽形目鱼类的线粒体控制区均存在相似的结构,即线粒体控制区可分为终止相关序列区(ETAS)、中央保守区(包括CSB-A、CSB-B、CSB-C、CSB-D、CSB-E、CSB-F)以及保守序列区(CSB1、CSB2、CSB3)和重复序列区(Repeat region)4个区域。通过与脊椎动物各个纲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比较分析,发现只有鲽形目(包括鲆、鲽类和鳎类)鱼类和两栖纲的无尾类在CSB-3之后存在相似的串联重复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斑星鲽 线粒体控制区 串联重复序列 结构分化
下载PDF
辽东湾斑海豹线粒体苏氨酸和脯氨酸及控制区部分序列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韩家波 赫崇波 +4 位作者 王效敏 王强 马志强 周遵春 王丕烈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4-78,共5页
通过PCR产物测序法,测定了46只辽东湾斑海豹线粒体DNA的一段包括部分苏氨酸和脯氨酸tRNA基因及部分控制区的717 bp序列,得到17个序列单元型。与港海豹相比,所有辽东湾斑海豹17个单元型在控制区序列中都有2处缺失,是区分港海豹和斑海豹... 通过PCR产物测序法,测定了46只辽东湾斑海豹线粒体DNA的一段包括部分苏氨酸和脯氨酸tRNA基因及部分控制区的717 bp序列,得到17个序列单元型。与港海豹相比,所有辽东湾斑海豹17个单元型在控制区序列中都有2处缺失,是区分港海豹和斑海豹的种间分子标记。与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区斑海豹m tDNA相同片段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辽东湾斑海豹的线粒体控制区DNA的单元型比例相对较少,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辽东湾斑海豹m tDNA的16296位点即苏氨酸tRNA基因序列的最后一位有1个C碱基的插入,16607位点存在T/C转换,这两个变异位点是鉴别辽东湾斑海豹与日本及鄂霍次克海区斑海豹的重要分子标记。初步表明,辽东湾斑海豹与日本海、鄂霍次克海斑海豹是属于不同的地理种群,或者辽东湾斑海豹同这两个海区斑海豹未发生基因交流或者雌性个体的相互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斑海豹 线粒体 种群遗传
下载PDF
PCB化学镀铜界面失效微观形态研究
3
作者 贺光辉 周波 +1 位作者 陈镇海 何骁 《印制电路信息》 2023年第12期59-65,共7页
化学镀铜和电镀铜是印制电路板(PCB)孔金属化的关键制程,盲孔底部和通孔的内层互连结构均存在电镀铜-化铜-基铜三者的结合界面,化铜镀层质量是界面结合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结合化铜层微空洞、盲孔底部和内层互连界面失效的典型微观形貌... 化学镀铜和电镀铜是印制电路板(PCB)孔金属化的关键制程,盲孔底部和通孔的内层互连结构均存在电镀铜-化铜-基铜三者的结合界面,化铜镀层质量是界面结合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结合化铜层微空洞、盲孔底部和内层互连界面失效的典型微观形貌,分析了孔金属化制程因素对化铜镀层质量和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为PCB化学镀铜的生产质量管控、界面结合强度改善和产品可靠性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制电路板(PCB) 化学镀铜 界面失效 微观分析
下载PDF
圆斑星鲽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结构及其进化 被引量:17
4
作者 赫崇波 高祥刚 +4 位作者 王效敏 刘卫东 周遵春 木云雷 葛陇利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4-592,共9页
利用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和相关鱼类的部分线粒体基因序列,设计出6对扩增引物,通过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和引物行走(Primer walking)法测定圆斑星鲽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对其进行结构与进化分析... 利用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和相关鱼类的部分线粒体基因序列,设计出6对扩增引物,通过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和引物行走(Primer walking)法测定圆斑星鲽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对其进行结构与进化分析。圆斑星鲽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长17273 bp,其基因序列及构成都与其他硬骨鱼基本相同,包括37个基因(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和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和2个非编码区(控制区和WANCY区)。在22个tRNA基因中,tRNA^Gln、tRNA^Ala、tRNA^Asn、tRNA^Cys、tRNA^Tyr、tRNA^Ser(第2个)、tRNA^Gln和tRNA^Pro的编码基因位于L链上,其余则位于H链上。在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除了COⅠ基因的起始密码子为GTG外,其余均以ATG为起始密码子。蛋白质编码基因包括具有完整TAA终止密码子的ND1,COⅠ,ATP8,ND4L,ND5,而其他蛋白编码基因则具有不完全终止密码子。在L链上,ND6是仅有的一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圆斑星蝶的控制区包含1个终止相关序列区(ETAS)、6个中央保守序列区(CSB-A、B、C、D、E、F)和3个保守序列区(CSB-1、2、3)以及长串联重复区(Tandemly repeat sequence)。用NJ法和MP法对5个目22种鱼mtDNA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圆斑星蝶与石鲽关系最近,鲽形目的鲆、鲽类与鲈形目的够科(Carangidae)、鲷科(Sparidae)鱼类亲缘关系较近,而同属于鲽形目的塞内加尔鳎(Solea senegalensis)没有和任何目聚在一起,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圆斑星蝶的基因组全序列序列已提交到GenBank,登录号为DQ403797,控制区单元型序列的GenBank登录号为BQ834444~7。[中国水产科学,2007,14(4):584—5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斑星鲽 线粒体基因组 控制区 系统进化
下载PDF
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脑脊液中的胱氨酸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荣 贾正平 +5 位作者 朱公建 谢华 张强 马骏 费改顺 熬燕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4-546,共3页
目的:建立了高效毛细管电泳快速测定脑脊液中胱氨酸的方法,以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在碱性条件下,2,4-二硝基氟苯(DNFB)与胱氨酸反应生成 DNFB 氨基酸衍生物,在四硼酸钠缓冲液(pH 9.8)中电泳分离,电压28kV,检测波长340nm。结果:胱氨... 目的:建立了高效毛细管电泳快速测定脑脊液中胱氨酸的方法,以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在碱性条件下,2,4-二硝基氟苯(DNFB)与胱氨酸反应生成 DNFB 氨基酸衍生物,在四硼酸钠缓冲液(pH 9.8)中电泳分离,电压28kV,检测波长340nm。结果:胱氨酸 DNFB 衍生物可在4min 内分离测定,在0.208-166.4μmol·L^(-1)范围内呈线性,r=0.9984,最低检测浓度0.1μmol·L^(-1),平均回收率98.25%,日内、日间精密度小于3.0%(n=5)。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适用于临床药物浓度测定及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毛细管电泳 定脑脊液 胱氨酸 氨基酸衍生物 药物浓度测定 诊断和治疗 二硝基氟苯 平均回收率 碱性条件 电泳分离 检测波长 分离测定 检测浓度 相关研究 缓冲液 精密度 临床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后兔脊髓磷酸腺苷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蒙革 朱朗标 +2 位作者 余翼飞 廖杰 赵玉兰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 :研究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后兔脊髓磷酸腺苷代谢的影响。方法 :往置入腹主动脉的Swan Ganz导管气囊内注气造成兔腰髓缺血模型。将实验兔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预处理组。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reversephaseHPLC) ,对缺血... 目的 :研究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后兔脊髓磷酸腺苷代谢的影响。方法 :往置入腹主动脉的Swan Ganz导管气囊内注气造成兔腰髓缺血模型。将实验兔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预处理组。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reversephaseHPLC) ,对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腰髓组织中磷酸腺苷 (ATP、ADP、AMP)的含量进行检测。 结果 :和假手术组相比 ,缺血组兔再灌注后各时间点腰髓组织ATP含量有明显下降 (P <0 .0 1)。与缺血组相应时间点相比 ,预处理组兔再灌注后腰髓组织ATP含量有明显提高 (P <0 .0 1)。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显著提高缺血再灌注后兔脊髓组织ATP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脊髓缺血 磷酸腺苷
下载PDF
茶多酚对H_(2)O_(2)致HL-60细胞氧化损伤时DNA中8-羟基鸟嘌呤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海涛 祝其锋 +2 位作者 莫丽儿 庄海旗 蔡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 观察茶叶的主要成分茶多酚 (Teapolyphenol,TP)对 HL- 60细胞 DNA中 8-羟基鸟嘌呤 (8- oh- G)变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气相色谱仪 (GC/ FID)、气质联用仪 (CGC/ MS- SIM)测定 DNA中 8-羟基鸟嘌呤含量 ,同时观察细胞丙二醛 (MDA)含... 目的 观察茶叶的主要成分茶多酚 (Teapolyphenol,TP)对 HL- 60细胞 DNA中 8-羟基鸟嘌呤 (8- oh- G)变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气相色谱仪 (GC/ FID)、气质联用仪 (CGC/ MS- SIM)测定 DNA中 8-羟基鸟嘌呤含量 ,同时观察细胞丙二醛 (MDA)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 /氧化型谷胱甘肽 (GSH/ GSSG)比值变化。结果  TP作为抗氧化剂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可以减少 DNA的氧化损伤产生 8-羟基鸟嘌呤的含量 ,但当 TP高达到一定浓度时反而增高 8-羟基鸟嘌呤的含量。结论  TP对细胞 DNA氧化损伤有抑制和促进两方面作用 ,这与 TP的浓度有关 ,即一定浓度时 TP具抗氧化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8-羟基鸟嘌呤 H_(2)O_(2) 还原型谷甘胱肽 氧化型谷甘胱肽 丙二醛
下载PDF
茶多酚对H_2O_2诱导HL-60细胞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海涛 祝其锋 +1 位作者 莫丽儿 蔡康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 观察茶多酚对 H2 O2 诱导 HL- 60细胞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同时观察细胞 DNA片段化程度的变化。方法 用二苯胺法对小片段 DNA进行分析 ,流式细胞仪观察癌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H2 O2 打断 DNA的能力与其作用浓度及时间有关 ,H2 O2... 目的 观察茶多酚对 H2 O2 诱导 HL- 60细胞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同时观察细胞 DNA片段化程度的变化。方法 用二苯胺法对小片段 DNA进行分析 ,流式细胞仪观察癌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H2 O2 打断 DNA的能力与其作用浓度及时间有关 ,H2 O2 可使细胞 c- fos,c- jun,c- myc,bcl- 2 ,p53表达发生变化 ,茶多酚可以影响 H2 O2 诱导的 DNA损伤及癌基因表达。结论 茶多酚在一定浓度下 ,可以抑制 H2 O2 诱导的 DNA氧化损伤 ,并抑制癌基因表达的变化。高浓度茶多酚可以增强 H2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癌基因 H2O2 HL-60细胞 基因表达
下载PDF
106例天津老年人载脂蛋白E基因型的测定 被引量:3
9
作者 郭刚 郭善一 +3 位作者 杨洁 陈涛 牛文彦 解用虹 《天津医药》 CAS 1999年第7期390-392,共3页
载脂蛋白E的遗传多态性不仅可以明显地影响机体的血脂水平,还和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晚近不少学者报告早老性痴呆的发病与 ε_4等位基因密切相关。利用PCR-RFLP方法对106例天津市老年人的载脂蛋白E基因型进行... 载脂蛋白E的遗传多态性不仅可以明显地影响机体的血脂水平,还和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晚近不少学者报告早老性痴呆的发病与 ε_4等位基因密切相关。利用PCR-RFLP方法对106例天津市老年人的载脂蛋白E基因型进行了测定。该方法用血量少,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早老性痴呆易患人群的筛选。测定结果显示,老年人群 ε_4 等位基因频率仅为5.7%,不仅明显低于西方人群,也低于非老年国人,提示中国老年人可能有较低的早老性痴呆遗传易患危险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类 痴呆 等位基因 老年性痴呆 测定
下载PDF
H_2O_2对HL-60细胞DNA中8-羟基鸟嘌呤含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海涛 祝其锋 +2 位作者 莫丽儿 庄海旗 蔡春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与方法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 /氢火焰离子检测器 (GC/FID)和气相色谱 -质谱仪选择性离子检测器 (CGC/MS -SIM )探讨H2 O2 致HL - 6 0细胞氧化损伤时DNA中氧化修饰碱基 8-羟基鸟嘌呤 (8-oh -G)含量的变化 ,观察HL - 6 0细胞脂质过氧化... 目的与方法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 /氢火焰离子检测器 (GC/FID)和气相色谱 -质谱仪选择性离子检测器 (CGC/MS -SIM )探讨H2 O2 致HL - 6 0细胞氧化损伤时DNA中氧化修饰碱基 8-羟基鸟嘌呤 (8-oh -G)含量的变化 ,观察HL - 6 0细胞脂质过氧化程度和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 /氧化型谷胱甘肽 (GSH/GSSG)比值的变化。结果 :结果显示H2 O2 可使HL - 6 0细胞丙二醛 (MDA)含量增高 (P <0 .0 1) ,GSH/GSSG比值显著下降 (P <0 .0 1)。细胞经H2 O2 持续作用 8h可检测到DNA中有8-羟基鸟嘌呤的存在 ,H2 O2 的浓度影响 8-羟基鸟嘌呤的生成量。结论 :结果提示 ,HL - 6 0细胞脂质化水平的升高、GSH/GSSG比值下降、细胞DNA中 8-羟基鸟嘌呤含量变化和H2 O2 浓度及作用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60细胞 羟基鸟嘌呤 谷胱甘肽 双氧水 DNA
下载PDF
接骨木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开梅 丁燕 +3 位作者 寇自农 董磊 郭盈莹 朱靖博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4年第10期870-876,共7页
近年来国内外对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的研究日趋深入,已开展了大量工作。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资料,对国内外研究发现的接骨木中酚酸类、黄酮类、三萜类等化学成分的结构进行总结,并对其促进骨折愈合、抗骨质疏松、抗菌、... 近年来国内外对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的研究日趋深入,已开展了大量工作。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资料,对国内外研究发现的接骨木中酚酸类、黄酮类、三萜类等化学成分的结构进行总结,并对其促进骨折愈合、抗骨质疏松、抗菌、抗炎等主要生物活性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接骨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木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厦门西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状态及潜在迁移性 被引量:14
12
作者 姚藩照 张宇峰 +1 位作者 胡忻 柳欣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2-538,共7页
以厦门西海域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良BC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沉积物样品中Zn、Mn、Cr、Cu、Cd和Pb的赋存状态,并通过潜在迁移指数(PMI)探讨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迁移风险.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总量在厦门西海域沉积物中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以厦门西海域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良BC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沉积物样品中Zn、Mn、Cr、Cu、Cd和Pb的赋存状态,并通过潜在迁移指数(PMI)探讨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迁移风险.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总量在厦门西海域沉积物中由大到小的顺序为:Mn>Zn>Cr>Pb>Cu>Cd,其中Mn和Zn的含量达到了1 471 mg/kg和231 mg/kg.与沉积物质量标准对比,沉积物样品中Zn、Cr、Cu和Pb的含量较高.改良BCR连续提取表明6种金属中Zn、Cr和Cu主要以残渣态存在,Mn和Cd主要以酸溶态存在,Pb则以可还原态为主.厦门西海域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的潜在迁移指数大到小的顺序为:Mn>Cd>Zn>Cu>Pb>Cr,其中Mn和Cd的潜在迁移危险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厦门西海域 沉积物 重金属 赋存状态 迁移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与Fas、FasL表达的研究
13
作者 曾文军 邓珍良 蔡康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 :研究尖锐湿疣 (C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C)凋亡及Fas、FasL的表达情况 ,探讨CA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 (FCM)的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CA患者PBLC表面Fas、FasL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率。结果 :CA患者PBLC凋亡率及Fas、... 目的 :研究尖锐湿疣 (C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C)凋亡及Fas、FasL的表达情况 ,探讨CA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 (FCM)的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CA患者PBLC表面Fas、FasL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率。结果 :CA患者PBLC凋亡率及Fas、FasL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PBLC凋亡率与Fas、FasL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r =0 6781 ,P <0 0 1 ;r <0 72 82 ,P <0 0 1 )。结论 :CA患者体内免疫功能异常与淋巴细胞凋亡过度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淋巴细胞 FAS FASL 尖锐湿疣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脑脊液中神经递质测定的临床意义及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荣 朱公建 贾正平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88-290,共3页
关键词 实验室诊断 脑脊液 神经递质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小球藻对Pb^(2+)吸附及其亚细胞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金燕 胡忻 +1 位作者 杨曦 练鸿振 《环境科技》 2010年第6期1-3,7,共4页
通过溶液培养小球藻Pb2+暴露实验分析小球藻对Pb的富集以及亚细胞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小球藻对Pb的富集总量随暴露浓度、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运用差速离心法研究了小球藻中Pb在亚细胞中的分布,热力学实验与动力学实验的细胞分布结果... 通过溶液培养小球藻Pb2+暴露实验分析小球藻对Pb的富集以及亚细胞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小球藻对Pb的富集总量随暴露浓度、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运用差速离心法研究了小球藻中Pb在亚细胞中的分布,热力学实验与动力学实验的细胞分布结果均表明含细胞壁等残渣部分(组分I)中Pb的浓度远高于含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膜系统(组分II)和可溶蛋白等细胞溶质部分(组分III)中Pb的浓度。采用动力学模型与等温线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小球藻对于Pb2+的生物吸附过程适宜用Elovich方程和二级吸附速率方程来描述,生物吸附平衡可用Langmiur等温式和Freundlich等温式来描述,小球藻对于Pb2+的生物吸附为非均相的扩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亚细胞分布 铅离子 小球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一氧化碳中毒后大鼠脑组织HO-1和NRF-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展兴 许林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一氧化碳(CO)中毒后大鼠脑组织血红素加氧酶(HO)-1和核转录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NRF-2)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该院实验室饲养的雄性清洁级健康SD大鼠90只,在相同条件下饲养7 d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一氧化碳(CO)中毒后大鼠脑组织血红素加氧酶(HO)-1和核转录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NRF-2)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该院实验室饲养的雄性清洁级健康SD大鼠90只,在相同条件下饲养7 d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中毒组及治疗组各30只,对中毒组和治疗组大鼠建立CO中毒模型,对照组在呼吸1 h新鲜空气后给予PBS液0.01 mol/L腹腔注射,中毒组在高压氧治疗1 h后给予等量PBS液腹腔中注射,治疗组在高压氧治疗1 h后给予依达拉奉10 mg/kg腹腔注射。分别在干预1 d、3 d和5 d时对比各组脑皮质区HO-1及NRF-2阳性细胞及蛋白的相对吸光度值和CO中毒大鼠的脑组织HO-1及NRF-2蛋白表达。结果治疗组及中毒组不同时期脑皮质区HO-1及NRF-2阳性细胞和蛋白的相对吸光度值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显著高于中毒组(P<0.05)。治疗组及中毒组干预3 d和5 d时的HO-1及NRF-2阳性细胞和蛋白的相对吸光度值均分别高于干预1 d时,且干预5 d时的水平显著高于3 d(P<0.05)。中毒组及治疗组大鼠脑组织HO-1及NRF-2蛋白能够同时定位在单个细胞中,也能在不同细胞中表达。结论 HO-1及NRF-2蛋白在CO中毒后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上升,依达拉奉对于二者表达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一氧化碳中毒 脑组织 HO-1 NRF-2
下载PDF
纳米结构和薄膜材料的拉曼 布里渊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光煦 《光散射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6-206,共11页
在过去三十年中,对多种纳米结构和薄膜材料进行了拉曼 布里渊散射的研究.得到一些特征量的变化,如半高宽,峰位的改变;由此可得系列微结构参量.由于纳米(含薄膜)结构的基本特征:小,大,多,断和(相)移;即小的尺度,大的体表比,多的界面,断... 在过去三十年中,对多种纳米结构和薄膜材料进行了拉曼 布里渊散射的研究.得到一些特征量的变化,如半高宽,峰位的改变;由此可得系列微结构参量.由于纳米(含薄膜)结构的基本特征:小,大,多,断和(相)移;即小的尺度,大的体表比,多的界面,断裂的波矢和相位的偏移的特证,在非弹性光散射谱中得到明显的展示:多种无序结构特征;三叉晶界特征;波矢断裂引发的折迭,由此形成的频隙;光学声子的带隙;相位偏移或失配在谱中的表现为过阻尼特征等.此外,本文还给出了该领域中非弹性光散射的某些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 薄膜材料 拉曼 布里渊 散射
原文传递
分子束外延及溅射法制备Co/Cu多层膜结构与磁电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宏武 别青山 +4 位作者 杜军 鹿牧 眭云霞 翟宏如 夏慧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2047-2053,共7页
对用分子束外延(MBE)和溅射方法制备的Co/Cu多层膜样品分别进行了结构及磁性研究.X射线分析表明两者均有良好的调制周期性,并且前者形成外延单晶结构,铁磁共振研究表明了面内六次各向异性对称的存在,说明此超晶格具有完... 对用分子束外延(MBE)和溅射方法制备的Co/Cu多层膜样品分别进行了结构及磁性研究.X射线分析表明两者均有良好的调制周期性,并且前者形成外延单晶结构,铁磁共振研究表明了面内六次各向异性对称的存在,说明此超晶格具有完整的面内二维结构.磁电阻测量发现,溅射制备的多层膜具有较高的磁电阻值并明显地随Cu层厚度而振荡,相应的室温磁电阻峰值分别为27%,24%,14%;而MBE制备的超晶格的磁电阻较小,其第二峰的数值只有7%.MBE超晶格界面处可能具有超顺磁性,对磁电阻和磁化强度的不同的外场依赖关系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束外延 溅射 钴/铜膜 薄膜 磁电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