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程护理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屈梅 章萍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年第9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护理,研究组使用全程...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护理,研究组使用全程护理模式护理。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使用全程护理模式后,研究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出现出血、误吸、感染及皮下气肿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气管切口患者使用全程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预后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护理模式 神经外科 气管切开 预后效果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切除岛叶胶质瘤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2
作者 程进超 王其福 +3 位作者 李陈 荣军 李廷政 倪红斌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01-305,共5页
目的 通过尸头标本模拟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的相关解剖结构,为临床医师进行岛叶胶质瘤手术提供参考,从而在提高肿瘤全切率的同时能最大程度保护脑组织功能。方法 在10例尸头标本上进行外侧裂、岛叶、大脑中动脉区域的解剖研究,拍照并观察... 目的 通过尸头标本模拟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的相关解剖结构,为临床医师进行岛叶胶质瘤手术提供参考,从而在提高肿瘤全切率的同时能最大程度保护脑组织功能。方法 在10例尸头标本上进行外侧裂、岛叶、大脑中动脉区域的解剖研究,拍照并观察各重要结构的关系及测量相关参数。结果 岛中央沟与大脑表面的中央沟相齐平,将岛叶分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前半部分为3~5个岛短回,后半部分由2个岛长回构成。岛叶前半部分被额下回三角部、盖部和中央前回覆盖;岛叶后半部分的上方被中央后回、缘上回覆盖,下方被赫氏勒回覆盖。岛叶被上纵束环绕,上纵束联系额颞顶枕叶,钩束在岛叶下方连接额叶和颞叶。经侧裂暴露到达上界沟区域、前岛点,额眶部至少需要牵拉2.0 cm,牵拉时要避免对Broca区的损伤。暴露岛叶下界沟则需要牵拉颞叶2.5 cm,牵拉压迫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损伤颞横回。结论 经外侧颞-岛叶入路可充分暴露岛叶,适合切除纯岛叶胶质瘤。对于其他类型岛叶胶质瘤,前岛点和前界沟位置容易暴露,后岛点及下界沟暴露更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 岛盖 外侧裂 胶质瘤 显微解剖
下载PDF
枕动脉和枕部肌层的解剖学观察
3
作者 程进超 荣军 +2 位作者 李陈 李廷政 王其福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6期467-471,共5页
目的逐层显露枕部肌层及枕动脉的解剖结构,为临床医师进行后颅窝开颅手术提供参考,以减少血管及神经损伤。方法对10例尸头标本进行由浅入深的解剖,观察各重要结构的关系并拍照记录,测量枕动脉和枕部肌层相关参数。结果枕动脉起源于二腹... 目的逐层显露枕部肌层及枕动脉的解剖结构,为临床医师进行后颅窝开颅手术提供参考,以减少血管及神经损伤。方法对10例尸头标本进行由浅入深的解剖,观察各重要结构的关系并拍照记录,测量枕动脉和枕部肌层相关参数。结果枕动脉起源于二腹肌后腹的颈外动脉处,进入二腹肌后腹深面后穿过头最长肌,在二腹肌沟内侧的枕动脉沟向上向内侧横行于头夹肌和头半棘肌之间。枕动脉距枕外隆突的距离为(28.17±2.87)mm,在此范围内可以安全地游离出枕动脉。枕部肌层解剖由浅入深分别为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小直肌,以及构成枕下三角的头后大直肌、上斜肌、下斜肌。枕下三角是椎动脉及枕下静脉丛的重要标志。结论熟悉颅颈交界区解剖及相关数据,可以有效避免手术过程中损伤枕动脉及枕部肌肉,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动脉 枕部肌肉 枕部开颅术 显微解剖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不同体位排痰的效果比较
4
作者 李雪琴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3年第9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坐位和侧卧位排痰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2月安徽省宣城市某综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后进行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时间不同对...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坐位和侧卧位排痰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2月安徽省宣城市某综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后进行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时间不同对122例患者进行分组,将2020年3月—2021年2月入组的6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1年3月—2022年2月入组的61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及侧卧位排痰方案,研究组采取常规护理及坐位排痰方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第1天、第3天、第7天的排痰量,肺部听诊显效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气管套管留置时间,以及第1天及第7天的生命体征与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第1天、第3天及第7天的排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肺部听诊显效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气管套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第1天的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PaCO 2、PaO 2及pH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研究组患者的脉搏、呼吸及PaCO 2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PaO 2及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侧卧位,坐位更能够促进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有效排痰,缩短肺部听诊显效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气管套管留置时间,改善生命体征和血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体位 肺部感染 排痰
下载PDF
围术期营养管理对颅内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
5
作者 汪静旗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3年第9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营养管理对颅内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1月宣城市某三级综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5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时间对125例患者进行分组,将2019年12月—2020... 目的探讨围术期营养管理对颅内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1月宣城市某三级综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5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时间对125例患者进行分组,将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12月—2021年11月收治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营养管理,分别记录入院时和出院1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出院1个月时,研究组患者中3例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少于对照组患者中的10例(P<0.05);且研究组患者血液内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含量高于出院1个月的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围术期营养管理能够改善颅内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营养管理 营养状况
下载PDF
心理弹性在动脉瘤介入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疾病应对间的中介效应研究
6
作者 王红 屈梅 汪丹 《临床护理杂志》 2023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研究心理弹性在动脉瘤介入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疾病应对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我科收治的100例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 目的研究心理弹性在动脉瘤介入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疾病应对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我科收治的100例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和疾病应对方式进行评价,并运用AMOS 22.0构建模型分析心理弹性在动脉瘤介入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疾病应对方式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动脉瘤介入术患者CD-RISC总分为(49.12±5.31)分,MUIS-A总分为(87.46±6.58)分,SCSQ问卷积极应对评分为(20.54±2.37)分、消极应对评分为(19.35±2.13)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介入术患者心理弹性与疾病不确定感和消极应对呈负相关(P<0.05),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疾病不确定感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P<0.05);AMOS 22.0构建模型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在动脉瘤介入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疾病应对之间的中介效应为0.452,直接效应为0.427,总效应为0.879,中介效应率为51.42%。结论动脉瘤介入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较高,心理弹性在动脉瘤介入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疾病应对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通过提高患者心理弹性可有效减轻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促使患者积极应对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介入术 心理弹性 疾病不确定感
下载PDF
早期、延期行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小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昊 张星 +1 位作者 朱敏 洪文明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延期行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小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就诊的颅内破裂小动脉瘤9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51例。对照组于发病72~96 h行介入栓塞治疗,研究组于发... 目的观察早期、延期行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小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就诊的颅内破裂小动脉瘤9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51例。对照组于发病72~96 h行介入栓塞治疗,研究组于发病72 h内行介入栓塞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远期预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个月后,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及治疗24个月后,研究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3个月及治疗24个月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早期行介入栓塞治疗临床效果佳,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且远期预后评分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栓塞 治疗性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疏导对脑出血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燕 章萍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年第9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疏导对脑出血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预见性护理,研究组行预见性...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疏导对脑出血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预见性护理,研究组行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疏导。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及依从性。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发生褥疮、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脑部再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研究组患者的依从性(96.67%)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行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疏导,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依从性,增强整体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心理疏导 脑出血 不良事件
下载PDF
硬膜下血肿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3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宣浩 王晓俊 祖朝兵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 39例术中急性脑膨出病例的临床资料 ,总结其临床特征和救治经验。结果 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急性脑肿胀是形成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结论 缓慢降低颅... 目的 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 39例术中急性脑膨出病例的临床资料 ,总结其临床特征和救治经验。结果 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急性脑肿胀是形成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结论 缓慢降低颅内压、彻底清除迟发性血肿、去大骨瓣减压、术中过度通气、控制性降血压和使用脱水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下血肿 外科手术 急性脑膨出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10
作者 程进超 宣浩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S01期232-233,共2页
目的对比小骨窗或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或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 目的对比小骨窗或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或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DN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2%(P<0.05);观察组患者DN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11
作者 茆雨薇 葛秀红 江静 《临床护理杂志》 2022年第6期35-38,共4页
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模型构建。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180例,经回顾分析法获取患者资料,统计术后复发患者例数,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 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模型构建。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180例,经回顾分析法获取患者资料,统计术后复发患者例数,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构建术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结果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复发14例,复发率为7.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史、动脉瘤最长径>10mm、宽瘤颈、RaymondⅡ或Ⅲ级、未完全栓塞、入射角>90°(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891,95%CI为0.853~0.930,最大约登指数为0.614,对应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28、0.786;外部验证显示,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预测准确率为90.00%。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术后仍存在复发风险,且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复杂,涉及多方面内容。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构建术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灵敏度、特异度表现均较为出色,能实现对术后复发风险的准确预测,可为临床预防护理提供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 风险评估模型
下载PDF
颈髓动静脉畸形(csAVM)的血管构筑特点及其个体化治疗
12
作者 杨冰 许峰峰 +7 位作者 曹浪 彭亲清 王友发 钱黎亮 冯磊 徐强 秦宣锋 陈功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8期801-807,共7页
目的:探讨颈髓动静脉畸形(csAVM)血管构筑的特点,并分析个体化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多中心收治的42例csAVM患者:男女比例相当,平均年龄(34.4±13)岁(11~64岁),平均病程(41.03±77.57)月(2天~20年)。急性发作11例(26... 目的:探讨颈髓动静脉畸形(csAVM)血管构筑的特点,并分析个体化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多中心收治的42例csAVM患者:男女比例相当,平均年龄(34.4±13)岁(11~64岁),平均病程(41.03±77.57)月(2天~20年)。急性发作11例(26.2%),慢性进展20例(47.6%),慢性起病急性进展11例(26.2%);csAVM出血22例(52.4%),其中SAH 12例(54.5%)。均经全脊髓造影(DSA)和/或术后病理确诊,根据其血管构筑等综合因素施予个体化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EVT)32例(76.2%),单纯手术治疗或手术联合EVT均为5例(11.9%)。治疗后依据AVM闭塞率和改良的mALS临床分级进行综合评级。结果:38.1%的csAVM伴有瘤样异常血管结构,与出血和急性发作、进展显著相关(P=0.021)。平均供血动脉数为(3.65±1.84)根,57.1%(24/42)供血动脉来源于多系统。EVT、手术和手术+栓塞组的术后综合评级为:治愈、改善率分别为75%、60%和80%,恶化加重率分别为6.3%、20%和0%。平均随访时间(14.81±3.86)月,均未发生再次出血,疗效也有进一步的提高。结论:比较其他节段的脊髓AVM,csAVM供血动脉数量多、多系统来源、常伴有动脉瘤等血管构筑特点,但供血动脉更为平直,更合适EVT治疗。有症状、出血或伴有瘤样结构者应给予积极干预的治疗。结合其血管构筑、临床症状和脊髓功能状态,以及医师擅长和医院条件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其结果是安全有效的。复合手术结合组合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髓 动静脉畸形 血管构筑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颅眶区结构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13
作者 程进超 王其福 +5 位作者 王伟功 李陈 荣军 李廷政 宣浩 江晓春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 通过显微解剖研究颅眶区的骨性结构、肌肉、神经及动脉等解剖结构,为该区域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8具(16侧)成人尸头标本,经额颞眶颧入路行弧形切口逐层显露颅眶区解剖,观察颅眶交界区解剖结构、测量眶上裂相关数据;观察... 目的 通过显微解剖研究颅眶区的骨性结构、肌肉、神经及动脉等解剖结构,为该区域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8具(16侧)成人尸头标本,经额颞眶颧入路行弧形切口逐层显露颅眶区解剖,观察颅眶交界区解剖结构、测量眶上裂相关数据;观察眼眶区的骨性结构、肌肉、神经走行、眼动脉的解剖结构及其位置关系,并测量经眶上裂进入眼眶的神经直径.结果 颅眶交界区位于前床突下方,视神经管沟通颅内与眼眶,眶上裂连接眼眶和中颅窝,8具尸头标本的眶上裂外侧缘、内侧缘、上缘长度分别为(18.4±6.2)mm、(7.7±1.6)mm、(16.4±5.6)mm,左、右侧眶上裂宽度分别为(3.64± 0.86)mm、(3.69±0.88)mm.眶壁由额骨、颧骨、筛骨、泪骨、蝶骨、腭骨和上颌骨7块骨性结构构成;眼眶处存在顶壁、底壁、内侧壁和外侧壁,除内侧壁外,其他各壁的骨性结构呈对称排列.眼眶肌肉由上睑提肌、上斜肌、下斜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7条肌肉构成.眼眶内神经主要由视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的3个分支(额神经、泪腺神经、鼻睫神经)、外展神经、动眼神经(上、下支)共7根神经构成;除视神经由视神经管进入眼眶外,其他6根神经的7个分支均由眶上裂进入眼眶,依上述次序直径分别为(0.86±0.42)mm、(1.51±0.53)mm、(0.71±0.36)mm、(0.82±0.47)mm、(1.23±0.41)mm、(1.29±0.48)mm、(1.82±0.48)mm.眼动脉在视神经下方同视神经一起由视神经管入眶,8具标本中共观察到16支眼动脉,其中1具为双干眼动脉,其上、下干的距离为11.2mm;其余7具均为单干眼动脉,并根据其在眼动脉眶内走行中的眼动脉角和眼动脉弯将眼动脉眶内段依次分为3段.颅眶区的骨性结构、肌肉、神经走行、眼动脉位置关系基本固定.结论 颅眶区域解剖复杂,空间狭小,熟悉该区域显微解剖及其位置关系,有利于临床医生在外科手术中对重要解剖结构的保护,尤其存在双干眼动脉时对其下干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视神经 眼动脉 眶上裂 显微解剖
原文传递
颞下经小脑幕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14
作者 程进超 王其福 +4 位作者 李陈 荣军 李廷政 李敏 白瑞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0-296,共7页
目的研究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到脑干侧方的显微解剖结构,为脑干侧方、环池、岩斜区域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8例(16侧)发育正常成人尸头标本上进行颞下经小脑幕入路解剖学研究,尸头偏向一侧以颧弓根部为最高点,耳廓上方行马蹄形切... 目的研究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到脑干侧方的显微解剖结构,为脑干侧方、环池、岩斜区域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8例(16侧)发育正常成人尸头标本上进行颞下经小脑幕入路解剖学研究,尸头偏向一侧以颧弓根部为最高点,耳廓上方行马蹄形切口,以颧弓中点为切口前端,后缘达横窦中外侧三分之一处,皮瓣翻向颞部。去除骨瓣后,在显微镜下剔除蛛网膜及软脑膜,观察手术入路的暴露范围,明确途径中相关神经及血管的位置关系,对重要结构进行拍照及测量相关参数。结果颧弓根部上缘可准确定位中颅窝底,10例成年人颅骨标本的星点至乳突尖部、星点至外耳道上脊、顶乳突缝前角至外耳道上脊、顶乳突缝前角至星点的平均距离分别为47.23 mm、45.27 mm、26.16 mm、23.08 mm。颞下入路在切开小脑幕后可充分暴露上至后床突下至岩骨脊、弓状隆起的区域,可以处理中斜坡、环池、中脑和桥脑腹侧面或外侧面的病变,并可通过颧骨切除扩大幕上的显露区域,岩骨磨除技术扩大幕下的显露范围,其中滑车神经全长、距小脑幕缘的距离、在小脑幕夹层中走形长度、穿入幕下处距离岩骨脊的距离分别为(16.95±4.74)mm、(1.27±0.73)mm、(5.72±1.37)mm、(4.51±0.39)mm。通过后床突或弓状隆起作为定位安全打开小脑幕,动眼神经可作为解剖标志定位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结论通过显微解剖学研究,可明确颞下经小脑幕入路的暴露范围、术中的难点,有利于临床医师精准安全地规划手术方式,降低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入路 小脑幕 中颅窝 滑车神经 显微解剖
原文传递
85例脑膜瘤患者术后临床结局和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15
作者 韩世文 洪文明 宣浩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221-225,共5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脑膜瘤患者术后临床结局和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首次诊断为脑膜瘤的患者人口统计学、临床、肿瘤及围手术期资料。对患者进行平均22.4±9.6个月的电话或门诊随访,并根据... 目的分析并探讨脑膜瘤患者术后临床结局和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首次诊断为脑膜瘤的患者人口统计学、临床、肿瘤及围手术期资料。对患者进行平均22.4±9.6个月的电话或门诊随访,并根据随访时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0~3)与预后不佳(>3)两个亚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患者预后及复发的因素。结果85名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岁,女性与男性患者的比例为2:1,29例患者合并有既往病史。其中,83.5%的肿瘤位于幕上,82.4%的肿瘤>5 cm,85.9%进行了肿瘤完全切除(SMⅠ-Ⅲ级),92.9%的肿瘤WHO病理分级为I级。随访结果提示,92.9%的患者预后良好,5.9%的患者肿瘤复发。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3 cm(OR=0.023,95%CI 0.001~0.518;P=0.009)、完全切除(OR=17.650,95%CI 4.761~61.026;P<0.001)和既往病史(OR=0.205,95%CI 0.014~0.837;P=0.002)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而年龄(OR=3.534,95%CI 1.293~11.851;P=0.028)和WHO病理分级(OR=0.021,95%CI 0.001-0.324,P<0.001)与肿瘤复发显著相关。结论大多数脑膜瘤患者预后良好,肿瘤大小、手术切除范围、年龄、肿瘤病理学分级和既往病史等与术后结局及复发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MRS 预后 复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